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印度:競相輝映,德里的伊斯蘭建築和印度教寺廟,到底誰占鼇頭?

賈瑪清真寺

在印度人看來, 沒有宗教, 就沒有生活, 這種信仰的承載是建築, 於是, 清真寺和各種寺廟紛紛建起來了, 一個比一個宏大,

一個比一個華麗。 如果到了德里, 我建議你好好看看, 真的, 這是瞭解印度歷史的最好視窗。

本來, 印度人主信印度教, 但在12世紀起, 發生了很大變化, 原因是突厥人和阿富汗人的入侵。

這些伊斯蘭化了的突厥人和阿富汗人, 在統治印度之後, 建立了德里蘇丹王朝。 統治者的優勢地位, 可以迫使印度教徒改信伊斯蘭教, 於是, 許多印度教徒被迫昄依了伊斯蘭教。 另外, 印度教的種姓制度, 也讓不少倍受歧視的低種姓人群主動改信伊斯蘭教, 原因很簡單:伊斯蘭教講究平等, 所有穆斯林皆兄弟也。

德里蘇丹統治北印三百多年, 除了將德里伊斯蘭化外, 迄今還遺留一個重要古跡, 這就是古特伯高塔。 在德里南郊, 我們看到了這座高塔:呈平頂圓錐體,

用紅砂石砌成, 五層環形陽臺, 外壁雕刻精美, 應該說保存相當完好!塔身高達75米, 800多年前建的, 還真是不簡單呀, 你想, 那個時候要建一座摩天高塔, 無論技術還是工藝, 都不太容易做到吧。

德里蘇丹的締造者古特伯, 本來是一個突厥奴隸, 被賣給了阿富汗古爾王朝主人古爾, 他忠心耿耿, 又驍勇善戰, 率軍攻下了德里, 最終當上了德里總督。 1206年, 古爾被刺身亡, 古特伯借機另立門戶, 創建了德里蘇丹國, 這標誌著北印進入了穆斯林統治時代。 古特伯修建這座高塔的目的, 是為了紀念伊斯蘭教在印度大陸的傳播, 塔身上有一句阿拉伯文:“誰在地上為真主修造清真寺, 真主就在天國為他建造同樣的寓所!”由此看來,

想在天國有一座豪宅, 恐怕是他修建高塔的主要動力吧。

高塔是用來宣禮的, 主角還是清真寺, 雖然已是殘垣斷壁, 但還能看出原來的輪廓, 甚至那些柱廊都基本保持完好。 清真寺以中庭為主, 四周佈置圍廊, 印度教的繁雜手法, 加上中東式的寺廟尖拱。 中間拱門尤其高大, 尚存的那半壁拱門, 仍然氣勢雄偉, 從遠處望去, 清真寺的赭紅色跡, 與顧特卜高塔渾為一體, 交相輝映, 蔚為壯觀。

遺址旁, 還有半截子的阿萊塔, 據說, 古特伯還想再建一座比古特伯塔高兩倍的勝利塔, 但是, 他活著的時候只建了二十五米, 以後就沒人管了, 可惜願望沒能實現。 第三代德里蘇丹國王的陵墓也在這裡, 墓室為方形建築, 圓形的拱頂早已不在了,

墳墓使用了大量精美的幾何圖形、穆斯林書法和各種阿拉伯圖案。

古特伯高塔

雕刻精細

清真寺遺址

柱廊

寺廟中庭

合影

印度美女

毫無疑問,古特伯高塔,還有周圍的清真寺及蘇丹王陵,就是印度最早的大型伊斯蘭建築。

德里蘇丹垮臺後,來自中亞的突厥蒙古人登場,他們在德里建立了莫臥兒王朝,莫臥兒意思就是“蒙古”。

與留下殘垣斷壁的德里蘇丹不同,莫臥兒王朝的統治者大多是偉大的建築師,給印度留下了眾多輝煌的建築遺產,其中泰姬陵就是最耀眼的一顆明珠。這些不平凡的伊斯蘭建築,在德里也有幾處,它們是胡馬雍陵、德里紅堡和賈瑪清真寺,其中後兩者,就是泰姬陵的建築者,著名的皇帝沙賈汗建造的,而德里老城,直到今天仍然是沙賈汗設計的格局。

沙賈汗建造的德里紅堡,相當於北京的故宮,是他以後兩百多年莫臥兒帝王的皇宮。我們來的很不巧,紅堡不對外開放,經過交涉,軍警才允許我們在堡外參觀。這座紅堡,整體用紅砂石壘成,圍牆高聳,壕溝深深,僅僅是外觀,就讓人感到氣度宏大,堅不可摧!離開紅堡往西,走幾百米就到了月光市場,熙熙攘攘,嘈雜熱鬧,那是德里最有名的自由市場,取名“月光”,據說是因為市場中間有一座水池和幾條水渠,晚上能倒映月亮。

市場旁邊,就是印度最大的賈瑪清真寺,是沙賈汗調用了5000名工匠,歷時12年才建成的,號稱世界三大清真寺之一。一到賈瑪清真寺,我就感覺到它的與眾不同:高高在上,很遠就能望見,從地面到大門,先要跨上幾十級高高的臺階!步入大門,便是一個寬闊的庭院廣場,四四方方,周圍是長長的柱廊,我估計,兩三萬人在此集會根本不成問題。

殿前的廣場上,一群鴿子飛來飛去,自在地啄食地上的玉米。遊客三五成群,不算很多,多數人還是穆斯林,男的長袍白帽,女的裹著頭巾。寺門有三座,東門為帝王專用,壯觀華麗,寺頂為三個白色大理石圓形穹頂,兩側各有一座細細的高塔,主體建築紅白相間,宏大氣派。伊斯蘭教否定偶像崇拜,所以建築裝飾上看不到人或動物的形象,而圖案化的阿拉伯文字和花草紋樣,尤顯細緻素雅。細細的高塔也稱“叫拜塔”,付費是可以參觀的,我從塔內臺階登上塔頂,近可俯瞰清真寺全貌,遠眺舊德里也一覽無遺,我想,若是禮拜日,看廣場上數萬虔誠的穆斯林朝拜,那該是一個多麼壯觀的場面啊!

德里還有一個聖地——胡馬雍陵,這是莫臥兒王朝的皇家陵園,就像北京的明十三陵,莫臥兒王朝的皇親國戚,有很多安葬於此,大約有160多人。胡馬雍是莫臥兒王朝的第二個皇帝,為人忠厚,但優柔寡斷,各種勢力都覬覦他的王位,最終,他遭到暗算被人篡位,被迫流亡波斯,臥薪嚐膽15年後,在波斯軍隊的幫助下,他又成功地奪回了王位。可是,他很倒楣,一年不到,便從自家樓梯上跌下來摔死,享年47歲。

胡馬雍死後,他的波斯王后悲痛欲絕,發誓要為不幸的丈夫建一座世界最美的陵墓,以告慰亡夫的在天之靈。她做到了,她花了十年時間籌措資金,在兒子阿克巴大帝的全力支持下,聘請了波斯最著名的設計師和工匠,花了7年時間建造,這座花園式陵墓帶有明顯的波斯風格,也摻和了許多印度教技法,確實美麗,足夠壯觀,其背後淒美的愛情故事更令人驚歎。來胡馬雍陵遊客很多,我看到不少穆斯林,其中不乏黑袍裹身的穆斯林美女,鼻高膚白,讓人聯想,會不會也是波斯血統的女性?

紅堡

壁壘森嚴

賈瑪清真寺側

大殿

側面

內廊

去朝拜

兩個穆斯林

整整頭巾

少年

背影

陵門

門洞

上層建築

整體外觀

靈位

另一個陵

穆斯林婦女

女遊客

三個白帽

少女

遊客

自拍

胡馬雍陵對後來莫臥兒的建築產生了深遠影響,泰姬陵就是師承胡馬雍陵而建,就連愛情故事也頗有幾分相似!

該說說印度教寺廟了,按照信眾比例,它本該是占主導地位的,但不幸的是,德里像樣一點的印度教寺廟都是後來才建的。

為什麼?當然是因為歷史。你看,德里地處北印度中心,扼守印度河與恒河之間,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波斯和突厥的穆斯林入侵後,幾乎都是先攻佔德里,再一路南下,即使南下不成,也從不放棄德里,從12世紀起的600多年時間裡,德里的主人清一色都是穆斯林!

英國人來了之後,穆斯林的統治結束了,由此,印度教徒不再滿足於德里的小寺廟了,開始謀劃建更大的寺廟。上個世紀30年代,一個有錢的印度教家族,出資重建了拉克希米·納拉揚神廟,由比爾拉家族出資,廟比原來大了很多,因此又稱比爾拉廟。1939年,聖雄甘地為這所寺廟揭幕,並提出任何種族、任何宗教信仰的人都可入內參觀。

比爾拉廟給我的印象是雍容華麗、金碧輝煌,像是一個宮殿。從外觀上看,紅、黃、白三色分成三個層次:底部是紫紅色的方形平臺,中間是連成一體的三間神殿,主體呈淺黃色,頂部是聳入天際的三座紫紅色高塔,平臺上還建有幾座獨立的小神殿,清一色淺黃牆壁,紫紅屋頂,白色大理石的浮雕、塑像、廊柱、欄杆和各種鑲嵌,錯落在廟宇之中,似有數不盡的繁華。

進入比爾拉廟要脫鞋,不允許攜帶手機相機,所以無法拍照。進廟門拾級而上,眼前是一座玉宇瓊樓,地面和臺階皆為白色大理石鋪成,上了臺階徑直向前,就是主殿。敲一敲懸在主殿門口的那個口銅鐘,是香客必做之事,意在向神明稟報信徒的到來。中間的大殿供奉著保護神毗濕奴(Narayan)和他的妻子財富女神拉克希米(Lakshimi)。旁邊大殿是濕婆神和他的妻子。善男信女們,手捧盛滿橘紅色花朵的陶碗,一邊向神明供奉鮮花,一邊頂禮膜拜。神殿牆上一幅幅彩繪,講述的都是《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裡的故事。殿外的兩座小神殿,一座是象頭神,一座是猴神。那猴神哈奴曼,變化多端,神通廣大,像極了《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很多人認為他就是齊天大聖的原形。

畢竟是民間修建的,比爾拉廟雖然華麗,但遠不如賈瑪清真寺氣派,這讓很多印度教徒感覺不爽,於是,一個更華麗的印度教寺廟建起來了,這就是阿克薩達姆神廟。

阿克薩達姆神廟建在德里近郊,2005年才建成,耗資4500萬美元,動員了7000多名雕刻者,歷時五年才完成,寺廟裝飾有20000多個男女神像以及數萬飛禽走獸。印度教是多神教,敬奉的神成千上萬,連大象、猴子、牛等都被奉為神。印度教又是極世俗化的,最大的三個神——梵天、毗濕奴、濕婆都有自己的老婆。

進入阿克薩達姆神廟,比其他印度教廟更嚴,手機相機不能帶入的,不僅要脫鞋,還要被安檢搜身,這過程讓人很不舒服,但是,一進神廟,一切不快瞬間便被眼前的美麗化解了:真是一座富麗堂皇的藝術寶殿啊,黃色的大理石地面,雕飾精美的石柱,造型別致的圓尖屋頂,寬大的廣場,精緻的柱廊……這一切,讓人恍若進入了天宮神境。神殿更極具藝術特色,其中壁畫色彩鮮豔,極富感染力,神像也雕刻得神態各異,惟妙惟肖。神殿裡的立柱、穹頂也都是精雕細琢,表面覆蓋了非常細緻龐雜的雕像,那一個個神像,惟妙惟肖,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細雜中很有美感,藝術水準也非常高,可惜啊,不能拍照!

在大殿的一面牆上,還繪製著佛陀悟道的經歷及向眾弟子傳道的壁畫。在印度教裡,佛陀也是大神之一,很多印度教徒認為,佛陀就是毗濕奴的化身。既然佛陀都已經是印度教裡的大神了,那麼佛教在印度也就多餘了,難怪佛教在印度沒有市場。德里的寺廟很多,除了清真寺、印度教寺,還有錫克教金廟,但是,我沒有見到一座佛教寺廟。

比爾拉廟

阿克薩達姆神廟(寺廟官網)

精雕細刻(寺廟官網)

穹頂(寺廟官網)

錫克教金廟

錫克教徒

我發現,印度教寺廟外表都細緻龐雜,這和伊斯蘭建築的簡約明快,形成了鮮明對比,這就好比人的性格,穆斯林多簡單直爽,印度教徒多複雜委婉。

柱廊

寺廟中庭

合影

印度美女

毫無疑問,古特伯高塔,還有周圍的清真寺及蘇丹王陵,就是印度最早的大型伊斯蘭建築。

德里蘇丹垮臺後,來自中亞的突厥蒙古人登場,他們在德里建立了莫臥兒王朝,莫臥兒意思就是“蒙古”。

與留下殘垣斷壁的德里蘇丹不同,莫臥兒王朝的統治者大多是偉大的建築師,給印度留下了眾多輝煌的建築遺產,其中泰姬陵就是最耀眼的一顆明珠。這些不平凡的伊斯蘭建築,在德里也有幾處,它們是胡馬雍陵、德里紅堡和賈瑪清真寺,其中後兩者,就是泰姬陵的建築者,著名的皇帝沙賈汗建造的,而德里老城,直到今天仍然是沙賈汗設計的格局。

沙賈汗建造的德里紅堡,相當於北京的故宮,是他以後兩百多年莫臥兒帝王的皇宮。我們來的很不巧,紅堡不對外開放,經過交涉,軍警才允許我們在堡外參觀。這座紅堡,整體用紅砂石壘成,圍牆高聳,壕溝深深,僅僅是外觀,就讓人感到氣度宏大,堅不可摧!離開紅堡往西,走幾百米就到了月光市場,熙熙攘攘,嘈雜熱鬧,那是德里最有名的自由市場,取名“月光”,據說是因為市場中間有一座水池和幾條水渠,晚上能倒映月亮。

市場旁邊,就是印度最大的賈瑪清真寺,是沙賈汗調用了5000名工匠,歷時12年才建成的,號稱世界三大清真寺之一。一到賈瑪清真寺,我就感覺到它的與眾不同:高高在上,很遠就能望見,從地面到大門,先要跨上幾十級高高的臺階!步入大門,便是一個寬闊的庭院廣場,四四方方,周圍是長長的柱廊,我估計,兩三萬人在此集會根本不成問題。

殿前的廣場上,一群鴿子飛來飛去,自在地啄食地上的玉米。遊客三五成群,不算很多,多數人還是穆斯林,男的長袍白帽,女的裹著頭巾。寺門有三座,東門為帝王專用,壯觀華麗,寺頂為三個白色大理石圓形穹頂,兩側各有一座細細的高塔,主體建築紅白相間,宏大氣派。伊斯蘭教否定偶像崇拜,所以建築裝飾上看不到人或動物的形象,而圖案化的阿拉伯文字和花草紋樣,尤顯細緻素雅。細細的高塔也稱“叫拜塔”,付費是可以參觀的,我從塔內臺階登上塔頂,近可俯瞰清真寺全貌,遠眺舊德里也一覽無遺,我想,若是禮拜日,看廣場上數萬虔誠的穆斯林朝拜,那該是一個多麼壯觀的場面啊!

德里還有一個聖地——胡馬雍陵,這是莫臥兒王朝的皇家陵園,就像北京的明十三陵,莫臥兒王朝的皇親國戚,有很多安葬於此,大約有160多人。胡馬雍是莫臥兒王朝的第二個皇帝,為人忠厚,但優柔寡斷,各種勢力都覬覦他的王位,最終,他遭到暗算被人篡位,被迫流亡波斯,臥薪嚐膽15年後,在波斯軍隊的幫助下,他又成功地奪回了王位。可是,他很倒楣,一年不到,便從自家樓梯上跌下來摔死,享年47歲。

胡馬雍死後,他的波斯王后悲痛欲絕,發誓要為不幸的丈夫建一座世界最美的陵墓,以告慰亡夫的在天之靈。她做到了,她花了十年時間籌措資金,在兒子阿克巴大帝的全力支持下,聘請了波斯最著名的設計師和工匠,花了7年時間建造,這座花園式陵墓帶有明顯的波斯風格,也摻和了許多印度教技法,確實美麗,足夠壯觀,其背後淒美的愛情故事更令人驚歎。來胡馬雍陵遊客很多,我看到不少穆斯林,其中不乏黑袍裹身的穆斯林美女,鼻高膚白,讓人聯想,會不會也是波斯血統的女性?

紅堡

壁壘森嚴

賈瑪清真寺側

大殿

側面

內廊

去朝拜

兩個穆斯林

整整頭巾

少年

背影

陵門

門洞

上層建築

整體外觀

靈位

另一個陵

穆斯林婦女

女遊客

三個白帽

少女

遊客

自拍

胡馬雍陵對後來莫臥兒的建築產生了深遠影響,泰姬陵就是師承胡馬雍陵而建,就連愛情故事也頗有幾分相似!

該說說印度教寺廟了,按照信眾比例,它本該是占主導地位的,但不幸的是,德里像樣一點的印度教寺廟都是後來才建的。

為什麼?當然是因為歷史。你看,德里地處北印度中心,扼守印度河與恒河之間,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波斯和突厥的穆斯林入侵後,幾乎都是先攻佔德里,再一路南下,即使南下不成,也從不放棄德里,從12世紀起的600多年時間裡,德里的主人清一色都是穆斯林!

英國人來了之後,穆斯林的統治結束了,由此,印度教徒不再滿足於德里的小寺廟了,開始謀劃建更大的寺廟。上個世紀30年代,一個有錢的印度教家族,出資重建了拉克希米·納拉揚神廟,由比爾拉家族出資,廟比原來大了很多,因此又稱比爾拉廟。1939年,聖雄甘地為這所寺廟揭幕,並提出任何種族、任何宗教信仰的人都可入內參觀。

比爾拉廟給我的印象是雍容華麗、金碧輝煌,像是一個宮殿。從外觀上看,紅、黃、白三色分成三個層次:底部是紫紅色的方形平臺,中間是連成一體的三間神殿,主體呈淺黃色,頂部是聳入天際的三座紫紅色高塔,平臺上還建有幾座獨立的小神殿,清一色淺黃牆壁,紫紅屋頂,白色大理石的浮雕、塑像、廊柱、欄杆和各種鑲嵌,錯落在廟宇之中,似有數不盡的繁華。

進入比爾拉廟要脫鞋,不允許攜帶手機相機,所以無法拍照。進廟門拾級而上,眼前是一座玉宇瓊樓,地面和臺階皆為白色大理石鋪成,上了臺階徑直向前,就是主殿。敲一敲懸在主殿門口的那個口銅鐘,是香客必做之事,意在向神明稟報信徒的到來。中間的大殿供奉著保護神毗濕奴(Narayan)和他的妻子財富女神拉克希米(Lakshimi)。旁邊大殿是濕婆神和他的妻子。善男信女們,手捧盛滿橘紅色花朵的陶碗,一邊向神明供奉鮮花,一邊頂禮膜拜。神殿牆上一幅幅彩繪,講述的都是《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裡的故事。殿外的兩座小神殿,一座是象頭神,一座是猴神。那猴神哈奴曼,變化多端,神通廣大,像極了《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很多人認為他就是齊天大聖的原形。

畢竟是民間修建的,比爾拉廟雖然華麗,但遠不如賈瑪清真寺氣派,這讓很多印度教徒感覺不爽,於是,一個更華麗的印度教寺廟建起來了,這就是阿克薩達姆神廟。

阿克薩達姆神廟建在德里近郊,2005年才建成,耗資4500萬美元,動員了7000多名雕刻者,歷時五年才完成,寺廟裝飾有20000多個男女神像以及數萬飛禽走獸。印度教是多神教,敬奉的神成千上萬,連大象、猴子、牛等都被奉為神。印度教又是極世俗化的,最大的三個神——梵天、毗濕奴、濕婆都有自己的老婆。

進入阿克薩達姆神廟,比其他印度教廟更嚴,手機相機不能帶入的,不僅要脫鞋,還要被安檢搜身,這過程讓人很不舒服,但是,一進神廟,一切不快瞬間便被眼前的美麗化解了:真是一座富麗堂皇的藝術寶殿啊,黃色的大理石地面,雕飾精美的石柱,造型別致的圓尖屋頂,寬大的廣場,精緻的柱廊……這一切,讓人恍若進入了天宮神境。神殿更極具藝術特色,其中壁畫色彩鮮豔,極富感染力,神像也雕刻得神態各異,惟妙惟肖。神殿裡的立柱、穹頂也都是精雕細琢,表面覆蓋了非常細緻龐雜的雕像,那一個個神像,惟妙惟肖,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細雜中很有美感,藝術水準也非常高,可惜啊,不能拍照!

在大殿的一面牆上,還繪製著佛陀悟道的經歷及向眾弟子傳道的壁畫。在印度教裡,佛陀也是大神之一,很多印度教徒認為,佛陀就是毗濕奴的化身。既然佛陀都已經是印度教裡的大神了,那麼佛教在印度也就多餘了,難怪佛教在印度沒有市場。德里的寺廟很多,除了清真寺、印度教寺,還有錫克教金廟,但是,我沒有見到一座佛教寺廟。

比爾拉廟

阿克薩達姆神廟(寺廟官網)

精雕細刻(寺廟官網)

穹頂(寺廟官網)

錫克教金廟

錫克教徒

我發現,印度教寺廟外表都細緻龐雜,這和伊斯蘭建築的簡約明快,形成了鮮明對比,這就好比人的性格,穆斯林多簡單直爽,印度教徒多複雜委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