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今天就開練,糖尿病有氧運動科學降糖法,易筋經降糖法

一、乒乓球運動處方

【功效】活血降糖, 調理臟腑。

【適應證】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高血壓。

【處方應用】

乒乓球是一種老少皆宜的有氧運動形式, 也非常適宜糖尿病患者練習。 無論是在室內還是室外, 乒乓球都是一項非常好的健身運動。 糖尿病患者可在進餐後1~2小時內進行乒乓球練習, 一般運動時間以每次30分鐘為宜。 體質較好的患者可以每天練習2次。

【療效分析】

(1)乒乓球運動強度適中, 在運動中能夠消耗體內多餘的脂肪和糖類, 具有減肥降糖的效果, 非常適宜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練習。

(2)打乒乓球能夠增強糖尿病患者的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功能,

從而促進胰腺對糖代謝的調節作用, 因而能夠幫助患者將血糖維持在較低的水準。

(3)打乒乓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胰島功能, 促進胰島素的分泌並增強其作用強度, 並提高周圍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 因而具有較好的降糖效果。

(4)打乒乓球能夠緩解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 因而對於維持血糖穩定亦有一定的幫助。

【注意事項】

(1)由於乒乓球運動需要雙人配合, 運動強度不能由自己完全支配, 因此, 為了保證合適的運動量, 選擇對手時一定要慎重。

(2)乒乓球是一種競技性的運動, 糖尿病患者在打乒乓球時, 切勿爭強好勝, 保持一顆平常心, 才能夠收到降糖的功效。

二、門球運動處方

【功效】疏通筋脈, 減肥降糖。

【適應證】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

【處方應用】

瞄準、擊球、拾球和到位是打門球的基本活動, 糖尿病患者可在掌握了以上的門球技術之後, 再進行門球比賽練習, 或者單獨練習擊球等動作。 患者一般應在餐後1小時開始門球練習,

在練習過程中, 應注意做好防曬工作, 以免陽光灼傷皮膚;每次的練習時間以30分鐘為宜。

【療效分析】

門球是一項運動強度適中的有氧運動形式, 對於糖尿病及其併發症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1)門球運動伴隨著快步走或慢走, 可以使全身的運動器官、視聽覺以及內臟和神經系統都得到鍛煉, 具有調理臟腑、改善新陳代謝的功能, 對於人體糖、脂代謝具有一定的調節作用, 因而能夠促進血糖的穩定。

(2)門球是一項團體活動, 患者在運動中可以廣交朋友, 起到愉悅身心的作用, 這也有利於幫助患者將血糖維持在較低的水準。

(3)門球的活動量較小, 能持續活動幾個小時,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進行門球運動時可以享受到充分的日光浴和空氣浴,

這對於改善糖尿病症狀和防治多種併發症均有不錯的效果。

【注意事項】

(1)打門球應在門球專用場地進行, 要求地面抗裂、耐濕、平整。

(2)打門球時衣著以寬鬆舒適為宜。

(3)運動中應保持平和的心態, 循序漸進, 不可心急。

三、易筋經運動處方

易筋經是一種廣為流傳的傳統健身功法, 源自我國古代的導引術。 一般認為, 此功法是由禪宗初祖達摩編創的。 相傳, 達摩祖師編創了這套導引術, 是為了幫助眾僧人活動筋骨、強健身體。 此後, 導引術逐漸發展成熟, 被定名為“易筋經”, 並於明代開始廣泛流傳至今。

易筋經應用於臨床治療, 對於糖尿病、神經衰弱、呼吸系統疾病均有療效。 現代體育和醫學氣功的研究顯示, 易筋經的降糖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易筋經動作舒展, 能夠帶動全身肌肉運動, 可以很好地活動身體的各個部位和關節, 提高身體的協調性與靈活性, 促進血液迴圈與人體新陳代謝, 改善胰島B細胞的功能, 具有強健骨骼、活血通經、降低血糖的作用;

(2)易筋經練習可通過對人體神經系統的作用,調節內分泌系統功能,使得交感神經興奮性下降,迷走神經興奮性加強,進而刺激胰島素分泌,起到降低血糖的功效;

(3)通過易筋經的練習還能夠有效地提高組織靶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進而促進周圍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濃度;

(4)長期堅持練習易筋經還能夠有效緩解糖尿病患者焦慮、緊張的心理狀態,起到穩定血糖的作用。

在練習易筋經時,動作應保持舒展柔和、自然協調,動作的幅度大小應因人而異,不能勉強;練習時衣著應寬鬆、舒適,做到身心放鬆,呼吸自然。此外,易筋經注重脊柱的運動,在練習中應注意體會。

1.韋馱獻杵勢

【功效】寧靜心神,調理氣血。

【處方應用】韋馱獻杵勢共分為三節動作,其動作要領如下。

(1)預備勢:雙腳併攏、自然站立,雙手自然下垂,唇齒合攏,目視前方,調整呼吸。

(2)第一勢:左腳向左側邁出半步,屈膝,兩臂自體側向前抬起,前平舉,掌心相對;雙臂屈肘,回收,雙手於胸前合掌,掌根與膻中穴同高,指尖指向斜上方約30°。

(3)第二勢:接第一式,兩肘抬起,與肩平,手掌攤平,手指相對,掌心向下,隨後雙臂向前伸展,接著雙臂左右分開,成側平舉,掌心向下,指尖向外,最後坐腕立掌,五指自然併攏,目視前下方。

(4)第三勢:接第二勢,收腕,同時雙臂向前平舉內收至胸前,平舉,掌心向下,然後身體重心前移至腳尖,腳跟微抬,翻掌上托,舉至頭頂,狀如托天,保持片刻。

(5)收勢:兩掌變拳,並慢慢下移至腰側,同時足跟落地,身體重心還原。

2.摘星換鬥勢

【功效】健腰壯腎,斂氣益精。

【處方應用】摘星換鬥勢有左摘星換鬥、右摘星換鬥兩節動作,這裡我們只介紹左摘星換鬥勢;右摘星換鬥勢動作相同,方向相反。

(1)預備勢:自然站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自然置於體側,放鬆身體,調整呼吸。

(2)雙臂側平舉,掌心斜向下,目視前下方;屈膝,上體左轉,同時右臂上舉從體前下擺至左髖關節外側,右掌自然張開,左臂由體側下擺至身後,手背貼命門,目視右手。

(3)直膝,身體轉正,同時,右手經體前擺至頭頂右上方,屈肘松腕,指尖向左,眼隨手動,左手姿勢保持不變。

(4)靜立片刻,還原預備姿勢。

3.倒拽九牛尾勢

【功效】調養心肺,活血降糖。

【處方應用】倒拽九牛尾勢同樣分為左右對稱的兩節動作,其中左倒拽九牛尾的動作要領如下。

(1)預備勢:自然站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自然置於體側,放鬆身體,調整呼吸。

(2)雙膝微屈,右腳向斜右側後方邁出一步,左腳跟內轉,左腿屈膝呈左弓步;同時左臂由前上方畫弧伸至左肩外上方,右臂由前下方畫弧後伸,雙手手指同時從小指到拇指依次握拳,目視左拳。

(3)身體重心後移,右膝微屈,然後腰部用力,身體向左略轉,帶動肩臂,使右臂內旋,左臂外旋,並屈肘內收,目視左拳。

(4)身體重心前移,屈膝呈弓步,腰部右轉,帶動兩臂前後伸展,目視左拳。

(5)反復動作2~3次後恢復預備動作。

4.出爪亮翅勢

【功效】調理肺氣,運行氣血。

【處方應用】練習本節動作,收掌時應自然吸氣,推掌時應自然呼氣。其主要動作要領如下。

(1)預備勢:自然站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自然置於體側,放鬆身體,調整呼吸。

(2)雙手側平舉,掌心向前,然後雙臂內收,于胸前平舉,掌心相對,雙臂內收,坐腕立掌,指尖向上。

(3)展肩擴胸,兩臂緩緩前伸,掌心向前,指尖向上,目視前方;松腕,屈肘,雙臂慢慢收回,目視前下方;反復動作3~7次。

(4)恢復預備姿勢。

5.九鬼拔馬刀勢

【功效】強腰健腎,調理脾胃。

【處方應用】九鬼拔馬刀勢是左右對稱動作,右九鬼拔馬刀勢的動作要領如下。

(1)預備勢:自然站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自然置於體側,放鬆身體,調整呼吸。

(2)雙臂于體前屈肘,左手掌心向下、右手掌心向上,接著,右手由胸前內收,經右腋下方後伸,掌心向外,左手由胸前伸至前上方,掌心向外;上體左轉,右手由體側向前上方向擺動至頭部前上方,屈肘,而後向左伸展,欲觸左耳,左手經體側下擺至左後方,屈肘,手背貼於脊柱,指尖向上;頭右轉,使右手手掌扶按玉枕,中指按壓左耳郭。

(3)身體右轉,擴胸展臂,保持片刻;隨後屈膝,上體左轉,含胸,右臂內收,左手沿脊柱儘量向上,目視右後下方,保持片刻;反復2~3遍。

(4)直膝,雙手放開恢復側平舉,掌心向下,目視前方,保持片刻,慢慢結束動作。

6.三盤落地勢

【功效】強腰固腎,助行氣血。

【處方應用】三盤落地勢的動作要領如下。

(1)預備勢: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放鬆身體,調理呼吸,目視前下方。

(2)雙臂側平舉,掌心向下,屈膝下蹲,雙臂順勢沉墜,兩掌隨勢下按至與環跳穴同高,此時練習者雙肘微屈、掌心向下、指尖向外,伴隨著手臂的動作,口吐“嗨”音。

(3)雙手翻掌向上,肘部保持微屈姿勢,慢慢上托恢復側平舉姿勢,同時緩慢直膝,目視前方。

(4)反復練習2~3遍,結束動作。

7.青龍探爪勢

【功效】疏肝理氣,調節情志。

【處方應用】青龍探爪式為左右對稱動作,左青龍探爪勢的動作要領如下。

(1)預備勢: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放鬆身體,調理呼吸。

(2)雙臂側平舉,雙手握拳後屈肘內收至腰間,貼于章門穴,拳心向上,目視前下方;隨後右拳變掌,自右下側有向右側外展,掌心向上,至側平舉時,屈肘、屈腕,五指分開、四指內收似龍爪,並沿水準方向向左側移動,目視右手,身體隨之向左轉。

(3)身體左前屈,右手變拳後隨之向下按至左腳外側,身體慢慢由左前屈轉至右前屈,帶動右手畫弧至右腳外側,右手外旋,掌心向前,然後慢慢直膝,右手隨之握拳貼于章門穴,拳心向上,目視前下方。

(4)反復練習3~5次,恢復預備姿勢。

8.臥虎撲食勢

【功效】養護腰腿,強健經脈。

【處方應用】臥虎撲食勢也分為左臥虎撲食、右臥虎撲食兩個方向的對稱動作,這裡介紹左臥虎撲食勢的動作要領。

(1)預備勢: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放鬆身體,調理呼吸,雙手握拳置於腰側,拳心向上。

(2)右腳內扣45°,左腳收至右腳內側成丁字步,腳跟虛抬,同時身體左轉90°,重心落於右腳,雙手姿勢不變,目視左前方。

(3)左腳向前邁出一大步,雙手提至與肩平,然後雙手內旋翻掌,五指分開,第一、第二指關節微屈,似“虎爪”向前撲按,目視前方。

(4)然後由腰部的力量帶動身體屈伸,並帶動雙手向下、後、上、前等方向繞環;接著,上體下俯,雙手如“虎爪”下按,同時後退略屈膝,腳跟抬起,重心落於前腳與雙手之間。

(5)起身,恢復預備姿勢,結束動作。

9.打躬勢

【功效】鍛煉督脈,疏通氣血。

【處方應用】打躬勢的動作要領如下。

(1)預備勢: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放鬆身體,調理呼吸。

(2)雙臂側平舉,屈肘,以掌心掩耳,十指貼於枕部,指尖相對,並以雙手食指彈撥中指擊打枕部7次,目視前方。

(3)身體向前俯,並體會頸椎、胸椎、脊椎、腰椎、骶椎等部位的牽引與屈伸,雙腿伸直,目視腳尖,保持片刻後緩慢直起腰身,並注意上述部位的變化。練習時身體前屈的幅度不做固定的要求,糖尿病患者可根據自己的狀況量力而為。

(4)反復練習3遍,結束動作。

10.掉尾勢

【功效】調和氣血,強健腰背。

【處方應用】掉尾勢主要鍛煉頸、腰、背等部位,其動作要領如下。

(1)預備勢: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放鬆身體,調理呼吸。

(2)雙臂于體前平伸,雙手十指交握,掌心向內,屈肘,翻掌前伸,掌心向外,再屈肘,翻掌向下內收於胸前,接著身體前屈,雙手十指交叉並隨之緩緩下按,抬頭,目視前方。

(3)頭部向左後、臀部向左前扭動,目視尾閭;然後還原,頭部向右後、臀部向右前扭動,目視尾閭。

(4)反復練習3~4遍,恢復預備姿勢,結束動作。

(2)易筋經練習可通過對人體神經系統的作用,調節內分泌系統功能,使得交感神經興奮性下降,迷走神經興奮性加強,進而刺激胰島素分泌,起到降低血糖的功效;

(3)通過易筋經的練習還能夠有效地提高組織靶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進而促進周圍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濃度;

(4)長期堅持練習易筋經還能夠有效緩解糖尿病患者焦慮、緊張的心理狀態,起到穩定血糖的作用。

在練習易筋經時,動作應保持舒展柔和、自然協調,動作的幅度大小應因人而異,不能勉強;練習時衣著應寬鬆、舒適,做到身心放鬆,呼吸自然。此外,易筋經注重脊柱的運動,在練習中應注意體會。

1.韋馱獻杵勢

【功效】寧靜心神,調理氣血。

【處方應用】韋馱獻杵勢共分為三節動作,其動作要領如下。

(1)預備勢:雙腳併攏、自然站立,雙手自然下垂,唇齒合攏,目視前方,調整呼吸。

(2)第一勢:左腳向左側邁出半步,屈膝,兩臂自體側向前抬起,前平舉,掌心相對;雙臂屈肘,回收,雙手於胸前合掌,掌根與膻中穴同高,指尖指向斜上方約30°。

(3)第二勢:接第一式,兩肘抬起,與肩平,手掌攤平,手指相對,掌心向下,隨後雙臂向前伸展,接著雙臂左右分開,成側平舉,掌心向下,指尖向外,最後坐腕立掌,五指自然併攏,目視前下方。

(4)第三勢:接第二勢,收腕,同時雙臂向前平舉內收至胸前,平舉,掌心向下,然後身體重心前移至腳尖,腳跟微抬,翻掌上托,舉至頭頂,狀如托天,保持片刻。

(5)收勢:兩掌變拳,並慢慢下移至腰側,同時足跟落地,身體重心還原。

2.摘星換鬥勢

【功效】健腰壯腎,斂氣益精。

【處方應用】摘星換鬥勢有左摘星換鬥、右摘星換鬥兩節動作,這裡我們只介紹左摘星換鬥勢;右摘星換鬥勢動作相同,方向相反。

(1)預備勢:自然站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自然置於體側,放鬆身體,調整呼吸。

(2)雙臂側平舉,掌心斜向下,目視前下方;屈膝,上體左轉,同時右臂上舉從體前下擺至左髖關節外側,右掌自然張開,左臂由體側下擺至身後,手背貼命門,目視右手。

(3)直膝,身體轉正,同時,右手經體前擺至頭頂右上方,屈肘松腕,指尖向左,眼隨手動,左手姿勢保持不變。

(4)靜立片刻,還原預備姿勢。

3.倒拽九牛尾勢

【功效】調養心肺,活血降糖。

【處方應用】倒拽九牛尾勢同樣分為左右對稱的兩節動作,其中左倒拽九牛尾的動作要領如下。

(1)預備勢:自然站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自然置於體側,放鬆身體,調整呼吸。

(2)雙膝微屈,右腳向斜右側後方邁出一步,左腳跟內轉,左腿屈膝呈左弓步;同時左臂由前上方畫弧伸至左肩外上方,右臂由前下方畫弧後伸,雙手手指同時從小指到拇指依次握拳,目視左拳。

(3)身體重心後移,右膝微屈,然後腰部用力,身體向左略轉,帶動肩臂,使右臂內旋,左臂外旋,並屈肘內收,目視左拳。

(4)身體重心前移,屈膝呈弓步,腰部右轉,帶動兩臂前後伸展,目視左拳。

(5)反復動作2~3次後恢復預備動作。

4.出爪亮翅勢

【功效】調理肺氣,運行氣血。

【處方應用】練習本節動作,收掌時應自然吸氣,推掌時應自然呼氣。其主要動作要領如下。

(1)預備勢:自然站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自然置於體側,放鬆身體,調整呼吸。

(2)雙手側平舉,掌心向前,然後雙臂內收,于胸前平舉,掌心相對,雙臂內收,坐腕立掌,指尖向上。

(3)展肩擴胸,兩臂緩緩前伸,掌心向前,指尖向上,目視前方;松腕,屈肘,雙臂慢慢收回,目視前下方;反復動作3~7次。

(4)恢復預備姿勢。

5.九鬼拔馬刀勢

【功效】強腰健腎,調理脾胃。

【處方應用】九鬼拔馬刀勢是左右對稱動作,右九鬼拔馬刀勢的動作要領如下。

(1)預備勢:自然站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自然置於體側,放鬆身體,調整呼吸。

(2)雙臂于體前屈肘,左手掌心向下、右手掌心向上,接著,右手由胸前內收,經右腋下方後伸,掌心向外,左手由胸前伸至前上方,掌心向外;上體左轉,右手由體側向前上方向擺動至頭部前上方,屈肘,而後向左伸展,欲觸左耳,左手經體側下擺至左後方,屈肘,手背貼於脊柱,指尖向上;頭右轉,使右手手掌扶按玉枕,中指按壓左耳郭。

(3)身體右轉,擴胸展臂,保持片刻;隨後屈膝,上體左轉,含胸,右臂內收,左手沿脊柱儘量向上,目視右後下方,保持片刻;反復2~3遍。

(4)直膝,雙手放開恢復側平舉,掌心向下,目視前方,保持片刻,慢慢結束動作。

6.三盤落地勢

【功效】強腰固腎,助行氣血。

【處方應用】三盤落地勢的動作要領如下。

(1)預備勢: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放鬆身體,調理呼吸,目視前下方。

(2)雙臂側平舉,掌心向下,屈膝下蹲,雙臂順勢沉墜,兩掌隨勢下按至與環跳穴同高,此時練習者雙肘微屈、掌心向下、指尖向外,伴隨著手臂的動作,口吐“嗨”音。

(3)雙手翻掌向上,肘部保持微屈姿勢,慢慢上托恢復側平舉姿勢,同時緩慢直膝,目視前方。

(4)反復練習2~3遍,結束動作。

7.青龍探爪勢

【功效】疏肝理氣,調節情志。

【處方應用】青龍探爪式為左右對稱動作,左青龍探爪勢的動作要領如下。

(1)預備勢: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放鬆身體,調理呼吸。

(2)雙臂側平舉,雙手握拳後屈肘內收至腰間,貼于章門穴,拳心向上,目視前下方;隨後右拳變掌,自右下側有向右側外展,掌心向上,至側平舉時,屈肘、屈腕,五指分開、四指內收似龍爪,並沿水準方向向左側移動,目視右手,身體隨之向左轉。

(3)身體左前屈,右手變拳後隨之向下按至左腳外側,身體慢慢由左前屈轉至右前屈,帶動右手畫弧至右腳外側,右手外旋,掌心向前,然後慢慢直膝,右手隨之握拳貼于章門穴,拳心向上,目視前下方。

(4)反復練習3~5次,恢復預備姿勢。

8.臥虎撲食勢

【功效】養護腰腿,強健經脈。

【處方應用】臥虎撲食勢也分為左臥虎撲食、右臥虎撲食兩個方向的對稱動作,這裡介紹左臥虎撲食勢的動作要領。

(1)預備勢: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放鬆身體,調理呼吸,雙手握拳置於腰側,拳心向上。

(2)右腳內扣45°,左腳收至右腳內側成丁字步,腳跟虛抬,同時身體左轉90°,重心落於右腳,雙手姿勢不變,目視左前方。

(3)左腳向前邁出一大步,雙手提至與肩平,然後雙手內旋翻掌,五指分開,第一、第二指關節微屈,似“虎爪”向前撲按,目視前方。

(4)然後由腰部的力量帶動身體屈伸,並帶動雙手向下、後、上、前等方向繞環;接著,上體下俯,雙手如“虎爪”下按,同時後退略屈膝,腳跟抬起,重心落於前腳與雙手之間。

(5)起身,恢復預備姿勢,結束動作。

9.打躬勢

【功效】鍛煉督脈,疏通氣血。

【處方應用】打躬勢的動作要領如下。

(1)預備勢: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放鬆身體,調理呼吸。

(2)雙臂側平舉,屈肘,以掌心掩耳,十指貼於枕部,指尖相對,並以雙手食指彈撥中指擊打枕部7次,目視前方。

(3)身體向前俯,並體會頸椎、胸椎、脊椎、腰椎、骶椎等部位的牽引與屈伸,雙腿伸直,目視腳尖,保持片刻後緩慢直起腰身,並注意上述部位的變化。練習時身體前屈的幅度不做固定的要求,糖尿病患者可根據自己的狀況量力而為。

(4)反復練習3遍,結束動作。

10.掉尾勢

【功效】調和氣血,強健腰背。

【處方應用】掉尾勢主要鍛煉頸、腰、背等部位,其動作要領如下。

(1)預備勢: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放鬆身體,調理呼吸。

(2)雙臂于體前平伸,雙手十指交握,掌心向內,屈肘,翻掌前伸,掌心向外,再屈肘,翻掌向下內收於胸前,接著身體前屈,雙手十指交叉並隨之緩緩下按,抬頭,目視前方。

(3)頭部向左後、臀部向左前扭動,目視尾閭;然後還原,頭部向右後、臀部向右前扭動,目視尾閭。

(4)反復練習3~4遍,恢復預備姿勢,結束動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