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四川農業大學志願者調研土雞傳統散養方式:亟待科學指導

中國青年網廣元7月23日電(通訊員 肖列英 莊俐瑩)在中國, 飼養土雞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分散的、家庭式的、小規模的散養方式普遍存在。

7月13日到15日期間, 四川農業大學中國夢三農情之興農惠民實踐團隊來到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 走訪了房石鎮、前進鄉、大院回族鄉、樂安寺鄉、渠河鄉等地, 調查訪問當地養殖戶, 探尋當地土雞養殖業發展狀況, 並開展科技助弄活動, 用科學的方法幫助農戶解決養殖過程中的出現問題。

生態土雞, 是相對“籠養雞”“舍養雞”“速生雞”“激素雞”“色素雞”等的一種稱謂, 是指放養在山野林間、果園的肉雞,

具有耐粗飼、抗病力強、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就巢性較強等特點。

為什麼散養如此有生命力?

“我養這種跑山雞比較輕鬆, 只要沒生病, 每天來看兩次, 喂點玉米就可以了。 ”朝珍養殖農場主柴義明說, “我們家的土雞不喂飼料, 只喂五穀雜糧, 雞平常在山林裡跑, 它自己去找蟲子, 喝山泉露水就行了, 是十分非常綠色健康的。 ”

據瞭解, 散養之所以在當地有生命力, 原因是在青川地處四川盆地北部, 山林資源豐富, 當地農民利用簡易的圈養條件或林地資源, 利用自產的穀物副產品和家庭的剩飯殘羹, 以及閒暇的時間和隨時隨地的便利進行養殖, 現金支出較少, 用工計價為零, 只要不出現重大疫病, 利潤率較高。

加上農村勞動力過剩, 自給式的飼料資源和靈活的經營方式, 使散養畜禽具備明顯的經濟合理性。

柴義明的土雞全部散養在山上, 為了方便管理, 在雞舍旁建了一個便於休息的房子。 中國青年網通訊 肖列英 攝

自繁自養現象普遍, 影響雞群品質

雞苗品質的好壞, 在很大程度上關係到養殖的成敗。 實踐團隊走訪了將近30戶村民, 養殖規模從幾十隻到上千隻不等。 其中, 多數養殖規模上百隻的養殖戶家中都購有孵化機, 自行孵化小雞, 自繁自養, 或四處收購散養種蛋進行孵化。

“像這種顏色雜的, 才是真的土雞。 ”當地一位農民指著自家養的雞, 語氣肯定地說到。

通過走訪瞭解到, 當地大部分農民認為, 有些土雞養殖戶認為雞的毛色越雜, 越是真的土雞。 一些小的孵化房順應這種意識, 四處收購散養種蛋進行孵化。 用這樣種蛋孵出的雛雞, 整齊度差, 常攜帶多種疾病。 尤其是感染馬立克氏病或白血病嚴重的雛雞群, 不但會造成大批雞因病被淘汰, 而且也因林地污染,

影響後面的雞群品質。

柴明義給實踐隊員介紹自家養雞的規模與情況。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肖列英 攝

多數採取粗放飼養, 亟待科學放養

散養土雞管理難度大, 大部分養殖戶採取粗放飼養。

實踐團隊瞭解到, 當地有近86%的養殖戶只飼喂單一的玉米、高粱、糠麩等,

造成雞體營養不良, 生長緩慢。

以養殖戶柴義明為例, 他把土雞散養在山上, 大致15畝地的養殖區, 養殖了3000只左右的土雞。 他一般是早晨把雞群放出, 到傍晚雞群回巢時撒些顆粒玉米粒飼養。 到了夏季, 柴義明為了讓雞吃到更多的鮮活動物, 夜間採用燈光引誘昆蟲給雞捕食。

“這無疑是給長日光照的雞群, 又增加了人工光照, 對母雞生殖器官的正常發育或者產蛋造成不利影響, 如過早性成熟, 雞的體型大小相差懸殊, 無明顯的產蛋高峰等。 ”實踐團隊負責人張謹嘯說。

土雞養殖形成規模之後, 怎樣科學放養, 飼喂什麼樣的飼料, 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應實踐隊員請求,柴義明正在用穀物召回在山林裡的雞。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肖列英 攝

糞便處理不合理,存在環境污染

除了像柴義明這種有近15畝養殖地的養殖戶外,當地還有近50%的養殖戶養殖地小,土雞放養密度大,致使大量糞便在林地表面蓄積。而養殖戶只管在林地內養雞,忽視對環境衛生的維護和改善,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環境污染。

楊勇家飼養了80只左右的土雞,放養在自家房子的後山坡,林地面積較小。走進一看,直接入目的是光禿的土地,隨著土雞的打鬧塵土飛揚。不遠處還堆積著雞糞。

當被問及到這些雞糞怎麼處理時,楊勇回答道,“這些糞就直接倒到那邊那個小溝裡。”指著山溝的方向。

楊勇家雞舍的一角。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肖列英 攝

期待科學指導,提高養殖戶收益

據瞭解,林地放養土雞如果管理不善,就會導致雞群發病多,死亡率高,殘次淘汰雞增多,雞群成活率低。如果營養配方不標準,就會導致雞群生長緩慢,飼養期延長,飼料消耗增多,產蛋率低。這樣的雞群,很難獲得高的經濟效益。

青川縣山峰環繞,山路崎嶇,交通不便。“我們坐車從青川縣城到樂安寺鄉,一路上山,途中經過三十多個大彎道,還有許多小彎道,山路一邊是山壁,一邊是懸崖。”實踐隊員熊陳說。

在進山的路上,實踐隊員看見好幾個村民用背簍裝著好幾隻大公雞,慢慢地走下山,肩上的背簍一晃一晃。

據瞭解,部分養殖戶的養殖地身處高山,運輸成本高,許多商家不願進山收購,而大多數養殖戶自己不會開車,只有使用人力把土雞運下山,進行販賣。

在經濟發達的現代社會,土雞的市場需求也隨之增長,“要利用現代先進的、科學的養雞技術,按傳統的放養方式,適度規模地飼養土雞,實現土雞良種化,飼養管理科學化,疫病預防程式化,實施無公害飼養,提高產品品質和風味,才能實現效益和發展雙贏。”實踐隊員田承鵬說。

應實踐隊員請求,柴義明正在用穀物召回在山林裡的雞。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肖列英 攝

糞便處理不合理,存在環境污染

除了像柴義明這種有近15畝養殖地的養殖戶外,當地還有近50%的養殖戶養殖地小,土雞放養密度大,致使大量糞便在林地表面蓄積。而養殖戶只管在林地內養雞,忽視對環境衛生的維護和改善,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環境污染。

楊勇家飼養了80只左右的土雞,放養在自家房子的後山坡,林地面積較小。走進一看,直接入目的是光禿的土地,隨著土雞的打鬧塵土飛揚。不遠處還堆積著雞糞。

當被問及到這些雞糞怎麼處理時,楊勇回答道,“這些糞就直接倒到那邊那個小溝裡。”指著山溝的方向。

楊勇家雞舍的一角。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肖列英 攝

期待科學指導,提高養殖戶收益

據瞭解,林地放養土雞如果管理不善,就會導致雞群發病多,死亡率高,殘次淘汰雞增多,雞群成活率低。如果營養配方不標準,就會導致雞群生長緩慢,飼養期延長,飼料消耗增多,產蛋率低。這樣的雞群,很難獲得高的經濟效益。

青川縣山峰環繞,山路崎嶇,交通不便。“我們坐車從青川縣城到樂安寺鄉,一路上山,途中經過三十多個大彎道,還有許多小彎道,山路一邊是山壁,一邊是懸崖。”實踐隊員熊陳說。

在進山的路上,實踐隊員看見好幾個村民用背簍裝著好幾隻大公雞,慢慢地走下山,肩上的背簍一晃一晃。

據瞭解,部分養殖戶的養殖地身處高山,運輸成本高,許多商家不願進山收購,而大多數養殖戶自己不會開車,只有使用人力把土雞運下山,進行販賣。

在經濟發達的現代社會,土雞的市場需求也隨之增長,“要利用現代先進的、科學的養雞技術,按傳統的放養方式,適度規模地飼養土雞,實現土雞良種化,飼養管理科學化,疫病預防程式化,實施無公害飼養,提高產品品質和風味,才能實現效益和發展雙贏。”實踐隊員田承鵬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