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探訪汽車產業品味書香揚州

原標題:精心高效服務催生發展“加速度”

揚州日報記者 鄒平

昨天下午, 40℃的高溫下, “1+13”省市黨報全媒體環省行第二採訪組走進揚州, 第一站就直奔儀征汽車工業園, 記錄揚州第一基本產業及重大項目建設的新成果。

這是儀征汽車工業園交出的一份成績單:從2012年8月第一輛轎車——新Polo下線, 5年來, 上汽大眾儀征工廠生產的轎車已超過170萬輛, 實現開票銷售過千億元、入庫稅收過百億元。 以上汽大眾儀征工廠為原點, 園區先後吸引了160多家企業落戶。 2016年, 儀征汽車工業園生產整車38.6萬輛, 實現工業開票銷售408億元、稅收42.5億元。

一邊聽儀征汽車工業園介紹產業發展情況, 一邊參觀上汽大眾儀征工廠及相關零配件企業生產場景, 第二採訪組的記者紛紛感歎于揚州汽車產業發展速度之快。 南通日報經濟部副主任趙彤說, 沒想到揚州的汽車產業也發展得這麼快、這麼好!

採訪團一行又來到離上汽大眾儀征工廠3公里的外資企業——吉凱恩粉末冶金儀征公司, 這是一家以生產齒輪架、啟停件等為主的汽車零配件企業。 公司總經理李政告訴記者, 企業生產的零配件產品精度達到了微米級, 相當於頭髮絲的1/40, 而且每個小零件上都建有識別資訊, 只要掃一掃二維碼, 就可以瞭解產品性能及相關資訊。

小產品, 大市場。 因為市場需求比較大,

吉凱恩投產不到三年, 就又新上了二期項目。 儀征汽車工業園管委會主任楊廣才介紹說, 儘管國內汽車產業發展速度放緩, 但像吉凱恩一樣, 今年園區要求上馬新項目的企業有近20家之多。

說著, 楊廣才從包裡掏出了一份園區規劃圖, 向記者展示了幾個新專案的選址情況。 “現在每天都要接待好幾撥企業, 都是申請批地擴產能的, 因此不論走到哪兒, 都要將這份規劃圖帶在身邊, 以便隨時瞭解情況。 ”

一張隨身攜帶的規劃圖, 讓環省行記者們見識到了園區服務的高效和無微不至。 “從1到100, 揚州汽車工業園的快速崛起, 除了上汽大眾強大的產業帶動能力, 也離不開園區用心、專業的服務。 ”在聽了汽車工業園的發展史後,

中江網記者丁峰贊許說。

產業在不斷提速, 服務也隨之升級。 優化審批制度, 試行重大項目並聯審批、容缺受理、模擬審批;推行重大專案掛鉤聯繫制度, 園區副科級以上幹部每人掛鉤服務5家企業, 真正做到“圍牆內的事情企業負責, 圍牆外的事情交給園區”;設立首期規模5000萬元的汽車電子產業扶持資金, 支援企業開展技術創新。

一項項高效細緻的服務, 讓入園企業放心地沉下身子, 擼起袖子加油幹, 形成了項目裂變、以企引企的“葡萄串效應”。

隨著大眾新一輪項目的啟動, 到“十三五”末, 儀征整車產能將達80萬輛, 汽車及零配件產值將突破1000億元, 揚州汽車產業版圖將更大。

原標題:靜心城市書房“不打烊”

交匯點記者 林元沁

23日20:00, 揚州城華燈初上,

正是最熱鬧的光景。 繁華的虹橋坊商業街區, 外出消夏的人們追逐嬉鬧, 笑聲傳出很遠。

喧囂之外, 一座兩層的書房靜靜矗立街角, 散發著恬淡的燈火。

這裡, 便是24小時閱讀不打烊的城市書房。

走進書房, 拾階而上來到二樓, 恰遇書房內座位最緊俏的時分, 放眼望去, 座無虛席, 男女老少, 都埋頭沉浸在書海之中。

“奶奶你看,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呀?”樓梯旁, 9歲的包瀚文因為來遲了沒有座位, 只好和奶奶黎葉群窩在一張小沙發上看書, 祖孫倆一問一答特別溫馨。

“我孫子特別愛看書。 虹橋坊這裡開了城市書房後, 總要我們帶他來。 ”黎葉群告訴記者, 家住得不算太遠, 所以常來。 “我和孫子都非常喜歡這裡的氛圍, 陪孫子來的次數多了,

我自己都要變成一個書迷了。 ”黎葉群笑著說。

“把城市書房建在你身邊, 與你靈魂作伴。 ”揚州市圖書館館長朱軍告訴記者, 揚州城市書房建設的初衷是把文化惠民落到實處, 讓更多市民能夠走進城市書房, 享受到就近閱讀的便利和快樂。

不打烊的書房, 也是心靈的歸處。 城市書房內, 不僅放置著自動飲水機和咖啡機等貼心設備, 她的每一處設計還充分考慮到了綠色節能。 書房內的溫控空調和感應燈, 讓夜晚造訪的讀者隨時有一種暖心的歸屬感。 而在沒有讀者的深夜, 亦不會造成水電上的浪費。

心靈的歸處, 更是“文化燈塔”。 如今, 到城市書房讀書看報, 給心靈充充電, 已成了許多揚州人每週必刷的習慣。 據朱軍介紹,目前揚州市內13個城市書房借閱量已經達到了年均75萬冊次,有近5萬讀者在城市書房辦了證。

除了受到市民們的歡迎,24小時城市書房也在江蘇各地收穫點贊無數。朱軍告訴記者,今年內揚州的城市書房預計建設到20家,未來他們還將努力地將城市書房打造成可示範、可複製的“揚州模式”,成為江蘇文化建設新亮點。

短短半小時的體驗,讓記者對揚州這座以文興城的千年古城有了新的體會。城市書房,是揚州城市文化的一個美麗縮影,她讓讀書成為賞心樂事,也讓文化富了更多市民的腦袋。

有什麼樣的城市閱讀,就有什麼樣的城市未來。快節奏的都市里,也許從不缺一間深夜食堂,但永遠缺有一座不打烊的深夜書房。

因為,“城市書房永遠明亮,我們的城市就充滿希望。”

據朱軍介紹,目前揚州市內13個城市書房借閱量已經達到了年均75萬冊次,有近5萬讀者在城市書房辦了證。

除了受到市民們的歡迎,24小時城市書房也在江蘇各地收穫點贊無數。朱軍告訴記者,今年內揚州的城市書房預計建設到20家,未來他們還將努力地將城市書房打造成可示範、可複製的“揚州模式”,成為江蘇文化建設新亮點。

短短半小時的體驗,讓記者對揚州這座以文興城的千年古城有了新的體會。城市書房,是揚州城市文化的一個美麗縮影,她讓讀書成為賞心樂事,也讓文化富了更多市民的腦袋。

有什麼樣的城市閱讀,就有什麼樣的城市未來。快節奏的都市里,也許從不缺一間深夜食堂,但永遠缺有一座不打烊的深夜書房。

因為,“城市書房永遠明亮,我們的城市就充滿希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