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國三家互聯網企業入圍世界500強 數量與美國持平

央廣網北京7月24日消息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 在中國, 每個有追求的規模企業中, 幾乎都有一個“500強”的夢。 那是美國的《財富》雜誌為代表的西方主要財經媒體評出來的、全球頂級企業的代名詞, 也是上個世紀中國啟動改革開放後西方各種思潮湧進國門在企業界留下的一個夢想標杆。 它曾經離中國企業那麼遙遠。

時過境遷, 如果您看到《財富》雜誌近日公佈的2017年世界500強排行榜, 就會自豪地發現, 其中有115家中國企業進入世界500強。 入圍中國企業數量比上年度增長五家, 中國公司入榜數量已經連續第十四年呈現增長。

《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一直是衡量全球大型公司的最著名、最權威的榜單。 專家認為, 世界500強企業數量基本反映了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位置。 在為中國企業入圍叫好鼓掌的同時, 人們又該如何更加理性地看看待這份榜單呢?

按照2017年世界500強的營收排名看, 排名第一位的是美國零售業巨頭——沃爾瑪, 緊隨其後位列二、三、四位的是三家中國企業, 分別是國家電網和中石化、中石油, 排名第五位的是日本豐田汽車。 這意味著, 中國企業在2017年世界500強前五位中佔據著三個席位。

如果按照企業所屬國家進行統計, 美國入圍500強的企業數量為132家, 位居第一。 中國115家企業位居第二。 中美兩國入圍企業之和, 接近世界五百強的一半。

排在第三位的日本, 有51家企業入圍。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認為, 入圍榜單基本和目前中國經濟總量及在全球排名相匹配, “從GDP看美國第一, 中國第二, 這也與我們的身份相匹配, 日本是51家, 我們是處於第三名的日本的一倍以上, 說明我們現在在世界上的位置不僅是第二, 而且相對比較穩固, 這也是近些年我們改革開放給企業釋放更多活力, 更多發展機會。 我們企業在國際舞臺上也取得了很多發展, 現在我們登臺上榜的企業越來越多, 直觀看就是對我們企業的一種肯定。 從整體上看, 是對我們國家的一種肯定, 對改革開放政策的一種肯定。 ”

在行業分佈上, 我國企業所處領域最多的為能源、石油、採礦類,

達到了19家企業。 其次是房地產、工程與建築類企業數量為14家。 另外, 有9家中國的銀行企業上榜。 在上榜的中國企業中, 大型國有企業依然保持穩定的占比, 央企上榜數量達到48家。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分析, 這一現象與我國的所有制結構有關, 但也要關注到近年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 “這應當說是正常的。 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 在這種體制下, 說明國企在中國經濟發展中自身得到了發展, 也為中國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另外, 我們也要積極引導、扶持、壯大民營經濟。 今後要有更多的民營企業也進入500強, 這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

在傳統領域持續發力、做大做強的同時, 我國入圍500強的互聯網企業有三家,

分別是京東、阿裡巴巴和騰訊, 這一數量與美國入圍的互聯網企業數量持平。 而在全球範圍也僅有中、美兩國的六家互聯網企業, 進入500強的排行榜。 白明認為, 我國在高鐵技術、互聯網等領域存在局部優勢, “至少我們在互聯網領域並不吃虧, 整體上, 中國的競爭力和歐美國家還有差距, 但是這個差距並不平均, 有很多領域我們走在世界前列, 互聯網領域也不弱, 我們有局部優勢, 只是希望我們的局部優勢越來越多。 ”

《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是衡量全球大型公司的最著名、最權威的榜單, 由《財富》雜誌每年發佈一次。 今年上榜的總營業收入的門檻是216億美元, 比2016略有增長。 當企業在一年中的總營業收入達到216億美元以上,

才有可能躋身到2017年的榜單中。

姚景源表示, 回想1978年, 中國沒有一家企業能夠進入500強, 應該看到中國經濟在改革開放中取得的重大成就, 但是, 也應清醒地看到, 中國企業擴大規模的同時應注重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因為500強基本是按照規模, 銷售額、生產額規模計算, 我們現在這些企業在規模上確實是‘巨人’, 但是總體上中國企業還是缺少核心技術, 基本上還是處在中低端, 而不是中高端。 一方面, 我們有一百多家企業進入500強這是件大好事。 但是另一方面, 我們還要不斷調整和優化結構, 轉型升級, 要把中低端逐步轉向中高端, 更好地落實和推進‘中國製造2025’等。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