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頒佈 我國AI產業將加速趕超國際水準

2016年可以說是人工智慧及機器學習大放異彩的爆發年, 不過進入2017年後我們見證了更多來自產業發展進程中為世人呈現的驚喜內容。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曾發表對2017年人工智慧領域發展預測中提到, 技術上將會強化學習、生成對抗網路, 應用上則會強調語音辨識。 現在看來, 今年已經過半, 對於當初這些預測似乎也均一一應驗。

迎產業風口化 科學規劃搶發展先機

技術上的躍進讓產業風口化的趨勢更加凸顯。 而中國的科技企業也逐漸不再受制於靠“抄襲”海外先進理念與技術為自己在市場中提升核心競爭力, 而是更積極地開始向人工智慧自主研發大踏步邁進。

我國的投資者如今都在密切關注著人工智慧領域的創業並大筆揮金。 中國政府也釋放出強烈的信號, 不僅承諾在2018年之前投資150億美元, 以期推動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 近日國務院還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 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 部署構築我國人工智慧發展的先發優勢。

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 人工智慧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準同步, 人工智慧產業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

到2025年, 人工智慧基礎理論將實現重大突破, 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準, 人工智慧也隨之成為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 到2030年, 人工智慧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準, 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慧創新中心。

商業模式填補技術差距 AI加速器成優勢互補首選

我國《“互聯網+”人工智慧3年行動實施方案》提出計畫在2018年形成千億級人工智慧產業應用規模。 而技術層和應用層是未來二級市場的主要投資方向, 應用層作為人工智慧與下游產業的結合, 其發展空間最大。

儘管國內人工智慧相關技術依然落後西方, 但同時商業應用潛力也是巨大的, 甚至有觀點表示中國今年有可能會成為人工智慧產業的主力軍。

據權威機構預測, 至2020年全球AI市場規模將達到1190億元, 年複合增速約19.7%;同期, 中國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將達91億元, 年複合增速超50%, 遠超全球增速。

人工智慧作為新興科技, 涉及技術、資源、人才等要求較高, 因此普遍都是由穀歌等這樣的領袖級龍頭企業帶頭發展的, 對比國內, 我國在人工智慧領域底層的電腦體系架構、智慧硬體、層軟體應用方面雖有質的進步, 但在整體技術上仍和西方國家存在差距, 所以國內相關商業化路徑規劃想要形成產業化發展仍需借鑒國外的產業政策引導和企業商用成功模式。

此次發佈的規劃提出, 其一便是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慧科技創新體系,

從前沿基礎理論、關鍵共性技術、創新平臺、高端人才隊伍等方面強化部署。 其次培育高端高效的智慧經濟, 發展人工智慧新興產業, 前瞻佈局重大科技專案, 統籌當前和未來研發任務佈局的人工智慧項目群都是未來發展的重點任務。

作為國內首次上榜最新《財富》世界500強10家中國公司之一, 騰訊也於近日正式啟動了AI加速器。 經過為期3個月上千個AI創業專案的選拔過程後, 最終25個專案正式入選。 這些專案將由此開始為期6個月的加速期, 在技術、資源、導師、市場全面資助下加速成長。 而就在一周前, 騰訊還在波士頓完成了對美國AI創業團隊的選撥, 優勝團隊也將在不久後入駐騰訊AI加速器, 與國內AI創業者相互交流。 像騰訊這種“內外結合”的雙線生態構建模式, 將以AI加速器為橋樑,連接其內部能力與產業合作夥伴,以此推動行業間的“智變”也不失為避免“風口化”炒作的益舉。

儘管當前AI創業風口已到。但作為初創公司,普遍從技術到應用都存在各種不足,技術深度以及覆蓋面不夠,缺乏市場認知,資金短缺等問題紛紛顯現,我們會看到估值虛高的創業公司大量死亡,投資源頭走向枯竭。而面對行業痛點,AI加速器通過開放企業能力,為專業技術團隊提供包括AI技術、導師、產業資源、市場、投資等多方扶持,不但有助AI技術及產品尋找應用場景,從產業角度來看更能加速推進我國相關產業發展與國際水準同步。

將以AI加速器為橋樑,連接其內部能力與產業合作夥伴,以此推動行業間的“智變”也不失為避免“風口化”炒作的益舉。

儘管當前AI創業風口已到。但作為初創公司,普遍從技術到應用都存在各種不足,技術深度以及覆蓋面不夠,缺乏市場認知,資金短缺等問題紛紛顯現,我們會看到估值虛高的創業公司大量死亡,投資源頭走向枯竭。而面對行業痛點,AI加速器通過開放企業能力,為專業技術團隊提供包括AI技術、導師、產業資源、市場、投資等多方扶持,不但有助AI技術及產品尋找應用場景,從產業角度來看更能加速推進我國相關產業發展與國際水準同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