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BAT究竟在恐慌什麼?

在BAT中間, 如果要算理工男的氣質, 我想第一肯定是李彥宏, 第二是誰呢?馬化騰。 第三, 其實沒有第三, 因為馬雲是學外語出身, 無論從長相還是從氣質, 他跟理工男都掛不上邊。

而且阿裡做的又是個電商, 充其量現在再加一個支付寶, 所以他可以是businessman, 也可以是capitalist, 唯獨他不可能是scientist, 也就是說科學家的title是無論如何掛不到馬雲頭上去的。 所以第一次我看到NASA這個詞的時候, 我以為我眼睛花了, 歲數大了看錯了, 因為在我的印象中間, 這是美國國家航太航空局的一個簡稱。

當然也有不少網友腦洞大開, 說馬雲外號不是“外星人”嗎?這真是要回宇宙的節奏。

昔日的電商帝國今日大舉“科技”大旗, 這是要革誰的命?阿裡到底是背水一戰還是未雨綢繆?讓我們趕緊看看馬雲是怎麼說的。

搭建核心技術團隊

NASA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呢?

馬雲對此有一個十分形象的闡述。

他認為, 以前阿裡的技術跟著業務走, 是“兵工廠模式”, 但手榴彈造得再好, 也造不出導彈來。 未來阿裡必須思考建立導彈的機制, 成立新技術研發體系, 聚焦核心領域的研究。 這些研究的目標是為了解決10年、20年後的困難。 專案包括機器學習、晶片、作業系統、生物識別這些核心技術。 換言之, 阿裡過去的技術是被動支撐, 很難走到前面。 未來, 阿裡的技術更加主動, 佈局跑到了業務前面。

那麼問題就來了, 阿裡做電商做的好好的, 怎麼突然要加大科技投入了?

毫無疑問, 阿裡在國內電商老大地位, 短時間內無人撼動, 這也是阿裡安身立命的根兒。 但是業務的增長始終逃不過經濟規律的五指山, 終有一天會觸達天花板。 因此在阿裡業績增長的同時,

其實馬雲也害怕, 這就是所謂的“技術焦慮症”。

你比如說阿裡以前一直以交易額自居, 包括雙11呀, 雙12呀。 但就在阿裡巴巴公佈的2016年第三季財報中, 我們看到阿裡首次未披露交易額數據, 這似乎意味著阿裡思路上的轉變, 至少它不再認為那個是值得拿出來誇耀的東西。 另外, 你會發現從2017年開始, 阿裡就不再提“電子商務”這個概念了, 而是用“新零售”去取代“電商”標籤。 顯然, 馬雲正在試圖改變大家對阿裡的傳統印象, 而NASA肯定也是阿裡去電商化的重要一步。

阿裡的科技之路

當然, 阿裡開始注重科技也並不是從這次大會才開始的。

早在幾年前, 阿裡就和中科院成立了一個實驗室共同研製量子電腦。 在推動人工智慧技術商業化上,

阿裡也連下了好幾步棋。 比如:計算作業系統“飛天”, 馬雲親自代言“人臉支付”功能等。 按照阿裡自己的披露, 阿裡現有超過2萬名工程師、500多位博士;36位合夥人中, 有9位擁有工程師背景。

其實在水皮看來, 巨頭們發展到一定階段都會存在技術焦慮症。 你比如說以搜尋引擎起家的穀歌, 最初只是一家軟體技術+互聯網廣告公司, 而如今在人工智慧、機器人、清潔能源、等更多領域都有涉獵, 先後推出了熱氣球網路、穀歌眼鏡、無人駕駛汽車等具有顛覆性的產品。

2016年12月, 與特朗普會面後孫正義的軟銀首筆投資就砸給了初創企業OneWeb , 融資後OneWeb的估值為25億美元左右。 你猜猜OneWeb接下來要做什麼?聽了你肯定嚇一跳, OneWeb下一目標就是在2020年之前發射640顆衛星。

你沒聽錯, 是640顆衛星!為農村以及新興市場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 所以說, 這些企業都是阿裡最好的範本, 未來也有可能成為其國際化最大的敵人。

當然, 想要飛出的地球不止是馬雲, BAT的另外兩家也是一點不含糊, 也想跟穀歌、亞馬遜未來掰掰手腕。 你比如說在今年的兩會上, 馬化騰就建議大力推動大資料概念, 而百度的人工智慧更是在不斷加大投入。 因此就有人說, 後互聯網時代其實比的就是科技實力, 穀歌、微軟是我們的榜樣, 但未來或許也有趕超它們的一天。

說到底, 互聯網經濟背後的推手就是科技, 所以如果技術發展一旦到了停滯或者瓶頸的時候, 靠技術起家的巨頭就會產生焦慮。 因為在一個平臺期,他們原來的先發優勢可能會蕩然無存,何去何從也許會另當別論,這就是BAT為什麼要不斷地給自己施加壓力,一定要跑到大家前面去的重要原因。

因為在一個平臺期,他們原來的先發優勢可能會蕩然無存,何去何從也許會另當別論,這就是BAT為什麼要不斷地給自己施加壓力,一定要跑到大家前面去的重要原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