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今天,清江水布埡水電站滿十歲啦!

水布埡電站全貌(攝影:呂新宇、郭寒)

7月22日, 三峽集團湖北能源清江公司水布埡水電站首台機組投產發電10周年。 這座位於清江中游河段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境內的我國中東部地區裝機容量僅次於三峽、葛洲壩的第三大水電站,

裝機容量160萬千瓦, 是以發電為主, 並兼顧防洪、航運等的水利樞紐工程, 擁有世界最高面板堆石壩, 10年累計向社會貢獻350億千瓦時優質電量。

一座世界壩工界的“標杆”

“首戰隔河岩, 再戰高壩洲, 決戰水布埡”, 世紀之交, 跨世紀的清江水電梯級開發大業第二役高壩洲水電站建成, 大決戰在武陵山腹地大峽谷中打響。

清江公司以手縛蒼龍的雄心壯志, 作出了一個讓世界壩工界震驚的決定:在水布埡興建233米高的世界第一高面板堆石壩!

233米, 無疑是一個石破天驚的數字!因為當時世界上還沒有超過200米的面板壩!200米以上甚至被部分專家認為是以碾壓堆石為壩體主幹的面板堆石壩的禁區!

水布埡電廠青工課題研究

清江建設者勇於探索, 不斷更新理念, 開拓思路, 結合大量的科研成果並根據對已建、在建的面板壩, 尤其壩高150米以上的面板壩成功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研究, 聚全國近20家單位專家, 從1993年起開展長達15年的研究和工程實踐, 成功地解決水布埡築壩難題, 形成一整套超高面板壩築壩關鍵技術體系, 重大築壩技術的創新與發明, 多達20余項。 2009年, 水布埡以絕對實力摘取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水布埡大壩是世界已建、在建的最高面板堆石壩, 被國際大壩委員會譽為“中國面板堆石壩建設水準領先於世界各國的標誌性工程”“壩工領域的‘標杆’”。 十餘年來, 這裡是國際壩工水工業界專家踏訪最多的地方之一, 是高校水電專業最好的教學實踐課堂。

一個電網安全的“穩定器”

單機容量46萬千瓦, 擁有45.8億立方米、具有多年調節能力庫容的清江水布埡水電站, 不僅是華中電網骨幹調峰調頻電廠、黑啟動電源點, 還是國家電網緊急調用電廠。

2007年底, 首台機組投產才半年, 水布埡就華麗“亮劍”。

此時一場5 0年一遇的嚴重冰雪災害致使我國南方電力設施大面積損毀, 地處鄂西南的恩施電網變孤網, 恩施城變成一座冰冷的孤島。

水布埡電廠挺身而出, 機組大負荷連續運行1445小時, 將光明和溫暖帶給恩施人民。

相比業內兄弟電廠, 水布埡電站廠房、設備和作用的特殊性, 決定了該廠安全之路走起來尤為艱難。

水布埡樞紐佈置設計時因地形條件限制只能採取大型地下廠房, 其規模之大, 在當時國內少有;引水式地下廠房不僅對設備本身帶來侵擾, 也對維護檢修帶來不便。 單機容量46萬千瓦, 在當時是創新產品。 “新”帶來的不穩定性, 導致設備大症小患一直層出不窮。 而骨幹調峰調頻、緊急調壓, 使得機組運行方式惡劣, 機組損耗大, 運行亦不穩定。

水布埡電廠生活區鳥瞰

怎麼辦?水布埡電廠抓住了“標準”這把利劍。建體系、寫標準、抓落實,不斷夯實基礎管理,2009年,作為重要組成部分,與清江公司三標(品質、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一次通過中電聯(北京)認證中心認證。

2012年,該廠以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達標為契機,對照評定細則,逐項進行排查整改,做到全員、全過程、全覆蓋。當年電廠以同期查評單位中最高分95.14分通過電力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達標驗收,與清江梯級三廠共同體成為全國首批“電力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企業”的水力發電企業,也是全國首家獲此殊榮的流域水力發電企業。

近幾年來電廠不斷優化標準體系,梳理和固化管理流程,促進管理升級。目前,擁有自己的管理標準22個,技術標準238個,工作標準21個。

管理流程的不斷優化,紅外線成像等新技術手段的廣泛運用,以及以大資料為基礎的設備分析,帶來安全形勢持續向好,電網安全的“穩定器”作用發揮愈加顯著。

2017年3月6日,清江公司收到國家電網華中電力調控分中心的感謝信:“本次電網重大檢修方式的順利完成,得益於貴公司的大力支持,充分體現了貴公司講政治、講大局、團結治網的精神。”電網專門對公司傾力配合甘肅祁連山至湖南韶山800千伏特高壓祁韶直流跨越施工發函感謝。

水布埡電廠中央控制室

故事的主角就是水布埡電廠。為配合特高壓祁韶直流跨越施工, 500千伏漁宜、漁興Ⅰ、Ⅱ、Ⅲ線四條500千伏線路同時停電,恩施電網存在大面積停電的三級電網運行風險。停電工作期間,水布埡電廠加強值班力量,3號機組連續可靠運行192小時,嚴格按照調度要求調整有功無功出力,為保障恩施地區電力電量平衡和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塊擔當重責的“磨刀石”

水布埡電廠生活區湯家包是從清江河道左岸邊密實叢林的一個山頭開挖平整出來的一個平臺,如今從空中俯瞰下去,恰似安放在清江邊上一塊磨刀石。

水布埡電站多“高”:壩高,233米,相當於80層樓;位置高,是清江龍頭電站,單機、總裝機容量最大;學歷高,全廠90人,研究生 10 人,高級工程師以上的13人;政治素質高,黨員41人。廠長是個70後,許多80後甚至90後員工都是業務骨幹;志向高,“專業敬業、重責重行”八個字是這支隊伍砥礪成才的信條。

居僻而不寡,處高而不怵。十年來,這支平均年齡30餘歲的團隊苦練內功,磨礪生輝:

導師帶徒是清江公司30年培養人才的傳統,水布埡電廠技術骨幹陶紀軍熱衷於導師帶徒創新,開展個性化服務,把清江公司導師帶徒工作做出了新高度,名氣都到了省總工會。作為湖北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廠裡技術帶頭人,他成立創新團隊,圍繞生產經營管理的重點、難點問題開展創新活動,2015年12月,陶紀軍創新工作室被命名為湖北省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

水布埡電站廠房

電廠年輕人多,進取心強,展示自己才華的訴求也強烈。電廠想辦法搭平臺,把電廠所有的疑難雜症都拿出來作為課題,試圖用技術研究的成果把設備安全可靠性能提升起來。從2012年開始,每年電廠所有年輕人都能領到一份課題。而今年輕人已不滿足於電廠提供的課題,主動尋找課題,將設備運行中發現的典型問題作為課題開展分析,課題選擇由被動安排變為青工主動發現,不少研究成果收到成效並在公開刊物上發表。“水布埡電廠青工課題研究”項目入選全省青少年思想文化活動競賽重點專案名錄。

十年磨一劍,一朝試鋒芒。2016年,清江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水布埡電站竣工後首次洩洪、4台機組全部滿發;與此同時,工區多條道路垮塌、地下廠房多處滲水……生產任務重、搶險任務也重,危難之時見真章:設備管理部楊曉勇加密巡檢設備,手機計步器顯示一晚上步行了20公里;綜合部即將退休的老職工田娣喜冒雨送飯,自己濕了衣裳也不能濕了飯菜;設備維護部年輕的共產黨員趙公傑顧不上尚在重症監護病房才3個月的幼兒,奔波在巡檢路上,一夜白了頭……

一個社會和諧的“助力器”

“開發清江,造福人民” ,是清江公司接領開發清江大旗時的宗旨。國有大型企業特別是央企,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更要率先垂範。

從清江龍頭電站壩址比選確定技術、經濟指標並不占優的水布埡開始,十餘年來,從工程建設到電廠管理,清江水布埡人親歷親為的不只是將一座世界級的大壩、電站、廠房安插在清江峽谷、土家山寨,他們也稟持著現代企業的理念:企業不止是機器、產值、利稅,也要有精神、文化、情懷,一個卓越企業的周邊必當是和諧安康的社會環境。

水布埡電站全貌

水布埡電廠維護部高級專責唐衛東就一對一幫扶水布埡庫區右岸大面山村的一個貧困的李姓家庭。以“造血”的方式説明這家人走出命運的泥沼——唐衛東最多的一次給了李家兩萬多元購買板藍根種子。由於當年板藍根價大跌,老李這一次創業並沒有讓自己擺脫貧困,但唐衛東並不氣餒,主動做老李的工作,讓他從頭再來。2015年,唐衛東又無償投入10000元、借款15000元幫助老李購置石材雕刻機,發動朋友募集一台電腦作為控制設備,親自動手調試設備,手把手教老李使用,幫助老李掌握了石材雕刻技術,兩年不到,老李家的經濟狀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唐衛東硬是將這個素昧平生的土家族家庭扶上了致富之路。在他的感染下,扶貧濟困成為電廠的風尚之事,電廠員工去貧窮的長陽厚豐溪村“三萬”活動現場,去高橋村扶貧點,去周邊學校幫扶學生……電廠接待中心裝修,拆下來的80個行李櫃、80個電視櫃、45張書桌、84個床頭櫃、130張床等也送到了周邊的一所小學。

水布埡地處偏遠,深山峽谷中難覓一塊平地,眼見周邊老百姓精神生活貧乏,電廠將壩頭一個平臺提供給當地居民跳廣場舞。歌舞昇平的背後,是水布埡人辛勤付出。水布埡廠區是全國大型電廠為數不多的全敞開式廠區,電廠為了方便老百姓,自我加壓,用這種方式進行管理。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10年的綠化,水布埡水電站已經是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成為全社會的旅遊基地、老百姓的婚紗攝影基地。環境共用,帶來企地一家親。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10歲的水布埡電廠,正是撒開腳丫奔跑的年齡。

水布埡電廠生活區鳥瞰

怎麼辦?水布埡電廠抓住了“標準”這把利劍。建體系、寫標準、抓落實,不斷夯實基礎管理,2009年,作為重要組成部分,與清江公司三標(品質、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一次通過中電聯(北京)認證中心認證。

2012年,該廠以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達標為契機,對照評定細則,逐項進行排查整改,做到全員、全過程、全覆蓋。當年電廠以同期查評單位中最高分95.14分通過電力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達標驗收,與清江梯級三廠共同體成為全國首批“電力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企業”的水力發電企業,也是全國首家獲此殊榮的流域水力發電企業。

近幾年來電廠不斷優化標準體系,梳理和固化管理流程,促進管理升級。目前,擁有自己的管理標準22個,技術標準238個,工作標準21個。

管理流程的不斷優化,紅外線成像等新技術手段的廣泛運用,以及以大資料為基礎的設備分析,帶來安全形勢持續向好,電網安全的“穩定器”作用發揮愈加顯著。

2017年3月6日,清江公司收到國家電網華中電力調控分中心的感謝信:“本次電網重大檢修方式的順利完成,得益於貴公司的大力支持,充分體現了貴公司講政治、講大局、團結治網的精神。”電網專門對公司傾力配合甘肅祁連山至湖南韶山800千伏特高壓祁韶直流跨越施工發函感謝。

水布埡電廠中央控制室

故事的主角就是水布埡電廠。為配合特高壓祁韶直流跨越施工, 500千伏漁宜、漁興Ⅰ、Ⅱ、Ⅲ線四條500千伏線路同時停電,恩施電網存在大面積停電的三級電網運行風險。停電工作期間,水布埡電廠加強值班力量,3號機組連續可靠運行192小時,嚴格按照調度要求調整有功無功出力,為保障恩施地區電力電量平衡和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塊擔當重責的“磨刀石”

水布埡電廠生活區湯家包是從清江河道左岸邊密實叢林的一個山頭開挖平整出來的一個平臺,如今從空中俯瞰下去,恰似安放在清江邊上一塊磨刀石。

水布埡電站多“高”:壩高,233米,相當於80層樓;位置高,是清江龍頭電站,單機、總裝機容量最大;學歷高,全廠90人,研究生 10 人,高級工程師以上的13人;政治素質高,黨員41人。廠長是個70後,許多80後甚至90後員工都是業務骨幹;志向高,“專業敬業、重責重行”八個字是這支隊伍砥礪成才的信條。

居僻而不寡,處高而不怵。十年來,這支平均年齡30餘歲的團隊苦練內功,磨礪生輝:

導師帶徒是清江公司30年培養人才的傳統,水布埡電廠技術骨幹陶紀軍熱衷於導師帶徒創新,開展個性化服務,把清江公司導師帶徒工作做出了新高度,名氣都到了省總工會。作為湖北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廠裡技術帶頭人,他成立創新團隊,圍繞生產經營管理的重點、難點問題開展創新活動,2015年12月,陶紀軍創新工作室被命名為湖北省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

水布埡電站廠房

電廠年輕人多,進取心強,展示自己才華的訴求也強烈。電廠想辦法搭平臺,把電廠所有的疑難雜症都拿出來作為課題,試圖用技術研究的成果把設備安全可靠性能提升起來。從2012年開始,每年電廠所有年輕人都能領到一份課題。而今年輕人已不滿足於電廠提供的課題,主動尋找課題,將設備運行中發現的典型問題作為課題開展分析,課題選擇由被動安排變為青工主動發現,不少研究成果收到成效並在公開刊物上發表。“水布埡電廠青工課題研究”項目入選全省青少年思想文化活動競賽重點專案名錄。

十年磨一劍,一朝試鋒芒。2016年,清江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水布埡電站竣工後首次洩洪、4台機組全部滿發;與此同時,工區多條道路垮塌、地下廠房多處滲水……生產任務重、搶險任務也重,危難之時見真章:設備管理部楊曉勇加密巡檢設備,手機計步器顯示一晚上步行了20公里;綜合部即將退休的老職工田娣喜冒雨送飯,自己濕了衣裳也不能濕了飯菜;設備維護部年輕的共產黨員趙公傑顧不上尚在重症監護病房才3個月的幼兒,奔波在巡檢路上,一夜白了頭……

一個社會和諧的“助力器”

“開發清江,造福人民” ,是清江公司接領開發清江大旗時的宗旨。國有大型企業特別是央企,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更要率先垂範。

從清江龍頭電站壩址比選確定技術、經濟指標並不占優的水布埡開始,十餘年來,從工程建設到電廠管理,清江水布埡人親歷親為的不只是將一座世界級的大壩、電站、廠房安插在清江峽谷、土家山寨,他們也稟持著現代企業的理念:企業不止是機器、產值、利稅,也要有精神、文化、情懷,一個卓越企業的周邊必當是和諧安康的社會環境。

水布埡電站全貌

水布埡電廠維護部高級專責唐衛東就一對一幫扶水布埡庫區右岸大面山村的一個貧困的李姓家庭。以“造血”的方式説明這家人走出命運的泥沼——唐衛東最多的一次給了李家兩萬多元購買板藍根種子。由於當年板藍根價大跌,老李這一次創業並沒有讓自己擺脫貧困,但唐衛東並不氣餒,主動做老李的工作,讓他從頭再來。2015年,唐衛東又無償投入10000元、借款15000元幫助老李購置石材雕刻機,發動朋友募集一台電腦作為控制設備,親自動手調試設備,手把手教老李使用,幫助老李掌握了石材雕刻技術,兩年不到,老李家的經濟狀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唐衛東硬是將這個素昧平生的土家族家庭扶上了致富之路。在他的感染下,扶貧濟困成為電廠的風尚之事,電廠員工去貧窮的長陽厚豐溪村“三萬”活動現場,去高橋村扶貧點,去周邊學校幫扶學生……電廠接待中心裝修,拆下來的80個行李櫃、80個電視櫃、45張書桌、84個床頭櫃、130張床等也送到了周邊的一所小學。

水布埡地處偏遠,深山峽谷中難覓一塊平地,眼見周邊老百姓精神生活貧乏,電廠將壩頭一個平臺提供給當地居民跳廣場舞。歌舞昇平的背後,是水布埡人辛勤付出。水布埡廠區是全國大型電廠為數不多的全敞開式廠區,電廠為了方便老百姓,自我加壓,用這種方式進行管理。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10年的綠化,水布埡水電站已經是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成為全社會的旅遊基地、老百姓的婚紗攝影基地。環境共用,帶來企地一家親。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10歲的水布埡電廠,正是撒開腳丫奔跑的年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