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中印關係或將迎來視窗!貧寒思想者考文德,華麗轉身任印度新總統!

印度選舉委員會20日公佈的計票結果顯示, 全國民主聯盟總統候選人拉姆·納特·考文德當選印度新一任總統。 大白新聞瞭解到, 其是印度第二位來自貧窮階層的領導人。

對此, 有專家分析稱, 考文德當選新任總統, 這將形成印度的總統、總理以及主要大邦首席部長均來自于印人黨的局面, 也意味著印人党將更加強勢, 莫迪的執政環境會更加寬鬆。

拉姆·納特·考文德當選印度新一任總統

1“童年生活在簡陋泥造房子裡, 最怕暴雨”

考文德1945年出生於印度北方邦坎普爾郊縣一個不算寬裕的家庭, 他憑藉自己的不懈努力逐漸從底層上升到政治生涯的金字塔頂端。 據悉, 考文德是繼納拉亞南之後, 第二位來自“賤民”階層的印度總統。

考文德在大學期間攻讀法律專業。 大學畢業後, 1977年至1979年, 考文德在德里高等法院任職;1980年至1993年, 考文德在印度最高法院擔任法律顧問。

1991年, 考文德加入印度人民黨;1994年至2006年, 考文德任印度聯邦議會上院議員;2015年8月, 考文德就任印度比哈爾邦邦邦長;2017年6月19日, 考文德被印度人民黨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提名為總統候選人。

考文德在擔任議員期間, 他多次在北方邦等偏遠地區開展教育工作, 並為許多弱勢群體提供免費的法律援助;他也擔任過印度人民黨的新聞發言人, 並在2002年作為印度代表在聯合國會議上做主題演講。 此外, 考文德還在印度多個社會管理機構擔任重要職務。

考文德贏得印度總統選舉符合外界預期。 這是由於在由聯邦議會議員和各邦議會成員組成的選舉團中, 執政的印度人民黨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佔有大部分席位,

考文德優勢很明顯。

據印度媒體報導, 計票結果宣佈後, 考文德激動得難以自抑, 因為像自己這樣"出身卑微"的"賤民"最終成了國家領袖。 考文德隨後開始了一場充滿感情的演講, 他稱, 新德里今天從早上開始就一直在下雨, 這讓他想起了自己悲苦的童年時期, 當時他生活在一間簡陋的泥造房子裡, 最怕的就是暴雨, 往往是外邊下大雨, 屋裡下小雨。 "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們只能一起擠在屋裡的角落, 默默地等待雨停", 他接著補充道, "即便是今天, 也許也有很多像我一樣的'賤民', 在破陋房間的角落裡等雨停, 每天務農或者做大量的體力勞動, 只為了一天結束時能有口飯吃。 我想大聲告訴這些人, 我這個總統就是他們的代表!"

考文德對媒體表示:“今天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 我從來沒有想到會當選總統, 是我的國家給了我這個位置, 我保證會忠心服務我的國家。 ”

考文德現年71歲, 是印度人民黨資深成員。 大學畢業後。 他曾在德里高等法院和最高法院工作了15年之久。 1994年至2006年, 考文德任聯邦議會上院議員。 2015年, 他就任比哈爾邦邦邦長。

2考文德成為總統將使總理莫迪“收緊權力”

考文德是人民黨資深成員, 也是印度教民族主義組織“國民志願服務團(RSS)”的成員, 該組織被視為人民黨的“意識形態指導者”。 “國民志願服務團”是一個印度教色彩比較濃厚的社團組織, 甚至還帶有軍事色彩。 由海德格瓦于1925年創立, 它以羅摩神作為崇拜對象。

根據印度憲法,

總理及內閣成員執掌政府職權, 但總統在政治危機中扮演關鍵角色, 例如議會選舉陷入僵局時, 總統有權指定黨派組建政府。 外媒認為, 考文德成為總統將進一步令總理莫迪“收緊權力”。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東南亞及大洋洲研究所所長胡仕勝接受媒體採訪時分析表示, 由於考文德與莫迪同屬印度教民族主義組織“國民志願服務團”的成員, 在一個缺少政治牽制的環境裡, 未來的印度教民族主義色彩可能會越來越濃厚。 這可能對印度憲法裡所標榜的世俗、多元的社會是一個衝擊。

考文德的當選對於印度政壇來說意味著什麼呢?胡仕勝認為, 這將形成印度的總統、總理、以及主要大邦首席部長均來自于人民黨的局面, 也意味著人民黨將更加強勢。印度人民黨是1980年起家的,但是在過去相對很長的時間裡全國性的地位並不非常凸顯,發展到如今,尤其是2014年莫迪領導人民黨取得大勝之後,印度人民黨的地位越來越鞏固。莫迪的執政環境就更加寬鬆。

有報導稱,考文德一向遠離爭議,但在重要事情上卻立場堅定。就任比哈爾邦邦邦長期間,他致力於改善比哈爾邦問題重重的高等教育體系,定期與各大學校長會面。考文德還曾任勒克瑙阿格拉大學理事會成員。大學校長的任命事宜在比哈爾邦邦是個難題,還曾經鬧到最高法院,但他的任期內,問題都順利解決了。

近日,印度以保護盟友不丹利益的名義派兵非法越過中印邊境進入中國領土,阻撓中方進行道路施工,至今不肯退兵,導致中印邊界發生了自1962年戰爭以來最嚴重的對峙事件。印度國防部長還聲稱2017年的印度不是1962年的印度,言下之意是不懼和中國決一高下。印陸軍參謀長則稱,印度在為“2.5線戰爭”做準備,也就是準備同時應對來自中國、巴基斯坦和國內的安全威脅。

有分析稱,近年來,印度在保持與俄羅斯傳統安全合作關係的同時,明顯加強了與美日的互動。外交上,莫迪與安倍共同呼籲建立“自由走廊”以對沖中國推動的“一帶一路”;軍事上,美印簽署後勤保障協定之後,雙方合作不斷深化,聯合演習的科目越來越貼近實戰。儘管美印軍事裝備的標準和水準差距甚遠,但技術障礙擋不住兩支武裝力量在心理上越貼越近。

3“賤民”的“逆襲”

印度歷史上第2位“賤民”總統誕生,第1位是1997年當選的科切里爾·拉曼·納拉亞南。

納拉亞南1920年出生於印度南部省份喀拉拉邦烏紮沃爾村一個貧苦家庭,是社會的最底層,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鄉村醫生。在7個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四。由於家境貧寒,他常因交不起學費遭到老師斥責和同學取笑。

大學畢業後,他先後在印度兩家最有影響力的報紙擔任記者,又很快辭職赴英國倫敦經濟學院深造。1949年,學院院長一紙推薦信將他送到當時的總理尼赫魯身邊。他從此踏進外交界,歷任印度駐泰國、土耳其、中國和美國大使。1997年7月,納拉亞南當選總統。這是印度歷史上首位“賤民”登上“第一公民”的位子。

納拉亞南是個“中國通”,對中國古典文學情有獨鍾,家中還擺著不少中國工藝品。他積極主張發展對華友好關係,在擔任駐華大使期間,極力尋求印中關係的逐步解凍和改善,最終促成1988年拉·甘地與鄧小平的歷史性握手。2000年,當印度盛行“中國威脅論”時,他以超人的膽識,對中國進行了一個星期的訪問。這次訪問被外界評價為“成功的修補分歧之旅”。

印度所謂的“賤民”源自有3000多年歷史的種姓制度,也叫瓦爾納制度或賤籍制度。這種制度最早由雅利安人建立,起初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而是為了確保雅利安人自己的地位和各種工作都有足夠的人數。

但隨著伊斯蘭征服者和英國殖民者的介入,漸漸地,種姓制度演變成為人類歷史上最森嚴、最殘酷、持續時間最長的等級制度。種姓制度將人分為四個種姓,從上到下分別是婆羅門、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婆羅門是僧侶貴族,負責宗教解釋和祭祀活動。刹帝利是世俗貴族,負責政軍統治和稅收。吠舍是普通的雅利安人,首陀羅則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

首陀羅在四種姓中人數最多,而且作為底層經常被歧視,但除此之外,其實還有個“第五種姓”,可能連被歧視的資格都沒有。他們就是被稱為“不可接觸者”的階層,又稱“達利特”或“賤民”。

這些所謂的“賤民”大都由戰俘、罪犯和跨種姓結婚者及其後裔們組成,在1947年以前他們不能受教育、不能穿鞋,只能從事挑糞或抬屍等十分卑賤的工作,更不能和其他種姓的人接觸,甚至連影子都不能交疊在一起。

一部印度最古老的詩歌集《梨俱吠陀》上記載,婆羅門是人的嘴、刹帝利是人的雙臂、吠舍是人的大腿、首陀羅是人的腳。至於賤民,則被排除在了人的身體之外。他們連人的資格的沒有。

雖然印度在1947年獨立後不久,就廢除了這種極端僵化、不平等的種姓制度,憲法明文規定:“任何人不得因種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視”“廢除不可接觸制”,但社會長期以來形成的觀念卻難以清除。

低種姓的人和“賤民”仍然極少擁有政治權力,受教育程度最低,得到的福利也最少。目前,印度曾有“賤民”種姓的人有2億多人。如果加上首陀羅這種低種姓的人群,則毫無疑問佔據了全國人口的大多數。

為此,印度政府進一步頒佈了著名的“保留法案”,規定議會兩院必須為以前的低種姓人和“賤民”保留一定席位,政府和國營單位也必須給他們保留27%的名額。2億“賤民”因而獲得了選舉權力,才有了今天誕生2任“賤民”總統的結果。

不過種姓歧視現象在印度至今扔未完全消除,恐怕只有隨著印度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和平的持續發展,這種千年流傳下來的等級制度應才會慢慢消失,而成為歷史文獻上那沉重一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總統選舉的兩位候選人考文德和庫馬爾均來自達利特種姓,並且庫馬爾還是女性。

也意味著人民黨將更加強勢。印度人民黨是1980年起家的,但是在過去相對很長的時間裡全國性的地位並不非常凸顯,發展到如今,尤其是2014年莫迪領導人民黨取得大勝之後,印度人民黨的地位越來越鞏固。莫迪的執政環境就更加寬鬆。

有報導稱,考文德一向遠離爭議,但在重要事情上卻立場堅定。就任比哈爾邦邦邦長期間,他致力於改善比哈爾邦問題重重的高等教育體系,定期與各大學校長會面。考文德還曾任勒克瑙阿格拉大學理事會成員。大學校長的任命事宜在比哈爾邦邦是個難題,還曾經鬧到最高法院,但他的任期內,問題都順利解決了。

近日,印度以保護盟友不丹利益的名義派兵非法越過中印邊境進入中國領土,阻撓中方進行道路施工,至今不肯退兵,導致中印邊界發生了自1962年戰爭以來最嚴重的對峙事件。印度國防部長還聲稱2017年的印度不是1962年的印度,言下之意是不懼和中國決一高下。印陸軍參謀長則稱,印度在為“2.5線戰爭”做準備,也就是準備同時應對來自中國、巴基斯坦和國內的安全威脅。

有分析稱,近年來,印度在保持與俄羅斯傳統安全合作關係的同時,明顯加強了與美日的互動。外交上,莫迪與安倍共同呼籲建立“自由走廊”以對沖中國推動的“一帶一路”;軍事上,美印簽署後勤保障協定之後,雙方合作不斷深化,聯合演習的科目越來越貼近實戰。儘管美印軍事裝備的標準和水準差距甚遠,但技術障礙擋不住兩支武裝力量在心理上越貼越近。

3“賤民”的“逆襲”

印度歷史上第2位“賤民”總統誕生,第1位是1997年當選的科切里爾·拉曼·納拉亞南。

納拉亞南1920年出生於印度南部省份喀拉拉邦烏紮沃爾村一個貧苦家庭,是社會的最底層,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鄉村醫生。在7個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四。由於家境貧寒,他常因交不起學費遭到老師斥責和同學取笑。

大學畢業後,他先後在印度兩家最有影響力的報紙擔任記者,又很快辭職赴英國倫敦經濟學院深造。1949年,學院院長一紙推薦信將他送到當時的總理尼赫魯身邊。他從此踏進外交界,歷任印度駐泰國、土耳其、中國和美國大使。1997年7月,納拉亞南當選總統。這是印度歷史上首位“賤民”登上“第一公民”的位子。

納拉亞南是個“中國通”,對中國古典文學情有獨鍾,家中還擺著不少中國工藝品。他積極主張發展對華友好關係,在擔任駐華大使期間,極力尋求印中關係的逐步解凍和改善,最終促成1988年拉·甘地與鄧小平的歷史性握手。2000年,當印度盛行“中國威脅論”時,他以超人的膽識,對中國進行了一個星期的訪問。這次訪問被外界評價為“成功的修補分歧之旅”。

印度所謂的“賤民”源自有3000多年歷史的種姓制度,也叫瓦爾納制度或賤籍制度。這種制度最早由雅利安人建立,起初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而是為了確保雅利安人自己的地位和各種工作都有足夠的人數。

但隨著伊斯蘭征服者和英國殖民者的介入,漸漸地,種姓制度演變成為人類歷史上最森嚴、最殘酷、持續時間最長的等級制度。種姓制度將人分為四個種姓,從上到下分別是婆羅門、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婆羅門是僧侶貴族,負責宗教解釋和祭祀活動。刹帝利是世俗貴族,負責政軍統治和稅收。吠舍是普通的雅利安人,首陀羅則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

首陀羅在四種姓中人數最多,而且作為底層經常被歧視,但除此之外,其實還有個“第五種姓”,可能連被歧視的資格都沒有。他們就是被稱為“不可接觸者”的階層,又稱“達利特”或“賤民”。

這些所謂的“賤民”大都由戰俘、罪犯和跨種姓結婚者及其後裔們組成,在1947年以前他們不能受教育、不能穿鞋,只能從事挑糞或抬屍等十分卑賤的工作,更不能和其他種姓的人接觸,甚至連影子都不能交疊在一起。

一部印度最古老的詩歌集《梨俱吠陀》上記載,婆羅門是人的嘴、刹帝利是人的雙臂、吠舍是人的大腿、首陀羅是人的腳。至於賤民,則被排除在了人的身體之外。他們連人的資格的沒有。

雖然印度在1947年獨立後不久,就廢除了這種極端僵化、不平等的種姓制度,憲法明文規定:“任何人不得因種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視”“廢除不可接觸制”,但社會長期以來形成的觀念卻難以清除。

低種姓的人和“賤民”仍然極少擁有政治權力,受教育程度最低,得到的福利也最少。目前,印度曾有“賤民”種姓的人有2億多人。如果加上首陀羅這種低種姓的人群,則毫無疑問佔據了全國人口的大多數。

為此,印度政府進一步頒佈了著名的“保留法案”,規定議會兩院必須為以前的低種姓人和“賤民”保留一定席位,政府和國營單位也必須給他們保留27%的名額。2億“賤民”因而獲得了選舉權力,才有了今天誕生2任“賤民”總統的結果。

不過種姓歧視現象在印度至今扔未完全消除,恐怕只有隨著印度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和平的持續發展,這種千年流傳下來的等級制度應才會慢慢消失,而成為歷史文獻上那沉重一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總統選舉的兩位候選人考文德和庫馬爾均來自達利特種姓,並且庫馬爾還是女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