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不是導彈卻又強於導彈?中國空軍一直不願公開的新技術讓西方服了

現代電子技術的更新換代速度最為快速, 往往十幾月就可以更新一代, 這確實是好事, 然而也造成了一定的麻煩, 特別是在軍事上。 許多軍用設備所採用的電子技術, 往往落後於民用技術數代, 甚至已算是古董級了。 其實軍用裝備既便連續升級也跟不上技術的進步, 有時甚至於無法升級, 老裝備無法應用新一代技術的問題很突出。

這一問題在航空裝備方面最為突擊, 因為飛機的改進最為麻煩, 讓許多新技術在老式飛機上使用不了, 後來人們想到了一個辦法, 那就是開發了專用吊艙, 把新技術集成到吊艙中, 只要採用一些小小的改進, 即可將吊艙與載機結合到一起。

航空吊艙, 即可以有效地應用上新技術, 又能擴展飛機的作戰用途, 更避免了對戰機動大手術, 所以種類也非常多, 包括多種類型, 導航/制導, 電子對抗等多個類型, 作用上也非常大。

比如:鐳射制導炸彈, 多採用半主動制導方式, 也就是由載機發出鐳射照射目標, 制導炸彈通過接收器來追蹤信號, 從而命中目標。 如果把載機照射器直接安到飛機上, 麻煩不小, 如果安裝到吊艙中, 那就是小麻煩了。

航空吊艙技術, 也為一些新技術的快速普及提供了方便,

畢竟研發或升級一個吊艙系統所需的成本很低, 速度也很快, 對於提升戰鬥力的效能更好。 如今航空吊艙已發展為一個相當重要的航空技術, 比如:精確制導武器技術的關健點不在武器本身, 而在配套的吊艙系統上。

當然了, 由於吊艙技術很重要自然也成為各國競相發展的技術之一, 同時它也成為受到嚴格控制的技術, 西方國家不僅為其輸出開列極高的限制條件, 在功能上也進行了許多限制, 自用型與出口型的區別相當大。

目前相當有名的產品為:美制“藍盾”先進瞄準吊艙系統, 這是一種安裝在戰鬥機上,用於夜間作戰的低空導航和搜索、跟蹤目標的綜合系統。 它集鐳射、紅外、雷達等多種先進技術和設備於一身。 美軍稱其領先其他國家10--20年, 對它嚴格限制出口, 目前除了美軍, 只有以色列空軍的F-16I型戰機有此設備。

中國的航空吊艙技術研究的開始時間也相當早, 最早是開發偵察用吊艙, 作戰吊艙系統在前些年取得了重大突破,

第一代導航/制導吊艙早已隨第一代鐳射制導炸彈現役, 電子干擾吊艙也已經在現役戰機掛架上出現。 多種型號的國產航空吊艙已先後露面, 甚至在珠海航展上公開展示。

目前最新的東西應為:反隱身光電吊艙。 中國推出的一款反隱身光電吊艙, 它被稱為:BORD-31型長波紅外反隱身光電吊艙,主要利用紅外線來發探測和識別目標,主要針對第四代戰機的作戰需求而設計,同時兼顧第二,三代戰機的升級需要,其頭部安裝有十分靈敏的紅外探測單元,對F-22戰鬥機和B-2轟炸機的探測距離最遠可達到110公里和150公里。

近年中國空軍飛行訓練中,各式吊艙陸續出現,其中許多說不清到底為何用途,只有一點明確:它們確實不是導彈,卻又能發揮出遠遠超過導彈的效能。中國空軍一直不願公開有關的細節,既便公開擺到展會上,也不願多配上幾句詳細介紹,不過它們確實讓西方媒體服氣了,讓他們真正認識到,中國的發展不可阻擋了!

它被稱為:BORD-31型長波紅外反隱身光電吊艙,主要利用紅外線來發探測和識別目標,主要針對第四代戰機的作戰需求而設計,同時兼顧第二,三代戰機的升級需要,其頭部安裝有十分靈敏的紅外探測單元,對F-22戰鬥機和B-2轟炸機的探測距離最遠可達到110公里和150公里。

近年中國空軍飛行訓練中,各式吊艙陸續出現,其中許多說不清到底為何用途,只有一點明確:它們確實不是導彈,卻又能發揮出遠遠超過導彈的效能。中國空軍一直不願公開有關的細節,既便公開擺到展會上,也不願多配上幾句詳細介紹,不過它們確實讓西方媒體服氣了,讓他們真正認識到,中國的發展不可阻擋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