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秋白之女瞿獨伊:我與父母風雨同行

1924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紀念日這一天, 瞿秋白和楊之華在上海舉行了結婚典禮, 瞿秋白親手雕刻了一方“秋之白華”的印章留作紀念。 為了紀念他們的結合, 瞿秋白還在一枚金別針上刻上“贈我生命的伴侶”7個字, 送給楊之華。

獨伊回憶說:“在我模糊的記憶中, 父親戴著眼鏡, 面容清瘦, 他話不多, 很溫和。 母親不讓我簡單地叫‘爸爸’, 而是讓我叫‘好爸爸’, 我就是一直這樣稱呼的, 而他也親切地稱我‘小獨伊’。 在我的心目中, 瞿秋白就是我的慈父。 ”

為赴中共“六大”時, 楊之華帶瞿獨伊秘密來到莫斯科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0日, 中共“六大”在莫斯科郊區的一座鄉間別墅中召開。

當年參加“六大”的正式代表有瞿秋白、任弼時、周恩來、羅亦農、楊尚昆、陸定一、蘇兆征等第一代領導人。 作為中共“六大”代表的楊之華帶著瞿獨伊秘密來到莫斯科。 今天, 唯一到過中共六大駐地尚健在者, 只剩下瞿獨伊一人。

那時, 瞿獨伊已7歲, 開始記事了。 她回憶當時情形說:“爸爸瞿秋白和周恩來等是提前到莫斯科籌備會議的。 之後, 媽媽帶著我和一些代表阿姨、叔叔, 從滿洲里邊防出境。 那時, 國民黨軍警封鎖得很嚴, 在媽媽的引導下, 我管幾位叔叔叫‘爸爸’。 就這樣, 我掩護著那些‘假爸爸’出了境。 當時, 我和媽媽等是從上海外灘登上客輪, 到大連後改乘火車, 穿越滿洲里和西伯利亞,

經過長途跋涉, 終於抵達了莫斯科。 ”瞿獨伊說:“六大在中共歷史上是很特殊的, 會址不在國內而在國外。 我還記得這次會議是在莫斯科郊區一座別墅裡舉行的。 每逢休會時, 我常常給那些代表唱歌、跳舞, 當時很天真活潑的。 ”

瞿獨伊(攝于40年代延安)

“我的父親,

的確無愧於‘好爸爸’這個稱呼, 他給我帶來無限溫暖和快樂。 ”瞿秋白知道小獨伊喜歡吃牛奶渣, 每隔一星期, 他從共產國際下班回來路過店鋪時, 總是買一些回來, 送到幼稚園去給獨伊吃。 夏天, 他們在樹林裡采蘑菇時, 瞿秋白畫圖折紙給她玩。 冬天, 地上鋪滿了厚厚的雪氈, 他把獨伊放在雪車裡, 自己拉著車跑, 故意把雪車拉得忽快忽慢, 有時假裝拉不動了, 有時假裝摔了一跤, 用手蒙臉“哭”起來, 這時候小獨伊就向媽媽叫起來:“媽媽……你看好爸爸跌一跤就哭了!”瞿秋白放開手, 哈哈大笑。 小獨伊也很高興, 拍手大笑。

“我永遠也忘不了在莫斯科兒童院時的一件事。 那次, 爸爸和媽媽來看我, 帶我到兒童院旁邊河裡去撐起木筏玩,

爸爸卷起褲管, 露出了細瘦的小腿, 站在木筏上, 拿著長竿用力地撐, 我和母親坐在木筏上。 後來, 父親引吭高歌起來, 接著, 我和母親也應和著唱, 一家人其樂融融。 ”瞿獨伊說:“每當回想起來, 都使我受到鼓舞, 感到有力量, 也很溫馨。 ”

瞿秋白

鮑羅廷視獨伊如己出,

秋白犧牲女兒蒙在骨裡

1930年7月, 瞿秋白和楊之華奉命回國工作。 為了避開國內白色恐怖, 同時也考慮到帶著孩子從事地下工作很不方便, 他們只好忍痛將瞿獨伊繼續留在莫斯科國際兒童院, 並委託國際友人鮑羅廷夫婦代為照顧。

瞿獨伊至今還保存著一張八十多年前的明信片。 那是從德國柏林寄出的。 明信片上面印有一束美麗的“勿忘我”花, 用中文寫著獨伊的名字, 背面用俄文寫的“送給獨伊”, 落款是“媽媽、1930.8.1 克裡米亞”。

此刻, 獨伊才明白父母並非到南俄執行任務, 而是遠離莫斯科另有使命。 到底他們去何處了, 瞿獨伊全然不知。 她並沒想到父母是回國參加革命鬥爭, 更沒想到接到這張“勿忘我”明信片之際, 是和爸爸永遠的離別。這張明信片經歷了80多年的風風雨雨,一直保存到今天,成為瞿秋白和楊之華留給女兒的一件最為珍貴的紀念品。

瞿獨伊在談到鮑羅廷夫婦時激動異常,她說,她畢生都不會忘記“這兩位老人對我們全家,尤其對我的關愛和幫助。我不記得我的親奶奶和爺爺,鮑羅廷夫婦猶如我的親奶奶和親爺爺!”

瞿秋白和楊之華於上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蘇聯工作學習期間,除了抽時間到獨伊所在的學校探望女兒外,就是到鮑羅廷夫婦家中探訪。他們第一次帶獨伊去拜訪鮑羅廷夫婦時,兩位老人就把獨伊認作“中國孫女”,獨伊成了鮑羅廷一家頗受寵愛的孩子。

瞿秋白與楊之華(1924年攝於上海)

1935年秋的一天,瞿獨伊和兒童院的同學到烏克蘭的德聶伯彼特羅夫斯克旅遊,她偶然從《共青團真理報》上看到了瞿秋白英勇犧牲的消息。獨伊頓時頭暈目眩,失聲大哭,當即昏倒在地。老師和同學急忙搶救,獨伊才慢慢從深沉的哀痛中蘇醒過來。之後她才知道爸媽早于五年前就回國參加革命鬥爭去了。如今爸爸犧牲了,媽媽情況怎麼樣呢?小獨伊一無所知。幸有鮑羅廷一家人悉心安慰、鼓勵,瞿獨伊才逐漸從悲傷中解脫出來。

不久,楊之華忍著喪夫之痛,從國內來到莫斯科出席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並當選為國際紅色救濟會常委,留在莫斯科工作。

回國經歷煉獄堅定志向,獨伊觀禮臺上見證共和國成立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瞿獨伊結束了13年旅居異國的生活,隨母親離開莫斯科經新疆回國。然而到達新疆時,軍閥盛世才背信棄義,將我黨應邀派往新疆幫助工作的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等人,以及由蘇聯回國途經新疆的馬明方、楊之華等130多人逮捕並關進監獄。

年輕的瞿獨伊在獄中經受了嚴峻考驗。她回憶說:“在新疆坐牢的日子裡是很苦的,住在一個陰暗潮濕的破廟裡,饅頭是被有意摻了沙子的,吃的菜沒有油,每天兩餐清水白菜湯。”敵人以為她年輕可欺,企圖通過單獨提審進行拉攏。他們勸誘說:“你還年輕,只要與我們合作,馬上就單獨放你出去。”令敵人想不到的是,她的回答大義凜然:“我決不單獨出獄,也決不為你們工作。你們要把我們全體同志無罪釋放,送回延安去!”

後來瞿獨伊回憶說:“近4年的監獄生活讓我難以忘懷。在與敵人面對面的鬥爭中,我懂得了許多革命道理,對階級的愛恨觀有了新的認識。”“由於久住蘇聯,回國時中文水準很差,我的中文基本是在新疆坐牢時跟難友們學的。”

瞿獨伊近影

4年後,經組織營救,國民黨好友張治中先生派專人專車護送,100多位難友分乘10輛大卡車,歷經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終於安全到達了延安。

回到延安不久,黨中央為新疆蒙難同志的歸來召開了盛大歡迎會。毛澤東還特邀楊之華、瞿獨伊等人到家中做客。不久後,毛主席還單獨請楊之華母女到家中吃飯。毛主席鄭重地對她們母女說:“瞿秋白同志的問題解決了,中央已作了一個《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1946年,用瞿獨伊的話來說,是她一生中少有的幸福歲月,走出了牢獄回到了延安;爸爸的名譽得到了恢復;媽媽擔任了黨中央婦女委員和晉冀魯豫中央局婦委書記;她也由張子意(新疆獄中領導人之一)、嚴振剛二位同志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一年,瞿獨伊和她的丈夫李何一起被分配到新華通訊社工作。

1949年10月1日,是一個難忘的日子。瞿獨伊說,這是她一生中“永遠的驕傲”。她受組織委派陪同以法捷耶夫、西蒙諾夫為首的蘇聯文化友好代表團,登上了天安門觀禮台。當毛主席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一種民族自豪感使我激動不已,我是含著眼淚向蘇聯友人翻譯解說大會的盛況和自己的感受的。”

瞿獨伊近影

周恩來鄧穎超叫她“楊姐”,楊之華冤獄中留下遺言

新中國成立後,瞿獨伊的媽媽楊之華先後擔任了全國婦聯國際部部長、全國婦聯副主席、全國總工會女工部部長,後來她還當選為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常委。瞿秋白、楊之華深受老一輩革命家尊重,周總理、鄧穎超等同志總是親切地稱呼瞿秋白為“秋白同志”,他們喜歡尊稱楊之華為“楊姐”。然而,“文革”一開始,便推翻了黨中央過去的結論,紅衛兵到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砸碑、挖墓。楊之華被污蔑為“新疆叛徒集團成員”,連當初入獄年紀尚小的瞿獨伊也“升格”為“叛徒”。家中老小統統掃地出門。作家茅盾對此極為氣憤,冒著風險將瞿獨伊偷偷藏在家中保護起來。

楊之華被定為以“敵我矛盾”對待,註銷戶口,押送秦城監獄,瞿獨伊也隨之被隔離審查。楊之華在監獄被整整囚禁了6年,家人不知其死活。瞿獨伊曾等多次給周總理寫信反映情況,後來由於總理親自干預,家人才被允許探望,但瞿獨伊被列為“同案犯”,仍禁止她與母親見面。

瞿秋白就義前在福建長汀

就這樣,瞿獨伊再一次上書周恩來,終於在1973年秋的一天獲准首次探視。瞿獨伊說,當我看到離別多年的媽媽瘦骨如柴地病癱在床上,心如刀割。媽媽說:“沒有想到還能見到你。”

臨別時,媽媽依依不捨地說:“我有好多話要對你講啊。”一向不流淚的媽媽禁不住掩面哭泣起來。不久楊之華便含冤撒手人間,臨終前她念念不忘對專案組說:“我的問題,相信黨中央、毛主席會正確解決的!”這是她最後的遺言。

粉碎“四人幫”後,楊之華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黨中央對她的人生和歷史功績做出了高度評價,楊之華被列入我國傑出的女革命家名冊。

為恢復父親名譽奔走,為父親榮列感動中國人物激動

1955年6月18日,瞿秋白烈士遺骨安葬儀式在北京舉行。坑下抬棺者為周恩來、彭真等。坑上左一、二分別為董必武、陶鑄

瞿獨伊經常說,自己不愛回憶往事,因為內心的傷痛實在太深。然而,她又不得不說,“為了後人能瞭解歷史”。

談及父親的英勇就義時,瞿獨伊不禁老淚縱橫。

1935年6月18日,是瞿秋白就義的日子。據天津《大公報》的報導,瞿秋白來到行刑前照相地——福建長汀中山公園,然後,他慢步走向刑場,沿途用俄文高唱《國際歌》,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中國革命勝利萬歲!共產主義萬歲!”到達刑場後,瞿秋白盤膝坐在草坪上,對劊子手點頭說:“此地很好。”瞿獨伊談到上述情況時,眼眶裡一直噙滿淚水……

“文革”雖然結束,但是瞿秋白的歷史冤案依然如故,對“叛徒”之說,既無人肯定,也無人否定。她決心在有生之年刨根問底,徹底搞清緣由,為父親的不白之冤尋找公正、公道答案。

瞿秋白烈士墓

瞿獨伊在眾多前輩的鼓勵下向中紀委進行了申訴,為此,中紀委成立了“瞿秋白複查組”,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外調與核查。

“而我呢,則帶著女兒,直接去找了對我父親執行槍決的原國民黨36師師長宋希濂——他是個獲赦戰犯。我去見宋希濂,於我而言,實在是一件痛苦無比的事。而宋希濂見到我,也是渾身不自在,一臉難堪相。但這是沒辦法的事啊!我們這兩人必須見這一面。”宋希濂如實向瞿獨伊介紹了情況,他說瞿秋白在臨終時高呼“共產黨萬歲”等口號,神態從容地環視刑場上的松樹與草坪,微微地笑說“此地很好”,爾後,慷慨就義……“那天,我和女兒是一邊流著熱淚,一邊記錄證明材料的。而中紀委複查組則以更為大量的材料,有力證明了‘文革’強加給我父親的叛徒帽子,完全沒有一點根據!”瞿獨伊感歎,“今天,父親如有知,可以含笑九泉了。”

1985年7月18日,黨中央在中南海召開了瞿秋白就義50周年紀念會。中央高度評價“瞿秋白同志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領導人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宣傳家,中國革命文學事業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獨伊回憶說:“那一天,激動、興奮的心情難以言表。我含淚默默地告慰九泉之下的爸媽:安息吧!女兒深深地懷念你們!党和人民永遠懷念你們!”

如今,“秋之白華”的女兒已是94歲的老人了。剛離休時,她曾專門學過畫畫、鋼琴、書法,後來因為忙於尋訪有關父親生平活動的知情人、搜集整理有關材料,又將這些愛好放棄了。近些年來,瞿獨伊參與編著過《憶秋白》《回憶楊之華》等書。每年她還經常邀請過去在莫斯科國際兒童院的老同學聚會,大家用俄語交談敘舊。有時還邀請過去在新疆國民黨監獄的難友聚會。

2011年,中央宣傳部等十一個部門,為緬懷創立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先驅、謳歌為中華民族做出不朽貢獻的傑出共產黨員,在全國開展“雙百”人物中的共產黨員評選活動。瞿秋白被評為感動中國的優秀人物,而且排在第一位。瞿獨伊對此很是感動和欣慰,她深感:歷史終究須由人民公正評論,從此她的“好爸爸”作為“雙百”感動中國人物被載入了共和國的光榮史冊,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過去種種猜測、懷疑、污蔑,由此休矣!長期受盡冤屈的瞿秋白、楊之華,在九泉之下可以閉目長眠,寬心安息了。

本欄目主編:伍斌 本文照片均由作者提供

文/王建柱

是和爸爸永遠的離別。這張明信片經歷了80多年的風風雨雨,一直保存到今天,成為瞿秋白和楊之華留給女兒的一件最為珍貴的紀念品。

瞿獨伊在談到鮑羅廷夫婦時激動異常,她說,她畢生都不會忘記“這兩位老人對我們全家,尤其對我的關愛和幫助。我不記得我的親奶奶和爺爺,鮑羅廷夫婦猶如我的親奶奶和親爺爺!”

瞿秋白和楊之華於上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蘇聯工作學習期間,除了抽時間到獨伊所在的學校探望女兒外,就是到鮑羅廷夫婦家中探訪。他們第一次帶獨伊去拜訪鮑羅廷夫婦時,兩位老人就把獨伊認作“中國孫女”,獨伊成了鮑羅廷一家頗受寵愛的孩子。

瞿秋白與楊之華(1924年攝於上海)

1935年秋的一天,瞿獨伊和兒童院的同學到烏克蘭的德聶伯彼特羅夫斯克旅遊,她偶然從《共青團真理報》上看到了瞿秋白英勇犧牲的消息。獨伊頓時頭暈目眩,失聲大哭,當即昏倒在地。老師和同學急忙搶救,獨伊才慢慢從深沉的哀痛中蘇醒過來。之後她才知道爸媽早于五年前就回國參加革命鬥爭去了。如今爸爸犧牲了,媽媽情況怎麼樣呢?小獨伊一無所知。幸有鮑羅廷一家人悉心安慰、鼓勵,瞿獨伊才逐漸從悲傷中解脫出來。

不久,楊之華忍著喪夫之痛,從國內來到莫斯科出席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並當選為國際紅色救濟會常委,留在莫斯科工作。

回國經歷煉獄堅定志向,獨伊觀禮臺上見證共和國成立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瞿獨伊結束了13年旅居異國的生活,隨母親離開莫斯科經新疆回國。然而到達新疆時,軍閥盛世才背信棄義,將我黨應邀派往新疆幫助工作的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等人,以及由蘇聯回國途經新疆的馬明方、楊之華等130多人逮捕並關進監獄。

年輕的瞿獨伊在獄中經受了嚴峻考驗。她回憶說:“在新疆坐牢的日子裡是很苦的,住在一個陰暗潮濕的破廟裡,饅頭是被有意摻了沙子的,吃的菜沒有油,每天兩餐清水白菜湯。”敵人以為她年輕可欺,企圖通過單獨提審進行拉攏。他們勸誘說:“你還年輕,只要與我們合作,馬上就單獨放你出去。”令敵人想不到的是,她的回答大義凜然:“我決不單獨出獄,也決不為你們工作。你們要把我們全體同志無罪釋放,送回延安去!”

後來瞿獨伊回憶說:“近4年的監獄生活讓我難以忘懷。在與敵人面對面的鬥爭中,我懂得了許多革命道理,對階級的愛恨觀有了新的認識。”“由於久住蘇聯,回國時中文水準很差,我的中文基本是在新疆坐牢時跟難友們學的。”

瞿獨伊近影

4年後,經組織營救,國民黨好友張治中先生派專人專車護送,100多位難友分乘10輛大卡車,歷經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終於安全到達了延安。

回到延安不久,黨中央為新疆蒙難同志的歸來召開了盛大歡迎會。毛澤東還特邀楊之華、瞿獨伊等人到家中做客。不久後,毛主席還單獨請楊之華母女到家中吃飯。毛主席鄭重地對她們母女說:“瞿秋白同志的問題解決了,中央已作了一個《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1946年,用瞿獨伊的話來說,是她一生中少有的幸福歲月,走出了牢獄回到了延安;爸爸的名譽得到了恢復;媽媽擔任了黨中央婦女委員和晉冀魯豫中央局婦委書記;她也由張子意(新疆獄中領導人之一)、嚴振剛二位同志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一年,瞿獨伊和她的丈夫李何一起被分配到新華通訊社工作。

1949年10月1日,是一個難忘的日子。瞿獨伊說,這是她一生中“永遠的驕傲”。她受組織委派陪同以法捷耶夫、西蒙諾夫為首的蘇聯文化友好代表團,登上了天安門觀禮台。當毛主席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一種民族自豪感使我激動不已,我是含著眼淚向蘇聯友人翻譯解說大會的盛況和自己的感受的。”

瞿獨伊近影

周恩來鄧穎超叫她“楊姐”,楊之華冤獄中留下遺言

新中國成立後,瞿獨伊的媽媽楊之華先後擔任了全國婦聯國際部部長、全國婦聯副主席、全國總工會女工部部長,後來她還當選為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常委。瞿秋白、楊之華深受老一輩革命家尊重,周總理、鄧穎超等同志總是親切地稱呼瞿秋白為“秋白同志”,他們喜歡尊稱楊之華為“楊姐”。然而,“文革”一開始,便推翻了黨中央過去的結論,紅衛兵到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砸碑、挖墓。楊之華被污蔑為“新疆叛徒集團成員”,連當初入獄年紀尚小的瞿獨伊也“升格”為“叛徒”。家中老小統統掃地出門。作家茅盾對此極為氣憤,冒著風險將瞿獨伊偷偷藏在家中保護起來。

楊之華被定為以“敵我矛盾”對待,註銷戶口,押送秦城監獄,瞿獨伊也隨之被隔離審查。楊之華在監獄被整整囚禁了6年,家人不知其死活。瞿獨伊曾等多次給周總理寫信反映情況,後來由於總理親自干預,家人才被允許探望,但瞿獨伊被列為“同案犯”,仍禁止她與母親見面。

瞿秋白就義前在福建長汀

就這樣,瞿獨伊再一次上書周恩來,終於在1973年秋的一天獲准首次探視。瞿獨伊說,當我看到離別多年的媽媽瘦骨如柴地病癱在床上,心如刀割。媽媽說:“沒有想到還能見到你。”

臨別時,媽媽依依不捨地說:“我有好多話要對你講啊。”一向不流淚的媽媽禁不住掩面哭泣起來。不久楊之華便含冤撒手人間,臨終前她念念不忘對專案組說:“我的問題,相信黨中央、毛主席會正確解決的!”這是她最後的遺言。

粉碎“四人幫”後,楊之華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黨中央對她的人生和歷史功績做出了高度評價,楊之華被列入我國傑出的女革命家名冊。

為恢復父親名譽奔走,為父親榮列感動中國人物激動

1955年6月18日,瞿秋白烈士遺骨安葬儀式在北京舉行。坑下抬棺者為周恩來、彭真等。坑上左一、二分別為董必武、陶鑄

瞿獨伊經常說,自己不愛回憶往事,因為內心的傷痛實在太深。然而,她又不得不說,“為了後人能瞭解歷史”。

談及父親的英勇就義時,瞿獨伊不禁老淚縱橫。

1935年6月18日,是瞿秋白就義的日子。據天津《大公報》的報導,瞿秋白來到行刑前照相地——福建長汀中山公園,然後,他慢步走向刑場,沿途用俄文高唱《國際歌》,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中國革命勝利萬歲!共產主義萬歲!”到達刑場後,瞿秋白盤膝坐在草坪上,對劊子手點頭說:“此地很好。”瞿獨伊談到上述情況時,眼眶裡一直噙滿淚水……

“文革”雖然結束,但是瞿秋白的歷史冤案依然如故,對“叛徒”之說,既無人肯定,也無人否定。她決心在有生之年刨根問底,徹底搞清緣由,為父親的不白之冤尋找公正、公道答案。

瞿秋白烈士墓

瞿獨伊在眾多前輩的鼓勵下向中紀委進行了申訴,為此,中紀委成立了“瞿秋白複查組”,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外調與核查。

“而我呢,則帶著女兒,直接去找了對我父親執行槍決的原國民黨36師師長宋希濂——他是個獲赦戰犯。我去見宋希濂,於我而言,實在是一件痛苦無比的事。而宋希濂見到我,也是渾身不自在,一臉難堪相。但這是沒辦法的事啊!我們這兩人必須見這一面。”宋希濂如實向瞿獨伊介紹了情況,他說瞿秋白在臨終時高呼“共產黨萬歲”等口號,神態從容地環視刑場上的松樹與草坪,微微地笑說“此地很好”,爾後,慷慨就義……“那天,我和女兒是一邊流著熱淚,一邊記錄證明材料的。而中紀委複查組則以更為大量的材料,有力證明了‘文革’強加給我父親的叛徒帽子,完全沒有一點根據!”瞿獨伊感歎,“今天,父親如有知,可以含笑九泉了。”

1985年7月18日,黨中央在中南海召開了瞿秋白就義50周年紀念會。中央高度評價“瞿秋白同志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領導人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宣傳家,中國革命文學事業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獨伊回憶說:“那一天,激動、興奮的心情難以言表。我含淚默默地告慰九泉之下的爸媽:安息吧!女兒深深地懷念你們!党和人民永遠懷念你們!”

如今,“秋之白華”的女兒已是94歲的老人了。剛離休時,她曾專門學過畫畫、鋼琴、書法,後來因為忙於尋訪有關父親生平活動的知情人、搜集整理有關材料,又將這些愛好放棄了。近些年來,瞿獨伊參與編著過《憶秋白》《回憶楊之華》等書。每年她還經常邀請過去在莫斯科國際兒童院的老同學聚會,大家用俄語交談敘舊。有時還邀請過去在新疆國民黨監獄的難友聚會。

2011年,中央宣傳部等十一個部門,為緬懷創立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先驅、謳歌為中華民族做出不朽貢獻的傑出共產黨員,在全國開展“雙百”人物中的共產黨員評選活動。瞿秋白被評為感動中國的優秀人物,而且排在第一位。瞿獨伊對此很是感動和欣慰,她深感:歷史終究須由人民公正評論,從此她的“好爸爸”作為“雙百”感動中國人物被載入了共和國的光榮史冊,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過去種種猜測、懷疑、污蔑,由此休矣!長期受盡冤屈的瞿秋白、楊之華,在九泉之下可以閉目長眠,寬心安息了。

本欄目主編:伍斌 本文照片均由作者提供

文/王建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