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玩什麼亡者農藥,紀念碑穀才是遊戲界的“王者榮耀”|意外

* 本篇內容經單向街書店(onewaystreet2013)

授權後發佈, 文章有所刪改

最近這段時間, 王者榮耀大火。

連報導它的新聞也刷遍了朋友圈。

然而, 多數人卻對此抱悲觀態度:騰訊開發這款只為賺錢的遊戲,

良心不會痛嗎。

我不知道騰訊良心會不會痛, 但是有一款遊戲的出現...

卻贏得了所有人心。

不僅遊戲本身讓玩家沉醉, 這款遊戲還讓到許多獎項的認可, 其中包括 “ 2014 蘋果設計獎”、“2014 年 DICE 最佳藝術製作獎”。

這款遊戲就是——《紀念碑穀》。

《紀念碑穀》大多場景, 都有種讓人墜入的迷幻感, 仿佛被吸進那個世界而無法自拔。

這種錯覺場景設計的靈感來源, 其實是源於半個世紀前的一位元圖形藝術家:

埃舍爾

埃舍爾在反射球中觀察自己

遊戲製作人 Ken Wong 說:正是埃舍爾的名作《上升與下降》激發其靈感, 才製作出這款遊戲。

《上升和下降

《上升與下降》中一隊伍沿著樓梯向上走, 拐了 4 個彎後又回到了原處,

另一隊僧侶沿著同一樓梯向下走, 拐 了 4 個彎後也回到了原處, 同一樓梯上如何能既往上、又朝下呢?

正是這些奇妙的、讓人難以琢磨的場景, 讓許多玩家欲罷不能, 反復玩過《紀念碑穀》1 和 2 數十次, 甚至手機記憶體不足時, 都捨不得卸載。

不僅如此, 埃舍爾的作品還影響了當代很多導演、藝術家。如果沒有他,我們今天根本看不到許多震撼眼球、在視覺上顛覆三觀的影視作品。

比如:2010 年,克里斯多夫·諾蘭在《盜夢空間》創造了一系列令人迷幻的、埃舍爾般的夢境。

《盜夢空間》裡塑造的多重空間

裡面的巴黎街道可以折疊、彎曲,可以在埃舍爾1953年前畫的《相對性》找到原型。

2016 年的《奇異博士》,裡迷幻的變形、螺旋的街道,其場景對於埃舍爾作品的 COS ,簡直可以獲得漫展上的最佳COSER獎。

《畫廊》,1956 年

埃舍爾創造了一個在現實世界裡,看起來完全不可能存在的世界。

在這個“不可能的世界”裡,明明是向二樓上去的樓梯不知為什麼卻返回到了一樓;

鳥兒在不斷的變化中不知什麼時候卻突然變成了魚兒;

這些原本看起來完全不可能的場景,卻在埃舍爾的筆下,成為為了可能。他就像一名施展了魔法的魔術師,在其自己製作的迷幻世界中天馬行空,用視覺的魔力,征服了所有人的眼球。

然而,在一開始,這位有魔力的藝術家卻不被所有人看好。

他的老師們是這麼評價他的:

“拘謹!”

“保守!”

“沒靈氣!”

“沒藝術家氣質!”

確實,埃舍爾一開始的作品,和他的人生一樣,太平常了,一點也不像和我們印象中的藝術家。

21 歲,被父親送去哈勒姆,學習建築與藝術。後來,他在學院裡結識了當時在荷蘭藝術家,開始學習版畫。之後,開始旅居畫畫,遇到了他的妻子,兩個人完婚...

他的畫以寫實為主,畫風一直都很穩(平)定(常)。

早期繪畫作品

直到有一天,因為一場旅行,突然打開了他的腦洞,改變了他的畫風,讓他的畫開始看起來變得unbelievable。

當時他在遊覽西班牙時,在這個國家裡,他遇到了影響自己一生的作品:阿爾漢布拉宮。

阿爾漢布拉宮

他被摩爾人建築上的裝飾圖案所吸引,那些規則的互為背景的彩色圖案,層層鑲嵌、週期性空間填充,打開了他的腦洞,幫他推開了一扇全新的藝術大門:具有無窮變換空間的版畫世界。

阿爾漢布拉宮細節圖

他花了整整三天時間研究它的設計、描摹了大量圖紋。從此,埃舍爾走向了迷幻藝術風格。

阿爾漢布拉宮細節圖

規整的三角形、四邊形或六邊形中,人、魚、鳥和爬行動物們互為背景,在二維空間和三維空間相互變換,成為他一個時期熱中的創作主題,也成為他終身百玩不厭的遊戲。

他從視覺上顛覆了我們認知,幻覺、悖論,在他的筆下,世界以一個特別迷幻的方式存在,“不可能”變為了可能。

- 2-

如何創造出這樣一個不可能的世界?

在埃舍爾的作品與《紀念碑穀》的場景對比圖中,我們能深切感受到這種仿佛只能出現在幻覺中的“不可能”,世界竟然以這種立體的形式展開著。

那麼,他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

其實是因為其中使用了大量的“不可能圖形”,來製造的視覺差。

比如在《紀念碑穀》裡:

不可能圖形( Impossible figure )是指在現實世界中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它是人類視覺對一個二維圖形的三維投射形成的光學錯覺,這類圖形在幾何意義上是不可能存在的。

最早出現的是“不可能立方體( Impossible Cube )”,它是埃舍爾為他的一幅作品《 Belvedere 》所設計的。

《Belvedere》的局部與全圖

上面作品中,坐在建築物牆角的小男孩,手裡拿的就是不可能立方體。一幅畫中這麼一個不起眼的細節,卻是《紀念碑穀》最常見的三角形的創作原型。

在不可能立方體中,某一條應該靠近觀察者的棱,被另一條應該遠離觀察者的棱擋在遠處。大概酩酊大醉的人看周圍世界時候,頗能體會到這種無法體會的“不可能”。

不可能立方體不斷演化,其中,我們最常見的是潘洛斯三角(Penrose Triangle )。

潘洛斯三角看起來像一個固體,由三個截面為正方形的長方體所構成,三個長方體組合成為一個三角形,但兩長方體之間的夾角似乎又是直角——這性質無法在任何一個正常的三維空間物體上實現。

不可能存在的擁抱

在《紀念碑穀》,我們可以看到潘洛斯三角被反復用在各種場景中。

使用了“不可能圖形”概念,在畫面中利用參照物的不同,從而產生視覺差,跳出平面的局限,可以說是最早的肉眼 3D 了,以此創造出了不可能的世界,他的作品打破了次元壁。

- 3 -

今天只要你搜索關鍵字“埃舍爾”,除了《紀念碑穀》,還會看到大量世人對其作品的模仿和再創造。

這源於埃舍爾從來不限定其作品的版次,一旦有人需要,他就會將他的石版交付印刷,或者親自操作木刻,印製一些新的拷貝。

如果需求眾多,需要用普通的商業印刷方式生產時,埃舍爾便授權許可,以此通過作品把自己想像的世界傳達出來。

他說:“我唯一的希望是他們能夠從中獲得一些靈感。”

《變形 I 》,木刻,1937

人的思維能夠天馬行空,現實卻無處不存在局限。

埃舍爾創造了一個原本“不可能”的世界,讓我們相信“可能”。

《意外獨家版大師課》

包含書籍《中國古代文化常識》+60期專業解讀音訊。

購買之後,專家顧問團的老師在意外藝術舉辦的所有線下活動、講座等,全部可以免費參與。

長按二維碼購買,瞭解詳情

埃舍爾的作品還影響了當代很多導演、藝術家。如果沒有他,我們今天根本看不到許多震撼眼球、在視覺上顛覆三觀的影視作品。

比如:2010 年,克里斯多夫·諾蘭在《盜夢空間》創造了一系列令人迷幻的、埃舍爾般的夢境。

《盜夢空間》裡塑造的多重空間

裡面的巴黎街道可以折疊、彎曲,可以在埃舍爾1953年前畫的《相對性》找到原型。

2016 年的《奇異博士》,裡迷幻的變形、螺旋的街道,其場景對於埃舍爾作品的 COS ,簡直可以獲得漫展上的最佳COSER獎。

《畫廊》,1956 年

埃舍爾創造了一個在現實世界裡,看起來完全不可能存在的世界。

在這個“不可能的世界”裡,明明是向二樓上去的樓梯不知為什麼卻返回到了一樓;

鳥兒在不斷的變化中不知什麼時候卻突然變成了魚兒;

這些原本看起來完全不可能的場景,卻在埃舍爾的筆下,成為為了可能。他就像一名施展了魔法的魔術師,在其自己製作的迷幻世界中天馬行空,用視覺的魔力,征服了所有人的眼球。

然而,在一開始,這位有魔力的藝術家卻不被所有人看好。

他的老師們是這麼評價他的:

“拘謹!”

“保守!”

“沒靈氣!”

“沒藝術家氣質!”

確實,埃舍爾一開始的作品,和他的人生一樣,太平常了,一點也不像和我們印象中的藝術家。

21 歲,被父親送去哈勒姆,學習建築與藝術。後來,他在學院裡結識了當時在荷蘭藝術家,開始學習版畫。之後,開始旅居畫畫,遇到了他的妻子,兩個人完婚...

他的畫以寫實為主,畫風一直都很穩(平)定(常)。

早期繪畫作品

直到有一天,因為一場旅行,突然打開了他的腦洞,改變了他的畫風,讓他的畫開始看起來變得unbelievable。

當時他在遊覽西班牙時,在這個國家裡,他遇到了影響自己一生的作品:阿爾漢布拉宮。

阿爾漢布拉宮

他被摩爾人建築上的裝飾圖案所吸引,那些規則的互為背景的彩色圖案,層層鑲嵌、週期性空間填充,打開了他的腦洞,幫他推開了一扇全新的藝術大門:具有無窮變換空間的版畫世界。

阿爾漢布拉宮細節圖

他花了整整三天時間研究它的設計、描摹了大量圖紋。從此,埃舍爾走向了迷幻藝術風格。

阿爾漢布拉宮細節圖

規整的三角形、四邊形或六邊形中,人、魚、鳥和爬行動物們互為背景,在二維空間和三維空間相互變換,成為他一個時期熱中的創作主題,也成為他終身百玩不厭的遊戲。

他從視覺上顛覆了我們認知,幻覺、悖論,在他的筆下,世界以一個特別迷幻的方式存在,“不可能”變為了可能。

- 2-

如何創造出這樣一個不可能的世界?

在埃舍爾的作品與《紀念碑穀》的場景對比圖中,我們能深切感受到這種仿佛只能出現在幻覺中的“不可能”,世界竟然以這種立體的形式展開著。

那麼,他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

其實是因為其中使用了大量的“不可能圖形”,來製造的視覺差。

比如在《紀念碑穀》裡:

不可能圖形( Impossible figure )是指在現實世界中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它是人類視覺對一個二維圖形的三維投射形成的光學錯覺,這類圖形在幾何意義上是不可能存在的。

最早出現的是“不可能立方體( Impossible Cube )”,它是埃舍爾為他的一幅作品《 Belvedere 》所設計的。

《Belvedere》的局部與全圖

上面作品中,坐在建築物牆角的小男孩,手裡拿的就是不可能立方體。一幅畫中這麼一個不起眼的細節,卻是《紀念碑穀》最常見的三角形的創作原型。

在不可能立方體中,某一條應該靠近觀察者的棱,被另一條應該遠離觀察者的棱擋在遠處。大概酩酊大醉的人看周圍世界時候,頗能體會到這種無法體會的“不可能”。

不可能立方體不斷演化,其中,我們最常見的是潘洛斯三角(Penrose Triangle )。

潘洛斯三角看起來像一個固體,由三個截面為正方形的長方體所構成,三個長方體組合成為一個三角形,但兩長方體之間的夾角似乎又是直角——這性質無法在任何一個正常的三維空間物體上實現。

不可能存在的擁抱

在《紀念碑穀》,我們可以看到潘洛斯三角被反復用在各種場景中。

使用了“不可能圖形”概念,在畫面中利用參照物的不同,從而產生視覺差,跳出平面的局限,可以說是最早的肉眼 3D 了,以此創造出了不可能的世界,他的作品打破了次元壁。

- 3 -

今天只要你搜索關鍵字“埃舍爾”,除了《紀念碑穀》,還會看到大量世人對其作品的模仿和再創造。

這源於埃舍爾從來不限定其作品的版次,一旦有人需要,他就會將他的石版交付印刷,或者親自操作木刻,印製一些新的拷貝。

如果需求眾多,需要用普通的商業印刷方式生產時,埃舍爾便授權許可,以此通過作品把自己想像的世界傳達出來。

他說:“我唯一的希望是他們能夠從中獲得一些靈感。”

《變形 I 》,木刻,1937

人的思維能夠天馬行空,現實卻無處不存在局限。

埃舍爾創造了一個原本“不可能”的世界,讓我們相信“可能”。

《意外獨家版大師課》

包含書籍《中國古代文化常識》+60期專業解讀音訊。

購買之後,專家顧問團的老師在意外藝術舉辦的所有線下活動、講座等,全部可以免費參與。

長按二維碼購買,瞭解詳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