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見識 | 夜光自行車道,晚上騎行如同夢境


隨著共用單車的風靡, 人們對自行車的關注和討論越來越多。 作為一種交通工具, 自行車對環境可持續發展和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


當自行車元素融入更多的城市空間, 如道路橋樑、公園、酒店、文化中心後, 又會給城市帶來怎樣的活力和更多的人情味?從一些國家的創意實踐中, 我們能夠獲得一定的啟發。


廢棄高速道路
改造後的驚“紅”一瞥


城市發展過程中被廢棄使用的高速道路該如何處理?這本是困擾著城市治理者的一個問題, 但在紐西蘭的奧克蘭市, 一次大膽的改造不但讓問題迎刃而解, 更是讓這段廢棄道路成為了城市的獨特風景。


設計者經過前期的調查研究發現, 這段綿延600余米的廢棄高速公路雖然只是城市錯綜複雜的巨型高速道路系統中的一個小小分支, 卻有著無限的發展潛力。 他們設想, 如果將其轉化成自行車道,

也許能夠填補奧克蘭環城車道在城市西側的空白, 完善整個車道網路。


於是, 這段曾經被瀝青所覆蓋的道路, 如今鋪上了一層靚麗而耀眼的粉色樹脂顆粒。 這個創意把棄用的高速轉變了一個供騎行愛好者和行人使用的高度當代主義的城市空間。 在道路的東側, 300個度身定制的LED燈箱順橋身而立, 在黃昏和夜晚形成了一道城市光脊。 完全程式化和內置的感測器組成了數位化的基礎設施, 它們允許藝術家去打造無限的經驗排列。 從空中俯瞰, 小道氣勢十足, 好比是一座亮化雕塑, 營造出了與周圍的城市空間互動的良好氛圍。


毛利藝術家Katz Maihi作為整個團隊中的重要一員, 使這個當代設計在使用者的微觀層面上具有了敘述感和場景感。

刻有Katz原創藝術作品的鋁板與自行車道的西側屏障融為一體。 而在粉色路面的北側終點處, 長達27米的藝術品則將粉色路表巧妙地轉換回瀝青路面。


這條自行車道帶來了驚“紅”一瞥, 也展現出了奧克蘭城市改造的速度和決心。 通過色彩、材料和技術上的創新, 它顛覆了人們過去對城市連通性的定義, 也顛覆了人們在步行、騎行或是乘坐交通工具時觀看城市的刻板印象。


自開放以來, 這條奧克蘭“閃光小道”上通行的人絡繹不絕, 讓它成為了城市自行車基礎設施的一個重要部分。


梵·高小道
用科技向畫家致敬


在靜謐的夜晚騎自行車是怎樣的體驗?


如果來到荷蘭埃因霍溫市的郊外, 就能看到一條免費向人們開放的夜光自行車道。 每到夜晚, 道路會變得非常漂亮:成千上萬顆小石頭髮著藍綠色的微光, 如同銀河星空灑落人間般往前蜿蜒。 在這條路上騎行, 有一種置身夢境的浪漫體驗。


2015年, 為了紀念梵·高逝世125周年, 荷蘭藝術家Daan Roosegarde設計了這條鋪滿5000顆太陽能石頭的夜光自行車道。

這些石頭被嵌在地上, 白天吸收太陽光, 晚上就會發出亮光。 設計者表示, 自行車道的設計靈感來自梵·高的著名作品《星空》, 太陽能石頭發光的漩渦圖案與梵·高筆下的星空極其相似。


設計者認為, 科技的發展讓現代人得以用自己的方式向偉大的藝術家致敬, 每一位來到這裡騎行的人都可以體驗藝術與科技結合之美。 不過, 在陰天的時候, 太陽能石頭可能得不到充足的光照, 發光不足。 所以, 小道上也裝有LED燈, 以便在特殊情況下提高能見度, 降低安全隱患。


據瞭解, 這段小道只是紀念梵·高活動的一部分。 若是將完整的335公里的線路對照地圖就會發現, 夜光自行車道經過了許多具有紀念意義的地方, 如梵·高的出生地津德爾特、第一堂真正意義上的繪畫課的所在地蒂爾堡、為他的第一位模特畫像的地點埃頓,還有名畫《吃土豆的人》的創作地紐南。


慢速交通走廊
連接過去與未來


荷蘭阿姆斯特丹的騎行氛圍一直為人們稱道。市中心三條運河所包圍的街區是阿姆斯特丹最具生活情韻的區域,古老的運河上飄著清新而帶有植物氣味的風,船屋的頂棚植滿了鮮花,運河邊的窄街上一排排山形牆老屋,牆面細緻的雕花依然鮮麗。這樣的環境讓人們都偏好騎自行車這樣的慢行交通工具出行,一面欣賞城市風光,一面前往目的地。


Cuyperspassage是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外的一個隧道,連接著城市和運河,節省了人們繞路花費的時間。隧道長110米,分為人行道與自行車道兩部分。為了保證人行專用道的安全,人行道的路面標高明顯高於自行車道,牆面採用釉面瓷磚精心裝飾,地面和天花板也是明亮的白色瓷磚。而另一半的自行車道色調較淡,路面是黑色吸音瀝青,牆面和天花板是深色金屬格柵,沿路配置的LED指示燈向人們強調了通行速度的限制。此外,自行車道牆面採用的金屬格柵還可以防止有人貼垃圾海報和傳單以及杜絕牆面的塗鴉破壞隧道的美感。


騎行通過隧道時,人們都會被一側的巨型壁畫所吸引。這幅耗時5年、由8萬塊瓷磚拼接而成的壁畫,根據著名畫家Cornelis Boumeester的一幅珍藏於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的作品改編而成。該畫家以創作瓷磚畫見長,畫面中的主角是在波濤中翻滾的戰船,極其壯美。從運河這頭進入隧道向城市中心前進的騎行過程中,壯觀的戰船漸漸消逝,畫面也隨之慢慢變淡,直至抽象化和圖元化。據瞭解,這一壁畫的設計象徵著一種轉變,一端是歷史悠久的阿姆斯特丹,另一端則是全新的現在以及未來。


自2015年底開放以來,每天大約有15000名步行者及騎行者通過。當地人表示,這種“慢速交通式的走廊”正是很多居民期盼已久的城市基礎設施。


“單車友善”
成為酒店行業新潮流


2016年10月,挪威第一家自行車酒店在利勒斯特羅姆市開張。原先隨著城市建設被“奪走”的綠地重新回歸,另外有一座連通這火車站主廣場的屋頂花園出現在酒店項目中,成為行人和騎行者所能共用的公共空間,收穫了廣泛好評。


在日本廣島,則有一家專門為自行車驢友服務的自行車酒店,讓他們在騎行過程中有一個舒適但不會太昂貴的落腳點,為第二天的行程做好準備。酒店的前身是一個占地2000平方米的海運倉庫,本地建築師穀尻誠自己設計方案,將其改造成了現在的騎行者專屬的複合功能酒店。


酒店主打自行車全程無障礙服務,訪客可以經由連貫於設施之間的專用自行車道去咖啡廳來杯打包帶走的冰摩卡,然後繞到旅館辦理入住。每一個房間內更設有專用的自行車吊掛架,既方便使用,平時也可以作為裝飾。在設計上,室內空間以原木色為主,給人以自然舒適的感覺,能讓在旅途中的人放下疲憊、得到放鬆。


最令人讚歎的是,酒店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偏不倚地坐落在擁有“全球最美自行車路線”美譽的瀨戶內島波海道上。步行可達的範圍內有不少值得一去的景點、餐廳及雜貨鋪,即便是非騎行發燒友,也可以借由這段旅程瞭解當地的文化與風土民情。


自行車運動十分普及的比利時也有自己的自行車酒店。在全球聞名的公路古典賽“環法蘭德斯”所經過的奧德納爾德市有一家ChainStay酒店,它直接以自行車的零部件命名。酒店2008年開始營業,主人Gregg Germer曾經是一名職業車手。


除了招待車友們住宿之餘,酒店還別出心裁地為下榻者準備了足夠的自行車停車位,以及代運自行車的大容量廂式貨車。在那裡入住的自行車發燒友們往往都會延長自己的假期,因為在其周圍二十公里半徑內,坐落著幾十個圈內著名的爬坡點。對於那些想要挑戰自己、相互切磋的車手來說,以那兒為根據地騎行再方便不過了。


( 綜合自搜狐網、穀德設計網、煎蛋網、樹狀模式、Archdaily)

文/吳越

如梵·高的出生地津德爾特、第一堂真正意義上的繪畫課的所在地蒂爾堡、為他的第一位模特畫像的地點埃頓,還有名畫《吃土豆的人》的創作地紐南。


慢速交通走廊
連接過去與未來


荷蘭阿姆斯特丹的騎行氛圍一直為人們稱道。市中心三條運河所包圍的街區是阿姆斯特丹最具生活情韻的區域,古老的運河上飄著清新而帶有植物氣味的風,船屋的頂棚植滿了鮮花,運河邊的窄街上一排排山形牆老屋,牆面細緻的雕花依然鮮麗。這樣的環境讓人們都偏好騎自行車這樣的慢行交通工具出行,一面欣賞城市風光,一面前往目的地。


Cuyperspassage是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外的一個隧道,連接著城市和運河,節省了人們繞路花費的時間。隧道長110米,分為人行道與自行車道兩部分。為了保證人行專用道的安全,人行道的路面標高明顯高於自行車道,牆面採用釉面瓷磚精心裝飾,地面和天花板也是明亮的白色瓷磚。而另一半的自行車道色調較淡,路面是黑色吸音瀝青,牆面和天花板是深色金屬格柵,沿路配置的LED指示燈向人們強調了通行速度的限制。此外,自行車道牆面採用的金屬格柵還可以防止有人貼垃圾海報和傳單以及杜絕牆面的塗鴉破壞隧道的美感。


騎行通過隧道時,人們都會被一側的巨型壁畫所吸引。這幅耗時5年、由8萬塊瓷磚拼接而成的壁畫,根據著名畫家Cornelis Boumeester的一幅珍藏於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的作品改編而成。該畫家以創作瓷磚畫見長,畫面中的主角是在波濤中翻滾的戰船,極其壯美。從運河這頭進入隧道向城市中心前進的騎行過程中,壯觀的戰船漸漸消逝,畫面也隨之慢慢變淡,直至抽象化和圖元化。據瞭解,這一壁畫的設計象徵著一種轉變,一端是歷史悠久的阿姆斯特丹,另一端則是全新的現在以及未來。


自2015年底開放以來,每天大約有15000名步行者及騎行者通過。當地人表示,這種“慢速交通式的走廊”正是很多居民期盼已久的城市基礎設施。


“單車友善”
成為酒店行業新潮流


2016年10月,挪威第一家自行車酒店在利勒斯特羅姆市開張。原先隨著城市建設被“奪走”的綠地重新回歸,另外有一座連通這火車站主廣場的屋頂花園出現在酒店項目中,成為行人和騎行者所能共用的公共空間,收穫了廣泛好評。


在日本廣島,則有一家專門為自行車驢友服務的自行車酒店,讓他們在騎行過程中有一個舒適但不會太昂貴的落腳點,為第二天的行程做好準備。酒店的前身是一個占地2000平方米的海運倉庫,本地建築師穀尻誠自己設計方案,將其改造成了現在的騎行者專屬的複合功能酒店。


酒店主打自行車全程無障礙服務,訪客可以經由連貫於設施之間的專用自行車道去咖啡廳來杯打包帶走的冰摩卡,然後繞到旅館辦理入住。每一個房間內更設有專用的自行車吊掛架,既方便使用,平時也可以作為裝飾。在設計上,室內空間以原木色為主,給人以自然舒適的感覺,能讓在旅途中的人放下疲憊、得到放鬆。


最令人讚歎的是,酒店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偏不倚地坐落在擁有“全球最美自行車路線”美譽的瀨戶內島波海道上。步行可達的範圍內有不少值得一去的景點、餐廳及雜貨鋪,即便是非騎行發燒友,也可以借由這段旅程瞭解當地的文化與風土民情。


自行車運動十分普及的比利時也有自己的自行車酒店。在全球聞名的公路古典賽“環法蘭德斯”所經過的奧德納爾德市有一家ChainStay酒店,它直接以自行車的零部件命名。酒店2008年開始營業,主人Gregg Germer曾經是一名職業車手。


除了招待車友們住宿之餘,酒店還別出心裁地為下榻者準備了足夠的自行車停車位,以及代運自行車的大容量廂式貨車。在那裡入住的自行車發燒友們往往都會延長自己的假期,因為在其周圍二十公里半徑內,坐落著幾十個圈內著名的爬坡點。對於那些想要挑戰自己、相互切磋的車手來說,以那兒為根據地騎行再方便不過了。


( 綜合自搜狐網、穀德設計網、煎蛋網、樹狀模式、Archdaily)

文/吳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