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德善家風蕩三晉——記“山西好人”、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推薦對象孫銀聰

近日, 從北京傳來消息, “五一”節假期間勇救落水兒童、不幸遇難的芮城籍保安陳志浩, 被北京保安協會授予“一級首都保安勇士”榮譽稱號, 受到方圓百姓的敬仰與傳頌, 是我縣太安村民為之驕傲和自豪的好榜樣!據悉, 2017年4月29日, 在北京門頭溝王平鎮十八潭景區內, 兩名執勤保安發現有兩名兒童落水, 奮勇救人。 在救出落水兒童後, 由於體力不支, 陳志浩被水流沖走, 不幸遇難。 得知這一消息, 芮城縣新聞中心立即組織記者前往陳志浩家鄉瞭解事件始末。 經過細心走訪, 我們意外發現, 陳志浩的太姥姥,

就是入選2016年度“山西好人榜”的孝老愛親道德模範孫銀聰, 也是2017年度“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推薦對象。 這正是:五世同堂好家風, 薪火相傳耀三晉。

7月6日, 一直酷暑高溫的天氣迎來了一場久違的夏雨。 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 再次來到古魏鎮太安村, 走近這位感動三晉大地、備受當地人尊敬與愛戴的老人。

“人家都是媳婦伺候婆婆, 她家卻是婆婆伺候媳婦, 還照料的特別好, 剛好是個反反子(方言 顛倒)!”

“她今年96歲了, 是我們村子裡現在最高夀的人, 也是最令我們尊重的人, 老人家伺候了幾輩人, 命太苦了。 ”

“一到旱季, 我們村垣上這幾家吃水困難, 老人家就讓我們去她家拉水!我永遠不會忘記, 在1963年農業社時期, 我們這些個成天餓到眼冒金星的小孩子都吃過她偷偷掰給我們的饃饃。

”65歲的梁根蛋告訴記者, “她生日是農曆七月初八, 每年不管有多忙, 我們都會主動跑到她家給老人賀壽!”

太安村座落在黃河北畔, 是個有著3000多口人的大村, 得知我們此行初衷, 當地百姓們紛紛聚攏在村小賣部門口, 七嘴八舌的開始熱鬧起來。

來到孫銀聰家門前, 紅漆大鐵門, 門口一棵蒼勁挺拔的梧桐樹經過雨水沖刷, 顯得更加生機盎然。 院內乾淨整潔, 大小農機具擺放錯落有致, 棚戶下的灶台邊, 過冬用的柴禾、玉米芯碼放的整整齊齊, 棚戶北側, 栽植的花椒、翠竹、葡萄迎風搖曳。 還未進入屋內, 就聽到裡面傳出的音響聲震耳欲聾, 兩個老人正專心致志地看電視劇。 看到我們進屋,

輪椅上的任彩梅趕緊撥動手中的遙控器關掉電視, 待到我們簡單自我介紹後, 孫銀聰老人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說想不起來了, 隨後又指著自己耳朵說:“我們娘倆的耳朵都不行嘍。 ”

依然慈眉善目, 思維敏捷。 依舊精神矍鑠、樂觀豁達。

人到晚年, 何況已至鮐背。 正是兒孫滿堂、安享天倫之樂的時期, 本應過著含飴弄孫、頤養天年的生活, 然而時運不濟, 命運多舛, 災難的相繼降臨, 使得她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擔, 肩負起照顧兒媳的責任。 時光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末。 1989年11月, 任彩梅的公公因病離世, 僅隔十天, 丈夫也因煤氣中毒撒手人寰, 留下一雙兒女。 半年後, 悲傷過度的任彩梅突發腦溢血導致半身不遂, 全身只有手腕和嘴唇能動,

講不出一句完整清晰的話。 對於坎坷的人生, 任彩梅是不幸的, 同時也是萬幸的, 她的萬幸, 源於她那位堅強的婆婆。 面對接踵而至的巨大打擊, 她的婆婆孫銀聰毅然挺起脊樑, 開始悉心照料癱瘓在床的兒媳婦, 28年來, 孫銀聰老人每天清晨起床做家務, 陪著兒媳婦說話、端水遞飯喂藥、把屎倒尿、洗洗刷刷……每天都定時定點幫媳婦翻一次身、更換尿不濕、清洗衣服等, 從來沒有一聲怨言。 在婆婆的精心照料下, 臥病在床的兒媳婦從沒有生過褥瘡等疾病。

再苦的日子, 只要熬過去了都會成為令人驕傲的閱歷勳章。 但對於孫銀聰來講, 幾十年前那6個月的記憶或許過於沉重, 如今提起依然會聲音哽咽:“她嫁到我們家, 就是我家裡人, 她現在得下病了, 我就得用心照顧, 我伺候的好點, 她身體也能好點。 我現在老了, 我盡自己能力, 能多幹一點是一點, 等哪天我跑不動了, 也自然就停下了。 ”面對記者, 孫銀聰很是坦然, “現在家裡有我們這兩個‘絆腿貨’, 一個病的走不動, 一個老的幹不動, 就湊合著活一天算一天,等天收呢。”採訪中提及到孫銀聰過世的親人,孫銀聰眼圈紅了,老人一邊緊攥著記者的手,一邊拿出手絹擦拭眼淚。“娘家侄兒在世時,經常來我這裡探望我。現在不在了,沒辦法,生死路上不由人,以前我老是操心放不下媳婦放不下孫子,現在都想通了,什麼都能放下了,活一天,就幹好一天的活兒,再怎麼樣,日子還要往下過,這個家還要往好裡走。等到幹不動了,我也就上路了。”

高衛東是任彩梅的長子,提及奶奶孫銀聰,高衛東淚盈滿眶:“自從母親病倒後,奶奶就開始照顧她的生活起居,一步也不離開。期間母親三次突發腦溢血,有一次比較嚴重,鄰居親友們都勸老人放棄治療,但她硬是堅持帶著母親四處尋醫看病,縣醫院、市醫院,還去過陝西咸陽。母親出院後,話語能力減弱、生活無法自理。奶奶每天給我們全家人做飯,飯做好後先端到我媽跟前,親自試溫度,再一勺一勺地把飯喂到我媽嘴裡,然後打掃屋子,最後再把病人晚上弄髒的褲子、床單拿去清洗,這一趟下來基本上半天時間就過去了。趕上農忙的時候,每天她除了照料母親的日常起居外,還經常抽時間給我們洗衣服,刁空還在家裡幫忙剝苞米、摘棉花、剝花生。當初為了給母親看病,家裡承包了一百多畝灘地,我們在田間勞作,奶奶就是我們的後方大本營,可以說,正是當初奶奶的執著,我媽才能活到現在。沒有奶奶的操持照料,我也絕對不可能有這麼多的時間、這麼大的精力去做這些事。如今家的經濟條件大為改善,我的三個孩子均已大學畢業,事業各有建樹,我也已經當上爺爺了。有很多次,母親心裡過意不去,讓奶奶去二叔家住些日子享享清福,二叔家離這兒不足200米,就是這短短的幾分鐘路程,奶奶也不輕易走動,不是她不想去,而是她實在放心不下我媽。”

高衛東的妹妹高紅玉告訴記者:“奶奶是個樂觀派,跟誰都能聊得來,在村裡人緣也特別好,現在還經常和我們開玩笑。平時看電視,瞭解一些國家時事動態,甚至知道韓國前總統朴槿惠。但奶奶畢竟96歲了,身體狀況也大不如從前。從2015年開始,奶奶給我下了個任務:每天早晚回來一次,活兒也很簡單,早上給母親穿好衣服扶上輪椅,晚上再把母親抱回到床上。母親比奶奶重50斤,奶奶一個人根本做不來。每天早上我過來給我媽穿好衣服後,奶奶幫她洗臉、洗頭,天氣好的話還要推到外面曬曬太陽,給我媽梳頭、洗腳幾乎是奶奶每天必備的功課,因為那樣可以促進血液迴圈,除此之外,奶奶還經常跟我媽說些寬心話,我媽雖然口齒不清,但心裡清楚得很。20多年來,她們婆媳兩人在精神方面早就融為一體、難捨難分了。最有意思的事兒是做飯,奶奶經常換著花樣給我媽做飯,因為交流有困難,奶奶就手勢、語言相結合,徵詢母親的想法。用手比劃個圓,是想吃烙餅,比劃一道長條,是想吃麵條,用手指相捏是想吃餛飩和菜卷了,奶奶就會讓我們趕緊去準備食材,親手給她包好。奶奶做的餛飩和菜卷非常好吃,我們都能跟著沾點口福。”

採訪過程中,輪椅上的任彩梅情緒一直很激動,時而手舞足蹈,時而放聲哭泣。孫銀聰老人悄聲告訴我們說:“講話聲音小點吧,不能提及她的傷心處,情緒不穩定,對她身體不好。”稍微歇息了一下,老人開始給兒媳婦做梳頭按摩,看到這溫馨的一幕,隨行的攝影師趕緊按動快門。“哎呀,拍啥呢,我都沒穿襪子。” 面對鏡頭,孫銀聰不好意思地笑了。

“久病床前無孝子,更何況是婆婆伺候兒媳。”得知我們一行前來採訪,太安村村委主任趕了過來,“平凡中才能見偉大,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村孫銀聰老奶奶,就是愛幼的典範。她伺候兒媳婦這麼多年了,從來沒聽到她有半點抱怨。她不光是對自家人好,對村裡人也非常熱情,大家也都很尊敬她、愛戴她。誰家有個大事小事,都愛來這裡聊一聊,諞一諞。孫銀聰老人家族一百多人,裡外曾孫玄孫20多個,都以她為學習典範,代代相傳。她的曾外孫陳志浩小時候經常由老人照料,從小耳濡目染太姥姥的義舉善行,特別懂事。陳志浩在北京遇難,老人家得知後,反而勸導家人不要過於悲傷。那種胸襟、那種笑對人生坎坷的氣魄傳遞出的正能量是無限的,也是不可磨滅的。現在我們太安村,幾乎沒有不孝順親人、不善待鄰里的人。”

遙望黃河,如斯流淌。作為中國孝道文化的根祖、中國和諧文化的源頭、中國最早的文化教育基地,芮城受之無愧。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應徵這樣講到:“孫銀聰老人的善行義舉,是芮城精神文明建設的品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是文明的標杆,道德的高地,學習的楷模。”

整個採訪過程,就是我們逐一傾聽的過程,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心動魄。呈現在腦海裡的,是人們七嘴八舌堆積出來的一幅樸實無華、卻又巍然高聳的畫面。離開的時候,我們揖別老人家,看著她慈善的面容,蹣跚的腳步,筆者頓悟:高境界的善行就像奔流不息的母親河,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孫銀聰老人的事蹟,正如《老子》書中所述:上善若水,大愛無疆。文/曹 飛 張學晉 圖/肖永傑

就湊合著活一天算一天,等天收呢。”採訪中提及到孫銀聰過世的親人,孫銀聰眼圈紅了,老人一邊緊攥著記者的手,一邊拿出手絹擦拭眼淚。“娘家侄兒在世時,經常來我這裡探望我。現在不在了,沒辦法,生死路上不由人,以前我老是操心放不下媳婦放不下孫子,現在都想通了,什麼都能放下了,活一天,就幹好一天的活兒,再怎麼樣,日子還要往下過,這個家還要往好裡走。等到幹不動了,我也就上路了。”

高衛東是任彩梅的長子,提及奶奶孫銀聰,高衛東淚盈滿眶:“自從母親病倒後,奶奶就開始照顧她的生活起居,一步也不離開。期間母親三次突發腦溢血,有一次比較嚴重,鄰居親友們都勸老人放棄治療,但她硬是堅持帶著母親四處尋醫看病,縣醫院、市醫院,還去過陝西咸陽。母親出院後,話語能力減弱、生活無法自理。奶奶每天給我們全家人做飯,飯做好後先端到我媽跟前,親自試溫度,再一勺一勺地把飯喂到我媽嘴裡,然後打掃屋子,最後再把病人晚上弄髒的褲子、床單拿去清洗,這一趟下來基本上半天時間就過去了。趕上農忙的時候,每天她除了照料母親的日常起居外,還經常抽時間給我們洗衣服,刁空還在家裡幫忙剝苞米、摘棉花、剝花生。當初為了給母親看病,家裡承包了一百多畝灘地,我們在田間勞作,奶奶就是我們的後方大本營,可以說,正是當初奶奶的執著,我媽才能活到現在。沒有奶奶的操持照料,我也絕對不可能有這麼多的時間、這麼大的精力去做這些事。如今家的經濟條件大為改善,我的三個孩子均已大學畢業,事業各有建樹,我也已經當上爺爺了。有很多次,母親心裡過意不去,讓奶奶去二叔家住些日子享享清福,二叔家離這兒不足200米,就是這短短的幾分鐘路程,奶奶也不輕易走動,不是她不想去,而是她實在放心不下我媽。”

高衛東的妹妹高紅玉告訴記者:“奶奶是個樂觀派,跟誰都能聊得來,在村裡人緣也特別好,現在還經常和我們開玩笑。平時看電視,瞭解一些國家時事動態,甚至知道韓國前總統朴槿惠。但奶奶畢竟96歲了,身體狀況也大不如從前。從2015年開始,奶奶給我下了個任務:每天早晚回來一次,活兒也很簡單,早上給母親穿好衣服扶上輪椅,晚上再把母親抱回到床上。母親比奶奶重50斤,奶奶一個人根本做不來。每天早上我過來給我媽穿好衣服後,奶奶幫她洗臉、洗頭,天氣好的話還要推到外面曬曬太陽,給我媽梳頭、洗腳幾乎是奶奶每天必備的功課,因為那樣可以促進血液迴圈,除此之外,奶奶還經常跟我媽說些寬心話,我媽雖然口齒不清,但心裡清楚得很。20多年來,她們婆媳兩人在精神方面早就融為一體、難捨難分了。最有意思的事兒是做飯,奶奶經常換著花樣給我媽做飯,因為交流有困難,奶奶就手勢、語言相結合,徵詢母親的想法。用手比劃個圓,是想吃烙餅,比劃一道長條,是想吃麵條,用手指相捏是想吃餛飩和菜卷了,奶奶就會讓我們趕緊去準備食材,親手給她包好。奶奶做的餛飩和菜卷非常好吃,我們都能跟著沾點口福。”

採訪過程中,輪椅上的任彩梅情緒一直很激動,時而手舞足蹈,時而放聲哭泣。孫銀聰老人悄聲告訴我們說:“講話聲音小點吧,不能提及她的傷心處,情緒不穩定,對她身體不好。”稍微歇息了一下,老人開始給兒媳婦做梳頭按摩,看到這溫馨的一幕,隨行的攝影師趕緊按動快門。“哎呀,拍啥呢,我都沒穿襪子。” 面對鏡頭,孫銀聰不好意思地笑了。

“久病床前無孝子,更何況是婆婆伺候兒媳。”得知我們一行前來採訪,太安村村委主任趕了過來,“平凡中才能見偉大,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村孫銀聰老奶奶,就是愛幼的典範。她伺候兒媳婦這麼多年了,從來沒聽到她有半點抱怨。她不光是對自家人好,對村裡人也非常熱情,大家也都很尊敬她、愛戴她。誰家有個大事小事,都愛來這裡聊一聊,諞一諞。孫銀聰老人家族一百多人,裡外曾孫玄孫20多個,都以她為學習典範,代代相傳。她的曾外孫陳志浩小時候經常由老人照料,從小耳濡目染太姥姥的義舉善行,特別懂事。陳志浩在北京遇難,老人家得知後,反而勸導家人不要過於悲傷。那種胸襟、那種笑對人生坎坷的氣魄傳遞出的正能量是無限的,也是不可磨滅的。現在我們太安村,幾乎沒有不孝順親人、不善待鄰里的人。”

遙望黃河,如斯流淌。作為中國孝道文化的根祖、中國和諧文化的源頭、中國最早的文化教育基地,芮城受之無愧。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應徵這樣講到:“孫銀聰老人的善行義舉,是芮城精神文明建設的品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是文明的標杆,道德的高地,學習的楷模。”

整個採訪過程,就是我們逐一傾聽的過程,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心動魄。呈現在腦海裡的,是人們七嘴八舌堆積出來的一幅樸實無華、卻又巍然高聳的畫面。離開的時候,我們揖別老人家,看著她慈善的面容,蹣跚的腳步,筆者頓悟:高境界的善行就像奔流不息的母親河,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孫銀聰老人的事蹟,正如《老子》書中所述:上善若水,大愛無疆。文/曹 飛 張學晉 圖/肖永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