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武義古村落系列之——董源坑:武義江源頭

董源坑:武義江源頭

據1993年版《武義縣水利志》載:“武義江舊名永康溪, 是錢塘江水系金華江的主要支流。 發源于武義縣項店鄉董源坑村的千丈岩, 源流稱董源坑。 ”

董源坑新村

千丈岩上煉紅心

不僅僅是武義江的源頭

千丈岩聞名遐邇, 並不僅僅因為它是武義江的源頭。 近半個世紀前, 千丈岩曾經是知識青年響應毛澤東“知識青年到農村去”號召的全國典型。 當時, 全國各地的知識青年慕名而來, 會聚武義千丈岩頂墾荒, 時稱“千丈岩上煉紅心”。 《人民日報》等全國主流媒體都曾以大篇幅進行報導, 他們的事蹟還被編入1973年12月印刷的浙江省小學試用課本《語文》第十冊教材。

既是溪名又是村名

董源坑有4個自然村

董源坑既是溪名, 同時也是行政村名。 武義江源頭董源坑長3.6公里, 集水面積4.5平方公里。 中國人自稱是龍子龍孫, 因此對溪道河流中的深水潭常命名為“龍潭”。

董源坑中段也有一個龍潭, 潭之上有石壁, 旺水季節飛流成瀑, 蔚為壯觀。 起瀑處直臥一石, 酷似鯉魚, 魚頭昂然上揚, 景稱“鯉魚跳龍門”。

如今的董源坑村民中以鄒、賴、李、張、林、俞、汪為主要姓氏。 這些姓氏中, 最早的鄒姓是在康熙年間遷入的, 距今400年左右。

四個自然村

從盛嶺頭往南方向進村, 依順序為寺前畈、龍潭下、龍潭背、石豬欄

寺前畈自然村

龍潭下自然村

龍潭背自然村

石豬欄自然村

這方土地上人類活動的蹤跡可追溯得很遠。 1990版《武義縣誌》就曾記述董源坑有單孔石斧出土, 說明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活動。 在龍潭背看見一穴古墓, 根據墓磚形制作出斷, 應為明朝前期墓葬。 依此可證明董源坑在明朝時期應該就有人居住, 抑或就是董姓人的聚集地, 距今至少也700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