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幽門螺桿菌能致癌?真的假的?!︱真相

提起幽門螺桿菌, 想必大家並不陌生, 身邊很多經常胃痛的朋友在做胃鏡檢查後也有一些查出了存在幽門螺桿菌的感染。

然而, 又聽聞幽門螺桿菌和惡性胃潰瘍以及胃癌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便又嚇得心驚膽戰, 談菌色變。

那麼幽門螺桿菌到底會不會致癌呢?幽門螺桿菌和胃癌又有著什麼聯繫?今天, 小編就給朋友們揭開幽門螺桿菌神秘的面紗。

幽門螺桿菌(簡稱Hp),

是一種單極、多鞭毛、螺旋形彎曲的細菌, 微需氧, 生存於胃部及十二指腸的各區域內, 而在大氣或絕對厭氧環境下不能生長, 因其產鹼性氨氣中和胃酸的獨特技能成為目前所知惟一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微生物。

解密

幽門螺桿菌會傳染嗎?

目前多數學者認為“人-人”、“糞-口”是主要的傳播方式和途徑,

可通過手、不潔食物、餐具、糞便、內鏡檢查等途徑傳染, 而且HP感染在家庭內有明顯的聚集現象, 感染者子女的感染機會比其它家庭高得多。

HP感染與地理區域、年齡、社會經濟狀態、教育程度、生活環境及職業等因素均相關, 以發展中國家最為常見, 其中80%的感染人群為中年人。

解密

幽門螺桿菌致癌嗎?

胃癌不一定是由HP引起, HP也未必引起胃癌。

HP是最常見細菌感染, 感染全世界50%〜75%的人口, 我國人群平均感染率高達58.08%, 大多數患者感染HP後常無臨床表現, 基本上發展為慢性炎性反應, 在感染人群中, 約10%發展為消化性潰瘍, 1%〜3% 轉化為胃癌, 僅0.1%繼而演變為黏膜相關淋巴組織瘤。

HP是迄今為止引發胃部惡性腫瘤最重要風險因數, 其中腺癌是最常見類型, 約占90% 。 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WHO/IARC) 將HP定為Ⅰ類致癌原。

解密

幽門螺桿菌是可治療的

治療方案選擇聯合用藥方法, 國內外常用的抗幽門螺桿菌藥物有羥氨苄青黴素、甲硝唑、克拉黴素、四環素、強力黴素、呋喃唑酮、有機膠態鉍劑等;療程一般為兩周, 幽門螺桿菌的目標根除率>80%, 最好在90%以上。 至少在一個月後, 通過細菌學、病理組織學或同位素示蹤方法證實無細菌生長才認為根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