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拒馬河畔的“觀潮者”

夜間水文監測一絲不苟。

7月15日, 拒馬河即將進入主汛期, 位於保定易縣境內的紫荊關水文監測站忙碌了起來。

測水位、測流速、計算流量……站裡的工作明顯加大了頻次,

站長趙建永買了2箱速食麵、10盒蚊香, 做好了長期堅守的準備。

“雨情、水情就是命令, 我們隨時準備戰鬥。 ” 趙建永說:“一個資料, 關係著下游一座城市的安危。 ”

水文站的工作就是記錄河流的水位變化、流量變化等資料, 為防汛減災工作提供非常重要的一手資料資訊。

在水文站的測量臺上, 醒目的紅字標示著2012年“7·21”特大洪澇災害最大洪峰的水位——522.13米。

對於水文站的每個人來說, 這是一種警示, 讓人不敢懈怠;更是一種激勵, 催人奮進。

為了精確讀數, 觀察者需要俯下身, 讓視線儘量與睡眠保持水準。

5年過去了, 很少有人知道, 就是因為這些資料資訊的及時傳遞, 北京市房山區2.6萬群眾被安全撤離。 也許, 永遠不會有人知道, 為了挽救群眾的生命, 為了保護城市的安全, 有多少像他們一樣的水文人在暴雨洪流中堅守崗位, 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光著背, 傘也不打, 把安全繩系到腰上, 在河邊一蹲就是盯著水。 餓了啃幾口速食麵, 基本上三天三夜沒合眼。

”副站長連志高回憶著當時的經歷。

暴雨洪流之中, 沒有人離開過大河一步, 兩個小時一測、一個小時一測、半個小時一測……最大洪峰被測到, 實測資料發報成功, 一群人為抓住“洪魔”而歡呼起來。 根據測算, 最大洪峰過境時的流量1秒鐘就能灌滿一個標準游泳池。

矗立的水尺丈量著水位的變化, 訴說著水文人的平淡生活。

“水來了, 我們忙起來沒完。 水一走, ‘難熬’的日子也就回來嘍!”幹了18年水文監測工作的老員工王桂福感慨不已。

一天一個點, 一年一條線, 進屋一盞燈, 出門一把鎖, 這是水文人對本職工作和生活的寫照。 一代代水文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監測、記錄水文資料, 既需要有責任心, 又要耐得住枯燥和寂寞。

水文站大都遠離城市, 地處村莊。 日常工作之外, 娛樂活動很少, 大夥兒會湊在一起打打撲克、爬爬山, 只有每個月為數不多的休息日才能回到城市, 陪伴在家人和朋友身邊。

穿梭於河面之上的水文人的身影渺小而又偉大。

夕陽西下, 測水的時間到了, 趙建永、連志高、王桂福、王磊各拿工具開始下水測量。 群山之中, 長城腳下, 這些水文工作者的身影顯得如此渺小, 卻又如此偉大。 記者 趙威 攝影報導

連結

新中國成立以來, 我省發生了多次暴雨洪水, 水文職工堅守崗位、準確測報, 及時傳遞水情資訊, 為抗洪減災決策提供了可靠依據。 截至2016年,我省擁有各類水文站網(點)達7770處,其中,水文站223處。

和街坊四鄰到菜園裡摘菜、聊天,如同一家人。

為了保證水文資料的精確,每個人都非常認真。

夜已深,趙建永還在研究水文站點即時監測的情況。

截至2016年,我省擁有各類水文站網(點)達7770處,其中,水文站223處。

和街坊四鄰到菜園裡摘菜、聊天,如同一家人。

為了保證水文資料的精確,每個人都非常認真。

夜已深,趙建永還在研究水文站點即時監測的情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