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打遊戲上癮就應該這麼治

“過度理由效應”就是每個人都力圖使自己和別人的行為看起來合理, 因而總是為行為尋找原因。 一旦找到足夠的原因, 人們就很少再繼續找下去。

一位老學者選擇在一個風景秀麗的小山村裡靜修。 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裡, 這裡只有花開葉落和鳥兒吟唱的聲音。 可漸漸地, 一群孩子們經常在老人的住處附近玩耍、吵鬧。 喧囂的嘈雜聲使得老人心神不寧。 老人出來阻止, 結果換來的是孩子們的變本加厲。 對於素不相識的外鄉人, 孩子們才不管那一套呢。

老人想出了一個辦法。 他把這些孩子們都叫過來, 然後拿出一些零錢, 並告訴他們, 誰叫的聲音最大, 誰得到的報酬就越多。 於是, 十多個孩子都扯破嗓子拼命地叫喊。 老人也根據孩子們的吵鬧聲他們相應的報酬作為獎勵。

這種情況持續了一周多的時間, 孩子們已經習慣了這種獲取獎勵的方式。 都高興的前來心滿意足的回去。 一天老人提出將減少所給的獎勵。 有的孩子立刻表示不同意, 他們覺得老人根本就不應該減少獎勵, 自己的聲音已經越來越大, 應該增加獎勵才對。 可無論他們怎麼說, 老人就是毫不妥協。 孩子們沒有辦法, 覺得獎勵雖然少了些可總比沒有獎勵要強的多。

結果, 又過了一周左右, 老人拒絕向他們支付獎勵。 最後無論孩子們怎麼吵鬧, 老人一分錢也不願意再給了。

於是, 孩子們個個義憤填膺。 這實在太可惡了, 自己所受到的待遇越來越不公平, 於是覺得“不給錢了誰還給你叫,

那樣不是擺明瞭自己吃虧嗎?”從此以後, 孩子們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聲吵鬧了, 即使有時候路過老人住的地方, 也都選擇靜悄悄的離開。 他們認為, 就應該這樣抗議老人對自己的不公平。

老人所運用的心理法則就是社會心理學所說的“過度理由效應”:每個人都力圖使自己和別人的行為看起來合理,

因而總是為行為尋找原因。 一旦找到足夠的原因, 人們就很少再繼續下去了。 在尋找原因時, 總是先找那些顯而易見的外在原因。 因此, 如果外部原因足以對行為做出解釋時, 人們一般就不會再去尋找內部原因了。

有人曾利用“過度理由效應”來解決孩子“玩遊戲上癮”的問題,結果取得奇效。他就是給孩子玩遊戲機計時,時間越長,獎勵越多;不到三個小時,罰款;超過五小時,就給小獎;超過八小時,就給大獎。孩子為了得獎,就拼命地玩,最後累的精疲力竭,再也不想玩遊戲了。但是也不缺那種遊戲狂的,你一直給他玩就能玩個不停甚至連覺和飯都可以不吃的人了,這時你就應該把他交給我們中國游戲迷的噩夢——楊永信,難道他還敢玩麼!

有人曾利用“過度理由效應”來解決孩子“玩遊戲上癮”的問題,結果取得奇效。他就是給孩子玩遊戲機計時,時間越長,獎勵越多;不到三個小時,罰款;超過五小時,就給小獎;超過八小時,就給大獎。孩子為了得獎,就拼命地玩,最後累的精疲力竭,再也不想玩遊戲了。但是也不缺那種遊戲狂的,你一直給他玩就能玩個不停甚至連覺和飯都可以不吃的人了,這時你就應該把他交給我們中國游戲迷的噩夢——楊永信,難道他還敢玩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