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虎鯨是海中霸王 白堊紀海洋霸主滄龍是否能戰勝它

虎鯨(學名:Orcinus orca)是一種大型齒鯨, 一般體長5-7米, 最大記錄9.7米, 體重9噸, 又稱為殺人鯨、虎鯨, 屬於海豚科, 是海豚科體型最大的一類。 地球上的所有大洋中都有逆戟鯨生活, 從冰冷的大西洋和南極地區, 到熱帶海域。 逆戟鯨壽命一般為60至80歲, 個別逆戟鯨則年過百歲, 它們以群體為單位生存, 是當今海洋霸主。

滄龍屬(學名:Mosasaurus)是滄龍科的一個屬。 它們是群肉食性海生爬行動物, 這代表滄龍是可以上岸的, 但速度應該和海豹沒兩樣。 滄龍擁有巨大的頭部、強壯的頜部與尖銳的牙齒, 外形類似具有鰭狀肢的鱷魚。 滄龍生活于白堊紀的麥斯特裡希特階(約7000萬至6500萬年前)的西歐海域。 第一具化石於18世紀末期在荷蘭默茲河附近被發現。

最大的滄龍是霍夫曼滄龍, 也是第一個被發現並命名的滄龍, 一般15米左右, 最大體長19.8米, 重24噸, 生存在晚白堊世的馬斯特里赫特期(7200~6600萬年前)。

滄龍是滄龍科中第1個被命名的屬。 第一具可歸類于滄龍的化石是1766年在荷蘭南端馬斯特里赫特的一個石灰岩礦坑中發現的一個破碎的頭骨。 當時市內的建築是使用採石場的石灰岩來建造的。 1770年時, 當地一個荷蘭的陸軍外科醫生霍夫曼(C. L. Hoffmann)對石灰岩上的奇怪骨骼有著濃厚的興趣, 開始出錢收集這些化石。 在1774年, 人們發現了一個狀態良好的頭骨。

這引起大眾對於這些骨頭的興趣、爭議, 認為它們是大洪水時代之前的動物。 數年後, 法國陸軍佔領荷蘭, 化石被送到法國。 法國科學家喬治·居維葉(Georges Cuvier)最初認為這些化石是種鱷魚, 後來認為它們是種巨型蜥蜴。 1822年, 威廉·科尼比爾將這個化石命名為滄龍(Mosasaurus), 以流經馬斯特里赫特的默茲河為名。 在1829年, 吉迪恩·曼特爾(Gideon Mantell)建立種名, 以發現模式標本的霍夫曼(C. K. Hoffman)醫生為名。 滄龍的模式標本目前正在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展出中。

如果滄龍與虎鯨相遇的話首選會相互規避潛在的風險, 單挑情況下, 霍夫曼滄龍的贏面非常大, 滄龍不會像鯊魚那樣翻過來就會快速強直靜止進入昏迷的弱點,

而且虎鯨主要是先撞暈鯊魚在翻它, 但是對於體型大於自身的對手這種方式只會害暈自己。 滄龍不是抹香鯨, 抹香鯨與掠食者的稱號只算沾邊。 滄龍是是積極的掠食者, 捕殺比自己小的靈活目標的情況必然很多, 對於5-7米的動物在滄龍眼中是最理想的食物。 虎鯨也屬於此類, 比如海豹, 企鵝, 海獅等等。 然而滄龍裡面也有一些小型滄龍, 一對一碰上虎鯨都只有送肉的份兒。

虎鯨如果落單, 遇倒大型滄龍一樣會像海豹一樣快速逃離, 雖然智商比較高, 但是虎鯨還沒有發展出武器文明, 實力差距是明顯的。 即便是人, 沒有槍的話遇倒老虎只有跑的份。 但是虎鯨群體的話就不一樣了, 掠食動物之間相處無外乎三種情形:相互回避、殺戮競爭者、生態寄生。 雙方實力相近一旦發生衝突可能會付出慘重代價的情況下兩種掠食者通常是選擇相互回避, 霍夫曼滄龍和一群虎鯨顯然最有可能選擇這一項, 如果被多隻速度更快的虎鯨圍攻就會處於不利地位。 滄龍畢竟是一種兇猛的食肉動物,即便虎鯨群實力足夠殺滄龍,但是虎鯨不忍冒著痛失任何隊友的風險話,那麼謹慎行事或者規避是首選。綜合分析的,霍夫曼滄龍打三隻虎鯨應該可以,但是肯定也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滄龍畢竟是一種兇猛的食肉動物,即便虎鯨群實力足夠殺滄龍,但是虎鯨不忍冒著痛失任何隊友的風險話,那麼謹慎行事或者規避是首選。綜合分析的,霍夫曼滄龍打三隻虎鯨應該可以,但是肯定也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