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比相親更可怕的是:90後的中年人已經不想結婚了

中國父母最害怕的一幕已經上演:年輕人正在遠離婚姻。

截至今年, 中國單身人數接近2億, 結婚率持續數年走低, 不想結婚的都市人群比例逐年遞增。

與早前北深相親熱中急切的父母不同, 年輕人們似乎“越來越不想結婚”。

婚姻讓我失去自由

Sissi伸了個懶腰, 順手打開平板電腦, 看著時下的熱播劇《我的前半生》, 淩亂的桌子上放著一盒剛剛送來的板栗燒雞。 便宜好吃的外賣和刷劇是Sissi的週末標配。

去年, 26歲的Sissi從老家來到了深圳, “逼”她離開的是父母、大姑、小姨、二老爺的輪番催婚。 “結婚生子好像是男人騙女人吃下的毒蘋果。 ”電視裡的臺詞說中了Sissi的心思。 在她眼裡, 婚姻是浪漫的終結者, 是困住她的牢籠, 總之絕不是父母口中的“避風港”。

相比於對婚姻的恐懼, Sissi更享受沒有契約性的輕鬆戀愛。 她全身心地投入每一段關係, 每次約會都精心打扮自己。 但回到家, 她立馬脫掉bra, 撩起袖子, 頭髮亂糟糟地綁在頭頂, 可以睡到自然醒, 可以刷劇一整天, 怎麼舒服怎麼來。

對於Sissi和許多她的同齡人來說, 婚姻是一個沉重的話題, 很多時候結婚就意味著往愛情中摻加責任、金錢、家庭關係等多重雜質的過程, 同時失去自己獨立的空間。

比起結婚這種嚴肅的社會契約關係, 戀愛關係則要簡單許多, 也能保留更多“自由空間”。

年初, sissi新交往了一個男朋友, 對方和她一樣愛好美劇和動漫, 兩人相處得很融洽。 可不到半年時間, 一次約會結束後, 對方給她準備了一次小驚喜——求婚。 這次驚喜對sissi來說等同於驚悲, 她完全沒做好和另一個人結婚生活的打算。 在幾天的糾結之後, sissi只能結束了這段戀愛關係。

有人說“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都是耍流氓”, Sissi並不贊同, “結婚和戀愛完全不是一回事, 婚姻也並不適合所有人。 況且現在都什麼年代了, 開放式關係已經能被接受了。 ”Sissi本科是英語專業, 受歐美影視文化影響, 對她來說, 《緋聞女孩》中的浪子chuck才是完美戀人,

自由開放的戀愛關係才是理想狀態。

如果要結婚, 一定要等到對的人

和Sissi不同, 周琳今年32了, 不僅沒有結婚, 她至今從未談過戀愛。 時間久了, 甚至有朋友懷疑她是同性戀。 周琳笑了笑, 將跑步機的速度稍微調慢了一些,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就是缺少了一點戀愛、結婚的衝動, 也許時機還沒到。 ”

周琳幾乎是天生的“賢妻良母”, 碩士學歷、高度自律、輕度潔癖, 擅長做飯, 堅持健身, 成為像她一樣的女人是很多公司小女生的理想。 靠著這幾年的工作積蓄, 兩年前還在在龍華買了一套兩居室的房子。

哪怕是在深圳這樣的大城市, 周琳也可以算得上是女性中的佼佼者, 過著很多人羡慕的獨立生活。 在周琳的朋友圈子裡, 這樣獨立未婚的女性還有許多,

大家對此都很包容, 從未有人用婚姻來評判她們的生活品質。 可一旦回到老家, 她依然是父母眼中愁嫁的女兒。

過年期間, 周琳為父母買了好幾身新衣服, 給家人封了大紅包, 一家人聚餐時, 親戚口中對她讚不絕口。 但周琳父母對此不置可否, 始終掛在嘴邊的話是“掙再多錢有什麼用, 還不是結不了婚。 ”

在很多家長看來,比起事業有成,“女兒嫁了個好人家”才是最值得驕傲的事。而被他們忽視的一個事實是:隨著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越來越多女性失去了結婚的經濟動力,大多數職業女性也不再將結婚生子視為實現自我價值的唯一形式。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像周琳這樣受過高等教育、思想獨立、經濟獨立的女孩會越來越多,而她們也有可能會做出和周琳同樣的選擇。

雖然父母再三叮囑不要眼光太高,但周琳不想將就,“不結婚並不是不在乎婚姻,而是太在乎。如果要結婚,那就一定要等到對的那個人。一生很短,我想嫁給愛情。”

相比較於物質、外貌條件,周琳更看重精神上的契合,但十年的時間讓她明白,精神上的共鳴遠比物質、外貌的需求更難實現。用時下的流行語來說就是“好看的皮囊很多,有趣的靈魂太少”。

“如果遇不到合適的人,自己過一輩子也不錯,”問及老了沒人陪伴怎麼辦,周琳下腰做了兩個拉伸,笑著說:“為了找一個人陪我跳老年廣場舞,就要犧牲剩下幾十年的生活品質,這太冒險了,還不如現在鍛煉好身體。”

當周琳準備沖澡離開健身房時,家裡又打電話過來了,說是鄰居介紹了一個不錯的海歸,小周邊接電話邊苦笑著搖了搖頭。

不是不想結婚,而是結不起

老趙今年38了,家裡人給他介紹的物件也從小姑娘變成了離異二婚的單身女人。儘管老趙再三強調自己不想結婚,父母依然會在電話裡哭著勸他“就算為了老趙家不斷後,你也考慮考慮…”

對此老趙的回應是“不是我不想結,而是結不起。”

老趙在深圳一家外貿公司做業務經理,月薪稅前兩萬,條件不算太差。但說起結婚,老趙的態度總是很消極。“貧賤夫妻百事哀,為什麼要結婚呢?現在父母有退休金不用我操心,一旦結了婚,壓力就大了。”

儘管老趙的條件不至於用“貧賤”來形容,但一想到婚後各種開銷,尤其是買房和孩子的教育費用,老趙就深感疲憊。看過太多朋友婚後為了房貸而節衣縮食,為了送孩子出國忙得焦頭爛額之後,老趙的態度也越來越現實:“現在結婚生子的成本太高,高到已經超過了它們本身帶給我的樂趣。”

前幾年家裡給她介紹了個姑娘,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時機。剛好股市行情不錯,老趙賺了十幾萬,家裡人便催著他買房結婚。就在老趙決定付款的前兩天,深圳房價一夜暴漲,幾天後他手裡的存款連首付都不夠,原本要結婚的姑娘也談崩了。家裡人埋怨他,“如果當時早些買了房,現在也不至於打光棍了。”

再後來,老趙索性對買房、結婚不再報什麼希望。沒錢就買不起房,不買房就結不了婚,而結了婚也可能生不起孩子,這是許多年輕人眼中的惡性循環。

不結婚尚且可以保存體面的生活,而一旦買房結婚,老趙就不得不背上巨大的生存壓力。“我是搞金融的,可能是職業病吧,做什麼都要算一算成本和回報,目前婚姻對我來說就是高成本、低回報、還伴有高風險的。”

老趙對於結婚成本的估算並非危言聳聽,去年就有外媒報導:“中國人結婚成本30年增數千倍,近半新人60%費用靠父母”。實際上,在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結婚往往意味著愈百萬的開銷。

以深圳為例,龍華一套50平的婚房也要花費300萬以上,加上裝修、買車、家電、拍婚紗照、度蜜月,對於普通家庭來說,這一切花銷幾乎意味著“傾家蕩產辦一場婚禮。”

伴隨著高成本的婚姻而來的是更高的離婚率。從2003年開始,我國離婚率連續14年增長,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則榮登中國離婚率前四名。

某種角度來說,老趙的金融理論的確有一番道理,婚姻似乎真的是一場註定虧本的投資:投入成本高,回報率一般,還有可能半路被拋售。

基於這一點來看,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結婚,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為“我們能從婚姻中獲取的東西越來越少了”,產出變低了,風險反而激增。

錢鐘書老先生曾經把婚姻比喻成圍城,城內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而經歷了數十年的經濟和社會變革之後,中國社會已然出現了第三種現狀:許多人對婚姻這座圍城再無嚮往,久久徘徊在城外。

對自由的嚮往、對真愛的堅持、對現實的無奈,各式各樣的原因使得“不婚族”這個群體正在不斷擴大。他們正用自己的選擇對這個世界發出不同的聲音:婚姻究竟能帶給我們什麼?我們真的需要婚姻嗎?

在很多家長看來,比起事業有成,“女兒嫁了個好人家”才是最值得驕傲的事。而被他們忽視的一個事實是:隨著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越來越多女性失去了結婚的經濟動力,大多數職業女性也不再將結婚生子視為實現自我價值的唯一形式。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像周琳這樣受過高等教育、思想獨立、經濟獨立的女孩會越來越多,而她們也有可能會做出和周琳同樣的選擇。

雖然父母再三叮囑不要眼光太高,但周琳不想將就,“不結婚並不是不在乎婚姻,而是太在乎。如果要結婚,那就一定要等到對的那個人。一生很短,我想嫁給愛情。”

相比較於物質、外貌條件,周琳更看重精神上的契合,但十年的時間讓她明白,精神上的共鳴遠比物質、外貌的需求更難實現。用時下的流行語來說就是“好看的皮囊很多,有趣的靈魂太少”。

“如果遇不到合適的人,自己過一輩子也不錯,”問及老了沒人陪伴怎麼辦,周琳下腰做了兩個拉伸,笑著說:“為了找一個人陪我跳老年廣場舞,就要犧牲剩下幾十年的生活品質,這太冒險了,還不如現在鍛煉好身體。”

當周琳準備沖澡離開健身房時,家裡又打電話過來了,說是鄰居介紹了一個不錯的海歸,小周邊接電話邊苦笑著搖了搖頭。

不是不想結婚,而是結不起

老趙今年38了,家裡人給他介紹的物件也從小姑娘變成了離異二婚的單身女人。儘管老趙再三強調自己不想結婚,父母依然會在電話裡哭著勸他“就算為了老趙家不斷後,你也考慮考慮…”

對此老趙的回應是“不是我不想結,而是結不起。”

老趙在深圳一家外貿公司做業務經理,月薪稅前兩萬,條件不算太差。但說起結婚,老趙的態度總是很消極。“貧賤夫妻百事哀,為什麼要結婚呢?現在父母有退休金不用我操心,一旦結了婚,壓力就大了。”

儘管老趙的條件不至於用“貧賤”來形容,但一想到婚後各種開銷,尤其是買房和孩子的教育費用,老趙就深感疲憊。看過太多朋友婚後為了房貸而節衣縮食,為了送孩子出國忙得焦頭爛額之後,老趙的態度也越來越現實:“現在結婚生子的成本太高,高到已經超過了它們本身帶給我的樂趣。”

前幾年家裡給她介紹了個姑娘,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時機。剛好股市行情不錯,老趙賺了十幾萬,家裡人便催著他買房結婚。就在老趙決定付款的前兩天,深圳房價一夜暴漲,幾天後他手裡的存款連首付都不夠,原本要結婚的姑娘也談崩了。家裡人埋怨他,“如果當時早些買了房,現在也不至於打光棍了。”

再後來,老趙索性對買房、結婚不再報什麼希望。沒錢就買不起房,不買房就結不了婚,而結了婚也可能生不起孩子,這是許多年輕人眼中的惡性循環。

不結婚尚且可以保存體面的生活,而一旦買房結婚,老趙就不得不背上巨大的生存壓力。“我是搞金融的,可能是職業病吧,做什麼都要算一算成本和回報,目前婚姻對我來說就是高成本、低回報、還伴有高風險的。”

老趙對於結婚成本的估算並非危言聳聽,去年就有外媒報導:“中國人結婚成本30年增數千倍,近半新人60%費用靠父母”。實際上,在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結婚往往意味著愈百萬的開銷。

以深圳為例,龍華一套50平的婚房也要花費300萬以上,加上裝修、買車、家電、拍婚紗照、度蜜月,對於普通家庭來說,這一切花銷幾乎意味著“傾家蕩產辦一場婚禮。”

伴隨著高成本的婚姻而來的是更高的離婚率。從2003年開始,我國離婚率連續14年增長,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則榮登中國離婚率前四名。

某種角度來說,老趙的金融理論的確有一番道理,婚姻似乎真的是一場註定虧本的投資:投入成本高,回報率一般,還有可能半路被拋售。

基於這一點來看,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結婚,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為“我們能從婚姻中獲取的東西越來越少了”,產出變低了,風險反而激增。

錢鐘書老先生曾經把婚姻比喻成圍城,城內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而經歷了數十年的經濟和社會變革之後,中國社會已然出現了第三種現狀:許多人對婚姻這座圍城再無嚮往,久久徘徊在城外。

對自由的嚮往、對真愛的堅持、對現實的無奈,各式各樣的原因使得“不婚族”這個群體正在不斷擴大。他們正用自己的選擇對這個世界發出不同的聲音:婚姻究竟能帶給我們什麼?我們真的需要婚姻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