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餓著肚子開始創業,公司成獨角獸,31歲身家25億

前段時間, 看了一段張旭豪的採訪, 當主持人問他與王興最大的區別的時候, 張旭豪從容的回答, 他已經是好幾次創業了, 我才是第一次。

第一次創業就成功, 在國內並不不多見, 大學生創業就成功更是少見。 張旭豪跟他的餓了麼一路走來確實不容易。 從最初的默默無聞, 為了支持團隊發展, 張旭豪只能帶著餓了麼到處參加創業大賽贏取獎金維持, 到拿到融資之後, 在美團與阿裡巴巴等巨頭的夾縫中, 殺出了一條血路。

說起餓了麼的誕生, 頗耐人尋味。 2009年在上海交大就讀研究生的張旭豪在宿舍玩遊戲的時候想訂一份外賣, 但是電話訂餐的落後模式, 讓他察覺到餐廳資訊化這個市場空間。 2009年4月餓了麼誕生在了上海交大的宿舍, 張旭豪和他的幾個夥伴康嘉, 汪淵, 葉峰、曹文學全都來自于上海交通大學。

因為一次餓肚子, 張旭豪創造了之後8年內國內O2O領域最大的公司之一。

那一年還沒有O2O的概念, 但是張旭豪已經進入了這個行業。

最初的創業是快樂而又艱辛的, 大家並肩奮戰, 盡情揮灑青春的激情, 卻也有碰壁、資金缺乏時的困惑。 "餓了麼"團隊剛開始時承包過一家餐飲店的外賣業務, 用來熟悉"行情"。 作為團隊的領頭人, 張旭豪幾乎連續幾個月每天只睡四到五個小時, 經常親自"披掛上陣"送外賣, 狂風暴雨也從不間斷。

後來的採訪中, 餓了麼的創始團隊多次提到, 多年他們的創業這一嘗試, 並許多人看不起。 在2009年一群全國重點大學的學生, 不好好學習, 去創業送外賣, 天天跟學校附近的餐廳老闆混在一起, 確實讓人覺得不著調。

當時這一不著調的創業, 如今已經創造出了一家估值45億美金的獨角獸公司,

而且餓了麼還在發展壯大, 未來的空間幾乎不敢想像。

你很難想像, 這樣的一家公司, 最開始確實靠這班大學生一份一份外賣送出來的。

當時的校園外賣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用春天的韭菜來比喻一點不為過——一茬一茬地冒出來, 又毫不留情地很快被現實剪掉。 大部分創業者都來自大學校園, 因為就是自己的生活, 太容易感覺到這個需求。 同時這又是一個門檻低的事, 誰都可以做起來。 但大部分都在未擴張到另一個校區之前死掉, 少數擴張到多校卻從未延展到其他城市。

餓了麼是頭一個。 在一個失敗率如此之高的領域, 它也有很大可能成為又一個冒出來沒多久就死掉的公司,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餓了麼誕生於失敗之中。 它最開始的形態是電話接單+訂單配送:他們搜集餐館功能表, 使用者打電話來訂餐, 他們去跟餐館下單, 然後取餐送到用戶手裡, 在這過程中從餐館那裡拿抽成。 這個模式挺管用, 打電話的人越來越多,

他們一開始自己送, 很快就雇了十幾個人來送, 但隨著訂單越來越多, 這個模式就崩潰了。

當時的狀況是這樣的:中午高峰期時電話接不過來, 於是用戶不高興;外送員多了難管理, 用戶也不高興;全部現金交易每天算帳就算到半夜發現還不對……總之, 這樣行不通。

就像磕蘋果電腦一樣, 張旭豪不會因為這個就放棄, 他決定換一個方向——專心做好下單、接單這個環節, 並且要用網站來接單。

這時候“餓了麼”才真正誕生。

2011 年餓了麼的兩位創始人研究生畢業, 並且拿到來自金沙江創投的 A 輪投資, 打算從單校區擴張到多校區, 進而擴張到其他城市。 2012 年, 經緯中國領投了餓了麼的 B 輪投資。 這時候的餓了麼已經距離成立走過了3年時間, 餓了麼用了3年的時間才找到了自己的商業模式,並把這一模式從上海交大帶到全國。

從2008年兩個上海交通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在宿舍裡萌生想法,創辦一家解決外賣問題的公司開始,他們面對的就是層出不窮的競爭對手,比如早年同在交大校園創業的外賣公司小葉子當家,比如後來他們在各個城市遇到的本地外賣服務公司。但競爭的升級是從2013年才開始的,真正慘烈的競爭則從2014年開始。

2014年的8月卻是一個驚魂時刻。美團與百度等巨頭的加入,讓外賣這個細分市場一時間烽煙四起。在那個時候,許多創業公司都選擇巨頭站隊,像UC這樣的超級APP都不得不委身于阿裡巴巴。只是一家創業公司的餓了麼應該如何面對這個市場呢?

2014年2月份時,在一次會議上,張旭豪稱必須要加快步伐了,因為競爭對手們都在蠢蠢欲動。閔婕回憶說:“當時說我們年底要開到20個城市。”事實上,2014年底時,餓了麼進入的城市超過200個。

“我們之前得到的資訊是,美團在各個城市的市場份額與我們差的比較遠。但是,那份資料顯示,它在高校的市場份額離我們不遠了。”羅宇龍說。高校正是餓了麼賴以起家的市場。而且,這還是一份非常詳實的資料。他把這份資料發到了公司高管群中。那時已經過了晚上十點,但是看到資料之後,張旭豪提議召集大家晚上十二點在他的辦公室內開會。

改變的核心是兩個字:補貼。或者說,燒錢。在這一輪的互聯網公司競爭中,金錢就像能源,通過不斷補給燃料,這些公司的增長速度才能更快。

接下來的兩天兩夜,張旭豪把自己關在辦公室裡,除了短暫的休息之外,唯一的工作就是大喊大叫,做他最擅長的事情:扮演一個態度強硬的老闆。

“市場份額才是第一!不要管成本!只要市場份額!”張旭豪和他的團隊商議出的向城市經理們傳遞壓力的方式。

這件事從根本上改變了餓了麼的戰略,直接引發之後的大規模擴張,從當時的幾十個城市短時間擴張到200多個,員工人數也迅速膨脹到近萬人。

戰場已經不一樣了。2015年是資本集中砸向O2O的一年,也是手握流量資源的巨頭集中入局的一年。李彥宏允諾給糯米200億元,阿裡巴巴和螞蟻金服合資60億元,將淘點點和支付寶線下團隊合併,重啟口碑網。美團在融資7億美元之後繼續加碼對餐飲外賣的投入。餓了麼則身處騰訊、大眾點評、京東這一矩陣中。

2015年1月27日,“餓了麼”宣佈獲中信產業基金、騰訊、京東、大眾點評、紅杉資本聯合投資3.5億美元。8月,餓了麼獲華聯股份9000萬美元增資。8月28日,餓了麼獲6.3億美元F輪融資,創全球外賣行業最高紀錄。

幾輪融資讓張旭豪跟他的餓了麼彈藥充足,幾輪PK下來,餓了麼依然保持著市場份額第一的寶座。

我們現在還很難判斷餓了麼能否成為最終贏家。美團網創始人兼CEO王興說,誰先上市誰就輸了。張旭豪同意這一觀點。與輸贏、上市相比,他最為關注的是,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能否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餓了麼在未來大眾一日三餐中到底能占幾餐。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張旭豪最喜歡的可能不是創業,而是籃球。高中就讀體校的時候,他就是籃球隊長,還曾帶領球隊拿到過上海市的冠軍。直到現在張旭豪依然保持每週打一場籃球的習慣,可能也是因為對於籃球的熱愛,才讓張旭豪身上養成了這種不服輸的精神。8年的創業也讓張旭豪積累大量的財富,如今他已經是胡潤創業財富榜上的常客,身家已經達到了25億人民幣了。

“只要你能不斷進步、不斷追求卓越,你的核心競爭力就一直會有。”張旭豪說。

餓了麼用了3年的時間才找到了自己的商業模式,並把這一模式從上海交大帶到全國。

從2008年兩個上海交通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在宿舍裡萌生想法,創辦一家解決外賣問題的公司開始,他們面對的就是層出不窮的競爭對手,比如早年同在交大校園創業的外賣公司小葉子當家,比如後來他們在各個城市遇到的本地外賣服務公司。但競爭的升級是從2013年才開始的,真正慘烈的競爭則從2014年開始。

2014年的8月卻是一個驚魂時刻。美團與百度等巨頭的加入,讓外賣這個細分市場一時間烽煙四起。在那個時候,許多創業公司都選擇巨頭站隊,像UC這樣的超級APP都不得不委身于阿裡巴巴。只是一家創業公司的餓了麼應該如何面對這個市場呢?

2014年2月份時,在一次會議上,張旭豪稱必須要加快步伐了,因為競爭對手們都在蠢蠢欲動。閔婕回憶說:“當時說我們年底要開到20個城市。”事實上,2014年底時,餓了麼進入的城市超過200個。

“我們之前得到的資訊是,美團在各個城市的市場份額與我們差的比較遠。但是,那份資料顯示,它在高校的市場份額離我們不遠了。”羅宇龍說。高校正是餓了麼賴以起家的市場。而且,這還是一份非常詳實的資料。他把這份資料發到了公司高管群中。那時已經過了晚上十點,但是看到資料之後,張旭豪提議召集大家晚上十二點在他的辦公室內開會。

改變的核心是兩個字:補貼。或者說,燒錢。在這一輪的互聯網公司競爭中,金錢就像能源,通過不斷補給燃料,這些公司的增長速度才能更快。

接下來的兩天兩夜,張旭豪把自己關在辦公室裡,除了短暫的休息之外,唯一的工作就是大喊大叫,做他最擅長的事情:扮演一個態度強硬的老闆。

“市場份額才是第一!不要管成本!只要市場份額!”張旭豪和他的團隊商議出的向城市經理們傳遞壓力的方式。

這件事從根本上改變了餓了麼的戰略,直接引發之後的大規模擴張,從當時的幾十個城市短時間擴張到200多個,員工人數也迅速膨脹到近萬人。

戰場已經不一樣了。2015年是資本集中砸向O2O的一年,也是手握流量資源的巨頭集中入局的一年。李彥宏允諾給糯米200億元,阿裡巴巴和螞蟻金服合資60億元,將淘點點和支付寶線下團隊合併,重啟口碑網。美團在融資7億美元之後繼續加碼對餐飲外賣的投入。餓了麼則身處騰訊、大眾點評、京東這一矩陣中。

2015年1月27日,“餓了麼”宣佈獲中信產業基金、騰訊、京東、大眾點評、紅杉資本聯合投資3.5億美元。8月,餓了麼獲華聯股份9000萬美元增資。8月28日,餓了麼獲6.3億美元F輪融資,創全球外賣行業最高紀錄。

幾輪融資讓張旭豪跟他的餓了麼彈藥充足,幾輪PK下來,餓了麼依然保持著市場份額第一的寶座。

我們現在還很難判斷餓了麼能否成為最終贏家。美團網創始人兼CEO王興說,誰先上市誰就輸了。張旭豪同意這一觀點。與輸贏、上市相比,他最為關注的是,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能否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餓了麼在未來大眾一日三餐中到底能占幾餐。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張旭豪最喜歡的可能不是創業,而是籃球。高中就讀體校的時候,他就是籃球隊長,還曾帶領球隊拿到過上海市的冠軍。直到現在張旭豪依然保持每週打一場籃球的習慣,可能也是因為對於籃球的熱愛,才讓張旭豪身上養成了這種不服輸的精神。8年的創業也讓張旭豪積累大量的財富,如今他已經是胡潤創業財富榜上的常客,身家已經達到了25億人民幣了。

“只要你能不斷進步、不斷追求卓越,你的核心競爭力就一直會有。”張旭豪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