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世界上最神奇驚險的村莊:太行山中的明珠,懸崖絕壁上的華夏奇觀

看下面這張圖片, 你覺得驚險嗎?

在距離河南省輝縣西北60公里的太行深處, 1700米的高高懸崖上, 有一個獨特的山勢, 質樸的石舍,

淳樸的山民, 有石磨石碾石頭牆, 依山順勢地座落在山崖上, 受到了藝術家的厚愛。 它就是全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危險的原始村莊——河南輝縣郭亮村。

郭亮村坐落在千仞壁立的山崖上, 地勢險絕, 景色優美, 以奇絕水景和絕壁峽谷的“掛壁公路”聞名於世,

又被譽為“太行明珠”, 日本人讚譽“世界第八奇跡”。

絕壁峽谷

掛壁公路

海拔1752米的高度, 自有絕對的氣勢。

望而生畏, 令人眩暈的觀光台。

這位仁兄, 為了攝影, 具備了獻身精神。

蜀道難, 這裡比蜀道還難。

相傳在東漢末年, 連年災荒, 加上地主和封建官府的剝削壓迫, 民不聊生。 太行山區的農民兒子——郭亮, 率部分饑民揭杆而起, 反抗壓迫, 欲憑藉太行絕壁固守, 可惜最後兵敗山西人們為紀念郭亮,

在建村時便將村名取為“郭亮”。

郭亮村現有近百戶人家, 共300多人。

郭亮村地處山西和河南兩省交界處的密林山中。 這裡秀峰突兀,石徑崎嶇,紅、白龍溶洞深邃,喊泉銀瀑懸壁。 有著泰山的巍峨, 華山的險要, 嵩山的挺拔, 黃山的秀, 原始荒古, 真實自然。

兩千多年前, 郭亮村隱于群山環立, 陡峭絕壁之中, 村民世世代代在這深山老林裡過著幾近與世隔絕的生活。 二百米垂直的懸崖上的郭亮村, 600年來, 就靠720個臺階的“天梯”攀登。 唯一與外界相通的是一條絕壁上的古道天梯。

郭亮村人多姓郭。申氏家族元朝末期在南京做官,明初朱元璋清洗京都,將申氏家族發配青海做苦役,途中申氏從山西逃離。全族幾百口人砸掉大鐵鍋,一戶分一塊鍋鐵,各奔東西,但願來年拼回原,全族團圓,故稱“大鍋申”。當年一小部分申族人進入河南,躲進太行山中隱居于郭亮村 。

整個郭亮,只有申明富一人於60年代參軍後離開了郭亮村。每逢夏季村民總要受到山洪、滑坡的侵襲,房屋倒塌。但事後村民又癡情地壘起“新家”,死守在這裡,汲取著祖輩的先訓和氣息。

為了讓子孫後代不再走這樣險峻的天梯,為了擺脫世世貧困的宿命,郭亮村的老支書申明信發誓要鑿出一條通向山外的大路。

郭亮洞鑿山施工現場

1972年為讓鄉親們能走下山,13位村民在申明信的帶領下,賣掉山羊、山藥,集資購買鋼錘 、鋼銼。硬是在沒有電力、沒有機械的狀況下,鐵錘破石壁,鋼絲走紅岩,全憑人力手工,開始了他們的艱難鑿山之路。

申明信與鑿洞的村民

歷時五年,硬是在絕壁中一錘一錘鑿出2萬6千立方米的一條高5米、寬4米,全長1300米的石洞——郭亮洞,於1977年5月1日通車。這條絕壁長廊,被日本裕田影視公司驚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跡”。

遠處“之”字形的路,是掛壁公路出來下山的路。

這條公路又稱郭亮洞掛壁公路,郭亮隧道,郭良隧道,萬仙山絕壁長廊,郭亮村絕壁長廊,這是一條橫穿絕壁的長廊通道,1972年農曆二月二開工,1977年5月1日通車,長1250米,寬6米,高4米。投工3萬個,清理石渣2.4萬立方,消耗鋼釺12噸,鐵錘2000個。郭亮村投資8萬元,2001年又投資40萬元進行擴修。

郭亮絕壁與太行山斷層同屬砂質沉積岩,硬度達到8.3級,整個隧道全憑手工打造,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整條絕壁長廊蜿蜒盤旋,忽明忽暗;

有的洞壁整齊平坦,有的巉削凹凸;

每隔一小段就會有鑿開的洞口,供你觀望洞外的奇特景致。

郭亮村是一個純樸的石頭村落,

在這裡尋不著一絲文明入侵的痕跡,幾十戶人家依勢座落在山坳裡。

房子錯落有致,石塊壘牆,白灰黏縫,木窗木門。

最特殊的是那紅磚砌就的煙囪,在翠巒迭嶂的環抱下顯得分外纖細精巧。

郭亮村現有83戶人家,共329人,大多姓申,申族于元末時在南京作官,明初朱元璋將申氏家族發配到青海做苦役,途中從山西逃離。

一小部份族人躲進太行山中,隱居于郭亮村,多少年來村民不論逢何災變,總是固守在此家園,遵循著祖先的遺訓。

開鑿郭亮洞的十三條漢子其中的一個,現在改行做小買賣。

村子房屋的建築依舊保持明清時代的風格。

石砌的房屋,幽靜的小院,怎麼也想不出是在海拔1700米的高處。

小樓依舊笑東風。簡陋的設計,也許的現代化元素。

郭亮另一有名的勝景是天池,1975年郭亮人在此築壩,修成水庫。

高瞻遠矚,郭亮村百米高處,人們在俯瞰滾滾紅塵。

我們站在頂天立地的絕壁懸崖上,不由的讚歎那些頂天立地的太行山人,讚歎當代愚公不屈不撓的精神。

這裡是南太行風光的典型代表,太行之魂的集中體現,景區內既有雄壯而蒼茫的紅崖絕壁,又有妙曼而又秀雅的山鄉風韻,集雄、險、奇、秀、幽為一體,各類景點有200餘處,主要有紅岩絕壁大峽谷、影視村、絕壁長廊等。

去河南下山的路,掛壁公路的起點:

那矗立的絕壁,那屹立不倒的精神,永遠留在心中:

著名導演謝晉稱郭亮為“太行明珠”,著名畫家張仃稱郭亮“華夏奇觀”。先後有《清涼寺鐘聲》、《走出地平線》、《倒楣大叔的緡事》、《戰爭角落》、《舉起手來》、《天高地厚》等40多部影視片在此拍攝,萬仙山景區絕壁上的村莊郭亮村被譽為中國第一影視村。

國內100多所美術藝術院校和30多個攝影協會把郭亮定為寫生、采風基地。

這裡沒有氾濫的喧囂,沒有精雕細啄的人造景觀,沒有時尚開發的硬傷,仍然保留著渾然天成,仍充盈著洪荒野氣,讓人在跋涉的喘息中融入自然。

走進郭亮,住農舍,看影視村天然外景,聽村民講拍攝趣聞,平添幾分遊樂,幾分遊興!

這就是太行山中的明珠–郭亮村!

郭亮村人多姓郭。申氏家族元朝末期在南京做官,明初朱元璋清洗京都,將申氏家族發配青海做苦役,途中申氏從山西逃離。全族幾百口人砸掉大鐵鍋,一戶分一塊鍋鐵,各奔東西,但願來年拼回原,全族團圓,故稱“大鍋申”。當年一小部分申族人進入河南,躲進太行山中隱居于郭亮村 。

整個郭亮,只有申明富一人於60年代參軍後離開了郭亮村。每逢夏季村民總要受到山洪、滑坡的侵襲,房屋倒塌。但事後村民又癡情地壘起“新家”,死守在這裡,汲取著祖輩的先訓和氣息。

為了讓子孫後代不再走這樣險峻的天梯,為了擺脫世世貧困的宿命,郭亮村的老支書申明信發誓要鑿出一條通向山外的大路。

郭亮洞鑿山施工現場

1972年為讓鄉親們能走下山,13位村民在申明信的帶領下,賣掉山羊、山藥,集資購買鋼錘 、鋼銼。硬是在沒有電力、沒有機械的狀況下,鐵錘破石壁,鋼絲走紅岩,全憑人力手工,開始了他們的艱難鑿山之路。

申明信與鑿洞的村民

歷時五年,硬是在絕壁中一錘一錘鑿出2萬6千立方米的一條高5米、寬4米,全長1300米的石洞——郭亮洞,於1977年5月1日通車。這條絕壁長廊,被日本裕田影視公司驚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跡”。

遠處“之”字形的路,是掛壁公路出來下山的路。

這條公路又稱郭亮洞掛壁公路,郭亮隧道,郭良隧道,萬仙山絕壁長廊,郭亮村絕壁長廊,這是一條橫穿絕壁的長廊通道,1972年農曆二月二開工,1977年5月1日通車,長1250米,寬6米,高4米。投工3萬個,清理石渣2.4萬立方,消耗鋼釺12噸,鐵錘2000個。郭亮村投資8萬元,2001年又投資40萬元進行擴修。

郭亮絕壁與太行山斷層同屬砂質沉積岩,硬度達到8.3級,整個隧道全憑手工打造,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整條絕壁長廊蜿蜒盤旋,忽明忽暗;

有的洞壁整齊平坦,有的巉削凹凸;

每隔一小段就會有鑿開的洞口,供你觀望洞外的奇特景致。

郭亮村是一個純樸的石頭村落,

在這裡尋不著一絲文明入侵的痕跡,幾十戶人家依勢座落在山坳裡。

房子錯落有致,石塊壘牆,白灰黏縫,木窗木門。

最特殊的是那紅磚砌就的煙囪,在翠巒迭嶂的環抱下顯得分外纖細精巧。

郭亮村現有83戶人家,共329人,大多姓申,申族于元末時在南京作官,明初朱元璋將申氏家族發配到青海做苦役,途中從山西逃離。

一小部份族人躲進太行山中,隱居于郭亮村,多少年來村民不論逢何災變,總是固守在此家園,遵循著祖先的遺訓。

開鑿郭亮洞的十三條漢子其中的一個,現在改行做小買賣。

村子房屋的建築依舊保持明清時代的風格。

石砌的房屋,幽靜的小院,怎麼也想不出是在海拔1700米的高處。

小樓依舊笑東風。簡陋的設計,也許的現代化元素。

郭亮另一有名的勝景是天池,1975年郭亮人在此築壩,修成水庫。

高瞻遠矚,郭亮村百米高處,人們在俯瞰滾滾紅塵。

我們站在頂天立地的絕壁懸崖上,不由的讚歎那些頂天立地的太行山人,讚歎當代愚公不屈不撓的精神。

這裡是南太行風光的典型代表,太行之魂的集中體現,景區內既有雄壯而蒼茫的紅崖絕壁,又有妙曼而又秀雅的山鄉風韻,集雄、險、奇、秀、幽為一體,各類景點有200餘處,主要有紅岩絕壁大峽谷、影視村、絕壁長廊等。

去河南下山的路,掛壁公路的起點:

那矗立的絕壁,那屹立不倒的精神,永遠留在心中:

著名導演謝晉稱郭亮為“太行明珠”,著名畫家張仃稱郭亮“華夏奇觀”。先後有《清涼寺鐘聲》、《走出地平線》、《倒楣大叔的緡事》、《戰爭角落》、《舉起手來》、《天高地厚》等40多部影視片在此拍攝,萬仙山景區絕壁上的村莊郭亮村被譽為中國第一影視村。

國內100多所美術藝術院校和30多個攝影協會把郭亮定為寫生、采風基地。

這裡沒有氾濫的喧囂,沒有精雕細啄的人造景觀,沒有時尚開發的硬傷,仍然保留著渾然天成,仍充盈著洪荒野氣,讓人在跋涉的喘息中融入自然。

走進郭亮,住農舍,看影視村天然外景,聽村民講拍攝趣聞,平添幾分遊樂,幾分遊興!

這就是太行山中的明珠–郭亮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