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張軍蓮:從貧困戶到致富女能手

張軍蓮查看菌棒

北方的大地還未完全解凍, 但黃龍縣瓦子街鎮瓦子街村張軍蓮家已經是機器轟鳴。 院子裡, 鏟木屑的、裝菌袋的、給菌袋加溫的, 大家正幹得熱火朝天。

2015年, 張軍蓮家因人均純收入低於4350元而被村上評定為貧困戶。 窮困的日子讓張軍蓮萌生了很多想法, 她暗暗給自己鼓勁, 一定要讓自己的家庭富起來。

她多次找到村支書和包村幹部, 表達了自己想脫貧致富的想法,

但苦於沒有資金和技術, 不知該如何下手。 在包村幹部的幫助下, 村黨支部和黨員紛紛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 為她找來了各類種養殖業方面的書籍, 提供技術幫助。

一天, 一本有關黑木耳種植的書籍吸引了她, 她用了一天的時間, 將這本書徹底學習了一遍, 並做好了種植黑木耳的打算。 說幹就幹, 第二天, 她就找到了村支書, 說了自己的想法。 村支書上報鎮黨委後, 鎮黨委在第一時間為她免費提供了裝袋機、拌料機、封口機等機器設備, 這大大增強了張軍蓮的創業信心。 之後, 她積極聯繫村分會的班子成員幫忙貸款, 托人購買有關黑木耳種植書籍, 積極聯繫技術人員掌握種植管理相關知識。 看著她幹勁十足, 村幹部也感到非常欣慰,

紛紛主動為她提供幫助。

在鎮黨委、支部和黨員們的熱心幫助下, 2016年, 她在自家的耕地上種植了1萬袋菌棒, 當年採摘木耳500餘公斤。 因為她家的木耳品質和口感好, 來訂貨的客戶非常多, 木耳的貨源遠遠趕不上供應, 每公斤賣到了25元, 這一年她家的純收入達到了4萬元, 人均純收入達到了8000元, 遠遠超出了4350元的貧困標準, 實現了整體脫貧。 但張軍蓮並未就此滿足, 她決定擴大種植規模, 讓日子過得更寬裕一些。 她多方協調, 再次爭取到10萬元貸款用於建廠房、買設備等。

今年春節剛過, 她的基地就又忙活起來了。 她的院子裡時常有周圍的村民來幫忙填菌、上架、給菌袋加溫, 張軍蓮不讓他們白乾, 她為每位村民每天支付90元左右的工錢。

張軍蓮說, 今年她計畫流轉土地15畝, 再種植5萬菌棒黑木耳, 預計收幹木耳5000斤, 收入大約在25萬元左右。

每次去她家, 都能看到她手中拿著一個筆記本, 一直在記錄著什麼。 走近一看, 上面密密麻麻的全是木耳種植的一些辦法和心得體會。 張軍蓮說, 自己這麼做一是對自己的種植有一定的幫助, 二是想讓鄉親們用來參考, 讓他們在以後的創業途中少走一些彎路。

張軍蓮說, 下一步她打算成立黑木耳種植合作社, 把更多的農戶吸收進來, 幫助他們發展黑木耳種植, 讓更多的群眾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

今年3月8日, 張軍蓮被市上評為“2016年度科技致富女能手”。

本報記者 程浩楠 通訊員 張建剛 王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