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十張圖,看懂衣架的前世今生

我國自古以來素有“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美譽, 《 周易繫辭下》:“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傳統衣物收納所用的衣櫃, 採用折疊的方式儲放衣物, 這樣容易有褶皺, 影響美觀, 並且不夠自然。 而懸掛不像折疊的衣服那樣容易起皺, 且容易拿取, 可以隨時保持外觀上的整潔美觀。 古人對衣冠的重視, 促使了衣架的產生。

王世襄《明式傢俱研究》中記載:衣架是用來搭衣服的, 不是用來掛衣服的, 故一律無掛鉤裝置。 各個朝代的衣架形式各有不同, 名稱也有所不同。

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戰國早期雲雷紋漆衣架”,

是我國現存迄今為止最早的衣架實物。

戰國早期雲雷紋漆衣架

衣架有竹制、木制。 唐代《濟瀆廟北海壇二所廟堂碑陰》有“竹衣架四, 木衣架三”的記載。

進入宋代, 衣架的使用則更為普遍。 如河南禹州宋墓壁畫的“梳妝圖”中出現的衣架, 由兩根立木支撐一根橫杆,

橫杆兩端長出立柱, 微向上翹, 並雕出花瓣。

河南禹州宋墓壁畫的“梳妝圖”

河南禹州宋墓壁畫

南京首座宋代磚雕壁畫墓

河南安陽新安莊西地宋墓磚雕

明代衣架整體造型仍保持著傳統模式, 但在用材、設計、製作上更精良。 衣架下端以兩塊墩子木作足, 裡外兩面浮雕回紋, 墩上植立柱, 前後兩個鏤雕卷草花站牙抵夾。 站牙上部和下部分用榫與立柱和座墩連接,

兩墩裝置用小塊木料攢接的欞格。

由於欞格具有一定的寬度, 故可以擺放鞋履等物。 各個橫材與立柱結合部的下側, 都有透雕拐子回紋花牙承托。 衣架從選材、設計、雕刻製作, 明代都達到很高的藝術水準。

清朝實行“易服”政策, 推行穿滿人服裝, 滿人體魄剽悍而高大, 所穿的服裝體積大,份量重。有錢、有地位人的衣服,由堆花繡鳳的綾羅綢緞組成。因此,清代衣架也極為繁華、端莊、巨大。

清代衣架又俗稱“朝服架”,主要掛置男用官服所用。因而,所有的衣架主樑氣勢傲然,象徵著官運享通,“福”祿”壽”及各種裝飾性花飾,則進一步強調其價值觀念。更注重衣架的藝術價值。多採用華麗的透雕裝飾。

清早期 黃花梨龍紋衣架

發展到現在,衣架的形制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多採用掛鉤或枝杈的形式,衣物多以衣領處掛在衣鉤上。

但在一些中式或日式酒店,仍可見仿古而制的衣架。比如,日本著名建築師隈研吾設計的長城腳下的公社·竹屋。

長城下的竹屋

所穿的服裝體積大,份量重。有錢、有地位人的衣服,由堆花繡鳳的綾羅綢緞組成。因此,清代衣架也極為繁華、端莊、巨大。

清代衣架又俗稱“朝服架”,主要掛置男用官服所用。因而,所有的衣架主樑氣勢傲然,象徵著官運享通,“福”祿”壽”及各種裝飾性花飾,則進一步強調其價值觀念。更注重衣架的藝術價值。多採用華麗的透雕裝飾。

清早期 黃花梨龍紋衣架

發展到現在,衣架的形制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多採用掛鉤或枝杈的形式,衣物多以衣領處掛在衣鉤上。

但在一些中式或日式酒店,仍可見仿古而制的衣架。比如,日本著名建築師隈研吾設計的長城腳下的公社·竹屋。

長城下的竹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