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原創科普繪本《地球小孩的天氣書》是這樣誕生的

“不可能, 這太難了。 ”一年多前, 當黃衛通過媒體輾轉找到上海譯文出版社的編輯, 說起自己想出一本氣象科普繪本時, 大家都覺得, 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一年多後, 3月23日世界氣象日, 《地球小孩的天氣書》帶著300多個科普知識點、400多幅純手繪插圖, 誕生了。


黃衛是出版圈外人, 她的本職工作是大資料研究, 出氣象科普繪本的念頭也來自“大資料”, “當時我們做了一份《中國線民科普需求搜索行為報告》, 發現增長速度排名第二位元的主題就是‘氣候與環境’, 環比增長為112.89%。 厄爾尼諾相關搜索的環比增長為256.69%。

由於當年廣東、陝西、河南等地區下冰雹, 在4月20日和5月7日, 關於冰雹的科普搜索指數都超過百萬。 ”為什麼搜索高?“一方面說明大家關心氣象話題, 另一方面, 也可能是因為不瞭解才害怕。 ”黃衛說, 需求的迫切讓她產生了為孩子們出版一本“天氣書”的想法, “社會化、市場化、產品化, 應該成為未來科普的方向。 ”


黃衛將自己的想法、方案交給出版社, 對於以引進出版外國文學作品為主業的上海譯文出版社來說, 做一本原創科普童書, 似乎“格格不入”。 “讓我們發生興趣的是, 氣象科普繪本在市場上確實是個空白, 國內一年出版那麼多書, 很少有真正稀缺的領域了。 ”上海譯文出版社總編輯史領空說。


選題通過後, 才是更費力的過程。

“知識點的構建、文字和圖畫的創作都不容易。 拿繪畫來說, 畫家按照他對藝術的理解去畫, 但從科學角度來檢驗, 很可能要推倒重來。 ”《地球小孩的天氣書》創作編輯花費了一年多時間, 比起引進版童書, 顯然週期更長。 但史領空不認為, 出版的速度是引進版童書, 尤其是科普類引進版童書在市場大行其道的唯一原因, “應該看到, 國外優秀的童書繪本, 確實有它們的獨到之處, 家長的認可不是盲目的, 孩子們的喜歡也不是沒有緣由的。 對於童書出版來說, 編輯是十分重要的環節, 與其說一本書是寫出來、畫出來的, 更關鍵之處在於如何編。 圖片不是配合文字的, 也不是用文字對圖片進行說明, 文字和圖片各自承擔著獨立的敘述功能,
這種文與圖結合的編輯能力是國內童書出版最欠缺的, 對於科普類童書來說, ‘深入淺出’說來容易, 確實是很高的要求。


嚴謹的態度、淺顯的表述、美的呈現, 是黃衛對於《地球小孩的天氣書》的定位。 對於這套書的呈現, 她有兩個堅持, 一是在書中設計一個來自海洋的微生物角色“納諾比”, 陪伴閱讀這套書的孩子一起上天入地, 觀雲聽雨;二是舉辦一個“最深刻的天氣印象——氣象童畫比賽”。 “孩子們應該成為氣象的親歷者和觀察者。 ”黃衛說, 在徵集到的畫作中, 城市和鄉村孩子的區別讓她特別有感觸, “城市裡的孩子會畫類似‘雷電收集機’這樣的小發明。 而一個來自雲南猛臘的孩子畫了‘乾涸的土地’, 取名為‘農民伯伯的苦日子’。 畫面中, 乾裂的土地是拱起來的。 沒有真正親歷過是觀察不到這樣的細節的。 ”

《地球小孩的天氣書》分為《天氣說》《雷電頌》《大風吹》《下雨了》《辨霧霾》《曆寒暑》等6冊,全部插圖由畫家沈利以水彩、水墨的形式手繪而成,孩子們的“氣象童畫”也被選入書中。“選入《辨霧霾》的是一幅黑白兩色的鉛筆畫,它不是最終獲獎的,但可能最能表達我們做這套‘天氣書’的心情。畫畫的孩子寫了一句話,‘天使從我們上空飛過是不是也帶著口罩’。天氣是連接著未來的命題,孩子是我們的未來,地球也需要我們的關照。”


“過去十年,中國童書的黃金週期主要依靠大量新型的面向兒童的閱讀品的湧現,尤其是大量引進版高品質圖書的推動”,世紀出版集團副總裁闞甯輝將《地球小孩的天氣書》的問世看成是一種突破,“中國童書新的黃金十年更需要關注青少年讀者的心智、心靈成長,如科普類、藝術類圖書,本土原創尤其稀缺,只有這些稀缺領域取得突破、能為孩子們提供他們真正喜愛的本土優質童書,才是未來新的黃金十年週期最大的價值。


“小時候,我喜歡看《十萬個為什麼》,這與我後來走上氣象道路或許有一些關係”,上海市氣象局副局長馮磊說,“希望現在的孩子們能通過這套《地球小孩的天氣書》,對氣象發生興趣,胸有‘大氣’,產生新的夢想。”

(圖片由上海譯文出版社提供。編輯郵箱:scljf@163.com)

文/施晨露

《地球小孩的天氣書》分為《天氣說》《雷電頌》《大風吹》《下雨了》《辨霧霾》《曆寒暑》等6冊,全部插圖由畫家沈利以水彩、水墨的形式手繪而成,孩子們的“氣象童畫”也被選入書中。“選入《辨霧霾》的是一幅黑白兩色的鉛筆畫,它不是最終獲獎的,但可能最能表達我們做這套‘天氣書’的心情。畫畫的孩子寫了一句話,‘天使從我們上空飛過是不是也帶著口罩’。天氣是連接著未來的命題,孩子是我們的未來,地球也需要我們的關照。”


“過去十年,中國童書的黃金週期主要依靠大量新型的面向兒童的閱讀品的湧現,尤其是大量引進版高品質圖書的推動”,世紀出版集團副總裁闞甯輝將《地球小孩的天氣書》的問世看成是一種突破,“中國童書新的黃金十年更需要關注青少年讀者的心智、心靈成長,如科普類、藝術類圖書,本土原創尤其稀缺,只有這些稀缺領域取得突破、能為孩子們提供他們真正喜愛的本土優質童書,才是未來新的黃金十年週期最大的價值。


“小時候,我喜歡看《十萬個為什麼》,這與我後來走上氣象道路或許有一些關係”,上海市氣象局副局長馮磊說,“希望現在的孩子們能通過這套《地球小孩的天氣書》,對氣象發生興趣,胸有‘大氣’,產生新的夢想。”

(圖片由上海譯文出版社提供。編輯郵箱:scljf@163.com)

文/施晨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