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超級個體時代,進入職業倦怠期的我該如何突圍?這一點,決定你的職場未來

行銷界的文案大咖-李叫獸, 研一的時候就紅遍業內, 被從業10年的職場行銷人奉為大神, 25歲的時候就出任百度副總裁。 為什麼他用了兩年時間卻做得比別人工作十年獲得的成就更高呢?

這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是關鍵點:

你是用存量工作, 還是用增量工作?

大部分80後大學生就是學校-食堂-宿舍三點一線, 工作之後, 你發揮存量進行工作, 領導對你的表現還算滿意, 形成了路徑依賴, 工作用不到的東西不會主動學習, 晉升空間越來越小。

而90後在讀大學期間, 注重鍛煉自己的社會屬性, 如:學生會, 兼職, 暑期實習。 更注重培養個人成長, 如:刷大咖公開課, 自學Photoshop, 視訊短片軟體等, 在大學期間就關注增量, 所以他們一入職場就暴露了我們的劣勢。

為什麼要關注增量而不是存量呢?

因為存量代表著過去, 增量代表著未來, 如果每天都一個樣子, 你身邊的人永遠保持不變, 那麼你關注存量沒有問題。 但是事實是, 時代快速發展, 人工智慧已經成為常態, 並且可以代替人類做很多工作, 你費盡心機寫一個方案, 落地效果不明確, 但是人工智慧通過大資料分析就可以制定出最優方案。 你如果還不抓緊變得更好,

未來, 你的位置在哪裡?

以前只關注存量工作, 現在是不是進入了職場倦怠期, 觸碰到隱形天花板? 這就是耗盡了自己的積累所致, 形成路徑依賴, 不願意走出舒適區。

28歲前後, 進入職場3-5年, 當完成第一波累積之後, 一定要做出調整和轉型, 構建自己的杠杆, 要從即時回報轉變為延遲回報, 盡可能看到更遠的價值, 拿出十幾年的時間持續為這個價值做累積。 李笑來老師說七年就是一輩子, 我們利用兩輩子的時間去打磨, 也才42歲, 但是這個時候, 我們構建好杠杆, 就可以安心的去撬動世界。

所以一定要用關注增量, 關注個人成長。

用加速度的加速度, 向他人呈現出未來可能的樣子。

持續產生作品呈現出來

提升元認知和底層邏輯

培養多維度能力組合的認知和實踐

邊際成本一定要遞減

一定要有複利效應

一定要反思複盤

慢慢來, 持續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