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孩子做個有界限感的人

“你媽叫你回家吃飯!”在今天更多淪為一種網路調侃。 我相信這句話有著太多人小時候的記憶。 那時候, 家家住在大院子裡, 院子不設大門,

更不要說上鎖, 有的甚至連圍牆都沒有, 小孩找好朋友玩, 都是直接走進別人家, 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 主人家要吃午飯時候, 都會象徵性地讓其他孩子留下來吃午飯, 有的孩子識趣, 就回自己家吃飯了。 而有的孩子, 主人讓飯不吃, 但依舊會留在別人家玩。 主人家感覺不方便時會委婉地跟那個孩子說“你媽叫你回家吃飯!”

01/“你媽叫你回家吃飯!”背後的含義

當別人發出“你媽叫你回家吃飯”的信號, 其實是一種善意的驅趕。

最早的時候, 居住在一起的人往往是宗族血緣關係, 也就是“一家人”, 對私密性要求不高。 而現代生活則不同, 沒有人喜歡別人在不合適的時候侵入自己的私人空間, 比如你需要談論一件家事,

但有外人在場, 你肯定會覺得不方便。

當別人對你的孩子發出“你媽叫你回家吃飯”, 表明孩子已經不恰當地跨入別人的空間, 即“越界”, 給別人帶來困擾。

02/“界限”不僅僅是“眼力勁兒”

以往, 我們常常以“眼力勁兒差”來評價一些不懂適當離開的人, 但對於孩子, 則會認為小孩子懂啥而忽略這個問題。

很多時候, 小孩子的行為即使不恰當, 也很容易獲得別人的諒解, “孩子嘛”。 可是, 別人可以這樣表達客氣, 作為家長自己不能不自知。 比如在飯店吃飯, 孩子跑到別人的桌子邊玩耍;在地鐵上看到別人打遊戲, 馬上貼到別人身邊, 脖子伸得長長地, 都會給別人造成不舒適的感覺。

03/我的界限我做主

界限, 可以是空間上的距離, 也可以是心理上的距離。

引導孩子的界限感, 不僅是不侵入別人的界限, 也不讓別人侵入自己的界限。

比如別人問孩子你爸爸媽媽是幹什麼的?就是明顯的越界行為, 表明我們跟這個人並沒有熟悉到需要告訴他這些資訊的時候。 如果是真的熟人, 早就知道這些資訊了。

幫助孩子建立界限感, 也是一種自我保護。 打聽資訊不正是那些對孩子心懷叵測的“陌生人”管用的伎倆嗎?

04/素質與界限

即使很多成人, 也不見得有界限感。 比如很多初次見面的人東打聽西打聽別人的私人問題, 侵入別人的空間而不自知。 分不清自己的事和別人的事, 這不正是沒界限下的“素質”問題嗎?作為家長可能會覺得現在周圍的人都這樣啊, 這就更證明了目前對孩子孩子普及界限概念有多重要, 做了, 你就是少數的引領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