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小兒推拿常用穴位(3)

十五、小橫紋

1. 部位:小指根紋下小橫紋處, 屬點型穴位。

2. 操作方法:揉小橫紋——用右手拇指螺紋面揉之。

3. 作用:消鬱熱、化痰涎。

4. 主治:口瘡、流口水、為治百日咳、肺炎之要穴, 一切痰壅喘咳等症皆良。

十六、二馬穴

1.部位:在手背無名指與小指掌骨縫陷中與手掌兌宮相對。 屬點型穴位。

2.操作方法:揉二馬——醫者左手握患兒左手。 使手心向下, 小指屈於掌心, , 以右手拇指左右揉之。

3.作用:大補元氣、健腦補髓、順氣散結、利水通淋。

4.主治:先天不足、氣虛喘咳(慢性氣管炎)、脫肛、疝氣、小便閉塞或不利,

虛火牙疼、癱瘓、腦炎後遺症等一切虛症均宜之。

十七、外勞宮

1.部位:手背中央, 與內勞宮相對處, 。 屬點型穴位。

2.操作方法:同二馬, 將無名指, 小指屈曲, 與掌面成90°度, 使穴位顯出。

3.作用:溫中去寒、安蛔止疼。

4.主治:下寒腹疼(一切腹痛均宜, 如腸梗阻、腸套疊等), 往來寒熱、膽道蛔蟲、久瀉不止、透發痘疹、疝氣脫肛、夜啼症、感冒風寒、揉之取汗,

一切虛寒症均有效。

十八、陽池穴

1.部位 :腕後二寸陷凹中(相當針灸的外關穴部位), 屬點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揉陽池­­­­­­­——醫者以左手握住患兒腕部, 以右手拇指或中指的螺紋面揉之。

3. 作用:解表散寒, 祛風止疼, 降逆清腦。

4. 主治:頭暈頭痛(各種類型之頭疼均宜)、鼻塞流涕、感冒、急慢驚風及其後遺症、腦震盪後遺症等。

十九、天河水穴

1.部位:前臂正面, 由掌根到肘彎橫紋中間一條直線, 屬長線型穴位。

2.操作方法:推天河水——向心性推之, 稱清天河水(此穴無補法)。

3.作用:解表散寒、清熱化痰、安神鎮驚、利尿。

4.主治:急熱驚風、驚啼煩躁、弄舌、重舌、口瘡、感冒發熱、咳嗽、腹瀉、麻疹、尿少等症。

二十、退六腑穴

1.部位:前臂內側緣, 由肘橫紋頭至腕橫紋頭,

屬長線型穴位。

2.操作方法:離心性推之, 稱退六腑。

3.作用:清實火、退高熱、除熱痰。

4.主治:高燒、急驚風、實熱痰喘、便秘、熱痢、痘疹、痄腮等一切熱症宜之。

二十一、上三關穴

1.部位:前臂外側緣, 由掌根直上至曲池穴, 屬長線型穴位。

2.操作方法:向心性推之, 稱推上三關。

3.作用:培補元氣、調和氣血、能發汗, 對疹毒內陷、隱疹不出等有顯效。

4.主治:表虛自汗、麻疹不透、先天不足、小兒癱瘓等症。

二十二、威靈、精靈

1.部位:威靈——手背, 外勞宮旁, 食中指掌骨之間, 靠近食指掌骨側, 屬點型穴位。

精靈——手背, 外勞宮旁, 無名指小指掌骨之間, 靠近無名指掌骨側, 屬點型穴位。

2.操作方法:以拇指甲掐之, 繼以揉之。

3.作用:舒筋和血、開竅鎮驚。

4.主治:急驚暴死、昏迷不醒。

多在急救時配合使用, 為兒科推拿結束手法之一。

二十三、五指節

1.部位:手指各關節處。

2.操作方法:醫者以拇食二指相對掐之。

3.作用:調和氣血、開竅鎮驚。

4.主治:急慢驚風, 能加強各穴功能, 為兒科推拿結束手法之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