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又到毒蘑菇中毒高發季 穗食藥監局:勿采勿買勿食野生蘑菇

金羊網訊 記者馬燦報導:時下空氣潮濕, 菌類生長迅速, 是野生毒蘑菇中毒的高發季節;這個季節正值河豚魚產卵季節, 是河豚魚毒性最強、也是河豚魚中毒事件的高發期。 廣州市食藥監局提醒廣大市民, 不采、不買賣、不製作、不食用野生蘑菇和河豚魚, 確保飲食消費安全。

廣州市食藥監局稱, 毒蘑菇又稱毒蕈, 在我國生長分佈廣泛, 約有100多種, 引起人嚴重中毒的有10餘種, 其中導致中毒人數最多的兩種蘑菇分別是白毒傘(致命鵝膏)和鉛綠褶菇, 通常出現在山區、植物園等潮濕雜草叢生的地方。

據介紹,

近年來, 廣州的白雲山、華南植物園、帽峰山、天鹿湖、火爐山、生物島、白雲湖等地區均發現白毒傘等毒蘑菇, 上述地區及周邊地區居民發生誤食毒蘑菇中毒風險也較高。

醫學專家表示, 毒蘑菇中毒的臨床表現複雜多樣, 誤食後可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 嚴重的或出現溶血、肝臟和腎臟損傷等嚴重症狀甚至死亡。

每年2月至5月還是河豚繁殖季節, 此時味道最美, 毒性也最強。 食用河豚魚中毒後會出現口、唇、舌尖、手指輕微麻木等早期症狀, 隨後出現嘔吐、血壓迅速下降、呼吸困難, 直至出現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廣州市食藥監提醒廣大市民, 不要輕信個人“經驗”和民間方法鑒別毒蘑菇, 不要自行採摘野生蘑菇、捕撈河豚魚加工食用,

更不要購買來源不明的野生蘑菇和河豚魚;如因誤食毒蘑菇或河豚魚中毒, 應立即進行催吐處理並儘快到醫院救治。

市民如發現違法經營河豚魚或野生蘑菇的行為, 可撥打12345或12331舉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