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師招聘高頻考點:皮亞傑建構主義發展觀

皮亞傑是瑞士著名心理學家和哲學家, 1907年, 10歲的皮亞傑在公園發現一隻患有白化症的小麻雀, 隨即寫了一篇關於麻雀的文章, 文中皮亞傑細緻的觀察與詳細的分析, 奠定了他對生物學和哲學的濃厚興趣, 他認為生物學和哲學的融合是通向認識論的捷徑, 後來又將這種研究產生興趣轉向心理學, 採用臨床法方法, 觀察自己的三個孩子, 最終總結歸納了兒童的認知發展理論。

在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的基本內容包括建構主義發展觀 。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 人的知識來源於動作, 動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維的基礎。

嬰兒通過對物體的抓取、擺弄等動作獲得關於物體的知識, 從而認識物體。 人在認識周圍世界的過程中, 形成自己獨特的認知結構, 叫做圖式。 例如我看到一隻鳥, 會飛、有羽毛、無齒有喙是他的特點, 我認為鳥就是這樣的, 這就是我的圖式。 每個人的圖式都是不同的。 一個四個半月的嬰兒, 當看到拔浪鼓時, 伸手去抓, 握住後搖晃拔浪鼓。 這系列的動作包括視、聽、抓握及晃動等, 這樣一個行為模式顯然是有其神經系統生理基礎的, 完成這一行為的神經系統生理基礎即是一種圖式。 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及機能的成熟, 圖式不斷得到改造, 認知結構不斷發展。 而人類所有的心理反應歸根到底都是適應,
適應的本質在於取得機體與環境的平衡。 適應分為同化和順應。 同化是指有機體面對一個新的刺激情景時, 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圖式或認知結構中。 例如我見到了一隻麻雀, 它符合會飛、有羽毛、無齒有喙的特點, 因此我推測麻雀也叫做鳥。 這種不改變原有結構, 直接把新刺激吸收進來的過程就是同化。

適應的另一個途徑是順應。 順應是指當有機體不能利用原有圖式接受和解釋新刺激時, 其認知結構發生改變來適應刺激的影響。 例如我後來在書中學習到鴕鳥也屬於鳥類, 但是不符合我原有圖式中鳥需要會飛的特點, 為了學習這個新知識, 我不得不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去適應新刺激, 這就叫做順應。

個體通過同化和順應達到機體與環境的平衡, 如果失去了平衡, 需要改變行為以重建平衡。 個體在平衡與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斷建構和完善認知結構, 實現認知發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