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我最佩服的外科醫生

今天早上, 有人問我:你最佩服的外科醫生是誰?我告訴他, 我最佩服的外科醫生, 是我的舅舅鄭樟棟。 他又問我, 你為什麼那麼佩服他呢?

我也在想, 我為什麼會佩服他。 從小, 雖然我老家到處傳頌著他神奇的手術不斷救起一個個人, 但是在我眼裡, 他不過是個和藹的大胖子, 和家裡其他親戚比, 好像也沒什麼不一樣突出的地方。

這種看法, 在我自己做了醫生以後, 開始改變。

1999年, 我管了一個男性病人, 75歲, 有10年的肝硬化病史, 在常規體檢的時候, B超發現了他右肝有個1釐米的結節。 通過增強CT和血甲胎蛋白的檢測,

判斷這個腫塊是肝癌, 我們決定給他做手術。

一系列的手術前準備後, 手術由我舅舅主刀。

切開病人肚皮, 一進腹腔, 我們大家都傻眼了。 病人的肝臟有很嚴重的萎縮, 縮在肋弓深處, 根本就暴露不出來。 暴露不出來, 就意味著手術難做。 更加難的是, 病人的肝臟表面, 是大小不一, 軟硬不一的結節, 直徑從1釐米到3釐米都有, 你根本就摸不出直徑1釐米的肝癌, 到底長在什麼位置。

他的肝臟萎縮以後, 縮在 肋弓深處, 因為暴露不好, 手術很難做。

手術中摸不出直徑1釐米的肝癌, 到底長在什麼位置, 就不好切肝癌。 因為病人肝硬化, 肝臟功能處於失代償的邊緣, 切多了肝臟, 病人手術後會死於肝功能衰竭;切少了肝臟, 肝癌邊緣萬一有腫瘤殘留,

那手術也白做了。

怎麼辦?現在有人會說用術中B超, 對啊, 可以用, 可是, 那個年代, 沒有手術中專用的B超探頭啊!

當時, 我剛剛做醫生沒多久, 思維還沒有定式, 加上我對肝臟的手術也不怎麼懂, 在那種情況下, 我提出了一個問題:“舅舅, 你能不能把肝臟像脾臟一樣, 托到切口外面來做?如果能夠這樣的話, 我們在肝臟上面貼一塊無菌的透明的手術薄膜巾, 再把B超機器拉過來, 不就可以利用B超找到肝癌, 又不會污染手術區了嗎?”

當時, 我的話引起了手術觀摩者和手術臺上人的哄堂大笑:“你以為肝臟是脾臟啊?能托出來?”

肝臟的解剖結構示意圖。

從解剖上說, 肝臟周圍有鐮狀韌帶、肝圓韌帶、左右三角韌帶和冠狀韌帶和周圍相連, 還有上有第二肝門連著下腔靜脈, 下有第一肝門連著門靜脈肝動脈和膽總管, 後面還有3到4條肝短靜脈使得肝臟緊緊貼住下腔靜脈。 這些結構, 緊緊地固定住了肝臟, 使得肝臟幾乎沒有什麼移動度, 要想把肝臟托出切口來, 很容易撕破肝臟導致大出血而死人,

托出肝臟, 談何容易啊。

肝臟解剖前面觀。

最關鍵的問題是, 在那個年代, 還沒有人寫文章介紹過經驗, 說可以把肝臟托到切口外面來做!

面對我這個無厘頭的問題, 舅舅稍微思考了下, 說:“這個辦法可以試試。 ”

舅舅把肝臟周圍的韌帶全部切斷,

一直到第二肝門處, 這樣, 肝臟上面只有第二肝門的幾條肝靜脈和和下腔靜脈連在一起了。 舅舅又翻起肝臟, 切斷和結紮了肝臟和下腔靜脈之間的4條肝短靜脈, 這樣, 肝臟的後面就和下腔靜脈游離開了。 當然, 下面還有第一肝門還連著。 這個時候的肝臟, 活動度就很好了。

舅舅在肝臟和膈肌之間, 墊了幾塊大紗墊, 慢慢地, 輕柔地托著肝臟, 真的把肝臟托到切口外面來了!

接下來我們在肝臟上面貼一塊無菌的透明的手術薄膜巾, 再把B超拉過來, 利用B超找到肝癌的位置, 在肝臟表面標記了要切除的部分在開始手術, 手術很快接結束了。

這個病人恢復很順利, 手術後十年, 我還見過他來複查, 情況很好。 後來,因為他們全家搬離了金華去了連雲港,就再也沒見過他了,不知道他現在還在不在,怎麼樣了。

肝臟手術,難在肝臟很難暴露。那個年代的肝臟手術,手術切口開得很大,創傷也大。把肝臟韌帶離斷了,把肝臟托到切口外面來做,很好地解決了暴露的問題,使得肝臟手術的難度大大地降低了。切口也不用開得很大了。舅舅為此還寫過一個文章,叫《腹膜腔外的肝切除術》,有興趣的人可以找找看。

醫學發展到了今天,成熟的肝移植技術,使得肝臟和肝臟周圍的解剖,已經相當清晰了。腹腔鏡下的肝臟手術,也已經成熟。目前,早已經有了手術中專用的B超探頭,再也不用蓋無菌巾做B超啦。現在的年輕醫生,再回頭看,把肝臟托到切口外面來做,好像是司空見怪的事情,但是,別忘了,我們是站在前輩的肩膀上哦。前輩們的一點點改進,才促進了肝臟手術的不斷進步呢。

這只是舅舅做醫生生涯中的一個小插曲,舅舅最傑出的成就,就是在國內第一個開展了胰頭癌的區域性根治術。

在以前,胰頭癌侵犯到門靜脈以後,就放棄手術了。那時候,胰頭癌的手術率非常低,胰頭癌的生存率極差。舅舅在國內第一個開展了區域性胰頭癌根治術,也就是把胰頭、膽總管下端,胃遠端和十二指腸連同被癌腫侵犯的門靜脈一起切掉,再重建門靜脈和消化道。這種手術,挽救了很多胰頭癌病人。現在,稍微大一點的醫院,都會做這個手術了。每一次全國性的胰頭癌會議,說起胰頭癌手術的發展,都會提到我舅舅的名字:鄭樟棟。

舅舅已經到了古稀之年,可是,一有空,他還在看專業書。有一次,我問他:“你應該去編書啦,怎麼還看書?這些書對你有用嗎?”他說:“一本雜誌或者書,總有一些作者的經驗寫在裡面,只要有一句話對你有用,那你就不白看書了!”

舅舅的手術刀,在本地是一個傳奇。許多病人,會在手術前,或者手術後用各種方法各種手段送紅包,可是舅舅從來就沒有收過。 他行醫50多年了,直到今天,他還可以這麼說。 百花叢中過,片葉不粘身啊。

這就是我的舅舅,一個外科醫生,我能不佩服嗎?

後來,因為他們全家搬離了金華去了連雲港,就再也沒見過他了,不知道他現在還在不在,怎麼樣了。

肝臟手術,難在肝臟很難暴露。那個年代的肝臟手術,手術切口開得很大,創傷也大。把肝臟韌帶離斷了,把肝臟托到切口外面來做,很好地解決了暴露的問題,使得肝臟手術的難度大大地降低了。切口也不用開得很大了。舅舅為此還寫過一個文章,叫《腹膜腔外的肝切除術》,有興趣的人可以找找看。

醫學發展到了今天,成熟的肝移植技術,使得肝臟和肝臟周圍的解剖,已經相當清晰了。腹腔鏡下的肝臟手術,也已經成熟。目前,早已經有了手術中專用的B超探頭,再也不用蓋無菌巾做B超啦。現在的年輕醫生,再回頭看,把肝臟托到切口外面來做,好像是司空見怪的事情,但是,別忘了,我們是站在前輩的肩膀上哦。前輩們的一點點改進,才促進了肝臟手術的不斷進步呢。

這只是舅舅做醫生生涯中的一個小插曲,舅舅最傑出的成就,就是在國內第一個開展了胰頭癌的區域性根治術。

在以前,胰頭癌侵犯到門靜脈以後,就放棄手術了。那時候,胰頭癌的手術率非常低,胰頭癌的生存率極差。舅舅在國內第一個開展了區域性胰頭癌根治術,也就是把胰頭、膽總管下端,胃遠端和十二指腸連同被癌腫侵犯的門靜脈一起切掉,再重建門靜脈和消化道。這種手術,挽救了很多胰頭癌病人。現在,稍微大一點的醫院,都會做這個手術了。每一次全國性的胰頭癌會議,說起胰頭癌手術的發展,都會提到我舅舅的名字:鄭樟棟。

舅舅已經到了古稀之年,可是,一有空,他還在看專業書。有一次,我問他:“你應該去編書啦,怎麼還看書?這些書對你有用嗎?”他說:“一本雜誌或者書,總有一些作者的經驗寫在裡面,只要有一句話對你有用,那你就不白看書了!”

舅舅的手術刀,在本地是一個傳奇。許多病人,會在手術前,或者手術後用各種方法各種手段送紅包,可是舅舅從來就沒有收過。 他行醫50多年了,直到今天,他還可以這麼說。 百花叢中過,片葉不粘身啊。

這就是我的舅舅,一個外科醫生,我能不佩服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