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COSMO平臺是個什麼鬼?張瑞敏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今年1月, 海爾集團發佈的2016年市場創新報告顯示, 2016年海爾全球營業額預計實現2016億元, 同比增長6.8%;利潤實現203億元, 同比增長12.8%;利潤增速是收入增速1.8倍;互聯網交互產生的交易額約2727億;近十年收入複合增長率達6.1%,

利潤複合增長率達30.6%。 更值得一提的是,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宣佈, 海爾將用7年的時間在年全球營業額上翻一番, 力爭突破4000億元。

從一個地方小廠到營收過千億的公司, 海爾憑藉著33年來積攢的良好品牌美譽度和客戶認同度, 一步步成長為國內製造行業的“領頭羊”。 其創始人張瑞敏也因其在家電製造業方面不懈求新求變的探索, 被譽為“中國製造第一人”。

用“互聯網思維”改造製造業

早在2014年, 張瑞敏旗下香港上市公司海爾電器便與阿裡集團聯合發佈戰略合作公告:阿裡集團對海爾電器進行總額為 28.22億元港幣的投資。 馬雲試圖為阿裡集團開放式物流生態鏈打造樣板;而張瑞敏意在探索“實網 +虛網”的無縫O2O融合,

打造 O2O時代的離用戶最近的互聯網入口。

張瑞敏在家電製造業方面, 提出了要用“互聯網思維”改造製造業的思想。 在互聯網思維方面, 張瑞敏強調了兩個方面:一是並行生產,

即消費者、品牌商、工廠、管道、上游供應商利用互聯網技術全流程參與;二是經營使用者而非經營產品。 傳統製造業的模式是以產品為中心, 未來製造業需要通過自己的產品找到使用者, 與使用者互動, 瞭解用戶的需求, 然後確定新品開發, 周而復始。

張瑞敏的“互聯網思維”提法與小米科技的雷軍類似, 只是兩者賦予的內涵略有差別, 張瑞敏強調製造業的管理, 雷軍強調的是生態鏈打造。 從一家傳統的家電製造企業到一家具有互聯網思維的製造企業, 海爾正在張瑞敏的領導之下進行一場互聯網時代的大遷徙。

全場景互聯互通:帶給世界一個新驚喜

在剛剛結束的2017AWE(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上, 海爾首次展示其轉戰互聯網時代10多年來的一系列轉型成果和落地方案, 從全球首套全場景互聯互通智慧家電的上市銷售、全球首個家電大規模定制生產線的亮相, 再到海爾、卡薩帝、GEA等六大品牌的全球化戰略引爆, 並且目前海爾已經在全國建立八大互聯工廠,

以及自主研發和創新的工業互聯網平臺COSMOPlat, 真正以用戶為中心建立起涵蓋技術創新、產品定制、品牌行銷到服務體驗的全場景智慧生活圈, 更撬動整個世界家電產業運營體系、商業模式和使用者交互的全方位變革。

COSMO平臺運營總監汪洪濤表示, 這套首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作業系統”已初步實現了人們對於智慧製造的想像:從使用者下單、產品設計、生產製造到物流配送的所有環節——從消費者腦中一個概念到最終送到他們手上的產品——都可以在這個系統裡完成。

COSMO是為中國參差不齊的製造業企業量身定制的一個平臺,它試圖最大限度滿足不同製造能力企業的差異化需求,讓他們能以儘量快的速度融入智慧製造體系。這有點類似於聯發科的晶片推出之後,極大地降低了手機製造行業的准入門檻。

張瑞敏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曾說:“現在中國互聯網發展最好的是電商,但是我覺得下一個最好的就應該是互聯工廠”,互聯工廠在與用戶零距離的基礎上,可以去線上店、去線下店,直接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這意味著互聯工廠將是繼電商之後的下一個風口。

海爾互聯工廠模式是全球工業領域樣本?

《中國製造2025》方案起草人之一、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朱森第認為,海爾思路和模式為製造業升級提供了良好示範。“海爾雖然是一個家電企業,但是家電是製造業裡很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涉及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所以海爾目前推出這樣一個智慧製造系統,以及它的互聯網工廠的概念,對整個製造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示範。

德國電工委員會(DKE)主席Roland Bent在看完海爾COSMO平臺之後對海爾的這種探索給予了極高評價,“據我所知海爾是全球領先的應用了智慧製造的企業之一,它是世界第一大家用電器製造企業,是一個巨大的製造公司。所以我很瞭解向智慧製造上游更進一步是很有必要的,它對於中國很多其他企業也是一個榜樣,與此同時海爾也與很多其他企業,包括德國企業,有著緊密的合作。”

德國工程院院士庫恩甚至認為,“海爾互聯工廠模式是全球工業領域的樣本”。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連續三年將“中國製造2025”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並且在今年明確提出“把智慧製造作為主攻方向”,足以顯示智慧製造在國家戰略中的突出地位。海爾的這個系統也獲得了國家層面的背書,2017年2月它被寫入了國家《工業物聯網標準體系框架》。

不過,當日在AWE展會上,部分現場參觀海爾互聯工廠模擬示範線的專家表示,中國智慧製造2025戰略剛剛起步,無論是技術、模式還是標準,都在起步探索階段,真正能形成較為成熟的工業體系尚需時日。

張瑞敏表示,一次甚至比當年家電更重要的機遇,已經擺在眼前。它能否成為“下一個時代”的企業,COSMO的成敗或許具有決定性意義。

這套首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作業系統”已初步實現了人們對於智慧製造的想像:從使用者下單、產品設計、生產製造到物流配送的所有環節——從消費者腦中一個概念到最終送到他們手上的產品——都可以在這個系統裡完成。

COSMO是為中國參差不齊的製造業企業量身定制的一個平臺,它試圖最大限度滿足不同製造能力企業的差異化需求,讓他們能以儘量快的速度融入智慧製造體系。這有點類似於聯發科的晶片推出之後,極大地降低了手機製造行業的准入門檻。

張瑞敏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曾說:“現在中國互聯網發展最好的是電商,但是我覺得下一個最好的就應該是互聯工廠”,互聯工廠在與用戶零距離的基礎上,可以去線上店、去線下店,直接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這意味著互聯工廠將是繼電商之後的下一個風口。

海爾互聯工廠模式是全球工業領域樣本?

《中國製造2025》方案起草人之一、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朱森第認為,海爾思路和模式為製造業升級提供了良好示範。“海爾雖然是一個家電企業,但是家電是製造業裡很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涉及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所以海爾目前推出這樣一個智慧製造系統,以及它的互聯網工廠的概念,對整個製造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示範。

德國電工委員會(DKE)主席Roland Bent在看完海爾COSMO平臺之後對海爾的這種探索給予了極高評價,“據我所知海爾是全球領先的應用了智慧製造的企業之一,它是世界第一大家用電器製造企業,是一個巨大的製造公司。所以我很瞭解向智慧製造上游更進一步是很有必要的,它對於中國很多其他企業也是一個榜樣,與此同時海爾也與很多其他企業,包括德國企業,有著緊密的合作。”

德國工程院院士庫恩甚至認為,“海爾互聯工廠模式是全球工業領域的樣本”。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連續三年將“中國製造2025”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並且在今年明確提出“把智慧製造作為主攻方向”,足以顯示智慧製造在國家戰略中的突出地位。海爾的這個系統也獲得了國家層面的背書,2017年2月它被寫入了國家《工業物聯網標準體系框架》。

不過,當日在AWE展會上,部分現場參觀海爾互聯工廠模擬示範線的專家表示,中國智慧製造2025戰略剛剛起步,無論是技術、模式還是標準,都在起步探索階段,真正能形成較為成熟的工業體系尚需時日。

張瑞敏表示,一次甚至比當年家電更重要的機遇,已經擺在眼前。它能否成為“下一個時代”的企業,COSMO的成敗或許具有決定性意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