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學家發現67P彗星出現顯著的結構變化

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 本周發佈的一項最新的研究報告總結了67P衛星兩年來表面的變化, 包括不斷增多的裂縫, 崩塌的懸崖,

翻滾的岩石, 以及不斷移動的物質, 都是由羅塞塔探測器觀測到的。 大多數圍繞太陽運轉的彗星軌道都高度傾斜, 使得它們大多數時候都處於極度冰冷的外太陽系中。 當彗星靠近內太陽系, 陽光會加熱彗星表面上的冰。 當溫度足夠高時, 冰會迅速昇華。 這個過程會導致彗星表面發生巨大的變化。

羅塞塔探測器歷時兩年圍繞67P彗星運轉, 處於剛好能觀測到表面特徵的位置, 並以亞米級尺度監視著。 伯恩大學的Mohamed Ramy El-Maarry博士表示, 在彗星穿越內太陽系時對其持續觀測, 不僅能使我們更瞭解當彗星靠近太陽時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還能瞭解這些變化發生的速度。 這些變化既不是獨特的轉變現象, 也不是需要長時間的變化過程,

但與不同的地質活動有關:當地的風化和侵蝕作用, 冰的昇華, 以及由於彗星旋轉而產生的機械應力。

彗星各地都會發生風化現象, 只要固體由於日夜或季節性的冷熱交替作用而變得脆弱, 導致它們出現裂縫。 加上由於地下冰不斷受熱導致氣體溢出, 最終會引起懸崖壁突然崩塌, 這些現象在彗星的諸多地方均有發生。 不過, 在2014年發現的一個長達500米的裂縫, 橫跨整個Anuket區域, 則被認為是由一個完全不同的過程造成的。 這個裂縫在2014年12月又延長了30米。 這是由於彗星在靠近近日點時旋轉速率不斷增加而導致的。 而且, 2016年6月拍到的一張圖像表示, 發現了一個新的長約150-300米的裂縫, 與原先的裂縫平行。

通過對比2015年3月和2016年6月拍攝的圖像,

發現在裂縫附近, 一個約4米寬的岩石移動了15米, 目前尚不確定岩石的移動與裂縫增長之間有無聯繫, 還是由於不同的過程產生的。 位於Khonsu地區一個更大的岩石, 約98英尺寬, 重12800噸, 更是移動了140米。 科學家們認為, 這塊巨石是在靠近近日點時移動的, 因為他們在巨石原先的位置觀測到了數起爆發現象。 巨石移動可能是由於其中的一兩個過程所導致的:要麼是巨石原先所在之處的物質被侵蝕, 而導致其滾下坡, 要麼就是一次威力巨大的爆發直接把巨石移到了現在的位置。

研究還發現了一些小範圍的變化, 沒有什麼巨大的改變導致彗星的整體形態發生顯著變化。 過去幾十年基於地面的探測發現在每次靠近近日點時都會發生類似的現象,

因此科學家們認為羅塞塔發現的地貌是經過了多個不同的軌道週期形成的。 El-Maarry博士表示, 有可能在早期靠近近日點的軌道中變化更為劇烈, 因為彗星上那時有更多易揮發的物質。 (羅輯/編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