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史上今日:1993年3月24日 SL9彗星被發現


1993年3月24日, 美國彗星觀測專家休克梅夫婦和加拿大天文學家利維共同發現了“休梅克-利維9號”彗星, 簡稱SL9彗星。

美國的其他科學家得知這一消息後,

立即在基特峰天文臺用空間檢測望遠鏡對其進行觀察, 最終證實了這顆彗星的存在。 通過觀測, 人們發現這顆彗星的慧核已經分裂成了21顆。 與眾不同的是, 這麼多顆慧核並沒有同一般的彗星那樣分裂後便四散開去, 而是排列成整齊的一行, 形成了一串“珍珠鏈”。 如果將這些“串珠”一字排開, 長度能達到16萬公里以上, 可繞地球四圈。

科學家經研究發現, SL9彗星原是一顆很普通的彗星, 由於它偶然掠過木星, 被木星引力場俘獲, 成為一顆彗星型木衛。 而且在彗星與木星近距離交匯之際, 木星的巨大引力把結構較鬆散的SL9慧核撕裂成了眾多的碎片。 隨後, 這些慧核之間的距離越拉越遠, 最終伸展為直線狀,

從而成就了這一大奇觀。

在研究中, 科學家還發現, 如果SL9彗星按照這樣的長橢圓形軌道運轉, 當它到達近木點時, 離木星的距離只有4.3萬千米。 而木星與它的“洛希極限距離”大約是20萬千米。 因此如果它們倆接近至一個極限距離, SL9彗星將會被木星的引力撕個粉碎。

之後在1994年7月, SL9彗星如期和木星相撞, 上演了太陽系史上極為壯麗的景象。 這是人類第一次準確預報並觀測到的太陽系天體大規模撞擊事件, 向人們提供了星體相撞的範例, 成為了宇宙空間內一次最好的撞擊實驗。 對於它的準確預報, 在天體力學研究方面更是“史無前例”, 為天體碰撞及規律研究樹立了一塊新的里程碑。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作者: 孔祥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