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魯濱遜|關於徒步的注意事項大集合!

常有人不解地問, 為什麼要背著大包不遠萬里去徒步?是嘩眾取寵?追求情調?還是真有人所未能領略的獨特樂趣?

其實, 徒步是某種意義上的苦行,

完全靠個人的能力而不是外力, 只靠自己的雙腿而不是機械的力量, 只是自己一步一步地丈量一點一滴的感受, 而不是坐在車上以每秒六十碼速度呼嘯而過的瞬間。

沒有車輛可以代步, 沒有牲畜幫你負重, 無從選擇, 無法回頭,

回頭還是同樣的大山大壑, 不如前行, 終有盡頭。 你只有一個選擇:玩命爬, 玩命走, 忍受永無盡頭的Up and Down, 忍受永無盡頭的苦累, 哪怕累得吐血崩潰, 你也只有一個念頭:我得走下去。

但有幾點可以補償你一路的艱辛, 遠遠超過你所花費的銀子和精力, 僅此幾點已經足夠。

第一, 你在徒步中所看到的景色是你用其他方式永遠無法看到的。

在向上爬行的過程中, 你會時不時痛駡自己腦殘缺魂千里迢迢花錢找罪受, 你會無比懷念家中鬆軟的沙發和冰鎮的可樂。 但是當你站在開闊的埡口之上, 寒風吹來, 在你眼前, 積雪的峰巒疊嶂起伏, 皚皚白雪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那也許是幾千年的積雪在靜靜地注視著你, 並不因為你的到來而為之所動,

此情此景只會讓你氣血上湧, 咽喉哽噎, 甚至痛哭流涕, 納頭膜拜。

第二, 徒步的最大好處:滿足小小的虛榮感, 增強自信心。

這麼艱難的大山我都翻過了, 這世上還有啥可以難倒我的?我是一步一步爬上來的!什麼, 你們開車上來的?Loser!(如果不想找抽,

只能在心裡默默地說, 但喜悅和鄙視同時強烈地湧上心頭, 嘿嘿。 )

當你真正完成一次徒步時, 那種自心頭湧上的優越感無以倫比!

第三, 感受生命的意義, 體會來自身心的感動。

當你走在雪山環繞的砂石路上, 你會為自己而感動, 而驕傲, 甚至自豪。 也許只是眼前高高的瑪尼石堆, 也許只是遠處升起的嫋嫋桑煙, 你就能領會到來自全身心的感動, 為你所不知的某種東西無名地感動, 直至心無旁騖地享受行走的痛苦與快樂。

第四, 考察身體狀況, 挑戰意志極限。

徒步比任何醫院的體檢結果都真實, 只有你去了, 你走了, 你才知道, 原來你也是可以的, 無論你是高是矮, 是胖是瘦, 是老是少, 甚至有點高血壓或者有點低血糖,

其實都能做到。

在路上, 經常能遇到看上去七八十歲的老人在行走, 不過, 基本都是老外。

第五, 遇見不同的人, 享受並一同分享彼此的生活。

一路走來, 可以接觸到很多的人:來自世界各國的遊客, 從未走出過大山的原著民, 各個民族不同信仰的老人, 孩子,婦女,青年------

我們可以一起聊天,一起喝茶,一起分享食物,一起領悟對自然和生活的感受。(即使有時相互間語言一竅不通,連說帶比劃並不影響我們之間的溝通,微笑與友善是全世界的通行證。

徒步如此之受虐,如此之幸福,那何處才是極佳的徒步目的地呢?

佈道石——斯塔萬格,挪威

總長:三千六百米

難度係數:低

出行時間:這條線路每年6~9月開通,10月就只有週末才開通。

佈道石地處挪威南部,靠近斯塔萬格市的呂瑟峽灣中部,是一塊天然形成的巨石,突兀地直立於峽灣深處的崇山峻嶺中,垂直落差604米,頂部有大約625平方米的平臺。從遠處看去,非常壯觀。而走到近處,站在佈道石平臺上,俯瞰峽谷中的呂瑟峽灣(Lysefjord),那樣的風景,真的不僅僅是壯麗可以形容。起伏的山巒、蜿蜒的峽灣,以及峽灣中漂浮著的遊船……

勃朗峰—法國,義大利,瑞士

總長:170公里,大概需要七至十一天

難度係數:中等偏難

最佳出行時間:七月至九月

環勃朗峰被認為是歐洲最經典的徒步旅行,因此也是最流行的線路之一。公路環繞勃朗峰——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峰,途中會經過裸岩、佈滿野花的平原和令人歎為觀止的冰川。每一天需要行進的距離相對較少,但會有大幅度的攀升和下降(大致有1萬米),這些會加劇旅行的難度。住宿方面可以選擇露營,但沿途有著極多的住宿場所——根據有經驗的遠足者的經驗,探索沿途的村莊是這趟旅行樂趣的一部分。

托雷德裴恩國家公園—智利

總長:100公里,大概需要8天

難度係數:中等偏難

最佳出行時間:11月至4月

托雷德裴恩國家公園(又名“帕伊乃塔國家公園”),這是阿根廷南部和智利間的一個高原,從奧科羅拉多一直延伸到麥哲倫海峽,從安第斯山脈一直延伸到大西洋。數百種野生動物共同生活在這裡,包括禿鷹,原駝,甚至是美洲獅。這裡有木屋可供居住,但往往供不應求(尤其是在夏季,晚上10點以後),露營通常被認為是更好的選擇。

LaugavegurinnTrail —冰島

總長:55公里,大概需要四天

難度係數:中級

最佳出行時間:6月—9月

Laugavegur徑是冰島最受歡迎的徒步旅行,這是有理由的。這是不多的幾條,沿途會有純粹的荒野、荒涼的山谷、瀑布、冰川和火山地貌的路徑之一,途中你甚至會覺得自己實際上是在不同的星球。J.R.R. Tolkien甚至在參觀這裡之後立即宣佈將以這裡作為想像中的“中土世界”。

卡拉勞步道—美國,夏威夷

總長:36公里,大概需要兩到三天

難度係數:高

最佳出行時間:全年

這條不長卻極具挑戰的路線沿考愛島海岸,這條路途也是進入這片崎嶇區域的唯一線路。它起始部分相當平坦,但道路愈行愈險,因為它跨越主河道,穿過茂密的山谷,沿著狹窄的壁架。這麼一番艱苦奮鬥得到的獎勵就是沿途絕美的風景,這還不包括壯觀的Hanakoa瀑布。

戶外徒步的技巧

龜 步

在長途行走過程中,不要以為昂首闊步的大步向前就行了。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要知道步幅大是利用腿部肌肉的爆發力,這畢竟是有限的。我們更需要的是一種持久力,凡事都不能一步登天。所以步幅小一些並不會有很大的影響。充分利用我們腿部肌肉的韌性,它們對持久戰是相當有辦法的。

吹 氣

跟著就是要調節我們的呼吸了,要努力讓自己的呼吸與運動呈有節奏的狀態。令肌肉持續緩慢而不休止地運動,再加上平穩均勻的呼吸。簡單的說就是幾乎每走一步呼吸一次。馬拉松運動員在比賽中就能做到平均每兩~三步就換氣一次。 如果我們不習慣的話,也可以強迫自己呼吸,只要大口地吹氣就可以了。但要注意,不要太過強求,不然會拉傷肺部和肋間肌的。調勻呼吸是保持體內能源的好方法。

利用肌肉

要使走路變成有節奏的最自然的有氧運動,上下坡時,也要隨著這種節奏儘量利用肌肉的運動,盡可能的減少骨骼和關節的負擔。尤其是在下坡時,特別是那些長程的下坡路,這是要善於利用雙腳,使其可發揮立刻停止的作用。

因為與其在長程下坡後骨骼和關節有不良影響的話,倒不如讓肌肉承擔多一些會比較好。 休息補充 還有在路上要合理安排休息時間,以及適時補充能源。每走上相當一段時間或路程後,要適當地休息片刻。休息時應攝取一些馬上能轉化成能源的糖類和水份,使身體及時得到補充,以求快些恢復體力。並可鬆開鞋帶,但必須記住未到宿營地前,千萬不要脫下鞋子。因在長途行走中,雙腳會稍微發脹,中途休息脫鞋,下段路只會叫您苦不堪言。

這些地形的行走技巧

青石板路

路面特點:這種路面主要是清末、民國時期修建的。主要就是古香路,是由大小不等的青石板人工鋪設而成。由於年代久遠,走的人比較多,這種青石板路的路面已經變得非常光滑。一旦遇到雨雪容易發生事故,輕則跌跤、崴腳,重則骨折重傷。

行走經驗:雨後,上山時除了穿防滑的鞋以外,心情還要放鬆。行走時重心不要太靠前,重心方向要和地面的石板垂直,儘量使用登山杖。背大包時包的重心應該是中部偏下,手儘量扶著岩壁或樹木。下山時一定要用登山杖,重心略微前傾。腳的落點儘量踩在石板之間的縫隙,或者路旁的草木上。兩個人之間一點要拉開距離,避免一個人跌倒後鏟倒好幾個。雪後,最好用四齒的冰爪,如果不用冰爪,腳一定要落在路旁樹根或草木上,登山杖必不可少。

跳石路

路面特點:所謂的跳石就是沒有明顯的路,所謂的“路”主要由山谷溝壑經長期雨水沖刷和山洪暴發形成。在這種路面上行走,需要在石頭上跳來跳去前進,細紗、小溪、巨石參差交錯,“殺機”四伏。

行走經驗:克服對跳石的恐懼心理是最主要的,這就要求注意力集中。雨季,大雨來臨之前、大雨剛過時不要去峽谷跳石,小心山洪暴發。準備好一雙底厚一點硬一點的登山鞋,在跳石之前要先檢查鞋帶是否鬆動,然後要把背包肩帶和腰帶拉緊,讓背包緊貼背部,以免跳躍時背包晃動、重心不穩導致失足。跳石時眼睛要注意觀察前方的情況,準確判斷下一個落腳點,注意觀察某些石頭上留下的長期作為落腳點的暗痕。另外,一定要把鞋底清理乾淨,如果鞋底粘上了沙子,就要小心你的膝蓋和門牙嘍。

土 路

路面特點:這種路面很常見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石頭風化和沒有植被覆蓋的山皮經過人們的長時間踩踏形成的。也許你覺得這是最好走的路,有什麼可注意的!那是這樣的想法大錯特錯。雨季時這種路面就是傳說中的爛泥路,非常容易跌倒,傷到膝蓋。

行走經驗:大雨後經過太陽的曝曬,土路表面已經被曬乾,但實際上已經吸足了水分,這個時候上下山時很容易出現危險,走這種路面時鞋底一定要抓地,要充分利用登山杖作為支點,以免不注意一腳踩進很深的爛泥裡。另外,春秋兩季晝夜溫差大,雨雪天后土路路面非常容易結冰,危險係數比較高,遇到這種情況上下山時要充分利用登山杖和可以攀扶的東西,注意攀扶物體時要先確保該支點是牢固的,這一點非常重要。

灌木叢

路面特點:灌木叢包括很多種,大致可以劃分為自然灌木叢和人造灌木叢。自然灌木叢主要分佈于茂密叢林中,灌木種類較多且較為低矮,一般土質濕滑鬆軟,可能會有沼澤,危險性較大;人工灌木叢主要分佈氣候較為乾燥的山麓坡地,是人為栽種防風固土用的,所在地一般土質乾燥、含沙土較多、貌似堅硬其實一踩就滑,部分區域存在流沙的情況。

行走經驗:走灌木叢要帶上眼鏡、帽子、拉上衝鋒衣的拉鎖,隊員之間至少要保持1.5米的距離,防止前面的隊友帶倒的樹枝反彈回來傷到自己。時刻提醒後面的隊友注意距離過遠容易迷路! 徒步經過自然類灌木叢時最好有輔助設備及經驗豐富的領隊或當地嚮導探路先行,要注意灌木多帶短刺、蚊蟲較多,建議穿高幫防滑鞋底、紋路大且凹凸較深的叢林靴,要穿長袖、長褲,注意臉部的保護。 人造灌木叢較自然灌木叢灌木高且多刺,建議準備手套(最好皮質)、長袖高領防刮衣褲和防滑抓地能力好的登山鞋,在徒步此類灌木叢時儘量走土質不滑、較寬的路,最好扶著枝幹新鮮且可以支撐手力的活樹枝,換手扶枝要牢固,落腳要穩要慢。

徒步該怎麼吃嘞

1、問:毅行者在起步前、步行期間和步行完畢後需要吃多少東西?

答:吃的東西都應該比平常多得多。原因是我們必須吃大量東西,才能在起步前積累足夠體能,在步行期間保持動力,在步行完畢後補充身體消耗的大量精力。一個體重70公斤的人,在平地上以每小時6公里的速度步行,上坡時速度則明顯地減低,那麼每小時消耗的熱量至少是360卡路里。這個人步行24小時後,消耗的熱量不會少於8640卡路里,相當於一個同等體重的人日常能量消耗的兩倍甚至三倍以上。我們必須從食物攝取這時我們的胃口一定會明顯增加。我們很可能整個星期都覺得肚餓,即使如何放懷大嚼,非但不會增加體重,甚至可能體重下降,這對於各位毅行者,特別是害怕體重上升的毅行者來說,大概要算是一個顯上升。

2、問:在毅行者比賽前一個星期前「加碳」有用嗎?

答:所謂為運動員設計特殊的食譜,據說可增加他們的碳水化合物儲存量。其實人體的碳水化合物儲存量非常少,即使訓練有素的運動員也不會超出1200卡路里。如此少的儲存量,倘若不加以補充,在毅行者比賽開始後不出四小時就會耗盡。對於在步行期間有充足食物的毅行者來說,「加碳」與否都不會對能量平衡和表現有多大影響。

3、問:我們應該吃甚麼東西?

答:人體通常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能源。只有在碳水化合物不足時,人體才會以脂肪作為能源。人體的碳水化合物儲存量很少,但脂肪儲存量卻非常大。脂肪固然可以作為能源,但問題在於釋放能量的速率非常低,不足以應付毅行者密集的能量需要(接連攀過雞公山和馬鞍山後,自然完全明白「密集」是甚麼意思)。碳水化合物是運動的能源。這個能源的能量釋放速率很高,足以應付我們的肌肉劇烈運動時的需要。它也是我們的腦部唯一可以利用的能源。我們要成功走完毅行者的路,就必須有一個清晰的頭腦。腦部能量不足時,人的脾氣往往會比較差,隊友間容易發生爭執,判斷能力會減弱,受傷的情況也較多。由於我們的碳水化合物儲存量很少,我們在毅行者比賽期間必須攝取大量碳水化合物,以保持前進的動力。

4、問:碳水化合物是甚麼?

答:米飯、麵包(包括中式粉面)、馬鈴薯、香蕉等都含有豐富的綜合碳水化合物。糖果、葡萄糖粉、葡萄糖或其它含糖飲料含有豐富的簡單碳水化合物(簡單糖)。某些不同形式包裝的所謂「運動食品」,如bars等,則是綜合和簡單碳水化合物的混合物。

5、問:我們應該攝取那些種類的碳水化合物?

答:簡單碳水化合物,例如葡萄糖飲料,都是容易攝取而可以迅速吸收的。因此,它可以為人體迅速地「注入」能量。可是,人體迅速吸收葡萄糖後,可能受刺激而分泌過多的胰島素,造成反應性血糖過低。於是,本來希望借著葡萄糖飲料來提高身體能量水準的人,可能反而有血糖降低和身體能量水準下降的情況。預防反應性血糖過低的方法之一,是非常頻密地攝取大量的簡單碳水化合物。然而,這種方法並不健康。另一種方法是攝取簡單及綜合碳水化合物的混合物。身體缺少能量時,有時不妨吃些糖果或喝點葡萄糖飲料,但接著應該吃米飯、粉面或麵包等食物。

6、問:除碳水化合物外,其它種類的食物應該進食嗎?

答:應該避免吃脂肪或多脂肪的食物。正如前面所說,脂肪是一種釋放得很慢的能量,不足以應付毅行者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當胃裡同時存在脂肪和其它食物時,消化過程就會減慢,吸收食物的速度也會相應減慢。不論我們吃的是甚麼東西,如果還沒有被身體吸收,我們就無法利用它蘊含的能量。與其它食物一起滯留在胃內的脂肪,會令我們有一種不舒適的飽脹感覺。一些毅行者大吃一頓之後攀登馬鞍山,結果發生嘔吐,?ahref='mailto:褪沁@'>褪沁@個道理。至於蛋白質(肉類等),雖然可以增添食物的味道,但無助于保持毅行者的能量平衡。它也會減慢胃部消化過程,只是不如脂肪那麼厲害。因此,在毅行者比賽期間應該少吃甚至完全不吃肉類。

7、問:在毅行者比賽期間,每餐應該吃多少?應該隔多久才吃一餐?

答:我們應該盡可能少食多餐,以保持穩定的能量供應,並可避免多食少餐所引起的胃部飽脹。沿途吃一些乾果、餅乾,間中吃一隻香蕉,在某些補給站則不要吃得太多,應該說是比較適當的。

8、問:水份和鹽份怎樣呢?

答:我們應該常常喝水,至少每半小時喝一次。我們不應等到口渴時才喝水,因為到我們覺得口渴時,身體已經處於脫水狀態。脫水會嚴重影響我們的表現,令我們更容易因受熱而發生毛病,如抽筋、中暑等。中暑是可以致命的。含葡萄糖或電解質(磺物質)的運動飲品可作為攝取水份、能量和電解質的來源,但在脫水後補充水份時,最好還是喝清水,因為人體吸收清水比糖水快得多。有些人帶備鹽片來補充流汗時失去的鹽份,並用來治療抽筋。可是,對於大多數受過訓練的運動員來說,鹽片是不必要的,因為他們的汗腺已經適應了高熱,因流汗而失去的鹽份極少。適當的做法是確保運動員比賽前的食譜含有充足的鹽份,保證他們不會缺鹽。到比賽時才吃鹽片,無論如何都不會有太大的作用。

9、問:茶、咖啡、酒精方面又怎樣?

答:在寒冷的晚上,喝一杯熱茶或熱咖啡,可以令我們精神一振,增添我們向前邁進的決心。可是,茶和咖啡都會引致人體水份流失,所以應該適可而止。流失水份後,應該多喝點水以作補充。對於毅行者來說,酒乃無用之物,只適合在事後慶祝時助興。在毅行者比賽前一個星期應避免喝酒,比賽進行期間當然更要戒絕。

ps:小編明天就要和小夥伴們一起徒步啦

在這裡夏日裡,真的好熱好熱

可是想著晚上可以露營

到達目的地後還可以玩個水上樂園

心情就好多啦

關注我們wei博“魯濱遜戶外”

小編會在這個旅途中和大家互動

期待喲

孩子,婦女,青年------

我們可以一起聊天,一起喝茶,一起分享食物,一起領悟對自然和生活的感受。(即使有時相互間語言一竅不通,連說帶比劃並不影響我們之間的溝通,微笑與友善是全世界的通行證。

徒步如此之受虐,如此之幸福,那何處才是極佳的徒步目的地呢?

佈道石——斯塔萬格,挪威

總長:三千六百米

難度係數:低

出行時間:這條線路每年6~9月開通,10月就只有週末才開通。

佈道石地處挪威南部,靠近斯塔萬格市的呂瑟峽灣中部,是一塊天然形成的巨石,突兀地直立於峽灣深處的崇山峻嶺中,垂直落差604米,頂部有大約625平方米的平臺。從遠處看去,非常壯觀。而走到近處,站在佈道石平臺上,俯瞰峽谷中的呂瑟峽灣(Lysefjord),那樣的風景,真的不僅僅是壯麗可以形容。起伏的山巒、蜿蜒的峽灣,以及峽灣中漂浮著的遊船……

勃朗峰—法國,義大利,瑞士

總長:170公里,大概需要七至十一天

難度係數:中等偏難

最佳出行時間:七月至九月

環勃朗峰被認為是歐洲最經典的徒步旅行,因此也是最流行的線路之一。公路環繞勃朗峰——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峰,途中會經過裸岩、佈滿野花的平原和令人歎為觀止的冰川。每一天需要行進的距離相對較少,但會有大幅度的攀升和下降(大致有1萬米),這些會加劇旅行的難度。住宿方面可以選擇露營,但沿途有著極多的住宿場所——根據有經驗的遠足者的經驗,探索沿途的村莊是這趟旅行樂趣的一部分。

托雷德裴恩國家公園—智利

總長:100公里,大概需要8天

難度係數:中等偏難

最佳出行時間:11月至4月

托雷德裴恩國家公園(又名“帕伊乃塔國家公園”),這是阿根廷南部和智利間的一個高原,從奧科羅拉多一直延伸到麥哲倫海峽,從安第斯山脈一直延伸到大西洋。數百種野生動物共同生活在這裡,包括禿鷹,原駝,甚至是美洲獅。這裡有木屋可供居住,但往往供不應求(尤其是在夏季,晚上10點以後),露營通常被認為是更好的選擇。

LaugavegurinnTrail —冰島

總長:55公里,大概需要四天

難度係數:中級

最佳出行時間:6月—9月

Laugavegur徑是冰島最受歡迎的徒步旅行,這是有理由的。這是不多的幾條,沿途會有純粹的荒野、荒涼的山谷、瀑布、冰川和火山地貌的路徑之一,途中你甚至會覺得自己實際上是在不同的星球。J.R.R. Tolkien甚至在參觀這裡之後立即宣佈將以這裡作為想像中的“中土世界”。

卡拉勞步道—美國,夏威夷

總長:36公里,大概需要兩到三天

難度係數:高

最佳出行時間:全年

這條不長卻極具挑戰的路線沿考愛島海岸,這條路途也是進入這片崎嶇區域的唯一線路。它起始部分相當平坦,但道路愈行愈險,因為它跨越主河道,穿過茂密的山谷,沿著狹窄的壁架。這麼一番艱苦奮鬥得到的獎勵就是沿途絕美的風景,這還不包括壯觀的Hanakoa瀑布。

戶外徒步的技巧

龜 步

在長途行走過程中,不要以為昂首闊步的大步向前就行了。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要知道步幅大是利用腿部肌肉的爆發力,這畢竟是有限的。我們更需要的是一種持久力,凡事都不能一步登天。所以步幅小一些並不會有很大的影響。充分利用我們腿部肌肉的韌性,它們對持久戰是相當有辦法的。

吹 氣

跟著就是要調節我們的呼吸了,要努力讓自己的呼吸與運動呈有節奏的狀態。令肌肉持續緩慢而不休止地運動,再加上平穩均勻的呼吸。簡單的說就是幾乎每走一步呼吸一次。馬拉松運動員在比賽中就能做到平均每兩~三步就換氣一次。 如果我們不習慣的話,也可以強迫自己呼吸,只要大口地吹氣就可以了。但要注意,不要太過強求,不然會拉傷肺部和肋間肌的。調勻呼吸是保持體內能源的好方法。

利用肌肉

要使走路變成有節奏的最自然的有氧運動,上下坡時,也要隨著這種節奏儘量利用肌肉的運動,盡可能的減少骨骼和關節的負擔。尤其是在下坡時,特別是那些長程的下坡路,這是要善於利用雙腳,使其可發揮立刻停止的作用。

因為與其在長程下坡後骨骼和關節有不良影響的話,倒不如讓肌肉承擔多一些會比較好。 休息補充 還有在路上要合理安排休息時間,以及適時補充能源。每走上相當一段時間或路程後,要適當地休息片刻。休息時應攝取一些馬上能轉化成能源的糖類和水份,使身體及時得到補充,以求快些恢復體力。並可鬆開鞋帶,但必須記住未到宿營地前,千萬不要脫下鞋子。因在長途行走中,雙腳會稍微發脹,中途休息脫鞋,下段路只會叫您苦不堪言。

這些地形的行走技巧

青石板路

路面特點:這種路面主要是清末、民國時期修建的。主要就是古香路,是由大小不等的青石板人工鋪設而成。由於年代久遠,走的人比較多,這種青石板路的路面已經變得非常光滑。一旦遇到雨雪容易發生事故,輕則跌跤、崴腳,重則骨折重傷。

行走經驗:雨後,上山時除了穿防滑的鞋以外,心情還要放鬆。行走時重心不要太靠前,重心方向要和地面的石板垂直,儘量使用登山杖。背大包時包的重心應該是中部偏下,手儘量扶著岩壁或樹木。下山時一定要用登山杖,重心略微前傾。腳的落點儘量踩在石板之間的縫隙,或者路旁的草木上。兩個人之間一點要拉開距離,避免一個人跌倒後鏟倒好幾個。雪後,最好用四齒的冰爪,如果不用冰爪,腳一定要落在路旁樹根或草木上,登山杖必不可少。

跳石路

路面特點:所謂的跳石就是沒有明顯的路,所謂的“路”主要由山谷溝壑經長期雨水沖刷和山洪暴發形成。在這種路面上行走,需要在石頭上跳來跳去前進,細紗、小溪、巨石參差交錯,“殺機”四伏。

行走經驗:克服對跳石的恐懼心理是最主要的,這就要求注意力集中。雨季,大雨來臨之前、大雨剛過時不要去峽谷跳石,小心山洪暴發。準備好一雙底厚一點硬一點的登山鞋,在跳石之前要先檢查鞋帶是否鬆動,然後要把背包肩帶和腰帶拉緊,讓背包緊貼背部,以免跳躍時背包晃動、重心不穩導致失足。跳石時眼睛要注意觀察前方的情況,準確判斷下一個落腳點,注意觀察某些石頭上留下的長期作為落腳點的暗痕。另外,一定要把鞋底清理乾淨,如果鞋底粘上了沙子,就要小心你的膝蓋和門牙嘍。

土 路

路面特點:這種路面很常見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石頭風化和沒有植被覆蓋的山皮經過人們的長時間踩踏形成的。也許你覺得這是最好走的路,有什麼可注意的!那是這樣的想法大錯特錯。雨季時這種路面就是傳說中的爛泥路,非常容易跌倒,傷到膝蓋。

行走經驗:大雨後經過太陽的曝曬,土路表面已經被曬乾,但實際上已經吸足了水分,這個時候上下山時很容易出現危險,走這種路面時鞋底一定要抓地,要充分利用登山杖作為支點,以免不注意一腳踩進很深的爛泥裡。另外,春秋兩季晝夜溫差大,雨雪天后土路路面非常容易結冰,危險係數比較高,遇到這種情況上下山時要充分利用登山杖和可以攀扶的東西,注意攀扶物體時要先確保該支點是牢固的,這一點非常重要。

灌木叢

路面特點:灌木叢包括很多種,大致可以劃分為自然灌木叢和人造灌木叢。自然灌木叢主要分佈于茂密叢林中,灌木種類較多且較為低矮,一般土質濕滑鬆軟,可能會有沼澤,危險性較大;人工灌木叢主要分佈氣候較為乾燥的山麓坡地,是人為栽種防風固土用的,所在地一般土質乾燥、含沙土較多、貌似堅硬其實一踩就滑,部分區域存在流沙的情況。

行走經驗:走灌木叢要帶上眼鏡、帽子、拉上衝鋒衣的拉鎖,隊員之間至少要保持1.5米的距離,防止前面的隊友帶倒的樹枝反彈回來傷到自己。時刻提醒後面的隊友注意距離過遠容易迷路! 徒步經過自然類灌木叢時最好有輔助設備及經驗豐富的領隊或當地嚮導探路先行,要注意灌木多帶短刺、蚊蟲較多,建議穿高幫防滑鞋底、紋路大且凹凸較深的叢林靴,要穿長袖、長褲,注意臉部的保護。 人造灌木叢較自然灌木叢灌木高且多刺,建議準備手套(最好皮質)、長袖高領防刮衣褲和防滑抓地能力好的登山鞋,在徒步此類灌木叢時儘量走土質不滑、較寬的路,最好扶著枝幹新鮮且可以支撐手力的活樹枝,換手扶枝要牢固,落腳要穩要慢。

徒步該怎麼吃嘞

1、問:毅行者在起步前、步行期間和步行完畢後需要吃多少東西?

答:吃的東西都應該比平常多得多。原因是我們必須吃大量東西,才能在起步前積累足夠體能,在步行期間保持動力,在步行完畢後補充身體消耗的大量精力。一個體重70公斤的人,在平地上以每小時6公里的速度步行,上坡時速度則明顯地減低,那麼每小時消耗的熱量至少是360卡路里。這個人步行24小時後,消耗的熱量不會少於8640卡路里,相當於一個同等體重的人日常能量消耗的兩倍甚至三倍以上。我們必須從食物攝取這時我們的胃口一定會明顯增加。我們很可能整個星期都覺得肚餓,即使如何放懷大嚼,非但不會增加體重,甚至可能體重下降,這對於各位毅行者,特別是害怕體重上升的毅行者來說,大概要算是一個顯上升。

2、問:在毅行者比賽前一個星期前「加碳」有用嗎?

答:所謂為運動員設計特殊的食譜,據說可增加他們的碳水化合物儲存量。其實人體的碳水化合物儲存量非常少,即使訓練有素的運動員也不會超出1200卡路里。如此少的儲存量,倘若不加以補充,在毅行者比賽開始後不出四小時就會耗盡。對於在步行期間有充足食物的毅行者來說,「加碳」與否都不會對能量平衡和表現有多大影響。

3、問:我們應該吃甚麼東西?

答:人體通常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能源。只有在碳水化合物不足時,人體才會以脂肪作為能源。人體的碳水化合物儲存量很少,但脂肪儲存量卻非常大。脂肪固然可以作為能源,但問題在於釋放能量的速率非常低,不足以應付毅行者密集的能量需要(接連攀過雞公山和馬鞍山後,自然完全明白「密集」是甚麼意思)。碳水化合物是運動的能源。這個能源的能量釋放速率很高,足以應付我們的肌肉劇烈運動時的需要。它也是我們的腦部唯一可以利用的能源。我們要成功走完毅行者的路,就必須有一個清晰的頭腦。腦部能量不足時,人的脾氣往往會比較差,隊友間容易發生爭執,判斷能力會減弱,受傷的情況也較多。由於我們的碳水化合物儲存量很少,我們在毅行者比賽期間必須攝取大量碳水化合物,以保持前進的動力。

4、問:碳水化合物是甚麼?

答:米飯、麵包(包括中式粉面)、馬鈴薯、香蕉等都含有豐富的綜合碳水化合物。糖果、葡萄糖粉、葡萄糖或其它含糖飲料含有豐富的簡單碳水化合物(簡單糖)。某些不同形式包裝的所謂「運動食品」,如bars等,則是綜合和簡單碳水化合物的混合物。

5、問:我們應該攝取那些種類的碳水化合物?

答:簡單碳水化合物,例如葡萄糖飲料,都是容易攝取而可以迅速吸收的。因此,它可以為人體迅速地「注入」能量。可是,人體迅速吸收葡萄糖後,可能受刺激而分泌過多的胰島素,造成反應性血糖過低。於是,本來希望借著葡萄糖飲料來提高身體能量水準的人,可能反而有血糖降低和身體能量水準下降的情況。預防反應性血糖過低的方法之一,是非常頻密地攝取大量的簡單碳水化合物。然而,這種方法並不健康。另一種方法是攝取簡單及綜合碳水化合物的混合物。身體缺少能量時,有時不妨吃些糖果或喝點葡萄糖飲料,但接著應該吃米飯、粉面或麵包等食物。

6、問:除碳水化合物外,其它種類的食物應該進食嗎?

答:應該避免吃脂肪或多脂肪的食物。正如前面所說,脂肪是一種釋放得很慢的能量,不足以應付毅行者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當胃裡同時存在脂肪和其它食物時,消化過程就會減慢,吸收食物的速度也會相應減慢。不論我們吃的是甚麼東西,如果還沒有被身體吸收,我們就無法利用它蘊含的能量。與其它食物一起滯留在胃內的脂肪,會令我們有一種不舒適的飽脹感覺。一些毅行者大吃一頓之後攀登馬鞍山,結果發生嘔吐,?ahref='mailto:褪沁@'>褪沁@個道理。至於蛋白質(肉類等),雖然可以增添食物的味道,但無助于保持毅行者的能量平衡。它也會減慢胃部消化過程,只是不如脂肪那麼厲害。因此,在毅行者比賽期間應該少吃甚至完全不吃肉類。

7、問:在毅行者比賽期間,每餐應該吃多少?應該隔多久才吃一餐?

答:我們應該盡可能少食多餐,以保持穩定的能量供應,並可避免多食少餐所引起的胃部飽脹。沿途吃一些乾果、餅乾,間中吃一隻香蕉,在某些補給站則不要吃得太多,應該說是比較適當的。

8、問:水份和鹽份怎樣呢?

答:我們應該常常喝水,至少每半小時喝一次。我們不應等到口渴時才喝水,因為到我們覺得口渴時,身體已經處於脫水狀態。脫水會嚴重影響我們的表現,令我們更容易因受熱而發生毛病,如抽筋、中暑等。中暑是可以致命的。含葡萄糖或電解質(磺物質)的運動飲品可作為攝取水份、能量和電解質的來源,但在脫水後補充水份時,最好還是喝清水,因為人體吸收清水比糖水快得多。有些人帶備鹽片來補充流汗時失去的鹽份,並用來治療抽筋。可是,對於大多數受過訓練的運動員來說,鹽片是不必要的,因為他們的汗腺已經適應了高熱,因流汗而失去的鹽份極少。適當的做法是確保運動員比賽前的食譜含有充足的鹽份,保證他們不會缺鹽。到比賽時才吃鹽片,無論如何都不會有太大的作用。

9、問:茶、咖啡、酒精方面又怎樣?

答:在寒冷的晚上,喝一杯熱茶或熱咖啡,可以令我們精神一振,增添我們向前邁進的決心。可是,茶和咖啡都會引致人體水份流失,所以應該適可而止。流失水份後,應該多喝點水以作補充。對於毅行者來說,酒乃無用之物,只適合在事後慶祝時助興。在毅行者比賽前一個星期應避免喝酒,比賽進行期間當然更要戒絕。

ps:小編明天就要和小夥伴們一起徒步啦

在這裡夏日裡,真的好熱好熱

可是想著晚上可以露營

到達目的地後還可以玩個水上樂園

心情就好多啦

關注我們wei博“魯濱遜戶外”

小編會在這個旅途中和大家互動

期待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