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際學校現狀解讀 驅動因素罕見揭秘

中國國際教育網訊:近日, 《2017中美國際教育白皮書》發佈(以下簡稱白皮書), 這份彙集了十幾家中美國際教育機構編纂的國際學校“白皮書”一經發佈就受到眾多關注。

國際學校發展現狀如何?驅動因素有哪些呢?下面跟隨中國國際教育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現狀:外辦、民辦、公辦, 三分天下

我國的國際學校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由在中國境內合法設立的外國機構、外資企業、國際組織的駐華機構和合法居留的外國人開辦的國際學校(以下簡稱“外辦國際學校”)。

第二類是由中國境內的機構、企業、個人與國外教育機構合作開辦的提供國際課程的私立學校(以下簡稱“民辦國際學校”)。 第三類是中國本地公立學校開設的國際部、國際班等(以下簡稱“公辦國際學校”)。

資料顯示, 截止到2016年底中國大陸從事國際教育的各類學校/國際班總量達到了703所, 是世界上國際學校最多的國家。 其中公立學校國際班與國際部共有203所, 民辦私立學校365所, 外籍子女學校135所, 民辦私立學校占比51.92%。 民辦國際學校由於招生範圍廣, 涉及幼稚園、K12, 在公立學校國際部、國際班整頓的背景下成長前景好, 預計未來還將快速發展。

驅動因素:

1、需求強勁, 快速增長

全球國際學校規模快速增長, 2000年國際學校學生規模達100萬人, 2010年達到250萬人, 2010-2014年全球國際學校數量和學生規模仍實現了穩步增長, 預計到2020年全球國際學校學生規模將達到500萬人。 中國作為國際教育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際學校學生數量也在快速增加。

據中國教育部發佈統計數據稱, 1978年至2015年底, 我國累計出國留學人數404.21萬, 年均增長率19.06%。 在2015年共有52萬中國學生出國留學, 相比上一年增長了近14%, 雖然計畫在大學階段送孩子出國的仍然占主流, 但2017年的調查顯示, 計畫在高中階段和初中階段送孩子出國學習的占比有大幅度提升, 低齡化留學仍然是發展趨勢。 國際學校因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留學,

因此成為低齡留學生的必備選擇。

在為什麼要把孩子送到國際學校學習這一問題上, 多達66% 的家長選擇了“讓孩子適應國際教育”這一選項;其次“為了讓孩子出國”;以上兩個選擇的內涵實際上是一樣的;接下來是為對應試教育不滿意、家庭位置和沒有本地戶口。

2、教育消費升級, 素質教育日益深入人心

調查顯示, 選擇國際學校的家長家庭收入百萬以上的占比51%, 其中19% 的家庭年收入在100萬至200萬之間, 17% 的家庭年入在200萬至300萬之間, 6%的家庭年入甚至在在400萬以上。 相比于普通學校, 中美國際學校的花費首先表現在學費上, 年花費在20 萬左右;其次是各種附加費用, 冬夏令營活動費用、校園活動費用、考試費用及將來的出國留學費用。 可見一定的家庭經濟實力, 是一個家庭決定是否讓孩子讀國際學校的第一要素。 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 新一代家長對子女教育越趨重視, 教育投入隨居民收入增加而不斷提升。 國際教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 受到越來越多家長的青睞。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調查中,家長認為學生在國際學校最大的收穫是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提升,其次為綜合素質的提高、心理健康和行為習慣的改善。家長們普遍認為將孩子送到國際學校達到了他們的目標,但大多數家長認為,孩子的學習成績雖不如一流公立學校,但孩子的綜合素養和學習能力有了長足的改變。

3、企業辦學,名人效應

隨著我國國際學校數量的增長,國際學校投資熱潮升溫明顯。動輒幾十萬的學費也給投資者帶來巨大的利益。很多投資機構和投資人士已經在國際學校上砸下重金,跨界投資國際學校。2017年就有眾多企業投身國際教育市場,阿裡巴巴創辦了雲谷學校,華為投資創辦了愛為書院,中泰橋樑收購凱文睿信及募資17.5億佈局國際學校市場,碧桂園教育集團更名赴美上市,立思辰出資0.3億元設基金,勤上光電29億元收購愛迪教育等等,這些無不預兆國際教育市場將迎爆發。

企業辦學加名人效應讓投資者更加狂熱,國際學校數量更是迅速發展。但是由於很多“洋學校”匆忙上馬,部分學校師資沒到位,導致有學生入學後發現和宣傳出入太大,師生流動率都比較大;還有的學校出現投資方和管理團隊理念不合帶來的問題。業內專家分析說,雖然大家對國際教育的需求旺盛且接受程度高,但監管不到位,很多學校並不具備國際學校的資質。因此家長在選擇國際學校時仍需慎重。

4、國際學校有利可圖

國際學校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校有利可圖。眾所周知,國際學校通常以優質的精英教育和高昂的學費,成為我國教育界的特殊存在。國際學校平均學費高達10萬元/學年。有調查資料顯示,在上海10所頂尖的民辦國際學校高中階段,最“便宜”的是上海星河灣雙語學校,每年6萬元亦即每學期3萬元,是公辦學校的15 倍,而最貴的上海民辦包玉剛實驗高中,每年學費高達21萬元,即每學期10.5 萬元,相當於公辦學校的50 倍以上!在深圳,國際學校高中平均學費約 11.5 萬元/學年,其中只招收外籍學生的深圳蛇口國際學校以 20.9 萬元/學年的學費高居榜首。目前我國共有國際學校703所所,市場規模達到近300億元。這麼大的市場大蛋糕成為巨大的驅動因素。

除此之外,國際學校仍有很多業務可以拓展。一是學前教育,比如高端幼稚園的連鎖經營。二是語言類培訓,比如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的外教工作者的語言類培訓是納入到教育經費體系的,過去以出國培訓為主,現在基本都在國內培訓,有利於國際學校開展語言類培訓。三是各類課外活動培訓,主要是興趣愛好類培訓,比如足球、籃球、冰球、棒球、高爾夫、鋼琴等。四是夏令營、冬令營等各類假期活動。

……

國際學校的驅動因素還遠遠不止這些,日前,UC大資料發佈了國內首份《中國媽媽“焦慮指數”報告》,80後媽媽成最焦慮人群。而媽媽在為孩子選擇國際學校方面擁有更大話語權,從調查樣本的性別占比方面看,女性比男性略大,說明在擇校方面,媽媽始終承擔著比爸爸更重要的角色。

總而言之,宏觀層面上,優質的國際教育依然是廣大家長的需求,國際學校仍將快速發展!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調查中,家長認為學生在國際學校最大的收穫是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提升,其次為綜合素質的提高、心理健康和行為習慣的改善。家長們普遍認為將孩子送到國際學校達到了他們的目標,但大多數家長認為,孩子的學習成績雖不如一流公立學校,但孩子的綜合素養和學習能力有了長足的改變。

3、企業辦學,名人效應

隨著我國國際學校數量的增長,國際學校投資熱潮升溫明顯。動輒幾十萬的學費也給投資者帶來巨大的利益。很多投資機構和投資人士已經在國際學校上砸下重金,跨界投資國際學校。2017年就有眾多企業投身國際教育市場,阿裡巴巴創辦了雲谷學校,華為投資創辦了愛為書院,中泰橋樑收購凱文睿信及募資17.5億佈局國際學校市場,碧桂園教育集團更名赴美上市,立思辰出資0.3億元設基金,勤上光電29億元收購愛迪教育等等,這些無不預兆國際教育市場將迎爆發。

企業辦學加名人效應讓投資者更加狂熱,國際學校數量更是迅速發展。但是由於很多“洋學校”匆忙上馬,部分學校師資沒到位,導致有學生入學後發現和宣傳出入太大,師生流動率都比較大;還有的學校出現投資方和管理團隊理念不合帶來的問題。業內專家分析說,雖然大家對國際教育的需求旺盛且接受程度高,但監管不到位,很多學校並不具備國際學校的資質。因此家長在選擇國際學校時仍需慎重。

4、國際學校有利可圖

國際學校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校有利可圖。眾所周知,國際學校通常以優質的精英教育和高昂的學費,成為我國教育界的特殊存在。國際學校平均學費高達10萬元/學年。有調查資料顯示,在上海10所頂尖的民辦國際學校高中階段,最“便宜”的是上海星河灣雙語學校,每年6萬元亦即每學期3萬元,是公辦學校的15 倍,而最貴的上海民辦包玉剛實驗高中,每年學費高達21萬元,即每學期10.5 萬元,相當於公辦學校的50 倍以上!在深圳,國際學校高中平均學費約 11.5 萬元/學年,其中只招收外籍學生的深圳蛇口國際學校以 20.9 萬元/學年的學費高居榜首。目前我國共有國際學校703所所,市場規模達到近300億元。這麼大的市場大蛋糕成為巨大的驅動因素。

除此之外,國際學校仍有很多業務可以拓展。一是學前教育,比如高端幼稚園的連鎖經營。二是語言類培訓,比如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的外教工作者的語言類培訓是納入到教育經費體系的,過去以出國培訓為主,現在基本都在國內培訓,有利於國際學校開展語言類培訓。三是各類課外活動培訓,主要是興趣愛好類培訓,比如足球、籃球、冰球、棒球、高爾夫、鋼琴等。四是夏令營、冬令營等各類假期活動。

……

國際學校的驅動因素還遠遠不止這些,日前,UC大資料發佈了國內首份《中國媽媽“焦慮指數”報告》,80後媽媽成最焦慮人群。而媽媽在為孩子選擇國際學校方面擁有更大話語權,從調查樣本的性別占比方面看,女性比男性略大,說明在擇校方面,媽媽始終承擔著比爸爸更重要的角色。

總而言之,宏觀層面上,優質的國際教育依然是廣大家長的需求,國際學校仍將快速發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