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故事:音樂會上,他吹起了那首為女兒特別創作的樂曲;而他親愛的女兒,卻永遠也聽不到爸爸為她奏起的音樂了

谷兆明畢業于瀋陽音樂學院管弦系, 原大連歌舞團樂隊隊長。 當時, 在臺上指揮著90多個孩子演奏的谷兆明, 情不自禁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在這台音樂會上, 穀兆明和兩個孩子一起, 吹起了那首他為親生女兒婷婷特別創作的樂曲《海之夢》。 而他親愛的女兒婷婷, 卻永遠也聽不到爸爸為她奏起的音樂了。

女兒患絕症父親忙斷腸

婷婷是穀兆明唯一的女兒, 從小就十分熱愛音樂, 最大的心願就是和爸爸同台演出。 小時候, 她常對爸爸說:爸爸, 等我長大了, 你教我吹薩克斯, 咱倆一塊兒上臺演出。 讓別人看看:一個大穀兆明, 一個小穀兆明……她說這話時, 一臉的喜悅和憧憬。 穀兆明點頭答應著, 可心裡就像刀紮一樣難受:可憐的孩子, 她還不知道自己的病情, 她根本就不可能吹薩克斯。

和爸爸同台演出的願望, 在婷婷7歲時, 被醫生確診她患了腦瘤的那天就破碎了;而且她最多只能再活3年。

醫生的診斷, 像烏雲一樣壓在穀兆明的心頭, 他決定盡最大努力, 讓女兒快樂地度過有生之年, 盡可能滿足她的音樂愛好。 從此, 只要是女兒喜歡的樂器, 無論多貴, 他都要想辦法買回。

為照顧生病的女兒, 妻子辭掉了工作, 僅靠穀兆明一個人的工資, 來實現這一切相當困難。 那時, 他們一家3口住在一間不到10平方米的房子裡, 生活非常艱苦, 根本無法滿足女兒的願望。 為了支付家裡所需的高額費用, 穀兆明放棄了樂團隊長的工作, 開始了奔波的歌舞廳演出生活。 他到處演出, 一天走5、6個, 多時達7、8個場子, 每每演畢回到家裡, 已是下半夜一兩點了。 一天的奔波勞碌, 使他精神困乏, 身體疲憊, 腳腫得連脫鞋都困難。

而懂事的小婷婷, 有時晚上犯病了睡不著, 見爸爸回來, 趕緊把洗腳水端上:爸爸, 我拿香皂給你洗腳。 等我長大了, 跟爸爸學吹薩克斯, 掙錢養活你和媽媽。 每次谷兆明聽女兒如此說, 總是難過得鼻子發酸。

有一陣, 婷婷的病情嚴重, 不能等爸爸回來倒洗腳水, 每天服了藥後就早早睡了。 淩晨時分才回家的穀兆明, 臨睡之前, 總是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看看婷婷, 心裡默默祈禱:可憐的女兒, 今夜裡不能犯病啊!女兒的病, 說不準什麼時候就犯了, 穀兆明每晚睡覺都揪著心。 自從婷婷得上了這可恨的腦瘤後, 穀兆明就沒踏踏實實地睡過一次一夜到天亮的安穩覺。 逢女兒夜裡犯病了睡不著, 有時還鬧騰得厲害,

他和妻子只得通宵地照顧、安慰著女兒。 即使是女兒晚上沒犯病, 由於多年的習慣, 谷兆明夫妻倆還是不能安穩地睡覺, 夜裡總要不由自主地醒幾次, 看看女兒怎樣了?是否睡得安穩?天天如此。

窘困的穀兆明一家三口, 雖然生活艱苦, 但相親相愛, 和睦快樂。 在愛的交融中, 婷婷的生命奇跡般地延續到了13 歲, 這既給父母帶來意外的欣喜, 也給他們帶來了日益加深的焦慮:她的病情一天一天地惡化, 腦子裡的腫瘤最後發展到6個, 而且都很大, 隨時隨地危及著小婷婷嫩稚的生命。

愛樂乖巧女病故父母悲

為防止女兒發生不測, 隨時觀察女兒的病情, 谷光明只好帶著婷婷去演出, 走到哪裡就把女兒帶到哪裡。 不論別人怎樣的不滿和白眼, 他只有一個想法:無論如何, 只要能和孩子在一起就行。

女兒病情的加重, 加劇了穀兆明無法和女兒同台演出的痛苦。 在痛苦和無奈的情感交織中, 他創作出樂曲《海之夢》。 他多麼希望, 女兒的生命能像海浪一樣洶湧澎湃, 充滿活力。 當他在臺上演奏著這首專門為女兒寫的《海之夢》時, 女兒激動地捧著鮮花跑上臺,流著眼淚把鮮花獻給親愛的父親。她深知:爸爸的演出,爸爸的辛勞,爸爸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她。臺上的穀兆明,在捧著鮮花的愛女陪伴下,也激動地淌下了熱淚。父女倆的熱淚,伴著《海之夢》一曲終了。

在充滿愛和音樂的日子裡,婷婷一次次度過生命難關。女兒生命的延續,又激發穀兆明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樂曲。到女兒17歲時,穀兆明在薩克斯領域已小有名氣,一些學校負責人和學生家長,開始慕名來請他教學。為怕女兒的身體受到影響,穀兆明起初沒接受這些邀請。但從穀兆明和大家的談話中,婷婷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她平靜地對穀兆明說:爸爸,你不用擔心我。我不能吹薩克斯了,你教他們吧;你教他們就像教我一樣。

有了女兒支持,谷兆明開始教學吹薩克斯的學生。婷婷看到找爸爸學吹薩克斯的孩子越來越多,非常高興。她和這些孩子相處得十分融洽,她叫他們小弟弟小妹妹,幫助爸爸管理這些學生。當聽到他們吹錯了音符時,她就過去指出,並把這曲子唱出來,告訴他們應該怎麼發音怎樣吹。有的孩子遇到了什麼困難,婷婷知道後,及時幫他們解決。如此,這些學吹薩克斯的孩子們,就視婷婷為知心朋友,什麼事都跟她說。

就在婷婷發揮著她的音樂天分,投入地説明爸爸輔導著這些學薩克斯的孩子,孩子們也越來越喜歡他們的婷婷姐姐時,婷婷卻出乎大家意料地,在一天深夜聽著爸爸的音樂,進入了永久的夢鄉。

那天半夜,穀兆明發現女兒情況不對,即進行搶救。在搶救的過程中,穀兆明一直為女兒放著音樂。婷婷喜歡音樂,有音樂陪著她,她就不易犯病;那一刻她犯病了,穀兆明也希望用音樂把她叫醒。搶救一直延續至淩晨4時,婷婷仍沒睜開眼睛。谷兆明不相信女兒就這樣去了,他一直堅持放著女兒喜歡的音樂,可最終也沒能喚醒婷婷。

在女兒7歲到18歲的11年中,雖然谷兆明夫婦每時每刻都知道,這一天遲早會來。可當這一天真的到來時,他們卻仍承受不了這沉重的打擊。第三天婷婷火化,夫妻倆在家呆了兩天,仿佛是到了生命的末日:女兒走了,我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夫婦倆心灰意懶。然而,在女兒的追悼會上,極度悲痛的谷兆明夫婦,被一個意外場面感動了。

傾情教學生眾孩皆為子

那天,天氣出奇的冷,谷兆明夫婦倆7點鐘趕到火葬廠。陰沉沉的朦朧晨光中,一大排戴著白花的孩子,在大門口迎候著悲傷的谷兆明夫婦說:師母,老師,我們來了。婷婷姐走了,我們都知道了。你們別太難過,從現在起,我們都是你們的孩子。夫婦倆大為驚訝,他們並沒把婷婷病世的事告訴這些學生們,可他們都自發的來給婷婷送別,而且每個孩子都帶著樂器。

在告別廳裡,孩子們站成一排,給婷婷姐姐演奏了谷兆明教給他們的《莫札特小夜曲》。每個孩子都是一邊吹一邊哭,因為他們和婷婷姐姐都已結下了深厚情誼。

追悼會後的好一段日子,谷兆明夫婦都沉浸在悲痛之中,他們想了很多的排解辦法,可都不能擺脫痛苦。若是年老的父母去世,也許他們要好受些,因為小的送老的天經地義。可現在這長輩送小輩的現實,實在是讓他們在感情上難以承受。妻子盡情地用淚水渲瀉著心中的悲慟;穀兆明只能在健身房裡,用激烈的運動來發洩內心的痛苦。那噴湧如泉的汗水,化作他為愛女而哭的眼淚,他悲哀的心情才感到好受一些。妻子對谷兆明說:我們不能老這樣下去,那些孩子等著你教他們吹薩克斯呢。為了這些可愛的孩子,我們也不能這樣下去。咱的孩子走了心裡難過,別人的孩子也是父母養的,咱不能因為自己女兒的病世沉迷下去,使這些孩子半途而廢了。

妻子的話,並沒讓谷兆明振作起來。女兒的離去,使他內心無比空落。過去為女兒堅持了多年的演出,也幾乎成了應付差事。婷婷走了,穀兆明最怕有人讓他演奏那曲專為女兒寫的《海之夢》。直到耶誕節演出的那天,這一切才有所改變。

那天,穀兆明來到孩子們的演出處,想看看孩子們的演出。孩子們一個個歡呼雀躍地圍著他喊:乾爹來了,乾爹來了!那親熱勁兒,令谷兆明心頭一熱,禁不住眼眶發潮。場上的觀眾也紛紛要求:谷老師來了,吹一段《海之夢》吧?一聽到這個曲名,穀兆明就不由得一陣難過,他不想吹,也確實難以把這段曲子吹完。但觀眾的邀請是那麼熱情,他只好拿起樂器,和孩子們一起演奏起來。隨著《海之夢》的樂聲悠揚響起,女兒的音容笑貌一幕幕在他眼前展現,他實在控制不住了,一串串淚水順著臉頰滾滾而落……

熱淚伴著穀兆明,和孩子們共同演奏畢《海之夢》,他心中壓抑了很久的思念女兒的悲傷和鬱悶,終於隨著眼淚而釋放了出來,他感覺輕鬆了一些。他想起了女兒18歲要和爸爸同台演出的心願;想起了女兒說“教他們就和教我一樣”那句話的神情,他明白了女兒不願意看到爸爸這樣沉迷下去。

從此,谷兆明振作了起來,帶著當年為女兒演出的心態,不知疲倦地開始了奔波而忙碌的教學生活。他專心致志地教那些孩子吹薩克斯,權當教自己的孩子。他每天要上十個小時的課,一個班接著一個班。看著丈夫每天工作後疲憊不堪的身影,妻子馬虹著急了:女兒已走,絕不能讓相依為命的丈夫再倒下去,她主動參與到丈夫的教學中。夫妻倆整天地東奔西跑,每天早晨不到8點出去,至晚上10點回家。他們不是為賺錢,教學生吹薩克斯也掙不到幾個錢,而是為了排遣對女兒的思念,把對女兒的思念轉移到對這些孩子的教學上來。他們不敢在家呆著,沒課時也想辦法找課上。

他們驚喜地發現:這些學吹薩克斯孩子,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夫婦倆帶著這些孩子出去演出鍛煉:到海島慰問解放軍;去學校為師生演出……深受聽眾歡迎。

學生漸成才思女餘韻長

夫妻倆搞了個薩克斯交響音樂會,開始是為了紀念女兒去世,後來,穀兆明說:咱教的這些學生,都是我們的孩子。要把這台晚會的意義拓廣一點,搞得大氣一些,於是改為《穀兆明薩克斯交響音樂會——獻給所有的孩子》。

音樂會開始,90個孩子站在臺上,蔚為壯觀。穀兆明和他的兩個乾女兒,同台演奏了《海之夢》——他終於實現了和女兒同台演出的願望。

在這些學吹薩克斯孩子的陪伴下,谷兆明夫婦的日子一天天過去。不知不覺中,身邊的孩子漸漸沖淡了,他們失去女兒時的極度悲傷。如今,谷兆明夫婦倆覺得:女兒走了,不可能不想,正如俗話所說:兒想娘想一時,娘想兒想一世。這些孩子對谷兆明夫婦,就像對自己的父母一樣;谷兆明夫婦對這些孩子,也像對自己的兒女一樣。他們之間感情交融,相互牽掛。這些孩子和家長,都給予夫婦倆以真情回報。

逢年過節,這些學生的家長怕谷兆明家裡冷清,紛紛讓自己的孩子前來作伴。谷兆明夫婦不讓他們來,因為他們也都有父母家庭。可孩子們一幫一幫地走進谷兆明夫婦的家,給夫婦倆增添了溫馨和生氣。

婷婷生前喜歡音樂,那時家裡房子小,她曾與媽媽說:咱家什麼時候住上大房子了,我就在自己房間裡,放上喜歡的樂器、飾物。前年,谷兆明夫婦買了套大房子,按女兒的遺願,為她準備了一個房間。在這個女兒從沒住過的房間裡,擺放著婷婷的照片,和她生前喜歡的樂器、飾物等。看到佈置得乾淨而整潔的婷婷的房間,不知情的人是看不出與正常的三口之家有什麼區別。有時,谷兆明夫婦倆工作後回家,還到女兒的房裡,對著婷婷的照片說幾句話,從中體會一種別樣的溫馨情感。有一次,穀兆明對著婷婷的照片說:婷婷啊,爸爸回來了,告訴你一個好消息,陳俊弟弟和李昆弟弟倆到奧德薩音樂學院學習去了,現在他們在那邊非常好;還有于帥弟弟到奧地利音樂學院了……

穀兆明和女兒說著他的這些學生,他覺得這些孩子就是他自己的孩子,是婷婷的弟弟妹妹,覺得婷婷在認真傾聽著他說話,他感到一種久違的愉悅。有時,他也拿起樂器,在女兒的房間裡,吹一支她喜歡的曲子。

思念著愛女的谷兆明說:每次他給女兒吹曲子時,都感到非常欣慰。女兒對音樂的愛好和追求,在這些孩子們的身上全部實現了。

END

女兒激動地捧著鮮花跑上臺,流著眼淚把鮮花獻給親愛的父親。她深知:爸爸的演出,爸爸的辛勞,爸爸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她。臺上的穀兆明,在捧著鮮花的愛女陪伴下,也激動地淌下了熱淚。父女倆的熱淚,伴著《海之夢》一曲終了。

在充滿愛和音樂的日子裡,婷婷一次次度過生命難關。女兒生命的延續,又激發穀兆明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樂曲。到女兒17歲時,穀兆明在薩克斯領域已小有名氣,一些學校負責人和學生家長,開始慕名來請他教學。為怕女兒的身體受到影響,穀兆明起初沒接受這些邀請。但從穀兆明和大家的談話中,婷婷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她平靜地對穀兆明說:爸爸,你不用擔心我。我不能吹薩克斯了,你教他們吧;你教他們就像教我一樣。

有了女兒支持,谷兆明開始教學吹薩克斯的學生。婷婷看到找爸爸學吹薩克斯的孩子越來越多,非常高興。她和這些孩子相處得十分融洽,她叫他們小弟弟小妹妹,幫助爸爸管理這些學生。當聽到他們吹錯了音符時,她就過去指出,並把這曲子唱出來,告訴他們應該怎麼發音怎樣吹。有的孩子遇到了什麼困難,婷婷知道後,及時幫他們解決。如此,這些學吹薩克斯的孩子們,就視婷婷為知心朋友,什麼事都跟她說。

就在婷婷發揮著她的音樂天分,投入地説明爸爸輔導著這些學薩克斯的孩子,孩子們也越來越喜歡他們的婷婷姐姐時,婷婷卻出乎大家意料地,在一天深夜聽著爸爸的音樂,進入了永久的夢鄉。

那天半夜,穀兆明發現女兒情況不對,即進行搶救。在搶救的過程中,穀兆明一直為女兒放著音樂。婷婷喜歡音樂,有音樂陪著她,她就不易犯病;那一刻她犯病了,穀兆明也希望用音樂把她叫醒。搶救一直延續至淩晨4時,婷婷仍沒睜開眼睛。谷兆明不相信女兒就這樣去了,他一直堅持放著女兒喜歡的音樂,可最終也沒能喚醒婷婷。

在女兒7歲到18歲的11年中,雖然谷兆明夫婦每時每刻都知道,這一天遲早會來。可當這一天真的到來時,他們卻仍承受不了這沉重的打擊。第三天婷婷火化,夫妻倆在家呆了兩天,仿佛是到了生命的末日:女兒走了,我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夫婦倆心灰意懶。然而,在女兒的追悼會上,極度悲痛的谷兆明夫婦,被一個意外場面感動了。

傾情教學生眾孩皆為子

那天,天氣出奇的冷,谷兆明夫婦倆7點鐘趕到火葬廠。陰沉沉的朦朧晨光中,一大排戴著白花的孩子,在大門口迎候著悲傷的谷兆明夫婦說:師母,老師,我們來了。婷婷姐走了,我們都知道了。你們別太難過,從現在起,我們都是你們的孩子。夫婦倆大為驚訝,他們並沒把婷婷病世的事告訴這些學生們,可他們都自發的來給婷婷送別,而且每個孩子都帶著樂器。

在告別廳裡,孩子們站成一排,給婷婷姐姐演奏了谷兆明教給他們的《莫札特小夜曲》。每個孩子都是一邊吹一邊哭,因為他們和婷婷姐姐都已結下了深厚情誼。

追悼會後的好一段日子,谷兆明夫婦都沉浸在悲痛之中,他們想了很多的排解辦法,可都不能擺脫痛苦。若是年老的父母去世,也許他們要好受些,因為小的送老的天經地義。可現在這長輩送小輩的現實,實在是讓他們在感情上難以承受。妻子盡情地用淚水渲瀉著心中的悲慟;穀兆明只能在健身房裡,用激烈的運動來發洩內心的痛苦。那噴湧如泉的汗水,化作他為愛女而哭的眼淚,他悲哀的心情才感到好受一些。妻子對谷兆明說:我們不能老這樣下去,那些孩子等著你教他們吹薩克斯呢。為了這些可愛的孩子,我們也不能這樣下去。咱的孩子走了心裡難過,別人的孩子也是父母養的,咱不能因為自己女兒的病世沉迷下去,使這些孩子半途而廢了。

妻子的話,並沒讓谷兆明振作起來。女兒的離去,使他內心無比空落。過去為女兒堅持了多年的演出,也幾乎成了應付差事。婷婷走了,穀兆明最怕有人讓他演奏那曲專為女兒寫的《海之夢》。直到耶誕節演出的那天,這一切才有所改變。

那天,穀兆明來到孩子們的演出處,想看看孩子們的演出。孩子們一個個歡呼雀躍地圍著他喊:乾爹來了,乾爹來了!那親熱勁兒,令谷兆明心頭一熱,禁不住眼眶發潮。場上的觀眾也紛紛要求:谷老師來了,吹一段《海之夢》吧?一聽到這個曲名,穀兆明就不由得一陣難過,他不想吹,也確實難以把這段曲子吹完。但觀眾的邀請是那麼熱情,他只好拿起樂器,和孩子們一起演奏起來。隨著《海之夢》的樂聲悠揚響起,女兒的音容笑貌一幕幕在他眼前展現,他實在控制不住了,一串串淚水順著臉頰滾滾而落……

熱淚伴著穀兆明,和孩子們共同演奏畢《海之夢》,他心中壓抑了很久的思念女兒的悲傷和鬱悶,終於隨著眼淚而釋放了出來,他感覺輕鬆了一些。他想起了女兒18歲要和爸爸同台演出的心願;想起了女兒說“教他們就和教我一樣”那句話的神情,他明白了女兒不願意看到爸爸這樣沉迷下去。

從此,谷兆明振作了起來,帶著當年為女兒演出的心態,不知疲倦地開始了奔波而忙碌的教學生活。他專心致志地教那些孩子吹薩克斯,權當教自己的孩子。他每天要上十個小時的課,一個班接著一個班。看著丈夫每天工作後疲憊不堪的身影,妻子馬虹著急了:女兒已走,絕不能讓相依為命的丈夫再倒下去,她主動參與到丈夫的教學中。夫妻倆整天地東奔西跑,每天早晨不到8點出去,至晚上10點回家。他們不是為賺錢,教學生吹薩克斯也掙不到幾個錢,而是為了排遣對女兒的思念,把對女兒的思念轉移到對這些孩子的教學上來。他們不敢在家呆著,沒課時也想辦法找課上。

他們驚喜地發現:這些學吹薩克斯孩子,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夫婦倆帶著這些孩子出去演出鍛煉:到海島慰問解放軍;去學校為師生演出……深受聽眾歡迎。

學生漸成才思女餘韻長

夫妻倆搞了個薩克斯交響音樂會,開始是為了紀念女兒去世,後來,穀兆明說:咱教的這些學生,都是我們的孩子。要把這台晚會的意義拓廣一點,搞得大氣一些,於是改為《穀兆明薩克斯交響音樂會——獻給所有的孩子》。

音樂會開始,90個孩子站在臺上,蔚為壯觀。穀兆明和他的兩個乾女兒,同台演奏了《海之夢》——他終於實現了和女兒同台演出的願望。

在這些學吹薩克斯孩子的陪伴下,谷兆明夫婦的日子一天天過去。不知不覺中,身邊的孩子漸漸沖淡了,他們失去女兒時的極度悲傷。如今,谷兆明夫婦倆覺得:女兒走了,不可能不想,正如俗話所說:兒想娘想一時,娘想兒想一世。這些孩子對谷兆明夫婦,就像對自己的父母一樣;谷兆明夫婦對這些孩子,也像對自己的兒女一樣。他們之間感情交融,相互牽掛。這些孩子和家長,都給予夫婦倆以真情回報。

逢年過節,這些學生的家長怕谷兆明家裡冷清,紛紛讓自己的孩子前來作伴。谷兆明夫婦不讓他們來,因為他們也都有父母家庭。可孩子們一幫一幫地走進谷兆明夫婦的家,給夫婦倆增添了溫馨和生氣。

婷婷生前喜歡音樂,那時家裡房子小,她曾與媽媽說:咱家什麼時候住上大房子了,我就在自己房間裡,放上喜歡的樂器、飾物。前年,谷兆明夫婦買了套大房子,按女兒的遺願,為她準備了一個房間。在這個女兒從沒住過的房間裡,擺放著婷婷的照片,和她生前喜歡的樂器、飾物等。看到佈置得乾淨而整潔的婷婷的房間,不知情的人是看不出與正常的三口之家有什麼區別。有時,谷兆明夫婦倆工作後回家,還到女兒的房裡,對著婷婷的照片說幾句話,從中體會一種別樣的溫馨情感。有一次,穀兆明對著婷婷的照片說:婷婷啊,爸爸回來了,告訴你一個好消息,陳俊弟弟和李昆弟弟倆到奧德薩音樂學院學習去了,現在他們在那邊非常好;還有于帥弟弟到奧地利音樂學院了……

穀兆明和女兒說著他的這些學生,他覺得這些孩子就是他自己的孩子,是婷婷的弟弟妹妹,覺得婷婷在認真傾聽著他說話,他感到一種久違的愉悅。有時,他也拿起樂器,在女兒的房間裡,吹一支她喜歡的曲子。

思念著愛女的谷兆明說:每次他給女兒吹曲子時,都感到非常欣慰。女兒對音樂的愛好和追求,在這些孩子們的身上全部實現了。

END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