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用友新一代雲ERP週五揭曉,你都關心哪些話題?

最近半年, 用友雲撲面而來——不僅僅是在北展軟博會這樣的專業展會上, 即便在機場這樣的人流聚集地, 用友雲的巨幅廣告同樣引人駐足。

而就在幾天前, 一封來自用友的《新一代雲ERP新品發佈會》邀請函, 又成功吸引了筆者的注意力——難道之前鋪天蓋地的用友雲跟用友雲ERP還不是一回事兒嗎?

根據筆者得到的資訊, 近期用友在組織架構和產品佈局上又有了新的變化。 或許在本週五用友新一代雲ERP新品發佈會上, 我們能找到更多答案。

線索之一:成長型企業

所謂成長型企業, 是相對於已經取得市場地位的大型集團型企業來說的,

更多是指快速發展中的中小型企業。

傳統上, 用友的ERP由NC(以及U9)、U8+和T+三大產品系列分別覆蓋大型集團型企業、中型企業和小微企業三大客戶群。

而在筆者看來, 中型企業一直是中國民營企業中最具創新活力的一部分, 因為他們相對大型集團型企業而言, 相對靈活、轉型的速度也比較快;相對於小微企業來說, 他們在業內已經擁有一定的話語權, 更加成熟。

因此, 中型企業往往希望企業管理應用能夠更易用、更好用。 而用友網路董事長王文京近期提出的“敏經營”、“輕管理”、“簡IT”理念, 也是成長型企業非常需要的。

所謂“簡IT”很好理解, 因為雲ERP基於互聯網雲模式, 企業不必自建資料中心, 不必自己進行IT運維,

IT自然而言簡化了。 單單有了“簡IT”還不行, 企業適應今天的市場發展, 更重要的還是“敏經營”和“輕管理”。 新一代雲ERP如何能幫助成長型企業做到“敏經營”和“輕管理”, 一定是業界關注的焦點之一。

線索之二:雲戰略加速發展

事實上, “敏經營”、“輕管理”、“簡IT”不僅僅是用友面向成長型企業提出的管理理念, 更是用友雲的整體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 今年7月初用友網路將原有的用友雲BG與高端BG進行融合, 主要聚焦于高端與雲的產品融合及業務融合, 希望加速實現“融合”的用友雲和“生態”的用友雲。

這一融合顯示出, 用友在面向大型集團型客戶時, 無論是傳統軟體許可, 還是雲解決方案, 更希望以一個統一的形象面對客戶, 同時加速用友的雲戰略落地。

而面向成長型企業客戶的中端業務U8+, 並未如同高端BG一樣與雲BG進行整合, 說明成長型企業客戶和大型集團型企業客戶可能在兩個方面並不相容:其一是兩者所需的產品解決方案不同, 其二是所需的服務並不相同, 因而在銷售模式上也會有所區隔, 比如用友網路中端業務此前採用的是全分銷銷售模式。 那麼, 此次面向成長型企業的雲ERP, 它的銷售模式會如何呢?

據說, 這一次用友網路面向成長型企業單獨發佈新一代雲ERP, 總共邀請了超過100家媒體, 可見用友對這一產品的重視程度非同一般。 從這一角度, 是否可以認為用友雲戰略——無論是面向大型集團型企業客戶還是面向成長型企業, 即將全面落地?

線索之三:賦能中國企業

在筆者看來, 大型集團型企業由於規模龐大, 業務繁雜, 通常需要面對各個不同的業務分別部署管理軟體模組, 雲模組也是如此。 譬如用友雲中的領域雲模組就包含了採購雲、財務雲、人力雲、行銷雲、協同雲等等細分模組。

而成長型企業就有所不同, 業務架構沒有這麼複雜, 通常來說, 一個all in one的解決方案就足夠了, 把所有的領域模組集中在一起加以集成和簡化, 這或許就是用友網路在用友雲之前的幾大業務模組之外, 單獨推出一個雲ERP的初衷。

但即便如此, 成長型企業還是會涉及各個不同的行業、各個不同的領域。 實際上, U8+去年就已經面向成長型企業推出了12大互聯網應用模式, 其中包括行銷服務一體化、設計製造一體化、電子商務、供應鏈協同、精益生產、精細管控、人力資源管理、辦公協同、移動應用、大資料商業分析、社交化協同、雲服務管理等,

並且梳理了企業互聯網應用123部署方法論。

面對同樣的用戶群體, U8 Cloud作為雲ERP與原來的U8+在業務模組上有何區別?有哪些新的突破?是否還會推出面向成長型企業的雲部署方法論?相信也都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實際上, 在用友《新一代雲ERP新品發佈會》的邀請函上, 關於產品細節還有如下幾段話:“它可以為成長型企業構築多組織業務管控平臺”、“為企業提供全方位行銷創新”、“助力企業打造智慧社會化財務”、“構建產業鏈智造平臺”、“通過雲資料驅動企業智慧決策”——這些都讓我們對此次雲ERP發佈會有了更多的期待。

7月28日,待筆者參加完發佈會後,再來為大家揭曉謎底!

文/余文

《科技看門道》堅持深度報導,希望能通過資深媒體人對IT產業熱點新聞的深入思考,挖掘其背後的商業邏輯和創新模式——不僅看熱鬧,更要看門道!

《科技看門道》主筆在行業管道媒體擁有超過15年的從業經歷,不僅對IT消費類和企業級軟體、硬體、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均有較深入的理解,同時見證了中國IT產業鏈上下游合作生態圈包括分銷、零售、SI、ISV和CSV的進化歷程,見證了金融、能源、製造、醫療、教育、政府、零售、高科技等行業的資訊化之路。

《科技看門道》相信,IT產業在供給側的改革——包括雲計算、大資料、移動互聯、人工智慧等,將會成為推動各行各業發展進步的核心力量。

7月28日,待筆者參加完發佈會後,再來為大家揭曉謎底!

文/余文

《科技看門道》堅持深度報導,希望能通過資深媒體人對IT產業熱點新聞的深入思考,挖掘其背後的商業邏輯和創新模式——不僅看熱鬧,更要看門道!

《科技看門道》主筆在行業管道媒體擁有超過15年的從業經歷,不僅對IT消費類和企業級軟體、硬體、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均有較深入的理解,同時見證了中國IT產業鏈上下游合作生態圈包括分銷、零售、SI、ISV和CSV的進化歷程,見證了金融、能源、製造、醫療、教育、政府、零售、高科技等行業的資訊化之路。

《科技看門道》相信,IT產業在供給側的改革——包括雲計算、大資料、移動互聯、人工智慧等,將會成為推動各行各業發展進步的核心力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