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以智庫集群促新舊動能轉換 市北吹響高端智庫“集結號”

歡迎關注“微市北”

【新朋友】 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微市北”關注。

【老朋友】 點擊右上角, 分享內容到朋友。

今天, 《青島日報》頭版重點報導《市北區吹響高端智庫“集結號”》。 《光明日報》也對2017年中國全球智庫年會予以關注報導。

在全市率先出臺打造新型智庫集群意見, 國內一流高校的智庫研究院所和分支機搆紛至遝來, 引入兩個院士工作室和首位全職院士——

智庫, 是一種高端智力資源, 是經濟社會等領域解決方案的提供方。 市北區將建設智庫集群作為打造先進智慧產業中心的創新動力, 為宜居幸福的國際化城市核心區建設打造雄厚的智力支點, 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智庫創新的未來趨勢

今年6月, 以“建高端智庫集群, 促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2017中國全球智庫創新年會在青島舉行, 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的70多位元智庫專家參會, “把脈”青島發展, 為政府提供理性、前瞻性的政策建議。 作為本次年會的重要承辦單位, 市北區與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德稻集團等智庫代表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海國圖智研究院、21世紀絲綢之路研究院、北京市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等十余家智庫專案落戶,

市北區成為智庫話題之王, 備受矚目。

7月13日, 國內無機合成與材料化學領域權威馮守華院士成為市北區引入的首位全職院士, 他帶領20多人的團隊落戶市北, 在綠色橡膠、綠色化工等領域開展前沿研究和技術諮詢,

還將設立納微科學青島研究院, 從事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 研發高技術晶片包、高效生物材料、醫藥醫療設備、水資源與環保產品等, 市北區的院士隊伍又進一步擴大。

據瞭解, 自去年以來, 市北區就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對外經貿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劍橋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國內外一流高校達成合作意向,

先後引進北京大學城市治理研究院、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對外經貿大學青島研究院、中國政法大學國際城市管理協會、山東大學國際創新領航中心等智庫研究院所和分支機搆;由世界智庫領域領軍人物俞可平領銜的國家級智庫聯盟的規劃和招商扎實推進, 由中科院周成虎院士領銜的地理資訊產業園的規劃建設等重點工作有序開展……市北區智庫集群效應已初步顯現。

智庫為全球治理獻策

智庫在全球治理中發揮著愈加積極的作用。 如何進一步挖掘國際事務中的智庫潛力?與會學者建議:鞏固舊友誼、尋找新夥伴, 勇於在存在分歧的國際事務領域為各方創造對話的機會。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總工辦智庫主管周禮提出,相對于研究者的角色,通過溝通與交流更好地推動研究成果落地,是智庫應該強化的職責擔當。

圍繞中國智庫現階段的發展特點,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提出,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智庫的當務之急是要培養一批有影響力的智庫專家,壯大人才隊伍,把“請進來”和“走出去”結合起來,加強與國外智庫機構的交流合作。中國社會科學院西班牙研究中心主任張敏認為,中國智庫應有意識地向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組織輸送人才,以智庫為樞紐,增強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

智庫為經濟轉型開拓路徑

做智庫,要把人才捧在手心裡。在發展實體經濟建設的同時,市北區著力轉變“招商就是引資、招商就是招項目”的片面思維,積極把招才引智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引進作為提升城區發展能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一環,打造先進智慧產業中心,實施招才引智工程。力求在引進高端人才、推動智庫集群、發展智力密集型產業上實現突破,打造立足市北、服務青島、輻射華北、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新型智庫集群,形成定位清晰、特色鮮明、規模適度、佈局合理、功能互補的專業化高端智庫體系。

由“招商引資”到“招才引智”,引什麼,怎麼引?市北區的目標明確:以建設特色智庫和品牌智庫為主攻方向,重點打造以城市治理為核心的專業化高端智庫,形成全國示範效應;結合青島市“三中心一基地”建設,大力培育在互聯網產業和智慧城市建設等領域具有引領作用的科技智庫,以創新引領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以前招商引資,效果‘立竿見影’,但發展後勁兒有待評估。如今招才引智,各個高端人才和團隊都是帶著專案來的,雖說目前的經濟效益不大,但作為市北區經濟發展的儲備力量,它的後勁兒不可估量。”市北區副區長劉大川介紹,目前,市北區已經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頂尖一流高校開展了深層次、全方位、多領域的務實合作,並在“政、產、學、研、用”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和德稻教育、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發團隊、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研究院及科技園項目、中科院青島智慧產業技術研究院、國際仲裁員協會(青島)、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創新研究院等的合作專案正在洽談,這些都將成為市北區未來金融科技產業、智慧城市建設、城市治理體制等重大社會、經濟、民生課題的智力支援。

創新人才戰略中的智庫角色

2016年12月,市北區與北京大學(青島)城市治理研究院共同主辦2016中國(青島)城市治理創新年會。年會期間,周成虎、童慶禧兩個院士工作室簽約落地,正元地理等15家國內外知名企業簽約落戶。目前,市北區為研究院提供的1500餘平方米的辦公場所正在裝修,為研究院提供課題研究經費100萬元已經啟動。今後,市北區將以北京大學(青島)城市治理研究院為核心,以院士團隊為支撐,打造地理資訊產業園,開展“中國城市治理現代化模式”和“城市治理現代化評估指標體系”研究,吸引一批智慧城市建設、城市治理創新領域的研究機構和產業項目落地,為全國城市治理體制機制改革提供借鑒。

“引進一個人才,就能聚集一個團隊,發展一系列創新項目,帶動一個行業發展。”市北區招商促進局局長張錫濤介紹,打造以城市治理為核心的專業化高端智庫是市北區智庫建設的主攻方向,未來,地理資訊產業園將為“政、產、學、研、用、資”全鏈條的城市治理產業發展格局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實現大資料在智慧城市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應用研究,搶佔國內城市治理領域制高點。而智庫聚集人才,引領發展的力量必將厚積薄發,如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瞄準互聯網產業和金融科技開展深度研究,計畫打造青島互聯網金融資產交易中心和青島藝術金融交易中心,預計“兩個中心”未來五年的交易額將達到3500億元。

政策惠才,平臺吸才,服務留才。為了推進招商引智工作,市北區構建常態化統籌協調工作機制,成立全區新型特色智庫集群發展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對全區的智庫集群打造工作實施統一規劃和管理;設立智庫建設顧問委員會、理事會和學術委員會,作為新型智庫建設的議事機構和評估機構,建立智庫評價指標體系。市北區還率先在全市出臺《關於加快打造新型智庫集群的若干意見(試行)》,探索引智留才新舉措,統籌推進全區各類智庫協調發展。

為了加快智庫集群,市北區還推出金融資本支持的一系列政策,設立年度新型智庫建設專項資金1億元,用於智庫服務平臺打造、重大課題研究、智庫人才集聚、推動智庫成果轉化等領域;對引進的《全球智庫報告》上榜智庫,世界一流大學、國家“985”“211”大學、學科(專業)排名世界或國內前5名的大學、國家級和國家部委下屬科研院所,經專案評估認定,給予最高3000萬元啟動經費;對引進的《中國智庫報告》上榜智庫,其他同級別的高校、科研院所,經專案評估認定,給予最高1000萬元啟動經費;對全職引進的頂尖人才給予300萬元資助,國家“千人計畫”專家、市科技創新傑出人才團隊帶頭人給予100萬元配套經費和30萬元安家補貼;對柔性引進的市科技創新頂尖、傑出和領軍人才團隊帶頭人,按照其獲得市獎勵資金50%比例給予配套。

除此之外,市北區還打造青島智庫聯盟大廈,提供直接入駐條件,對符合條件的智庫,予以房租減免的優惠政策;對於智庫與市北區聯合主辦的活動,原則上每次活動由市北區承擔不低於50%的經費,舉辦國際性論壇,在國內外影響力大的活動,承擔100%經費……一系列優惠政策和全方位的服務為智庫集群提供了優良的成長環境。

在智庫經濟的帶動下,市北區的綜合經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必將跨上新臺階。

《光明日報》對“以智庫集群促新舊動能轉換——2017中國全球智庫創新年會觀點集萃”的報導,點擊文章左下角“閱讀原文”即可瞭解~

勇於在存在分歧的國際事務領域為各方創造對話的機會。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總工辦智庫主管周禮提出,相對于研究者的角色,通過溝通與交流更好地推動研究成果落地,是智庫應該強化的職責擔當。

圍繞中國智庫現階段的發展特點,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提出,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智庫的當務之急是要培養一批有影響力的智庫專家,壯大人才隊伍,把“請進來”和“走出去”結合起來,加強與國外智庫機構的交流合作。中國社會科學院西班牙研究中心主任張敏認為,中國智庫應有意識地向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組織輸送人才,以智庫為樞紐,增強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

智庫為經濟轉型開拓路徑

做智庫,要把人才捧在手心裡。在發展實體經濟建設的同時,市北區著力轉變“招商就是引資、招商就是招項目”的片面思維,積極把招才引智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引進作為提升城區發展能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一環,打造先進智慧產業中心,實施招才引智工程。力求在引進高端人才、推動智庫集群、發展智力密集型產業上實現突破,打造立足市北、服務青島、輻射華北、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新型智庫集群,形成定位清晰、特色鮮明、規模適度、佈局合理、功能互補的專業化高端智庫體系。

由“招商引資”到“招才引智”,引什麼,怎麼引?市北區的目標明確:以建設特色智庫和品牌智庫為主攻方向,重點打造以城市治理為核心的專業化高端智庫,形成全國示範效應;結合青島市“三中心一基地”建設,大力培育在互聯網產業和智慧城市建設等領域具有引領作用的科技智庫,以創新引領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以前招商引資,效果‘立竿見影’,但發展後勁兒有待評估。如今招才引智,各個高端人才和團隊都是帶著專案來的,雖說目前的經濟效益不大,但作為市北區經濟發展的儲備力量,它的後勁兒不可估量。”市北區副區長劉大川介紹,目前,市北區已經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頂尖一流高校開展了深層次、全方位、多領域的務實合作,並在“政、產、學、研、用”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和德稻教育、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發團隊、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研究院及科技園項目、中科院青島智慧產業技術研究院、國際仲裁員協會(青島)、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創新研究院等的合作專案正在洽談,這些都將成為市北區未來金融科技產業、智慧城市建設、城市治理體制等重大社會、經濟、民生課題的智力支援。

創新人才戰略中的智庫角色

2016年12月,市北區與北京大學(青島)城市治理研究院共同主辦2016中國(青島)城市治理創新年會。年會期間,周成虎、童慶禧兩個院士工作室簽約落地,正元地理等15家國內外知名企業簽約落戶。目前,市北區為研究院提供的1500餘平方米的辦公場所正在裝修,為研究院提供課題研究經費100萬元已經啟動。今後,市北區將以北京大學(青島)城市治理研究院為核心,以院士團隊為支撐,打造地理資訊產業園,開展“中國城市治理現代化模式”和“城市治理現代化評估指標體系”研究,吸引一批智慧城市建設、城市治理創新領域的研究機構和產業項目落地,為全國城市治理體制機制改革提供借鑒。

“引進一個人才,就能聚集一個團隊,發展一系列創新項目,帶動一個行業發展。”市北區招商促進局局長張錫濤介紹,打造以城市治理為核心的專業化高端智庫是市北區智庫建設的主攻方向,未來,地理資訊產業園將為“政、產、學、研、用、資”全鏈條的城市治理產業發展格局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實現大資料在智慧城市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應用研究,搶佔國內城市治理領域制高點。而智庫聚集人才,引領發展的力量必將厚積薄發,如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瞄準互聯網產業和金融科技開展深度研究,計畫打造青島互聯網金融資產交易中心和青島藝術金融交易中心,預計“兩個中心”未來五年的交易額將達到3500億元。

政策惠才,平臺吸才,服務留才。為了推進招商引智工作,市北區構建常態化統籌協調工作機制,成立全區新型特色智庫集群發展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對全區的智庫集群打造工作實施統一規劃和管理;設立智庫建設顧問委員會、理事會和學術委員會,作為新型智庫建設的議事機構和評估機構,建立智庫評價指標體系。市北區還率先在全市出臺《關於加快打造新型智庫集群的若干意見(試行)》,探索引智留才新舉措,統籌推進全區各類智庫協調發展。

為了加快智庫集群,市北區還推出金融資本支持的一系列政策,設立年度新型智庫建設專項資金1億元,用於智庫服務平臺打造、重大課題研究、智庫人才集聚、推動智庫成果轉化等領域;對引進的《全球智庫報告》上榜智庫,世界一流大學、國家“985”“211”大學、學科(專業)排名世界或國內前5名的大學、國家級和國家部委下屬科研院所,經專案評估認定,給予最高3000萬元啟動經費;對引進的《中國智庫報告》上榜智庫,其他同級別的高校、科研院所,經專案評估認定,給予最高1000萬元啟動經費;對全職引進的頂尖人才給予300萬元資助,國家“千人計畫”專家、市科技創新傑出人才團隊帶頭人給予100萬元配套經費和30萬元安家補貼;對柔性引進的市科技創新頂尖、傑出和領軍人才團隊帶頭人,按照其獲得市獎勵資金50%比例給予配套。

除此之外,市北區還打造青島智庫聯盟大廈,提供直接入駐條件,對符合條件的智庫,予以房租減免的優惠政策;對於智庫與市北區聯合主辦的活動,原則上每次活動由市北區承擔不低於50%的經費,舉辦國際性論壇,在國內外影響力大的活動,承擔100%經費……一系列優惠政策和全方位的服務為智庫集群提供了優良的成長環境。

在智庫經濟的帶動下,市北區的綜合經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必將跨上新臺階。

《光明日報》對“以智庫集群促新舊動能轉換——2017中國全球智庫創新年會觀點集萃”的報導,點擊文章左下角“閱讀原文”即可瞭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