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9”花園行政村並村並出的“品質效應”

資料圖片

7月21日,東陽市南馬鎮花園村西瑤社區的村民金銀潭、馬桂仙夫婦, 在花園田氏醫院享受免費體檢。

而在此之前, 金銀潭夫婦只有羡慕的份兒。

2017年3月, 東陽市委市政府決定, 他們所在的西瑤村連同周邊8個村一起併入花園村。 金銀潭一家成了名副其實的花園人, 享受村裡的一切福利待遇。

穿行在新併入的9個村, 村民說得最多的是花園村規民約帶來的“變化”:並村前, 村裡很多工作, 如拆違、整治髒亂差等, 很難推進;並村後, 各項工作神速展開, 也就個把月時間, 違章自行拆除了、房前屋後亂堆亂放不見了、村容環境整潔了……

花園村第一支部副書記郭曉龍稱之為“並村前後出現的180度轉身”。 並村前, 他是南城村幹部, 讓他吃驚的是, “同樣是村規民約, 花園村的村規民約竟有這樣大的作用。 ”

“這是花園村第一次並村產生的‘品質效應’。 ”花園村黨委副書記金光強說,

並村十多年來, 村容環境、村民生活品質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第一次“1+9”的成功, 讓這次併入的村民看到了希望、充滿了信心。

【打造理想狀態下的安居環境】

7月21日, 前蔡社區盧華良家的聯體排屋正在內裝飾。 “速度快的村民, 趕在雞年春節前就入住了。 ”盧華良說。

社區內新房整齊劃一, 兩戶一幢、三層半高, 6米院子、7米路, 房前屋後各一米綠化帶, 外牆紅白相間。

前蔡社區負責人盧國進介紹, 當年前蔡新屋較多, 並村後選擇了舊村改造。 10多年過去, 居住環境顯得落後。 社區居民強烈要求進行第二輪改造。 2016年5月, 社區啟動第二輪改造, 90%以上的房子都拆掉重建。 他指著村民們的房子說, “每平米村裡補貼幾百元,

大家花費很少就把房蓋起來了。 ”

隨著前蔡社區的順利拆建, 花園村10個社區不再有老房舊房。

2004年10月, 東陽市進行行政村區域調整, 老花園村與周邊9個行政村合併, 組建成新花園村, 村民人口由不到500人增加到5000多人, 面積由1平方公里擴大到了5平方公里。

從此, 花園村按照“合理佈局、全面規劃、整體拆建、分步實施”的新農村建設方案, 統一規劃建設新花園。

如今, 走進花園村, 縱橫的街路、熱鬧的街區、林立的商鋪、鱗次的高樓、整潔的社區、紅白相間的小洋房, 就像走進了一座精緻秀麗的城市, 宜居宜業宜遊。

未併入花園村前, 盧頭社區地處低窪帶, 土木房、紅磚房、泥土路, 髒亂差, 逢雨天就要穿雨鞋。 並村後, 盧頭整村搬遷, 家家住進了三層半小樓房。

71歲的包香雲說, 並村前, 她兄弟的孩子不願來作客, “盧頭的姑姑家最不好, 最不想去”。 現在“盧頭的姑姑家最好了”。 孩子們喜歡來, 白天逛逛離社區不遠的農貿市場, 晚上則流連在吉祥湖畔, 看看音樂噴泉、水幕電影, 很開心。

老人說, 花園有很多景點, 有免費公車, 她經常會乘車去景點玩。 前不久, 她乘車回了趟曾經的盧頭所在地, 發現那裡建起了外國語學校, 很漂亮。 “真像個大花園。 ”老人感歎。

對此, 方店社區負責人厲麗香也深有同感。 社區三面環湖, 周邊全是景區, 有荷花池、生態農業園、民俗館、百花園等。 她說, “生活在這裡什麼都不缺, 不比城裡人差。 ”

連結1:2005年以來, 花園村以農房改造為切入點, 整體搬遷4個村, 整體拆建4個村,

舊村改造2個村, 共拆建農戶1700多戶、拆除民房5000多間, 面積52萬多平方米, 新建房屋4000多間, 節約土地700多畝。

至2016年底, 花園村擁有綠化面積200多萬平方米, 綠化覆蓋率達41.3%, 人均公共綠地412平方米。

【創造處處是機會的創業環境】

花園村有句話:生活靠集體, 致富靠自己。 就是說, 每月村裡統一發放的生活保障管你溫飽, 但要富有, 自己創去。

花園村還有一句話:在花園這個大舞臺裡, 只有慫人, 沒有閒人。 就是說, 只要有心, 這裡處處是創業機會。

來自江西上饒的鄭良在相隔不遠的區域裡連開了兩家超市。 他早年在浦江開超市, 4年前, 聽聞花園紅木市場的名聲而來, 結果就戀上了。 2016年底, 見超市生意好, 他開了第二家。

許多上饒同鄉在花園開超市、飯店, 也有辦紅木廠的。鄭良說,村裡房價噌噌噌往上漲,但他看好花園,打算購置房子,“做個名副其實的花園人。”

在花園村黨委書記邵欽祥看來,花園村處處、時時、人人都有創業就業機會,“集體搭台、群眾唱戲,來者都是客,機會都均等,關鍵是看誰能夠把握住和利用好。”

飲食一條街、建材兩條街、服裝一條街、工藝品雕刻一條街、紅木傢俱生產一條街,以及花園購物廣場、糧油商貿城、花園大排檔……花園村通過規劃特色街道、開闢專業市場、支持第三產業等措施,在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同時,為村民就地放下褲腿創業開闢廣闊天地。

在這樣的大舞臺下,邵偉珍一家從泥工中轉行,和弟弟辦起了紅木傢俱廠,還擁有了自己紅木市場攤位,生意紅紅火火。

年輕人選擇到企業上班、自主創業,老人們則守著房子賺錢。前蔡社區71歲的盧顯義有六間街面房,房子大多用於出租,租客達30餘人,年租金收入超10萬元。“做夢都想不到啊。”他家二樓全部打通,並配有數間臥室。“這是當初按租客要求設計的。”盧顯義說。

連結2:2016年底,花園村全村擁有個體工商戶2827家,實現產值461.23億元,產值、利潤、稅收各項指標同比均增長20%以上,村民人均年收入達16萬元。

2004年10個村剛合併時,9個村的集體經濟不足千萬,2016年,村集體收入1.98億元,全村資產達15.43億元。

【營造濃濃的村民歸屬感】

在新並進的渼陂下社區採訪時,村民正在領卡,每人每月30斤米、2斤肉、2斤蛋、1斤油。女40歲以上、男45歲以上的村民正在登記,參加村裡統一的免費體檢。

“已是花園人,就享有花園人一樣的福利。”領到卡,69歲的村民邵海文一臉自豪。

花園村民享受的福利遠不止這些。

從2005年開始,花園村每年用於公共服務和村民福利投入超過2億元。花園村黨委很明確,不讓一個人掉隊,讓每位村民共用發展成果。

目前,全村建立和健全了醫保、社保和養老等保障體系,村民擁有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新農合醫療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等三項保險待遇;享有建房補貼、獎學金制度、電話月租費等多達31項的生活保障福利;村民子女上學實行16年免費教育制,從幼稚園到高中書學費全免。

68歲的村民盧金余舉了個例子,村裡有田氏醫院,去看病,除醫保報銷,自費部分村裡還會承擔一半。“現在最重要就是身體健康,多享幾年福。”他說。

在花園村,外來人員也享受相應的待遇。2015年開始,外來人員在花園買房、住宿、購物等,可以到村裡報銷一部分作為福利。村裡的劇院、圖書館、醫院、公園以及免費公車等公共設施服務,本地村民與外來人員同等享受。為照顧務工者家庭孩子教育,村裡還專門建造了花園幼稚園分園。

“讓人人都能有獲得感、歸屬感。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邵欽祥說。

安居、樂業,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勞有所得、幼有好學、病有良醫、老有善養、弱有多助、住有美廬……在村民的笑臉上,讀出了花園人發自內心的幸福感,讀出了花園人的生活品質。

連結3:花園村設有大學生就業創業基金,凡是回村創業、就業的大學生,每年對博士生獎勵5萬元、碩士生獎勵2萬元、本科生獎勵1萬元。老年人享有高齡補貼,100歲以上的每年1萬元、90至99歲的每年5000元、80至89歲的每年2000元。

也有辦紅木廠的。鄭良說,村裡房價噌噌噌往上漲,但他看好花園,打算購置房子,“做個名副其實的花園人。”

在花園村黨委書記邵欽祥看來,花園村處處、時時、人人都有創業就業機會,“集體搭台、群眾唱戲,來者都是客,機會都均等,關鍵是看誰能夠把握住和利用好。”

飲食一條街、建材兩條街、服裝一條街、工藝品雕刻一條街、紅木傢俱生產一條街,以及花園購物廣場、糧油商貿城、花園大排檔……花園村通過規劃特色街道、開闢專業市場、支持第三產業等措施,在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同時,為村民就地放下褲腿創業開闢廣闊天地。

在這樣的大舞臺下,邵偉珍一家從泥工中轉行,和弟弟辦起了紅木傢俱廠,還擁有了自己紅木市場攤位,生意紅紅火火。

年輕人選擇到企業上班、自主創業,老人們則守著房子賺錢。前蔡社區71歲的盧顯義有六間街面房,房子大多用於出租,租客達30餘人,年租金收入超10萬元。“做夢都想不到啊。”他家二樓全部打通,並配有數間臥室。“這是當初按租客要求設計的。”盧顯義說。

連結2:2016年底,花園村全村擁有個體工商戶2827家,實現產值461.23億元,產值、利潤、稅收各項指標同比均增長20%以上,村民人均年收入達16萬元。

2004年10個村剛合併時,9個村的集體經濟不足千萬,2016年,村集體收入1.98億元,全村資產達15.43億元。

【營造濃濃的村民歸屬感】

在新並進的渼陂下社區採訪時,村民正在領卡,每人每月30斤米、2斤肉、2斤蛋、1斤油。女40歲以上、男45歲以上的村民正在登記,參加村裡統一的免費體檢。

“已是花園人,就享有花園人一樣的福利。”領到卡,69歲的村民邵海文一臉自豪。

花園村民享受的福利遠不止這些。

從2005年開始,花園村每年用於公共服務和村民福利投入超過2億元。花園村黨委很明確,不讓一個人掉隊,讓每位村民共用發展成果。

目前,全村建立和健全了醫保、社保和養老等保障體系,村民擁有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新農合醫療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等三項保險待遇;享有建房補貼、獎學金制度、電話月租費等多達31項的生活保障福利;村民子女上學實行16年免費教育制,從幼稚園到高中書學費全免。

68歲的村民盧金余舉了個例子,村裡有田氏醫院,去看病,除醫保報銷,自費部分村裡還會承擔一半。“現在最重要就是身體健康,多享幾年福。”他說。

在花園村,外來人員也享受相應的待遇。2015年開始,外來人員在花園買房、住宿、購物等,可以到村裡報銷一部分作為福利。村裡的劇院、圖書館、醫院、公園以及免費公車等公共設施服務,本地村民與外來人員同等享受。為照顧務工者家庭孩子教育,村裡還專門建造了花園幼稚園分園。

“讓人人都能有獲得感、歸屬感。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邵欽祥說。

安居、樂業,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勞有所得、幼有好學、病有良醫、老有善養、弱有多助、住有美廬……在村民的笑臉上,讀出了花園人發自內心的幸福感,讀出了花園人的生活品質。

連結3:花園村設有大學生就業創業基金,凡是回村創業、就業的大學生,每年對博士生獎勵5萬元、碩士生獎勵2萬元、本科生獎勵1萬元。老年人享有高齡補貼,100歲以上的每年1萬元、90至99歲的每年5000元、80至89歲的每年2000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