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58到家:以高階服務贏信用“高分”

前不久, 一向低調的家政服務業突然被請上頭條, 且規格極高!包括發改委、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等國家17個部門聯合針對家政服務推出提質擴容行動方案。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 該方案“嚴重表揚”了家政服務業不僅是農民工就業增收的重要管道, 而且也是改善民生、擴大內需、調整結構的重要舉措。

雖然說, 這種高級別的肯定對整個行業來說都算是一劑提速發展的“春藥”, 令人振奮, 充滿幹勁!但我更加關注的是其中提到的一個重點舉措, 以及由此引發的對行業現狀的思考——“《方案》重點強調, 要加強家政服務行業誠信體系建設,

推動有關部門簽署家政服務失信聯合懲戒合作備忘錄, 建立家政服務企業、從業人員信用記錄, 並相應納入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全國信用資訊共用平臺和‘信用中國’網站。 ”

是的, 就是整個家政服務行業老生常談的“信用”二字!之所以將它提至國家層面, 無外乎兩個既定事實。 第一就是對於消費者來說, 家政服務企業以及從業人員的“信用情況查證”是其消費選擇的起點, 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第二就是雖然行業參與各方都已深刻認識到信用的重要性, 但卻有極少數人將勁兒使錯了地兒, 由此而衍生出的“利益黑鏈”也已成為行業發展擴容的巨大掣肘。

比如有媒體報導說, 現在很多消費者在選擇保姆或月嫂服務時,

都會習慣看從業者的證書, 像健康證、營養師證、育嬰師證等等, 以此求個心裡踏實。 而其實當下的行業現狀是, 拿著各種資格證的月嫂其實一堂培訓課都沒上過, 而市面上的很多中心、協會、培訓學校看似名頭很大, 也是只需要交錢即可拿證。

本是優質服務代名詞的證書, 卻成為了部分無良仲介瘋狂掘金的一手“好牌”, 如此浮躁的行業風氣, 也正在逐步瓦解消費者的信任。 這同時也在倒逼企業反思, 唯有以信用為基, 堅持消費者至上, 將品牌做大, 才是行業健康發展的唯一出路。

而對於消費者來說, 他們對大品牌也一樣抱有天然的青睞。 舉個例子說吧, 作為國內O2O家政服務領域的領導者,

58到家在從業者信用狀況的把控上幾近做到了極致。 以它們的月嫂服務為例, 除了最基本的信用狀況考察外, 所有月嫂都必須經過58到家特有的“五重過濾篩選”, 在經過家政、餐飲、母嬰護理、催乳、中醫理論等系統性培訓且考核通過後, 方能持證上崗……這便是大品牌信任驅導下的發展邏輯, 契合消費者需求, 壯大即是必然。

說實在話, 就目前來看, 整個家政服務行業正處於提質擴容的黃金階段!指導方針國家出了, 扶持政策國家給了, 對於參與企業來說, 當下最重要的是將“家政服務供需失衡”當成是發展的契機而非撈錢的良機, 以服務為本, 練好內功, 多培育出幾個像58到家一樣的大品牌, 或許才是整個家政服務行業最該同心前行的方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