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杏林科普」久站久坐,當心靜脈曲張!

一、靜脈曲張—高發病率

下肢靜脈曲張是最常見的周圍血管疾病之一。 在成年人中發病率極高, 有資料顯示約有25%的女性和35%的男性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的早期症狀相對比較輕, 或者沒有明顯症狀, 僅能看到腿上表淺血管鼓出來。 有些人的皮膚比較白嫩, 所以可以明顯地看出像蜘蛛一樣發青的血管。 如果這個時候不注意, 進一步發展, 會出現以下併發症:

二、靜脈曲張—併發症

1.皮膚變黑:長期的靜脈高壓導致小腿部位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 紅細胞滲出後破裂, 含鐵血紅素在皮下沉積,

使得皮膚由白變紅再變黑, 從點狀到片狀發展, 到最後甚至出現皮膚脂質硬化、纖維化, 變成大黑腿!

2.出血:曲張靜脈所經過區域的皮膚由於營養不良, 十分脆弱, 不小心磕碰到, 很容易導致曲張靜脈的破裂, 從而引起大出血。 由於出血時往往不伴疼痛等其他症狀, 病人常常沒有察覺, 如果發生在夜間睡覺時, 將會導致十分嚴重的後果, 患者會出現失血性休克, 乃至死亡!

3.潰瘍:靜脈曲張引起皮膚營養改變, 導致潰瘍發生, 可以經久不愈, 久治不愈, 愈後易復發, 局部惡臭流膿腐爛, 形成老爛腿, 非常痛苦!

4.靜脈血栓形成: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 硬塊條索形成, 疼痛影響行走。 樣子像青蛇一樣, 中醫謂之“青蛇毒”。 如果不及時治療,

血栓有可能向上或通過交通靜脈蔓延到深靜脈, 行成深靜脈血栓, 血栓脫落, 有肺栓塞危及生命的風險!

三、靜脈曲張—發生原因、高危人群

引發靜脈曲張的原因有內外之分。 內因是患者下肢靜脈一出生就比別人脆薄, 容易發生曲張, 這可能跟遺傳和發育有關;外因包含任何可能增加下肢靜脈壓力的因素, 如重體力勞動、長期站立、妊娠等。 尤其是長時間站立以後, 人體下肢靜脈血液瘀滯, 靜脈血管壁和靜脈瓣膜承受的壓力增高, 瓣膜產生關閉不全, 容易得靜脈曲張。 因此, 下肢靜脈曲張與職業有關, 像教師、廚師、交警、農民、護士、挑夫、售貨員、外科醫生等都是高發人群。

一項涉及9.5萬人的調查顯示, 每6名靜脈曲張患者中, 僅有2人主動求診。

早期患者和皮下脂肪厚的患者較易出現“隱藏性”靜脈曲張, 約有15%“隱藏性”病人在確診時已情況嚴重。 因此, 靜脈曲張需要早期發現, 早期治療。 建議有家族病史, 並且發現腿上一些血管摸起來有往上鼓起的傾向, 就應該去醫院周圍血管科(脈管科)就診。 一般, 臨床檢查加彩超, 就可以明確診斷。

四、如何預防、治療

周圍血管科(脈管科)醫生一般會將靜脈曲張分6期。 不同的分期不同治療方法。 如果是輕度或中度的, 一般主張保守治療—靜脈曲張襪, 也就是醫用梯度壓力彈力襪, 能起到很好的預防靜脈血栓和減緩靜脈曲張發展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 尤其是年輕女性, 切不可把平時商場買的美腿絲襪當成靜脈曲張襪,

因為美腿絲襪只是美腿, 不具有預防和治療靜脈曲張的作用。

如靜脈曲張進入中期, 要注意腿部“保溫”, 少吹空調, 腿部一旦著涼, 就會影響靜脈血液迴圈, 使血管彈性變差, 導致病情加重。 重度患者出現色素沉積、濕疹、瘙癢、潰瘍、萎縮、脫屑等症狀, 建議到醫院手術。

靜脈曲張是個慢性積累的過程, 一旦到了手術階段, 不僅要承擔手術給機體帶來的痛苦, 還要承擔手術風險。 做完手術, 還有可能復發。 所以靜脈曲張重在預防。

教師、廚師、交警、白領等高危人群應盡可能避免久站久坐, 每隔半小時就走動幾步, 做做下肢屈伸運動;站立時, 不要一直保持筆挺的立正姿勢, 略微叉開腿, 以免肌肉緊張;休息時抬高患肢。 不建議用熱水袋暖腳或熱水泡腳,

也不能洗桑拿浴, 洗澡水的溫度不宜超過40℃。 睡前可按摩腿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