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這一點容不得半點模糊

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張志軍

中國臺灣網7月24日太原訊以“推動兩岸融合 維護和平基礎”為主題的第二十六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7月24日在太原舉行。

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張志軍出席開幕式並發表致辭。

致辭全文如下:

很高興應邀參加第26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 自1990年以來, 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堅持舉辦了26屆, 來自兩岸、港澳以及海外的專家學者, 在這個平臺上圍繞兩岸關係暢所欲言、深入交流、建言獻策, 為推動兩岸關係不斷發展付出了心血, 作出了貢獻, 同時這一平臺的影響力也得到擴大和提升。 在此, 我謹代表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 對本屆研討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 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兩岸關係發展的各位專家學者表示衷心感謝, 更期待研討會這一重要平臺為推動新形勢下兩岸關係發展作出新貢獻。

本屆研討會以“推動兩岸融合, 維護和平基礎”為主題, 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它點出了當前兩岸關係的兩個關鍵字, 就是“融合發展”和“政治基礎”: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是新形勢下造福兩岸同胞、推動兩岸關係持續向前發展的重要途徑;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基礎是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確保兩岸關係行穩致遠的必要條件。

曾幾何時, 海峽兩岸軍事尖銳對峙, 骨肉同胞隔海相望, 38年近在咫尺的隔絕, 給無數家庭留下刻骨銘心的傷痛。 1987年兩岸同胞衝破藩籬, 開始交往, 雖風風雨雨, 歷經波折, 但交流勢頭一往無前、銳不可擋。 1987年兩岸人員往來不足5萬人, 兩岸貿易額僅15億美元, 去年兩岸人員往來939萬人次,

兩岸貿易額達到1796億美元, 分別增長了約187倍和120倍。 越來越多的同胞穿梭兩岸, 探親訪友、求學創業。 兩岸各行業、各領域的聯繫千絲萬縷,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早已形成。 30年的發展和積累, 推動兩岸交流合作站上了新的歷史起點, 邁向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新征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將持續推進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 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增進同胞親情和福祉, 拉近同胞心靈距離, 增強對命運共同體的認知。 ”這為我們繼續深化兩岸交流合作、推進兩岸關係發展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動力。

確保兩岸關係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而不偏離航向, 就必須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基礎。 是否認同一個中國,

事關兩岸關係性質, 事關兩岸關係前途, 在這一大是大非問題上容不得半點模糊。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 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是兩岸關係之“錨”和“定海神針”。 錨定了, 才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 如果沒有這個“定海神針”,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之舟就會遭遇驚濤駭浪, 甚至徹底傾覆。 兩岸關係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充分證明了這一科學論斷。 “九二共識”之所以重要, 能在兩岸關係中具有基礎性地位, 就在於它回答了兩岸關係性質這一根本性問題, 即大陸與臺灣同屬一個中國, 這就是“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 這一核心意涵, 不是無中生有、憑空產生出來的, 它是兩岸雙方對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這一客觀事實的共同確認,
是雙方授權認可的, 不是哪個黨的專利, 更沒有強加於人。 2008年5月, 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互致函電, 同意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中斷近9年的商談。 2014年2月, 我同臺灣陸委會負責人同意並在雙方發表的新聞稿中確認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建立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 更具有歷史意義的是, 2015年11月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會面, 共同向兩岸、向全世界宣示“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的立場。

去年520以來, 民進黨當局口口聲聲稱將“維持兩岸關係現狀”。 什麼是“現狀”?1949年以來, 兩岸雖然尚未統一, 但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 也不可能改變。 這就是現狀!2008年以來, 兩岸雙方在“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上共同開創了和平發展新局面並取得豐碩成果。這就是現狀!對於這一現狀,誰在努力維持,誰在圖謀改變呢?人們看到的是,去年520以來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不認同其核心意涵,始終避而不答兩岸關係性質這一根本性問題,並且縱容支持各種形式的“去中國化”“台獨”分裂活動,阻撓、限制兩岸交流合作,妄圖削弱、切割臺灣同大陸的政治、經濟和歷史文化聯繫,磨滅臺灣同胞的中華民族意識。這些倒行逆施的做法是不得人心的,也是不可能得逞的。

去年以來兩岸關係形勢的變化,使人們對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定海神針”的論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認識到,只有回到“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兩岸關係才能撥雲見日,柳暗花明。

我們的對台大政方針是明確的、一貫的,沒有改變,也不可能改變。面對複雜嚴峻的台海局勢,我們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的堅定立場不會動搖。堅決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決不允許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這是我們黨和政府對歷史、對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和責任。無論哪個黨派、團體,無論其過去主張過什麼,只要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我們都願意同其交往。

我們推進兩岸民間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積極努力不會減弱。我們不斷完善政策措施,為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創造更好的政策環境。

我們為兩岸同胞謀福祉、辦實事,增進共同利益和親情的真誠態度不會改變。臺灣同胞是我們的骨肉天親,兩岸同胞是一家人,是命運共同體。我們在努力提升兩岸經濟合作層次和水準,擴大經濟合作的社會效益,增加兩岸同胞的受益面和獲得感;繼續擴大兩岸同胞直接交往,加強兩岸文化教育交流,促進兩岸同胞的福祉和心靈契合。

我們言必行、行必果。去年以來,我們努力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我們有關部門先後出臺20多項政策措施,解決了一批臺灣同胞反映強烈的實際問題。為給台生營造更好的學習環境,我們修訂了台生在大陸學習的有關規定,為台生增設具有較高榮譽性質的獎學金。為給臺胞創造更多工作機會,我們進一步放寬臺胞在大陸事業單位的就業地域,開放在大陸工作的臺灣研究人員申請國家社科基金,加強高校臺灣畢業生的就業服務。我們還積極支持臺灣青年來大陸實習就業創業,僅今年上半年,大陸有關省市和部門就提供了上萬個實習和就業崗位。為給臺胞提供更多的生活便利和保障,我們改造自助服務設備,實現臺胞在火車站和機場自助購、取票和值機,修改涉及臺胞的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政策等。

——我們持續推進兩岸經貿合作。今年上半年,兩岸貿易額持續增長,達到874.9億美元,同比上升9.7%。大陸批准台商投資項目1688個,實際使用台資金額11.9億美元。我們積極協助台商轉型升級,幫助其降低經營成本,解決融資難題。促進台企享受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為臺灣同胞共用大陸“十三五”發展機遇創造有利條件。

——我們積極推動兩岸縣市交流。在堅持兩岸關係性質正確認知基礎上,接待臺灣有關縣市長來訪,支持上海、臺北舉辦“雙城論壇”,為改善民生、造福民眾作出了積極努力。

——我們支持兩岸民間團體共同舉辦各類弘揚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活動。7月初,在抗戰全面爆發80周年之際,兩岸退役將領和專家學者共同在南京舉辦了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學術研討會,回顧這段中華兒女前仆後繼、共赴國難,抗擊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英勇鬥爭史,以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的民族精神,堅定攜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決心和信心。

各位專家,各位朋友: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兩岸關係一路走來,雖歷經風雨、飽受滄桑,但前進的方向始終是清晰的。兩岸同胞割捨不斷的血脈親情、渴望深化交流合作的強烈意願,是兩岸關係發展的不竭動力。祖國大陸的發展進步,是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我們有信心團結兩岸同胞,克服困難,排除干擾,繼續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扎實推進和平統一進程。

在座的諸位專家學者長期關注和研究兩岸關係和台海局勢,具有很高的學術造詣和獨到見解,是兩岸關係發展變化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也為推動兩岸關係的發展付出了許多心血。兩岸關係當前的局面,更需要大家開動腦筋,建言獻策,貢獻智慧和力量。為了我們共同家園的美好未來,這是我們應盡的責任。

兩岸雙方在“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上共同開創了和平發展新局面並取得豐碩成果。這就是現狀!對於這一現狀,誰在努力維持,誰在圖謀改變呢?人們看到的是,去年520以來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不認同其核心意涵,始終避而不答兩岸關係性質這一根本性問題,並且縱容支持各種形式的“去中國化”“台獨”分裂活動,阻撓、限制兩岸交流合作,妄圖削弱、切割臺灣同大陸的政治、經濟和歷史文化聯繫,磨滅臺灣同胞的中華民族意識。這些倒行逆施的做法是不得人心的,也是不可能得逞的。

去年以來兩岸關係形勢的變化,使人們對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定海神針”的論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認識到,只有回到“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兩岸關係才能撥雲見日,柳暗花明。

我們的對台大政方針是明確的、一貫的,沒有改變,也不可能改變。面對複雜嚴峻的台海局勢,我們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的堅定立場不會動搖。堅決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決不允許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這是我們黨和政府對歷史、對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和責任。無論哪個黨派、團體,無論其過去主張過什麼,只要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我們都願意同其交往。

我們推進兩岸民間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積極努力不會減弱。我們不斷完善政策措施,為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創造更好的政策環境。

我們為兩岸同胞謀福祉、辦實事,增進共同利益和親情的真誠態度不會改變。臺灣同胞是我們的骨肉天親,兩岸同胞是一家人,是命運共同體。我們在努力提升兩岸經濟合作層次和水準,擴大經濟合作的社會效益,增加兩岸同胞的受益面和獲得感;繼續擴大兩岸同胞直接交往,加強兩岸文化教育交流,促進兩岸同胞的福祉和心靈契合。

我們言必行、行必果。去年以來,我們努力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我們有關部門先後出臺20多項政策措施,解決了一批臺灣同胞反映強烈的實際問題。為給台生營造更好的學習環境,我們修訂了台生在大陸學習的有關規定,為台生增設具有較高榮譽性質的獎學金。為給臺胞創造更多工作機會,我們進一步放寬臺胞在大陸事業單位的就業地域,開放在大陸工作的臺灣研究人員申請國家社科基金,加強高校臺灣畢業生的就業服務。我們還積極支持臺灣青年來大陸實習就業創業,僅今年上半年,大陸有關省市和部門就提供了上萬個實習和就業崗位。為給臺胞提供更多的生活便利和保障,我們改造自助服務設備,實現臺胞在火車站和機場自助購、取票和值機,修改涉及臺胞的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政策等。

——我們持續推進兩岸經貿合作。今年上半年,兩岸貿易額持續增長,達到874.9億美元,同比上升9.7%。大陸批准台商投資項目1688個,實際使用台資金額11.9億美元。我們積極協助台商轉型升級,幫助其降低經營成本,解決融資難題。促進台企享受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為臺灣同胞共用大陸“十三五”發展機遇創造有利條件。

——我們積極推動兩岸縣市交流。在堅持兩岸關係性質正確認知基礎上,接待臺灣有關縣市長來訪,支持上海、臺北舉辦“雙城論壇”,為改善民生、造福民眾作出了積極努力。

——我們支持兩岸民間團體共同舉辦各類弘揚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活動。7月初,在抗戰全面爆發80周年之際,兩岸退役將領和專家學者共同在南京舉辦了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學術研討會,回顧這段中華兒女前仆後繼、共赴國難,抗擊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英勇鬥爭史,以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的民族精神,堅定攜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決心和信心。

各位專家,各位朋友: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兩岸關係一路走來,雖歷經風雨、飽受滄桑,但前進的方向始終是清晰的。兩岸同胞割捨不斷的血脈親情、渴望深化交流合作的強烈意願,是兩岸關係發展的不竭動力。祖國大陸的發展進步,是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我們有信心團結兩岸同胞,克服困難,排除干擾,繼續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扎實推進和平統一進程。

在座的諸位專家學者長期關注和研究兩岸關係和台海局勢,具有很高的學術造詣和獨到見解,是兩岸關係發展變化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也為推動兩岸關係的發展付出了許多心血。兩岸關係當前的局面,更需要大家開動腦筋,建言獻策,貢獻智慧和力量。為了我們共同家園的美好未來,這是我們應盡的責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