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防範校園網貸風險,關鍵的幾點措施

彈指一揮間, 網貸進入中國市場已十年, 形形*的借款人形成了不同的標種, 在這些借款人中, 企業用於投資和短期周轉的標的佔據了很大的一部分,

個人貸佔據小部分, 但近年來, 部分網貸平臺瞄準了大學生群體, 以貸款平臺、校園分期購物平臺和電商平臺的分期付款等形式慢慢滲入校園, 寧靜的象牙塔成為網路借貸平臺爭奪的地盤。 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種類繁多, 市場龐大, “校園貸”就是其中發展比較迅猛的網貸產品, 只要是在校學生, 網上提交資料、通過審核、支付一定手續費, 就能輕鬆申請信用貸款。

一、大學生網貸產生的問題:

①、裸條事件

2016年6月, 女大學生“裸條”借貸一事鬧得沸沸揚揚, 通過某借貸平臺, 有女大學生被要求“裸持”(以手持身份證的裸照為抵押)進行借款, 逾期無法還款將被威脅公佈裸照給家人朋友, 且借款周預期利息高達30%。

11月, 網上又爆出10G不雅照洩露, 引發社會熱議。

②、誤入高利貸

去年12月30日, 20歲的廣州某高校大二學生在借款平臺借款2000元。 她向對方承諾一周內還清, 周息達驚人的30%。 據廣州日報報導, “當時他們在QQ群裡宣傳得很好, 即使是黑名單也能借到, 而且出款時間很快。 沒想到, 等我借完後才被告知, 要在一周之內還清, 預期利息是周息30%。 ”這意味著, 她要在一周後償還2600元。

③、網貸逾期

近日, 據“網貸信用黑名單”網站統計, 其線上公佈的逾期黑名單人數已超過94萬人, 其中絕大部分為90後。

網貸逾期, 按理說是借貸人沒有遵守貸款協議, 所借款項超過事先約定的期限。 貸款公司有權依據協議條款, 對借貸者採取一定的處罰措施。 但在協力廠商平臺上公佈逾期者的各項資訊,

諸如姓名、照片、身份證號碼、家庭位址、學籍資訊、本人電話, 甚至父母和同學的手機號等。

二、問題分析

(一)、在校大學生方面的問題

1、在校大學生信用知識匱乏、信用意識淡薄。 根據人大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與北京宜信至誠信用評估有限公司聯合發佈的《全國大學生信用認知調查報告》, 在被調查的 252 所高校近5 萬名大學生中, 近六成缺乏信用知識、逾八成沒聽說過或不解個人信用報告, 知道信用報告中逾期記錄保存幾年的大學生只有 12%, 超過三成大學生不知道逾期記錄會影響未來的金融生活、逾四成有過逾期、還有一成依靠借新債來還舊債。

2、在校大學生生活開銷沒有規劃、消費易衝動。 在校大學生對生活預算沒有明確的規劃,

不能合理地設置每月支出限額、合理利用每月的盈餘, 也沒有記錄資金去向的習慣.

3、在校大學生自控能力弱、攀比心強。 現在的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 大多從小嬌生慣養, 貪圖享受、尋求刺激、跟風攀比的心理普遍存在, 面對網路借貸平臺伸出的“橄欖枝”, 就經不起誘惑。 為了“體驗新型消費模式的超越感”, 盲目向網路借貸平臺貸款, 進行過度消費, 以致落入“高利貸”的圈套。

4、在校大學生風險意識薄弱, 防範能力低。 礙于情面, 在校大學生對於同學借用個人私有資訊不敏感, 亦缺乏防範意識。 社會經驗缺乏, 防範能力低易上當受騙。 即使是存在這方面的事實, 也不願意相信被騙。

5、在校大學生責任心不強,

缺乏擔當。 責任心要求行為人有預見性, 能清楚自己的行為後果, 並承擔全部責任。 在校大學生在不能按期清償債務時往往抱有僥倖心理, 隱瞞事實真相, 轉移風險, 甚至乾脆放棄生命, 把責任留給他人。

(二)網貸平臺運營監管的問題。

1、校園網貸平臺良莠不齊, 魚龍混雜, 為了謀取最大化利益, 製作和發佈誘惑力和煽動性極強的廣告, 過分宣揚和強調物質消費和享受, 極大地影響著自製力本來就不強的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

2、校園網貸行業既沒有自律公約, 也沒有統一的行業規則, 各平臺為爭奪客戶, 或降低貸款條件、或簡化審核程式、或放寬信貸額度, 甚至唆使學生同時在多個平臺借貸或誘騙女學生通過“裸持”提高貸款額度。

3、部分網貸平臺偏離資訊仲介定位,異化為信用仲介,存在自融自保、違規放貸、設立資金池、期限拆分、大量線下行銷等違規行為。

4、部分校園網貸平臺提供貸款時只要求學生提供擔保人相應聯繫方式並不需要擔保人的書面許可。對於貸款的用途,貸款平臺並不加以跟蹤,大大增加了在校大學生獲得網路貸款的機會。

5、校園網貸平臺對於逾期貸款採用上門、電話、短信和聯繫家長等追債方式進行催收。校園網貸平臺採用各種方式進行逾期催收,給所有貸款學生群發 QQ 通知逾期,一旦逾期,就進行聲譽綁架。更有一些平臺採取騷擾、脅迫、等催款方式,甚至包括某些更加極端的手段,迫使借款者不得不舉新債還舊債步入平臺運營者設計好的圈套,極大地威脅著借款者的人身自由和安全。

三、校園網貸風險防範措施

校園網貸是 P2P 網貸在高校校園內所開發的一種網貸,針對在校大學生群體,在發展的過程中,市場機制失效,網貸雙方資訊不完全、不對稱,不斷地發生風險事件。

(一)、需求方的風險防範措施。

1、普及信用知識,增強在校大學生信用意識。信用是指依附在人與人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言不信者,行不果”“、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高校應該將信用知識教育納入在校生培養方案體系,最起碼要讓在校大學生瞭解信用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失信會對個人的生活、家庭 及至社會帶來什麼影響。建議高校將信用知識納入思政課程的知識體系,充實思政課程的內容,讓思政教育能接地氣,強化思政教育的社會價值。

2、普及必要的經濟、財務知識,用實際案例來教育在校大學生財富增長的過程其實是很緩慢、非直線式的,正常情況下財富增長的速度與國民經濟增長的速度相當,不腳踏實地勤勞致富,追求一夜暴富的機會很渺茫,持續的時間也不會長。

3、為在校大學生尤其是消費觀念超前的在校大學生創造賺錢的體驗機會,比如勤工儉學、社會兼職等,如果條件允許可以模擬其父母工作的環境進行體驗,讓在校大學生親身體驗父母生活的不易,幫助在校大學生樹立合理的消費觀、提高自控能力。

4、高校應加強安全防範知識宣傳,對發生在高校校園內外的典型事例進行全面剖析,分析事例發生的背景、過程、關鍵人物、結果、影響等,教育在校大學生與校外社會人士接觸的警覺性,不輕信陌生人、不熟悉的人,對於利誘應多方論證,堅信天上不會掉餡餅。

(二)供給方的風險防範措施。

1、校園網貸出現惡性事件最直接的原因在於校園網貸從業機構沒有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業務操作。

2、由於校園網貸面向的物件為社會經驗缺乏的在校大學生,他們一般對風險防範能力低,因此對開展校園網貸的平臺更應該加強日常運營監管,依靠到位的監管避免校園網貸惡性事件發生。當前校園網貸市場規模並不大的情況下,嚴格控制校園網貸市場的准入,應採用特許的管理辦法,對合規的平臺准許開拓校園網貸市場,對於不合規的平臺追究責任並取消市場准入資格。

3、加強網貸平臺業務拓展過程中廣告用語管理,對於煽動性、言過其實甚至是虛假性的廣告,堅決禁止並追究廣告發佈

四、惡意網貸防範措施

面對各種違規的網貸平臺,如何保護好學生自身的安全?可從以下幾點出發:

1.保護好個人的身份資訊,無論是身份證、學生證還是支付寶、銀行卡帳戶,都不宜隨便透露給他人,哪怕是學校的熟人(包括老師、學長、室友等);

2.正規公司都有正規流程,放貸之前就要求交納費用的貸款公司統統可計為騙子公司,請不要相信;

3.購物分期需量力而行,且要綜合比較,同時切忌以貸還貸;

4.以貸款培訓作為入職前提的公司也可直接列為騙子公司,可上工商局查詢;

5.無論在任何場合之下,都要謹慎充當擔保人,否則要承擔貸款連帶責任。

最後我在這裡建議,金融監管部門應與公安、工商、工信等多部門聯動合作,嚴格把好監管關;高校要加強管控防範和應急預警處置,重視校園網路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強化大學法律援助體系,維護大學生債務人的尊嚴。有效防範‘校園貸’等網貸亂象,還網貸金融一個秩序井然的環境!

3、部分網貸平臺偏離資訊仲介定位,異化為信用仲介,存在自融自保、違規放貸、設立資金池、期限拆分、大量線下行銷等違規行為。

4、部分校園網貸平臺提供貸款時只要求學生提供擔保人相應聯繫方式並不需要擔保人的書面許可。對於貸款的用途,貸款平臺並不加以跟蹤,大大增加了在校大學生獲得網路貸款的機會。

5、校園網貸平臺對於逾期貸款採用上門、電話、短信和聯繫家長等追債方式進行催收。校園網貸平臺採用各種方式進行逾期催收,給所有貸款學生群發 QQ 通知逾期,一旦逾期,就進行聲譽綁架。更有一些平臺採取騷擾、脅迫、等催款方式,甚至包括某些更加極端的手段,迫使借款者不得不舉新債還舊債步入平臺運營者設計好的圈套,極大地威脅著借款者的人身自由和安全。

三、校園網貸風險防範措施

校園網貸是 P2P 網貸在高校校園內所開發的一種網貸,針對在校大學生群體,在發展的過程中,市場機制失效,網貸雙方資訊不完全、不對稱,不斷地發生風險事件。

(一)、需求方的風險防範措施。

1、普及信用知識,增強在校大學生信用意識。信用是指依附在人與人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言不信者,行不果”“、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高校應該將信用知識教育納入在校生培養方案體系,最起碼要讓在校大學生瞭解信用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失信會對個人的生活、家庭 及至社會帶來什麼影響。建議高校將信用知識納入思政課程的知識體系,充實思政課程的內容,讓思政教育能接地氣,強化思政教育的社會價值。

2、普及必要的經濟、財務知識,用實際案例來教育在校大學生財富增長的過程其實是很緩慢、非直線式的,正常情況下財富增長的速度與國民經濟增長的速度相當,不腳踏實地勤勞致富,追求一夜暴富的機會很渺茫,持續的時間也不會長。

3、為在校大學生尤其是消費觀念超前的在校大學生創造賺錢的體驗機會,比如勤工儉學、社會兼職等,如果條件允許可以模擬其父母工作的環境進行體驗,讓在校大學生親身體驗父母生活的不易,幫助在校大學生樹立合理的消費觀、提高自控能力。

4、高校應加強安全防範知識宣傳,對發生在高校校園內外的典型事例進行全面剖析,分析事例發生的背景、過程、關鍵人物、結果、影響等,教育在校大學生與校外社會人士接觸的警覺性,不輕信陌生人、不熟悉的人,對於利誘應多方論證,堅信天上不會掉餡餅。

(二)供給方的風險防範措施。

1、校園網貸出現惡性事件最直接的原因在於校園網貸從業機構沒有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業務操作。

2、由於校園網貸面向的物件為社會經驗缺乏的在校大學生,他們一般對風險防範能力低,因此對開展校園網貸的平臺更應該加強日常運營監管,依靠到位的監管避免校園網貸惡性事件發生。當前校園網貸市場規模並不大的情況下,嚴格控制校園網貸市場的准入,應採用特許的管理辦法,對合規的平臺准許開拓校園網貸市場,對於不合規的平臺追究責任並取消市場准入資格。

3、加強網貸平臺業務拓展過程中廣告用語管理,對於煽動性、言過其實甚至是虛假性的廣告,堅決禁止並追究廣告發佈

四、惡意網貸防範措施

面對各種違規的網貸平臺,如何保護好學生自身的安全?可從以下幾點出發:

1.保護好個人的身份資訊,無論是身份證、學生證還是支付寶、銀行卡帳戶,都不宜隨便透露給他人,哪怕是學校的熟人(包括老師、學長、室友等);

2.正規公司都有正規流程,放貸之前就要求交納費用的貸款公司統統可計為騙子公司,請不要相信;

3.購物分期需量力而行,且要綜合比較,同時切忌以貸還貸;

4.以貸款培訓作為入職前提的公司也可直接列為騙子公司,可上工商局查詢;

5.無論在任何場合之下,都要謹慎充當擔保人,否則要承擔貸款連帶責任。

最後我在這裡建議,金融監管部門應與公安、工商、工信等多部門聯動合作,嚴格把好監管關;高校要加強管控防範和應急預警處置,重視校園網路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強化大學法律援助體系,維護大學生債務人的尊嚴。有效防範‘校園貸’等網貸亂象,還網貸金融一個秩序井然的環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