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陳洪鐸:我的享受就是我的事業

30多年前, 經過3000多次動物實驗, 陳洪鐸揭開了朗格漢斯細胞之謎, 在國際上第一次證實了朗格漢斯細胞在免疫排斥中的重要功能……

這個發現, 為人類的器官移植和腫瘤治療研究, 開闢了一條新的路徑。 陳洪鐸一舉成名, 蜚聲海外。

如今, 85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老每天仍很忙碌。 7月23日星期天上午, 陳洪鐸照例來到辦公室裡, 和往常一樣, 處理檔, 研究文稿, 在實驗室轉轉……

熟悉的人都知道, 這是陳老幾十年養成的習慣, 星期天基本都不休息。

陳洪鐸16歲考取上海同濟大學數學系, 當得知中國醫科大學是中國共產黨一手建立起來的醫學院校時, 毅然“棄數從醫”, 來到了瀋陽。

大學畢業不久, 陳洪鐸初露鋒芒。 這位新中國培養出來的第一代大學生, 成為國際上第一位證實家兔是須癬毛菌傳染源的人。

1979年, 陳洪鐸以優異成績考取公派留學, 前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

陳洪鐸感到幸運, 也承受著壓力。 強烈的民族自尊心, 將他推上了智慧、勤奮的競賽跑道, 爭分奪秒。

在美國的三年時間裡, 陳洪鐸取得了多項醫學科研成就。 賓夕法尼亞大學及埃維實驗室用“教授”的職稱和“教授”的待遇再三挽留, 而當時他在國內的職稱是講師, 他都婉言謝絕了。

陳洪鐸用生活節餘, 購買了當時國內稀缺的儀器、試劑和圖書, 整整裝了六大箱子。 回國後, 他只提了一個“條件”:儘快建立實驗室, 把在國外的實驗繼續下去。

每天早晨, 陳洪鐸留在實驗場地要對數百隻大鼠和小鼠“查房”, 吃不上飯是常事兒。 他愛人只好每天早上把一天的飯菜送到實驗室, 晚上再把飯盒帶回家。

陳洪鐸被國際公認是朗格漢斯細胞及皮膚免疫系統研究的權威學者,

多次應邀赴美國、日本、歐洲等地講學。 他說:“過去外國人看不起我們, 眼下我最感自豪的就是把中國醫學成果引向了世界, 影響了海外。 ”

任中國醫大一院院長期間, 陳洪鐸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止。 他宣導開展多項新技術、新療法, 其中臟器和骨髓移植、胸腹主動脈人工血管旁路架橋術、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冠狀動脈搭橋術等達到國際先進水準;院裡還設立了中青年科研和新技術基金。

在陳洪鐸看來, 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所在, 也是教學、科研、醫療創新的主力軍。

陳老處處注重培養中青年人才, 指導撰寫論文, 推薦出席國際會議, 千方百計創造條件送年輕人去先進國家學習和進修。

時下, 陳老培養了博士生約30名;中國醫大一院皮膚性病科, 集聚了院士、長江學者等高端人才, 被評為教育部創新團隊、科技部創新團隊, 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截至今年6月, 陳洪鐸累計發表學術論文596篇;主編、主審或參編專著37部;專利12項, 其中美國專利1項。

耄耋之年, 不忘初心。 陳洪鐸說, 遼寧振興, 需要各個行業的遼寧人的大膽探索和實踐, 唯有放手培養高端人才, 為高端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平臺。

每週出診半天, 還要帶學生, 搞實驗, 早該“享受晚年”的陳洪鐸依然樂此不疲。 “每個人對享受的理解不同, 我的享受就是我的事業!”陳老總是這樣自勉。

新媒體編輯:張藝凡

責任編輯:王眾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