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趣而充滿探究的《基因社會》

自私是本能, 合作是智慧!

基因社會

作為哈佛大學人性本能十講之一, 毫無疑問, 只要你看過《基因社會》以後, 你會好奇其他人性本的系列讀本,

乙太·亞奈何馬丁·萊凱爾的文筆堪比文學性具有較高造詣的藝術家那樣, 娓娓道來, 引人入勝, 激發起非專業群體, 或者說是一般讀者的強烈的探究欲望, 跟隨作者的思路, 看科學如何看待人類社會的進化, 特別是個體的人的進化過程, 在基因組時代, 以及後基因組時代, 讓一般讀者窺見人類基因是如何組合成全球基因系統或基因組, 作為對癌症、免疫學、有性繁殖以及種群遺傳學方面有專業精深研究的作者來說, 可謂採取了後退一步的策略, 共邀讀者參與探究《基因社會》, 而且感到興趣盎然……

基因組圖譜的繪製, 在之前從新聞報導中略有所知, 只是覺得那時頂端科學家的事, 與一般人無緣, 無關,

更沒有想到能這樣饒有趣味地探究基因, 今天, 看到《基因社會》, 我們一般讀者有福啦, 有了這樣一次探究《基因社會》的機會奧秘, 怎不讓人感奮與激動, 這種情形, 也許是小孩子在父母給自己買到最歡心的禮物那樣高興, 興高采烈。

“基因的社會規則就是人類的行為本能, 基因的社會規律就是人類的生命規律。 ”

“人性應超越基因本能”

緊緊圍繞“你的基因如何控制你的身體和生活?”作者展開論述, 以社會學的油頭, 激發讀者強烈的探究欲, 擬人化的手法讓本書增色不少, 人類自私的基因如何協作以構建生物體, 理查·道金斯指出:“自私不過是基因的生存工具”《基因社會》為理解基因如何為了生存而合作以及競爭提供了一種解釋。

對癌症的一種合情合理的解釋, 《基因社會》給予明確的答案, 讓人理解其機理, 特別是基因成因。 以前只知道癌症是治療不好的, 不知道究其根本是什麼, 現在知道了, 癌症也是一種細胞, 因為持續分裂, 在本應該停下的地方就是不停。 擴散至全身在之後, 會大量消耗能量, 於是其他部分由於資源匱乏而崩潰。 這解釋了為什麼很多癌症病人最後死于營養不良, 局部的病變導致生命機體的喪失。

八步輕鬆演化成癌, 你的對手定義了你, 性有何用, 克林頓悖論, 複雜社會中的隨性基因, 猩人的世界, 關鍵是你怎麼用, 剽竊、模仿和創新之源, 陰影下那不為人知的生命, 註定贏不過不勞而獲者。 本書的這十章, 環環相扣, 由淺入深,

通俗易懂, 讓我們進入一個基因的社會, 對基因組世界的探究正是科學精神的體現。 從中我們也覺得作為科學家的可愛可敬之處, 更是人類基因奧秘的探路者, 揭秘者, 為人類進化提供科學的依據, 讓我們感到科學家的偉大神聖以及從事這項事業的高尚崇高。

這本書對我們的啟示也是多方面的——便宜不是都能占的;和當下的社會競爭作比較, 要想使自己更好地生存下去, 那就不斷完善自己的專業技能, 力爭別人不能替代;基因組和後基因組時代, 人類對自己的理解更深刻了, 更有期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