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30萬手鐲摔斷事件引發網友熱議,但你卻不知道的是翡翠交易的行規

導讀:從瑞麗手鐲摔斷事件中, 網路評論中行內人與行外人持不同觀點, 但是, 翡翠有它的行規, 想要玩翡翠就必須懂得它的行規。

7月19日, 鬧騰了將近一個月的瑞麗30萬手鐲事件落下了帷幕。 在這將近一個月中, 網友們爭議不斷。 其中熱議聲最大的當屬為何商家不明碼標價。

在此前, 費女士的律師認為:“商家未對手鐲進行保護, 且未明確標價, 應擔主責。 ”

對於行外人來說, 不對翡翠商品明碼標價違反了關於商品和服務實行明碼標價的規定, 是對消費者的一種不誠信、欺瞞行為。

站在行外人的角度來說, 這種說法是無可厚非的。

但是, 對於行內人來說, 卻是“啞巴吃黃連, 有苦說不出。 ”不對翡翠隨意明碼標價, 早已是翡翠這個行業中約定俗成的一條不成文的行規, 行內人對於擺放眼前的翡翠成品的價格早已在心中有了個概數。 他們不需要通過明碼標價的數位來判斷。

常言道:“黃金有價玉無價”, 黃金的價格能夠根據其含金量的多少來標明;鑽石可以按照4C標準來進行分級, 從而判斷出一顆鑽石的價值。 然而翡翠並不能如此。 它不能用重量或者其他的計量單位來估量它的價值。

受種水色地工的影響,

難以對翡翠做出準確明瞭的價格預估。 對於行內人來說, 同一塊玉石在不同人眼中都會有不同的預判估價, 更何況是在行外人眼中。 有人喜工, 有人喜種, 有人喜色, 不同人的喜好不同, 對翡翠價值的判斷也便不同。

再者, 翡翠不像黃金那樣, 就算摔斷也可以融後重鑄,

恢復如初的模樣與價值。 翡翠一旦摔碎了, 即使鑲嵌起來, 沒有了當初的完整性, 也難以恢復到如初的價值。

但是難免會有人問, 那些大商場或者專櫃不就有明碼標價嗎?

30萬手鐲事件的事發地點姐告玉城, 是位於姐告邊境貿易區內的一個玉石集散市場, 這裡是中國境內最大的玉石毛料和玉器成品批發市場。 這樣大規模的專業玉石集散市場, 廣東境內同樣存在著, 陽美便是其中之一。

像姐告和陽美這樣的翡翠專業市場, 其主要目標群體是面向玉商這樣的行內專業人士, 並不是跟費女士這樣的一般行外消費者。

在這裡, 不是翡翠原石, 還是翡翠成品, 下至幾百幾千元, 上至幾十萬幾百萬元, 都直接擺放於攤子上, 更有甚者直接在地上鋪塊布便了事。 這便是這個市場的交易方式, 而這種交易方式, 是針對行內人而言, 與專櫃或者大商場放置於玻璃櫃檯中的供外行人購買的交易方式不同。 對於行內人來說, 他們懂得該如何通過翡翠的各種表像來預估翡翠的價值, 再與商家所給出的價格進行還價。

關於翡翠的價格,行內人還有他們自己的一套說法,比方說小四價,大五價······對於剛入行或者完全是行外人來說,聽到這樣的價格表達方式就是一臉懵。

各行有各規。除了不對翡翠隨意明碼標價的行規外,翡翠行業中同樣存在著許多隱藏於交易之中,早已是約定俗成的不成文行規。

1、玉不過手

一般人看到心愛之物,總免不了有躍躍欲試的心情,就像費女士一樣,看到那環手鐲時,也免不了被它吸引,從而引發後續一系列轟動事件。

然而,在翡翠交易中,有這樣一條不成文的規定——玉不過手。

玉不過手,雖然表面上似乎是一個很無情的詞語,拉大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是究其原因,玉石屬於易碎品,一旦在傳遞中跌落的話,往往無法界定究竟是哪一方的失誤造成了跌落,如果金額較大的話賠償責任往往無法分清,甚至因為賠償的問題而傷了大家的和氣。

這次30萬手鐲事件便是一個最有力的例子。

2、不輕易還價,還價代表著買下

對於這次事件,有網友感同身受,講述自身旅遊時所遇到的事,其中有位網友說到:“導遊告訴我們如果你不想買,就不要還價。”

實際上,這也是翡翠交易中不成文的規定之一:不輕易還價,還價代表著買下。

不管是有沒有明碼標價的翡翠,商家都有給你還價的機會。

但是,如果看中一件翡翠商品,商家給出的價格不在自己的經濟承受範圍之內,又或者其它的因素不想買下時,千萬不要跟商家還價。

一旦你跟商家還價,那麼代表著你已經想要買下了,如果還價後你反悔,不想要買下,那麼便會被商家認定為不誠信之人,從而列入黑名單。

3、不退不換,沒有退貨的規矩

翡翠行業是憑藉知識和眼力的行業,買真買假一般說沒有退貨的規矩。它包括很多複雜的原因。

翡翠基本沒有價格行情標準,在交易過程中雙方要經過文化、鑒賞觀點、識別能力等綜合知識的較量之後自願成交。同時由於對售後的傷殘損毀無法有效界定雙方責任,因而更看重的是買賣雙方經過長期接觸交流產生的友情和信任,在交易中或交易後能做到相互友好協商。

但是,這一規定是相對于傳統的線下市場交易而言,隨著互聯網與電商的發展,為求愈加透明化及誠信化,線上交易已出現七天無理由退換等售後服務。

4、外行不隨意界定

在瑞麗30萬手鐲事件發生後,網友對於手鐲的估價眾說紛紜。有說這手鐲根本不值30萬的,有為這手鐲感到惋惜的······

而無論專家、行家高手,還是收藏家、愛好者,凡不與內行打交道、不懂行內的基本行話與行規者都視為外行。凡是不經過市場運作,不進行市場流通和交易者,不但不能掌握識別真偽的本領,而且無法在專業研討和交流中進行溝通。

每一行都有它相應的行規,行規是行業經過多年約定俗成的交易規則,不管是成文或不成文,行業人都必須共同維護和遵守;翡翠行規也然,是玉商共同遵守的交易規則;所以,想玩翡翠的你,入行之前必須先瞭解翡翠的行規,才能避免不必要經濟損失。

再與商家所給出的價格進行還價。

關於翡翠的價格,行內人還有他們自己的一套說法,比方說小四價,大五價······對於剛入行或者完全是行外人來說,聽到這樣的價格表達方式就是一臉懵。

各行有各規。除了不對翡翠隨意明碼標價的行規外,翡翠行業中同樣存在著許多隱藏於交易之中,早已是約定俗成的不成文行規。

1、玉不過手

一般人看到心愛之物,總免不了有躍躍欲試的心情,就像費女士一樣,看到那環手鐲時,也免不了被它吸引,從而引發後續一系列轟動事件。

然而,在翡翠交易中,有這樣一條不成文的規定——玉不過手。

玉不過手,雖然表面上似乎是一個很無情的詞語,拉大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是究其原因,玉石屬於易碎品,一旦在傳遞中跌落的話,往往無法界定究竟是哪一方的失誤造成了跌落,如果金額較大的話賠償責任往往無法分清,甚至因為賠償的問題而傷了大家的和氣。

這次30萬手鐲事件便是一個最有力的例子。

2、不輕易還價,還價代表著買下

對於這次事件,有網友感同身受,講述自身旅遊時所遇到的事,其中有位網友說到:“導遊告訴我們如果你不想買,就不要還價。”

實際上,這也是翡翠交易中不成文的規定之一:不輕易還價,還價代表著買下。

不管是有沒有明碼標價的翡翠,商家都有給你還價的機會。

但是,如果看中一件翡翠商品,商家給出的價格不在自己的經濟承受範圍之內,又或者其它的因素不想買下時,千萬不要跟商家還價。

一旦你跟商家還價,那麼代表著你已經想要買下了,如果還價後你反悔,不想要買下,那麼便會被商家認定為不誠信之人,從而列入黑名單。

3、不退不換,沒有退貨的規矩

翡翠行業是憑藉知識和眼力的行業,買真買假一般說沒有退貨的規矩。它包括很多複雜的原因。

翡翠基本沒有價格行情標準,在交易過程中雙方要經過文化、鑒賞觀點、識別能力等綜合知識的較量之後自願成交。同時由於對售後的傷殘損毀無法有效界定雙方責任,因而更看重的是買賣雙方經過長期接觸交流產生的友情和信任,在交易中或交易後能做到相互友好協商。

但是,這一規定是相對于傳統的線下市場交易而言,隨著互聯網與電商的發展,為求愈加透明化及誠信化,線上交易已出現七天無理由退換等售後服務。

4、外行不隨意界定

在瑞麗30萬手鐲事件發生後,網友對於手鐲的估價眾說紛紜。有說這手鐲根本不值30萬的,有為這手鐲感到惋惜的······

而無論專家、行家高手,還是收藏家、愛好者,凡不與內行打交道、不懂行內的基本行話與行規者都視為外行。凡是不經過市場運作,不進行市場流通和交易者,不但不能掌握識別真偽的本領,而且無法在專業研討和交流中進行溝通。

每一行都有它相應的行規,行規是行業經過多年約定俗成的交易規則,不管是成文或不成文,行業人都必須共同維護和遵守;翡翠行規也然,是玉商共同遵守的交易規則;所以,想玩翡翠的你,入行之前必須先瞭解翡翠的行規,才能避免不必要經濟損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