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打開生命的通道——黑龍江省交通運輸廳赴尚志抗洪搶險紀實

打開生命的通道——黑龍江省交通運輸廳赴尚志抗洪搶險紀實

“通了,通了”,22日清晨,在尚志市珍珠山鄉三合村,已經三天多沒有合眼,眼角佈滿血絲的村民薛廣友站在剛剛搶修完的友誼橋上緊握拳頭。 “終於可以回家了,真是感謝連夜幹活的交通人啊!。 ”

19日的特大暴雨,讓薛廣友和家人離開了老房,撤到了有利位置。 但沖毀的友誼橋,讓他與家園近在咫尺,卻只能相望。 “是交通廳的抗洪救援突擊隊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回到了家園。 ”三合村村委會主任翟顯忠說。

聞令而動

19日午夜,正在睡夢中的黑龍江省交通廳廳長于飛接到了省政府緊急電話,要求馬上到省防汛指揮部開會。

到達會議室,省委副書記、省長陸昊,副省長呂維峰及省直相關單位負責人都在,會場氛圍嚴肅。

會上,陸昊省長通報了7月19日上午,尚志市珍珠山鄉平林林場營林屯、興安林場、榆林村前河屯、富源村、三合村紅石屯、平林林場東北岔屯及老街基鄉青川村等村屯發生強降雨的情況,其中平林林場營林屯6小時監測即時最大降雨量173.5毫米,屬特大暴雨。 13時30分,水位開始上漲,至16時30分,境內多數河流河水出槽,珍珠山境內榆林、沖河、三合等6個村和老街基鄉青川村的3個屯不同程度受災。 要求相關單位馬上趕赴現場,抗洪搶險。

黑龍江省交通廳迅速集結相關人員,連夜召開防汛緊急會議,啟動交通運輸廳防汛應急預案,部署搶險救災工作任務。

淩晨一點,廳長于飛帶領副廳長潘楊、省公路局局長李俊香及廳辦公室、廳安監處、廳戰備處及省高管局等相關人員,星夜馳援,奔赴災情現場,研究處置方案。

天剛濛濛亮,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著。 一行人走在滿是泥漿的路上,看到沖毀的房屋,傾倒的電線杆,漂浮的木耳袋和湍急的河水,心情非常沉重。

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這是一場保衛人民生命財產的激戰,這是一次力量與愛心的凝聚。 “我們交通人一定要心系災民,一定要心系災區,一定要早日打開群眾的生命通道。 ”於飛說出了擲地有聲的話語。

經現場勘察,葦平公路、黑平公路、同三公路等三條縣級公路被洪水沖毀路基。

通往災區唯一通道上的四座橋樑已經倒塌,分別為三合村友誼橋、三道沖河村橋、紅石村橋、苗圃橋,導致交通中斷。

實地勘察後,黑龍江省交通廳召開緊急會議,成立搶險突擊隊。 確定由龍建路橋股份有限公司為水毀橋樑的施工隊伍,立即組織技術力量及必要物資搶修橋樑;由尚志市公路管理站組織力量加快搶修水毀公路,確保橋樑搶修順利進行;由省公路局負責協調當地政府在施工過程中所需料場、材料運輸等相關工作工作;由省高速公路收費管理局負責後勤保障工作。 會議強調,儘快組織力量搭建便橋,方便受災百姓的人員和物資轉移,各方共同努力,協同合作,用最快的時間完成搶險工作,不辜負受災百姓的期望。

兵貴神速

災情就是命令,汛情就是號角。

小雨中,交通部門第一支隊伍——尚志公路站站長鄒吉房組織的大型機械和路政人員已經開進了災區。

做為龍江最大的路橋企業,龍建路橋股份有限公司組建的隊伍也陸續到達。

路上,交通路政人員在疏導車輛通行,指揮機械作業;桔紅色的養護人員已經星羅棋佈排列在道路兩邊封堵被沖的邊坡。

參與過98年抗洪,有著實戰經驗的省公路局副局長滿洪波帶領前指人員一直穿梭在三合村、紅石村、三道沖河村的路橋中斷現場。

“隆隆的機械聲一響,我覺得就給我們帶來了希望。 ”說起交通隊伍開進三河村的場景,薛廣友感慨地說。

友誼橋位於三合村中間,19日晚上村民剛剛撤離就沖塌了。 三合村、東風林場、苗圃村等都成了孤島。 沖毀的友誼橋成為搶險救災的第一道屏障。

要不惜一切進行搶修。 洪災面前,龍江交通人搶通的不只是一條道路、一座橋樑,搶通的是“生命之路”,傳遞的那是“希望之光”。

20日,雨水在天地間形成一道水幕,將村莊、房屋、農田全部捲入白茫茫的大雨之中。 尚志公路站160人的搶險救援隊伍和60餘台機械設備車輛已連續在抗洪一線奮戰了一天一夜。 下午13:00分,省廳命令公路站在21日9:00分前,必須搶修紅石村被洪水沖斷的砂石路,打通生命通道,使紅石村一隊、二隊、三隊、四隊的近300名受困村民得到及時救援。

搶險隊員們不顧身體疲憊和個人安危,冒雨又投入到新一輪的奮戰當中。 工程技術人員經過踏查、勘測和研究,當機立斷放棄了修復原來道路,制定了修建便道的施工方案。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搶險隊伍採取人歇機不停的方式,通宵達旦、連續作戰。

回憶起搶修時的場景,尚志公路站職工石宗元仍心有餘悸。20日一整天的小毛毛雨,讓這裡的氣溫驟降,默默忍受著蚊叮蟲咬,顧不得夜黑雨淋路滑,組織機械和人員奮戰,半夜的時候,尚志公路站送的盒飯到了,挖掘機及鏟車司機剛把機械息火,夜空中的寂靜顯露出來。“村民都轉移了,就能聽到幾聲狗叫,還有如同吼著號子的河水,當時真是害怕啊。”石宗元說。

大家互相鼓勁,大家互相凝望。再次響起的機械轟鳴聲又響徹在上空。他們也堅信,這聲音一定會壓倒洪水,交通人一定會戰勝洪水。

人心齊,泰山移。21日淩晨4時,提前5個小時,修建了一條100米長5米寬的生命救援通道。

面對滔滔洪水,交通人眾志成城,搏風斗浪,在暴雨中下管涵、填土。22日清晨,經過龍建路橋一公司和尚志公路站的通力合作,友誼橋便橋搭設成功,救援的第一道屏障打開。村民也開始返家。各種救援車輛陸續進入村裡。電力、衛生防疫、電信等部門即刻開展電力搶修和殺菌消毒,衛生部門對身體不適的農民進行醫療救治。

說起這幾天的事,一直奔波在抗洪搶險後勤補給一線的尚志公路站副書記,人稱“女漢子”的鞠明告訴記者。19日正在下雨的時候,他們站就有部分人員巡查在一起險工弱段。當時發現友誼橋的苗圃橋下的水位馬上要與橋平齊了,他們趕緊立上了“此橋危險,禁止通行”的標語。“也就是過了一個小時吧,這兩座橋就垮了,真是後怕。”鞠明說。

危難之際顯身手。22日,在省交通運輸廳三道沖河橋搶修現場,記者見到了正在現場指揮的龍建一公司總經理甯長遠,天睛後火辣辣的太陽炙烤大地,已經30多個小時沒有合眼的他,臉已經曬黑了,他說,接到廳前指的命令後,迅速調集工程技術人員20名,工人50名,履帶吊、挖掘機、振拔機、戰備梁等前往一線。一部分人員在苗圃橋施工現場,一部分人員分佈在三道沖河橋施工現場,正組織人員、加足馬力、晝夜奮戰。“23日苗圃橋就能搭建完成,25日三道沖河橋鋼便橋就能搭建完成。”甯長遠說。

忠誠赤膽

23日中午,苗圃橋順利搭接成功,被洪水圍困四天的苗圃村村民結伴走出小村,走出了通向外界的通道。

“不論是在道路搶修第一線,還是橋樑搭設的最前沿,沖在最前面的就是交通部門的黨員幹部!”滿洪波略顯疲憊的臉上依然顯露著堅定而又充滿鬥志的豪情。當老百姓走過苗圃橋的時候,看到省交通運輸廳抗洪救援突擊隊的旗幟時,紛紛樹起了大拇指。

為了守護人民群眾的家園,每一名交通人都竭盡了全力。災區那一抹抹鮮豔的桔色,一個個堅毅無悔的身影,無不成為這個夏天最動人心魄的風景。

截止到24日中午,投入人力1150餘人次;

大型機械設備350餘台次;

搶修橋樑進場物資800餘噸;

運輸車輛320餘台次,土石方24400立方米;

水毀農村公路150公里左右,已搶通、恢復水毀農村公路115餘公里。

打開生命的通道——黑龍江省交通運輸廳赴尚志抗洪搶險紀實【2】

“通了,通了”,22日清晨,在尚志市珍珠山鄉三合村,已經三天多沒有合眼,眼角佈滿血絲的村民薛廣友站在剛剛搶修完的友誼橋上緊握拳頭。“終於可以回家了,真是感謝連夜幹活的交通人啊!。”

19日的特大暴雨,讓薛廣友和家人離開了老房,撤到了有利位置。但沖毀的友誼橋,讓他與家園近在咫尺,卻只能相望。“是交通廳的抗洪救援突擊隊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回到了家園。”三合村村委會主任翟顯忠說。

聞令而動

19日午夜,正在睡夢中的黑龍江省交通廳廳長于飛接到了省政府緊急電話,要求馬上到省防汛指揮部開會。到達會議室,省委副書記、省長陸昊,副省長呂維峰及省直相關單位負責人都在,會場氛圍嚴肅。

會上,陸昊省長通報了7月19日上午,尚志市珍珠山鄉平林林場營林屯、興安林場、榆林村前河屯、富源村、三合村紅石屯、平林林場東北岔屯及老街基鄉青川村等村屯發生強降雨的情況,其中平林林場營林屯6小時監測即時最大降雨量173.5毫米,屬特大暴雨。13時30分,水位開始上漲,至16時30分,境內多數河流河水出槽,珍珠山境內榆林、沖河、三合等6個村和老街基鄉青川村的3個屯不同程度受災。要求相關單位馬上趕赴現場,抗洪搶險。

黑龍江省交通廳迅速集結相關人員,連夜召開防汛緊急會議,啟動交通運輸廳防汛應急預案,部署搶險救災工作任務。淩晨一點,廳長于飛帶領副廳長潘楊、省公路局局長李俊香及廳辦公室、廳安監處、廳戰備處及省高管局等相關人員,星夜馳援,奔赴災情現場,研究處置方案。

天剛濛濛亮,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著。一行人走在滿是泥漿的路上,看到沖毀的房屋,傾倒的電線杆,漂浮的木耳袋和湍急的河水,心情非常沉重。

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這是一場保衛人民生命財產的激戰,這是一次力量與愛心的凝聚。“我們交通人一定要心系災民,一定要心系災區,一定要早日打開群眾的生命通道。”於飛說出了擲地有聲的話語。

經現場勘察,葦平公路、黑平公路、同三公路等三條縣級公路被洪水沖毀路基。通往災區唯一通道上的四座橋樑已經倒塌,分別為三合村友誼橋、三道沖河村橋、紅石村橋、苗圃橋,導致交通中斷。

實地勘察後,黑龍江省交通廳召開緊急會議,成立搶險突擊隊。確定由龍建路橋股份有限公司為水毀橋樑的施工隊伍,立即組織技術力量及必要物資搶修橋樑;由尚志市公路管理站組織力量加快搶修水毀公路,確保橋樑搶修順利進行;由省公路局負責協調當地政府在施工過程中所需料場、材料運輸等相關工作工作;由省高速公路收費管理局負責後勤保障工作。會議強調,儘快組織力量搭建便橋,方便受災百姓的人員和物資轉移,各方共同努力,協同合作,用最快的時間完成搶險工作,不辜負受災百姓的期望。

兵貴神速

災情就是命令,汛情就是號角。

小雨中,交通部門第一支隊伍——尚志公路站站長鄒吉房組織的大型機械和路政人員已經開進了災區。

做為龍江最大的路橋企業,龍建路橋股份有限公司組建的隊伍也陸續到達。

路上,交通路政人員在疏導車輛通行,指揮機械作業;桔紅色的養護人員已經星羅棋佈排列在道路兩邊封堵被沖的邊坡。

參與過98年抗洪,有著實戰經驗的省公路局副局長滿洪波帶領前指人員一直穿梭在三合村、紅石村、三道沖河村的路橋中斷現場。

“隆隆的機械聲一響,我覺得就給我們帶來了希望。”說起交通隊伍開進三河村的場景,薛廣友感慨地說。

友誼橋位於三合村中間,19日晚上村民剛剛撤離就沖塌了。三合村、東風林場、苗圃村等都成了孤島。沖毀的友誼橋成為搶險救災的第一道屏障。

要不惜一切進行搶修。洪災面前,龍江交通人搶通的不只是一條道路、一座橋樑,搶通的是“生命之路”,傳遞的那是“希望之光”。

20日,雨水在天地間形成一道水幕,將村莊、房屋、農田全部捲入白茫茫的大雨之中。尚志公路站160人的搶險救援隊伍和60餘台機械設備車輛已連續在抗洪一線奮戰了一天一夜。下午13:00分,省廳命令公路站在21日9:00分前,必須搶修紅石村被洪水沖斷的砂石路,打通生命通道,使紅石村一隊、二隊、三隊、四隊的近300名受困村民得到及時救援。

搶險隊員們不顧身體疲憊和個人安危,冒雨又投入到新一輪的奮戰當中。工程技術人員經過踏查、勘測和研究,當機立斷放棄了修復原來道路,制定了修建便道的施工方案。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搶險隊伍採取人歇機不停的方式,通宵達旦、連續作戰。

回憶起搶修時的場景,尚志公路站職工石宗元仍心有餘悸。20日一整天的小毛毛雨,讓這裡的氣溫驟降,默默忍受著蚊叮蟲咬,顧不得夜黑雨淋路滑,組織機械和人員奮戰,半夜的時候,尚志公路站送的盒飯到了,挖掘機及鏟車司機剛把機械息火,夜空中的寂靜顯露出來。“村民都轉移了,就能聽到幾聲狗叫,還有如同吼著號子的河水,當時真是害怕啊。”石宗元說。

大家互相鼓勁,大家互相凝望。再次響起的機械轟鳴聲又響徹在上空。他們也堅信,這聲音一定會壓倒洪水,交通人一定會戰勝洪水。

人心齊,泰山移。21日淩晨4時,提前5個小時,修建了一條100米長5米寬的生命救援通道。

面對滔滔洪水,交通人眾志成城,搏風斗浪,在暴雨中下管涵、填土。22日清晨,經過龍建路橋一公司和尚志公路站的通力合作,友誼橋便橋搭設成功,救援的第一道屏障打開。村民也開始返家。各種救援車輛陸續進入村裡。電力、衛生防疫、電信等部門即刻開展電力搶修和殺菌消毒,衛生部門對身體不適的農民進行醫療救治。

說起這幾天的事,一直奔波在抗洪搶險後勤補給一線的尚志公路站副書記,人稱“女漢子”的鞠明告訴記者。19日正在下雨的時候,他們站就有部分人員巡查在一起險工弱段。當時發現友誼橋的苗圃橋下的水位馬上要與橋平齊了,他們趕緊立上了“此橋危險,禁止通行”的標語。“也就是過了一個小時吧,這兩座橋就垮了,真是後怕。”鞠明說。

危難之際顯身手。22日,在省交通運輸廳三道沖河橋搶修現場,記者見到了正在現場指揮的龍建一公司總經理甯長遠,天睛後火辣辣的太陽炙烤大地,已經30多個小時沒有合眼的他,臉已經曬黑了,他說,接到廳前指的命令後,迅速調集工程技術人員20名,工人50名,履帶吊、挖掘機、振拔機、戰備梁等前往一線。一部分人員在苗圃橋施工現場,一部分人員分佈在三道沖河橋施工現場,正組織人員、加足馬力、晝夜奮戰。“23日苗圃橋就能搭建完成,25日三道沖河橋鋼便橋就能搭建完成。”甯長遠說。

忠誠赤膽

23日中午,苗圃橋順利搭接成功,被洪水圍困四天的苗圃村村民結伴走出小村,走出了通向外界的通道。

“不論是在道路搶修第一線,還是橋樑搭設的最前沿,沖在最前面的就是交通部門的黨員幹部!”滿洪波略顯疲憊的臉上依然顯露著堅定而又充滿鬥志的豪情。當老百姓走過苗圃橋的時候,看到省交通運輸廳抗洪救援突擊隊的旗幟時,紛紛樹起了大拇指。

為了守護人民群眾的家園,每一名交通人都竭盡了全力。災區那一抹抹鮮豔的桔色,一個個堅毅無悔的身影,無不成為這個夏天最動人心魄的風景。

截止到24日中午,投入人力1150餘人次;

大型機械設備350餘台次;

搶修橋樑進場物資800餘噸;

運輸車輛320餘台次,土石方24400立方米;

水毀農村公路150公里左右,已搶通、恢復水毀農村公路115餘公里。

量尺。

“通了,通了”,22日清晨,在尚志市珍珠山鄉三合村,已經三天多沒有合眼,眼角佈滿血絲的村民薛廣友站在剛剛搶修完的友誼橋上緊握拳頭。“終於可以回家了,真是感謝連夜幹活的交通人啊!。”

19日的特大暴雨,讓薛廣友和家人離開了老房,撤到了有利位置。但沖毀的友誼橋,讓他與家園近在咫尺,卻只能相望。“是交通廳的抗洪救援突擊隊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回到了家園。”三合村村委會主任翟顯忠說。

聞令而動

19日午夜,正在睡夢中的黑龍江省交通廳廳長于飛接到了省政府緊急電話,要求馬上到省防汛指揮部開會。到達會議室,省委副書記、省長陸昊,副省長呂維峰及省直相關單位負責人都在,會場氛圍嚴肅。

會上,陸昊省長通報了7月19日上午,尚志市珍珠山鄉平林林場營林屯、興安林場、榆林村前河屯、富源村、三合村紅石屯、平林林場東北岔屯及老街基鄉青川村等村屯發生強降雨的情況,其中平林林場營林屯6小時監測即時最大降雨量173.5毫米,屬特大暴雨。13時30分,水位開始上漲,至16時30分,境內多數河流河水出槽,珍珠山境內榆林、沖河、三合等6個村和老街基鄉青川村的3個屯不同程度受災。要求相關單位馬上趕赴現場,抗洪搶險。

黑龍江省交通廳迅速集結相關人員,連夜召開防汛緊急會議,啟動交通運輸廳防汛應急預案,部署搶險救災工作任務。淩晨一點,廳長于飛帶領副廳長潘楊、省公路局局長李俊香及廳辦公室、廳安監處、廳戰備處及省高管局等相關人員,星夜馳援,奔赴災情現場,研究處置方案。

天剛濛濛亮,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著。一行人走在滿是泥漿的路上,看到沖毀的房屋,傾倒的電線杆,漂浮的木耳袋和湍急的河水,心情非常沉重。

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這是一場保衛人民生命財產的激戰,這是一次力量與愛心的凝聚。“我們交通人一定要心系災民,一定要心系災區,一定要早日打開群眾的生命通道。”於飛說出了擲地有聲的話語。

經現場勘察,葦平公路、黑平公路、同三公路等三條縣級公路被洪水沖毀路基。通往災區唯一通道上的四座橋樑已經倒塌,分別為三合村友誼橋、三道沖河村橋、紅石村橋、苗圃橋,導致交通中斷。

實地勘察後,黑龍江省交通廳召開緊急會議,成立搶險突擊隊。確定由龍建路橋股份有限公司為水毀橋樑的施工隊伍,立即組織技術力量及必要物資搶修橋樑;由尚志市公路管理站組織力量加快搶修水毀公路,確保橋樑搶修順利進行;由省公路局負責協調當地政府在施工過程中所需料場、材料運輸等相關工作工作;由省高速公路收費管理局負責後勤保障工作。會議強調,儘快組織力量搭建便橋,方便受災百姓的人員和物資轉移,各方共同努力,協同合作,用最快的時間完成搶險工作,不辜負受災百姓的期望。

兵貴神速

災情就是命令,汛情就是號角。

小雨中,交通部門第一支隊伍——尚志公路站站長鄒吉房組織的大型機械和路政人員已經開進了災區。

做為龍江最大的路橋企業,龍建路橋股份有限公司組建的隊伍也陸續到達。

路上,交通路政人員在疏導車輛通行,指揮機械作業;桔紅色的養護人員已經星羅棋佈排列在道路兩邊封堵被沖的邊坡。

參與過98年抗洪,有著實戰經驗的省公路局副局長滿洪波帶領前指人員一直穿梭在三合村、紅石村、三道沖河村的路橋中斷現場。

“隆隆的機械聲一響,我覺得就給我們帶來了希望。”說起交通隊伍開進三河村的場景,薛廣友感慨地說。

友誼橋位於三合村中間,19日晚上村民剛剛撤離就沖塌了。三合村、東風林場、苗圃村等都成了孤島。沖毀的友誼橋成為搶險救災的第一道屏障。

要不惜一切進行搶修。洪災面前,龍江交通人搶通的不只是一條道路、一座橋樑,搶通的是“生命之路”,傳遞的那是“希望之光”。

20日,雨水在天地間形成一道水幕,將村莊、房屋、農田全部捲入白茫茫的大雨之中。尚志公路站160人的搶險救援隊伍和60餘台機械設備車輛已連續在抗洪一線奮戰了一天一夜。下午13:00分,省廳命令公路站在21日9:00分前,必須搶修紅石村被洪水沖斷的砂石路,打通生命通道,使紅石村一隊、二隊、三隊、四隊的近300名受困村民得到及時救援。

搶險隊員們不顧身體疲憊和個人安危,冒雨又投入到新一輪的奮戰當中。工程技術人員經過踏查、勘測和研究,當機立斷放棄了修復原來道路,制定了修建便道的施工方案。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搶險隊伍採取人歇機不停的方式,通宵達旦、連續作戰。

回憶起搶修時的場景,尚志公路站職工石宗元仍心有餘悸。20日一整天的小毛毛雨,讓這裡的氣溫驟降,默默忍受著蚊叮蟲咬,顧不得夜黑雨淋路滑,組織機械和人員奮戰,半夜的時候,尚志公路站送的盒飯到了,挖掘機及鏟車司機剛把機械息火,夜空中的寂靜顯露出來。“村民都轉移了,就能聽到幾聲狗叫,還有如同吼著號子的河水,當時真是害怕啊。”石宗元說。

大家互相鼓勁,大家互相凝望。再次響起的機械轟鳴聲又響徹在上空。他們也堅信,這聲音一定會壓倒洪水,交通人一定會戰勝洪水。

人心齊,泰山移。21日淩晨4時,提前5個小時,修建了一條100米長5米寬的生命救援通道。

面對滔滔洪水,交通人眾志成城,搏風斗浪,在暴雨中下管涵、填土。22日清晨,經過龍建路橋一公司和尚志公路站的通力合作,友誼橋便橋搭設成功,救援的第一道屏障打開。村民也開始返家。各種救援車輛陸續進入村裡。電力、衛生防疫、電信等部門即刻開展電力搶修和殺菌消毒,衛生部門對身體不適的農民進行醫療救治。

說起這幾天的事,一直奔波在抗洪搶險後勤補給一線的尚志公路站副書記,人稱“女漢子”的鞠明告訴記者。19日正在下雨的時候,他們站就有部分人員巡查在一起險工弱段。當時發現友誼橋的苗圃橋下的水位馬上要與橋平齊了,他們趕緊立上了“此橋危險,禁止通行”的標語。“也就是過了一個小時吧,這兩座橋就垮了,真是後怕。”鞠明說。

危難之際顯身手。22日,在省交通運輸廳三道沖河橋搶修現場,記者見到了正在現場指揮的龍建一公司總經理甯長遠,天睛後火辣辣的太陽炙烤大地,已經30多個小時沒有合眼的他,臉已經曬黑了,他說,接到廳前指的命令後,迅速調集工程技術人員20名,工人50名,履帶吊、挖掘機、振拔機、戰備梁等前往一線。一部分人員在苗圃橋施工現場,一部分人員分佈在三道沖河橋施工現場,正組織人員、加足馬力、晝夜奮戰。“23日苗圃橋就能搭建完成,25日三道沖河橋鋼便橋就能搭建完成。”甯長遠說。

忠誠赤膽

23日中午,苗圃橋順利搭接成功,被洪水圍困四天的苗圃村村民結伴走出小村,走出了通向外界的通道。

“不論是在道路搶修第一線,還是橋樑搭設的最前沿,沖在最前面的就是交通部門的黨員幹部!”滿洪波略顯疲憊的臉上依然顯露著堅定而又充滿鬥志的豪情。當老百姓走過苗圃橋的時候,看到省交通運輸廳抗洪救援突擊隊的旗幟時,紛紛樹起了大拇指。

為了守護人民群眾的家園,每一名交通人都竭盡了全力。災區那一抹抹鮮豔的桔色,一個個堅毅無悔的身影,無不成為這個夏天最動人心魄的風景。

截止到24日中午,投入人力1150餘人次;

大型機械設備350餘台次;

搶修橋樑進場物資800餘噸;

運輸車輛320餘台次,土石方24400立方米;

水毀農村公路150公里左右,已搶通、恢復水毀農村公路115餘公里。

友誼橋。

“通了,通了”,22日清晨,在尚志市珍珠山鄉三合村,已經三天多沒有合眼,眼角佈滿血絲的村民薛廣友站在剛剛搶修完的友誼橋上緊握拳頭。“終於可以回家了,真是感謝連夜幹活的交通人啊!。”

19日的特大暴雨,讓薛廣友和家人離開了老房,撤到了有利位置。但沖毀的友誼橋,讓他與家園近在咫尺,卻只能相望。“是交通廳的抗洪救援突擊隊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回到了家園。”三合村村委會主任翟顯忠說。

聞令而動

19日午夜,正在睡夢中的黑龍江省交通廳廳長于飛接到了省政府緊急電話,要求馬上到省防汛指揮部開會。到達會議室,省委副書記、省長陸昊,副省長呂維峰及省直相關單位負責人都在,會場氛圍嚴肅。

會上,陸昊省長通報了7月19日上午,尚志市珍珠山鄉平林林場營林屯、興安林場、榆林村前河屯、富源村、三合村紅石屯、平林林場東北岔屯及老街基鄉青川村等村屯發生強降雨的情況,其中平林林場營林屯6小時監測即時最大降雨量1 73.5毫米,屬特大暴雨。13時30分,水位開始上漲,至16時30分,境內多數河流河水出槽,珍珠山境內榆林、沖河、三合等6個村和老街基鄉青川村的3個屯不同程度受災。要求相關單位馬上趕赴現場,抗洪搶險。

黑龍江省交通廳迅速集結相關人員,連夜召開防汛緊急會議,啟動交通運輸廳防汛應急預案,部署搶險救災工作任務。淩晨一點,廳長于飛帶領副廳長潘楊、省公路局局長李俊香及廳辦公室、廳安監處、廳戰備處及省高管局等相關人員,星夜馳援,奔赴災情現場,研究處置方案。

天剛濛濛亮,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著。一行人走在滿是泥漿的路上,看到沖毀的房屋,傾倒的電線杆,漂浮的木耳袋和湍急的河水,心情非常沉重。

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這是一場保衛人民生命財產的激戰,這是一次力量與愛心的凝聚。“我們交通人一定要心系災民,一定要心系災區,一定要早日打開群眾的生命通道。”於飛說出了擲地有聲的話語。

經現場勘察,葦平公路、黑平公路、同三公路等三條縣級公路被洪水沖毀路基。通往災區唯一通道上的四座橋樑已經倒塌,分別為三合村友誼橋、三道沖河村橋、紅石村橋、苗圃橋,導致交通中斷。

實地勘察後,黑龍江省交通廳召開緊急會議,成立搶險突擊隊。確定由龍建路橋股份有限公司為水毀橋樑的施工隊伍,立即組織技術力量及必要物資搶修橋樑;由尚志市公路管理站組織力量加快搶修水毀公路,確保橋樑搶修順利進行;由省公路局負責協調當地政府在施工過程中所需料場、材料運輸等相關工作工作;由省高速公路收費管理局負責後勤保障工作。會議強調,儘快組織力量搭建便橋,方便受災百姓的人員和物資轉移,各方共同努力,協同合作,用最快的時間完成搶險工作,不辜負受災百姓的期望。

兵貴神速

災情就是命令,汛情就是號角。

小雨中,交通部門第一支隊伍——尚志公路站站長鄒吉房組織的大型機械和路政人員已經開進了災區。

做為龍江最大的路橋企業,龍建路橋股份有限公司組建的隊伍也陸續到達。

路上,交通路政人員在疏導車輛通行,指揮機械作業;桔紅色的養護人員已經星羅棋佈排列在道路兩邊封堵被沖的邊坡。

參與過98年抗洪,有著實戰經驗的省公路局副局長滿洪波帶領前指人員一直穿梭在三合村、紅石村、三道沖河村的路橋中斷現場。

“隆隆的機械聲一響,我覺得就給我們帶來了希望。”說起交通隊伍開進三河村的場景,薛廣友感慨地說。

友誼橋位於三合村中間,19日晚上村民剛剛撤離就沖塌了。三合村、東風林場、苗圃村等都成了孤島。沖毀的友誼橋成為搶險救災的第一道屏障。

要不惜一切進行搶修。洪災面前,龍江交通人搶通的不只是一條道路、一座橋樑,搶通的是“生命之路”,傳遞的那是“希望之光”。

20日,雨水在天地間形成一道水幕,將村莊、房屋、農田全部捲入白茫茫的大雨之中。尚志公路站160人的搶險救援隊伍和60餘台機械設備車輛已連續在抗洪一線奮戰了一天一夜。下午13:00分,省廳命令公路站在21日9:00分前,必須搶修紅石村被洪水沖斷的砂石路,打通生命通道,使紅石村一隊、二隊、三隊、四隊的近300名受困村民得到及時救援。

搶險隊員們不顧身體疲憊和個人安危,冒雨又投入到新一輪的奮戰當中。工程技術人員經過踏查、勘測和研究,當機立斷放棄了修復原來道路,制定了修建便道的施工方案。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搶險隊伍採取人歇機不停的方式,通宵達旦、連續作戰。

回憶起搶修時的場景,尚志公路站職工石宗元仍心有餘悸。20日一整天的小毛毛雨,讓這裡的氣溫驟降,默默忍受著蚊叮蟲咬,顧不得夜黑雨淋路滑,組織機械和人員奮戰,半夜的時候,尚志公路站送的盒飯到了,挖掘機及鏟車司機剛把機械息火,夜空中的寂靜顯露出來。“村民都轉移了,就能聽到幾聲狗叫,還有如同吼著號子的河水,當時真是害怕啊。”石宗元說。

大家互相鼓勁,大家互相凝望。再次響起的機械轟鳴聲又響徹在上空。他們也堅信,這聲音一定會壓倒洪水,交通人一定會戰勝洪水。

人心齊,泰山移。21日淩晨4時,提前5個小時,修建了一條100米長5米寬的生命救援通道。

面對滔滔洪水,交通人眾志成城,搏風斗浪,在暴雨中下管涵、填土。22日清晨,經過龍建路橋一公司和尚志公路站的通力合作,友誼橋便橋搭設成功,救援的第一道屏障打開。村民也開始返家。各種救援車輛陸續進入村裡。電力、衛生防疫、電信等部門即刻開展電力搶修和殺菌消毒,衛生部門對身體不適的農民進行醫療救治。

說起這幾天的事,一直奔波在抗洪搶險後勤補給一線的尚志公路站副書記,人稱“女漢子”的鞠明告訴記者。19日正在下雨的時候,他們站就有部分人員巡查在一起險工弱段。當時發現友誼橋的苗圃橋下的水位馬上要與橋平齊了,他們趕緊立上了“此橋危險,禁止通行”的標語。“也就是過了一個小時吧,這兩座橋就垮了,真是後怕。”鞠明說。

危難之際顯身手。22日,在省交通運輸廳三道沖河橋搶修現場,記者見到了正在現場指揮的龍建一公司總經理甯長遠,天睛後火辣辣的太陽炙烤大地,已經30多個小時沒有合眼的他,臉已經曬黑了,他說,接到廳前指的命令後,迅速調集工程技術人員20名,工人50名,履帶吊、挖掘機、振拔機、戰備梁等前往一線。一部分人員在苗圃橋施工現場,一部分人員分佈在三道沖河橋施工現場,正組織人員、加足馬力、晝夜奮戰。“23日苗圃橋就能搭建完成,25日三道沖河橋鋼便橋就能搭建完成。”甯長遠說。

忠誠赤膽

23日中午,苗圃橋順利搭接成功,被洪水圍困四天的苗圃村村民結伴走出小村,走出了通向外界的通道。

“不論是在道路搶修第一線,還是橋樑搭設的最前沿,沖在最前面的就是交通部門的黨員幹部!”滿洪波略顯疲憊的臉上依然顯露著堅定而又充滿鬥志的豪情。當老百姓走過苗圃橋的時候,看到省交通運輸廳抗洪救援突擊隊的旗幟時,紛紛樹起了大拇指。

為了守護人民群眾的家園,每一名交通人都竭盡了全力。災區那一抹抹鮮豔的桔色,一個個堅毅無悔的身影,無不成為這個夏天最動人心魄的風景。

截止到24日中午,投入人力1150餘人次;

大型機械設備350餘台次;

搶修橋樑進場物資800餘噸;

運輸車輛320餘台次,土石方24400立方米;

水毀農村公路150公里左右,已搶通、恢復水毀農村公路115餘公里。

工人師傅正在作業。

“通了,通了”,22日清晨,在尚志市珍珠山鄉三合村,已經三天多沒有合眼,眼角佈滿血絲的村民薛廣友站在剛剛搶修完的友誼橋上緊握拳頭。“終於可以回家了,真是感謝連夜幹活的交通人啊!。”

19日的特大暴雨,讓薛廣友和家人離開了老房,撤到了有利位置。但沖毀的友誼橋,讓他與家園近在咫尺,卻只能相望。“是交通廳的抗洪救援突擊隊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回到了家園。”三合村村委會主任翟顯忠說。

聞令而動

19日午夜,正在睡夢中的黑龍江省交通廳廳長于飛接到了省政府緊急電話,要求馬上到省防汛指揮部開會。到達會議室,省委副書記、省長陸昊,副省長呂維峰及省直相關單位負責人都在,會場氛圍嚴肅。

會上,陸昊省長通報了7月19日上午,尚志市珍珠山鄉平林林場營林屯、興安林場、榆林村前河屯、富源村、三合村紅石屯、平林林場東北岔屯及老街基鄉青川村等村屯發生強降雨的情況,其中平林林場營林屯6小時監測即時最大降雨量173.5毫米,屬特大暴雨。13時30分,水位開始上漲,至16時30分,境內多數河流河水出槽,珍珠山境內榆林、沖河、三合等6個村和老街基鄉青川村的3個屯不同程度受災。要求相關單位馬上趕赴現場,抗洪搶險。

黑龍江省交通廳迅速集結相關人員,連夜召開防汛緊急會議,啟動交通運輸廳防汛應急預案,部署搶險救災工作任務。淩晨一點,廳長于飛帶領副廳長潘楊、省公路局局長李俊香及廳辦公室、廳安監處、廳戰備處及省高管局等相關人員,星夜馳援,奔赴災情現場,研究處置方案。

天剛濛濛亮,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著。一行人走在滿是泥漿的路上,看到沖毀的房屋,傾倒的電線杆,漂浮的木耳袋和湍急的河水,心情非常沉重。

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這是一場保衛人民生命財產的激戰,這是一次力量與愛心的凝聚。“我們交通人一定要心系災民,一定要心系災區,一定要早日打開群眾的生命通道。”於飛說出了擲地有聲的話語。

經現場勘察,葦平公路、黑平公路、同三公路等三條縣級公路被洪水沖毀路基。通往災區唯一通道上的四座橋樑已經倒塌,分別為三合村友誼橋、三道沖河村橋、紅石村橋、苗圃橋,導致交通中斷。

實地勘察後,黑龍江省交通廳召開緊急會議,成立搶險突擊隊。確定由龍建路橋股份有限公司為水毀橋樑的施工隊伍,立即組織技術力量及必要物資搶修橋樑;由尚志市公路管理站組織力量加快搶修水毀公路,確保橋樑搶修順利進行;由省公路局負責協調當地政府在施工過程中所需料場、材料運輸等相關工作工作;由省高速公路收費管理局負責後勤保障工作。會議強調,儘快組織力量搭建便橋,方便受災百姓的人員和物資轉移,各方共同努力,協同合作,用最快的時間完成搶險工作,不辜負受災百姓的期望。

兵貴神速

災情就是命令,汛情就是號角。

小雨中,交通部門第一支隊伍——尚志公路站站長鄒吉房組織的大型機械和路政人員已經開進了災區。

做為龍江最大的路橋企業,龍建路橋股份有限公司組建的隊伍也陸續到達。

路上,交通路政人員在疏導車輛通行,指揮機械作業;桔紅色的養護人員已經星羅棋佈排列在道路兩邊封堵被沖的邊坡。

參與過98年抗洪,有著實戰經驗的省公路局副局長滿洪波帶領前指人員一直穿梭在三合村、紅石村、三道沖河村的路橋中斷現場。

“隆隆的機械聲一響,我覺得就給我們帶來了希望。”說起交通隊伍開進三河村的場景,薛廣友感慨地說。

友誼橋位於三合村中間,19日晚上村民剛剛撤離就沖塌了。三合村、東風林場、苗圃村等都成了孤島。沖毀的友誼橋成為搶險救災的第一道屏障。

要不惜一切進行搶修。洪災面前,龍江交通人搶通的不只是一條道路、一座橋樑,搶通的是“生命之路”,傳遞的那是“希望之光”。

20日,雨水在天地間形成一道水幕,將村莊、房屋、農田全部捲入白茫茫的大雨之中。尚志公路站160人的搶險救援隊伍和60餘台機械設備車輛已連續在抗洪一線奮戰了一天一夜。下午13:00分,省廳命令公路站在21日9:00分前,必須搶修紅石村被洪水沖斷的砂石路,打通生命通道,使紅石村一隊、二隊、三隊、四隊的近300名受困村民得到及時救援。

搶險隊員們不顧身體疲憊和個人安危,冒雨又投入到新一輪的奮戰當中。工程技術人員經過踏查、勘測和研究,當機立斷放棄了修復原來道路,制定了修建便道的施工方案。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搶險隊伍採取人歇機不停的方式,通宵達旦、連續作戰。

回憶起搶修時的場景,尚志公路站職工石宗元仍心有餘悸。20日一整天的小毛毛雨,讓這裡的氣溫驟降,默默忍受著蚊叮蟲咬,顧不得夜黑雨淋路滑,組織機械和人員奮戰,半夜的時候,尚志公路站送的盒飯到了,挖掘機及鏟車司機剛把機械息火,夜空中的寂靜顯露出來。“村民都轉移了,就能聽到幾聲狗叫,還有如同吼著號子的河水,當時真是害怕啊。”石宗元說。

大家互相鼓勁,大家互相凝望。再次響起的機械轟鳴聲又響徹在上空。他們也堅信,這聲音一定會壓倒洪水,交通人一定會戰勝洪水。

人心齊,泰山移。21日淩晨4時,提前5個小時,修建了一條100米長5米寬的生命救援通道。

面對滔滔洪水,交通人眾志成城,搏風斗浪,在暴雨中下管涵、填土。22日清晨,經過龍建路橋一公司和尚志公路站的通力合作,友誼橋便橋搭設成功,救援的第一道屏障打開。村民也開始返家。各種救援車輛陸續進入村裡。電力、衛生防疫、電信等部門即刻開展電力搶修和殺菌消毒,衛生部門對身體不適的農民進行醫療救治。

說起這幾天的事,一直奔波在抗洪搶險後勤補給一線的尚志公路站副書記,人稱“女漢子”的鞠明告訴記者。19日正在下雨的時候,他們站就有部分人員巡查在一起險工弱段。當時發現友誼橋的苗圃橋下的水位馬上要與橋平齊了,他們趕緊立上了“此橋危險,禁止通行”的標語。“也就是過了一個小時吧,這兩座橋就垮了,真是後怕。”鞠明說。

危難之際顯身手。22日,在省交通運輸廳三道沖河橋搶修現場,記者見到了正在現場指揮的龍建一公司總經理甯長遠,天睛後火辣辣的太陽炙烤大地,已經30多個小時沒有合眼的他,臉已經曬黑了,他說,接到廳前指的命令後,迅速調集工程技術人員20名,工人50名,履帶吊、挖掘機、振拔機、戰備梁等前往一線。一部分人員在苗圃橋施工現場,一部分人員分佈在三道沖河橋施工現場,正組織人員、加足馬力、晝夜奮戰。“23日苗圃橋就能搭建完成,25日三道沖河橋鋼便橋就能搭建完成。”甯長遠說。

忠誠赤膽

23日中午,苗圃橋順利搭接成功,被洪水圍困四天的苗圃村村民結伴走出小村,走出了通向外界的通道。

“不論是在道路搶修第一線,還是橋樑搭設的最前沿,沖在最前面的就是交通部門的黨員幹部!”滿洪波略顯疲憊的臉上依然顯露著堅定而又充滿鬥志的豪情。當老百姓走過苗圃橋的時候,看到省交通運輸廳抗洪救援突擊隊的旗幟時,紛紛樹起了大拇指。

為了守護人民群眾的家園,每一名交通人都竭盡了全力。災區那一抹抹鮮豔的桔色,一個個堅毅無悔的身影,無不成為這個夏天最動人心魄的風景。

截止到24日中午,投入人力1150餘人次;

大型機械設備350餘台次;

搶修橋樑進場物資800餘噸;

運輸車輛320餘台次,土石方24400立方米;

水毀農村公路150公里左右,已搶通、恢復水毀農村公路115餘公里。

打開生命的通道——黑龍江省交通運輸廳赴尚志抗洪搶險紀實【6】

“通了,通了”,22日清晨,在尚志市珍珠山鄉三合村,已經三天多沒有合眼,眼角佈滿血絲的村民薛廣友站在剛剛搶修完的友誼橋上緊握拳頭。“終於可以回家了,真是感謝連夜幹活的交通人啊!。”

19日的特大暴雨,讓薛廣友和家人離開了老房,撤到了有利位置。但沖毀的友誼橋,讓他與家園近在咫尺,卻只能相望。“是交通廳的抗洪救援突擊隊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回到了家園。”三合村村委會主任翟顯忠說。

聞令而動

19日午夜,正在睡夢中的黑龍江省交通廳廳長于飛接到了省政府緊急電話,要求馬上到省防汛指揮部開會。到達會議室,省委副書記、省長陸昊,副省長呂維峰及省直相關單位負責人都在,會場氛圍嚴肅。

會上,陸昊省長通報了7月19日上午,尚志市珍珠山鄉平林林場營林屯、興安林場、榆林村前河屯、富源村、三合村紅石屯、平林林場東北岔屯及老街基鄉青川村等村屯發生強降雨的情況,其中平林林場營林屯6小時監測即時最大降雨量173.5毫米,屬特大暴雨。13時30分,水位開始上漲,至16時30分,境內多數河流河水出槽,珍珠山境內榆林、沖河、三合等6個村和老街基鄉青川村的3個屯不同程度受災。要求相關單位馬上趕赴現場,抗洪搶險。

黑龍江省交通廳迅速集結相關人員,連夜召開防汛緊急會議,啟動交通運輸廳防汛應急預案,部署搶險救災工作任務。淩晨一點,廳長于飛帶領副廳長潘楊、省公路局局長李俊香及廳辦公室、廳安監處、廳戰備處及省高管局等相關人員,星夜馳援,奔赴災情現場,研究處置方案。

天剛濛濛亮,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著。一行人走在滿是泥漿的路上,看到沖毀的房屋,傾倒的電線杆,漂浮的木耳袋和湍急的河水,心情非常沉重。

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這是一場保衛人民生命財產的激戰,這是一次力量與愛心的凝聚。“我們交通人一定要心系災民,一定要心系災區,一定要早日打開群眾的生命通道。”於飛說出了擲地有聲的話語。

經現場勘察,葦平公路、黑平公路、同三公路等三條縣級公路被洪水沖毀路基。通往災區唯一通道上的四座橋樑已經倒塌,分別為三合村友誼橋、三道沖河村橋、紅石村橋、苗圃橋,導致交通中斷。

實地勘察後,黑龍江省交通廳召開緊急會議,成立搶險突擊隊。確定由龍建路橋股份有限公司為水毀橋樑的施工隊伍,立即組織技術力量及必要物資搶修橋樑;由尚志市公路管理站組織力量加快搶修水毀公路,確保橋樑搶修順利進行;由省公路局負責協調當地政府在施工過程中所需料場、材料運輸等相關工作工作;由省高速公路收費管理局負責後勤保障工作。會議強調,儘快組織力量搭建便橋,方便受災百姓的人員和物資轉移,各方共同努力,協同合作,用最快的時間完成搶險工作,不辜負受災百姓的期望。

兵貴神速

災情就是命令,汛情就是號角。

小雨中,交通部門第一支隊伍——尚志公路站站長鄒吉房組織的大型機械和路政人員已經開進了災區。

做為龍江最大的路橋企業,龍建路橋股份有限公司組建的隊伍也陸續到達。

路上,交通路政人員在疏導車輛通行,指揮機械作業;桔紅色的養護人員已經星羅棋佈排列在道路兩邊封堵被沖的邊坡。

參與過98年抗洪,有著實戰經驗的省公路局副局長滿洪波帶領前指人員一直穿梭在三合村、紅石村、三道沖河村的路橋中斷現場。

“隆隆的機械聲一響,我覺得就給我們帶來了希望。”說起交通隊伍開進三河村的場景,薛廣友感慨地說。

友誼橋位於三合村中間,19日晚上村民剛剛撤離就沖塌了。三合村、東風林場、苗圃村等都成了孤島。沖毀的友誼橋成為搶險救災的第一道屏障。

要不惜一切進行搶修。洪災面前,龍江交通人搶通的不只是一條道路、一座橋樑,搶通的是“生命之路”,傳遞的那是“希望之光”。

20日,雨水在天地間形成一道水幕,將村莊、房屋、農田全部捲入白茫茫的大雨之中。尚志公路站160人的搶險救援隊伍和60餘台機械設備車輛已連續在抗洪一線奮戰了一天一夜。下午13:00分,省廳命令公路站在21日9:00分前,必須搶修紅石村被洪水沖斷的砂石路,打通生命通道,使紅石村一隊、二隊、三隊、四隊的近300名受困村民得到及時救援。

搶險隊員們不顧身體疲憊和個人安危,冒雨又投入到新一輪的奮戰當中。工程技術人員經過踏查、勘測和研究,當機立斷放棄了修復原來道路,制定了修建便道的施工方案。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搶險隊伍採取人歇機不停的方式,通宵達旦、連續作戰。

回憶起搶修時的場景,尚志公路站職工石宗元仍心有餘悸。20日一整天的小毛毛雨,讓這裡的氣溫驟降,默默忍受著蚊叮蟲咬,顧不得夜黑雨淋路滑,組織機械和人員奮戰,半夜的時候,尚志公路站送的盒飯到了,挖掘機及鏟車司機剛把機械息火,夜空中的寂靜顯露出來。“村民都轉移了,就能聽到幾聲狗叫,還有如同吼著號子的河水,當時真是害怕啊。”石宗元說。

大家互相鼓勁,大家互相凝望。再次響起的機械轟鳴聲又響徹在上空。他們也堅信,這聲音一定會壓倒洪水,交通人一定會戰勝洪水。

人心齊,泰山移。21日淩晨4時,提前5個小時,修建了一條100米長5米寬的生命救援通道。

面對滔滔洪水,交通人眾志成城,搏風斗浪,在暴雨中下管涵、填土。22日清晨,經過龍建路橋一公司和尚志公路站的通力合作,友誼橋便橋搭設成功,救援的第一道屏障打開。村民也開始返家。各種救援車輛陸續進入村裡。電力、衛生防疫、電信等部門即刻開展電力搶修和殺菌消毒,衛生部門對身體不適的農民進行醫療救治。

說起這幾天的事,一直奔波在抗洪搶險後勤補給一線的尚志公路站副書記,人稱“女漢子”的鞠明告訴記者。19日正在下雨的時候,他們站就有部分人員巡查在一起險工弱段。當時發現友誼橋的苗圃橋下的水位馬上要與橋平齊了,他們趕緊立上了“此橋危險,禁止通行”的標語。“也就是過了一個小時吧,這兩座橋就垮了,真是後怕。”鞠明說。

危難之際顯身手。22日,在省交通運輸廳三道沖河橋搶修現場,記者見到了正在現場指揮的龍建一公司總經理甯長遠,天睛後火辣辣的太陽炙烤大地,已經30多個小時沒有合眼的他,臉已經曬黑了,他說,接到廳前指的命令後,迅速調集工程技術人員20名,工人50名,履帶吊、挖掘機、振拔機、戰備梁等前往一線。一部分人員在苗圃橋施工現場,一部分人員分佈在三道沖河橋施工現場,正組織人員、加足馬力、晝夜奮戰。“23日苗圃橋就能搭建完成,25日三道沖河橋鋼便橋就能搭建完成。”甯長遠說。

忠誠赤膽

23日中午,苗圃橋順利搭接成功,被洪水圍困四天的苗圃村村民結伴走出小村,走出了通向外界的通道。

“不論是在道路搶修第一線,還是橋樑搭設的最前沿,沖在最前面的就是交通部門的黨員幹部!”滿洪波略顯疲憊的臉上依然顯露著堅定而又充滿鬥志的豪情。當老百姓走過苗圃橋的時候,看到省交通運輸廳抗洪救援突擊隊的旗幟時,紛紛樹起了大拇指。

為了守護人民群眾的家園,每一名交通人都竭盡了全力。災區那一抹抹鮮豔的桔色,一個個堅毅無悔的身影,無不成為這個夏天最動人心魄的風景。

截止到24日中午,投入人力1150餘人次;

大型機械設備350餘台次;

搶修橋樑進場物資800餘噸;

運輸車輛320餘台次,土石方24400立方米;

水毀農村公路150公里左右,已搶通、恢復水毀農村公路115餘公里。

打開生命的通道——黑龍江省交通運輸廳赴尚志抗洪搶險紀實【7】

“通了,通了”,22日清晨,在尚志市珍珠山鄉三合村,已經三天多沒有合眼,眼角佈滿血絲的村民薛廣友站在剛剛搶修完的友誼橋上緊握拳頭。“終於可以回家了,真是感謝連夜幹活的交通人啊!。”

19日的特大暴雨,讓薛廣友和家人離開了老房,撤到了有利位置。但沖毀的友誼橋,讓他與家園近在咫尺,卻只能相望。“是交通廳的抗洪救援突擊隊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回到了家園。”三合村村委會主任翟顯忠說。

聞令而動

19日午夜,正在睡夢中的黑龍江省交通廳廳長于飛接到了省政府緊急電話,要求馬上到省防汛指揮部開會。到達會議室,省委副書記、省長陸昊,副省長呂維峰及省直相關單位負責人都在,會場氛圍嚴肅。

會上,陸昊省長通報了7月19日上午,尚志市珍珠山鄉平林林場營林屯、興安林場、榆林村前河屯、富源村、三合村紅石屯、平林林場東北岔屯及老街基鄉青川村等村屯發生強降雨的情況,其中平林林場營林屯6小時監測即時最大降雨量173.5毫米,屬特大暴雨。13時30分,水位開始上漲,至16時30分,境內多數河流河水出槽,珍珠山境內榆林、沖河、三合等6個村和老街基鄉青川村的3個屯不同程度受災。要求相關單位馬上趕赴現場,抗洪搶險。

黑龍江省交通廳迅速集結相關人員,連夜召開防汛緊急會議,啟動交通運輸廳防汛應急預案,部署搶險救災工作任務。淩晨一點,廳長于飛帶領副廳長潘楊、省公路局局長李俊香及廳辦公室、廳安監處、廳戰備處及省高管局等相關人員,星夜馳援,奔赴災情現場,研究處置方案。

天剛濛濛亮,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著。一行人走在滿是泥漿的路上,看到沖毀的房屋,傾倒的電線杆,漂浮的木耳袋和湍急的河水,心情非常沉重。

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這是一場保衛人民生命財產的激戰,這是一次力量與愛心的凝聚。“我們交通人一定要心系災民,一定要心系災區,一定要早日打開群眾的生命通道。”於飛說出了擲地有聲的話語。

經現場勘察,葦平公路、黑平公路、同三 公路等三條縣級公路被洪水沖毀路基。通往災區唯一通道上的四座橋樑已經倒塌,分別為三合村友誼橋、三道沖河村橋、紅石村橋、苗圃橋,導致交通中斷。

實地勘察後,黑龍江省交通廳召開緊急會議,成立搶險突擊隊。確定由龍建路橋股份有限公司為水毀橋樑的施工隊伍,立即組織技術力量及必要物資搶修橋樑;由尚志市公路管理站組織力量加快搶修水毀公路,確保橋樑搶修順利進行;由省公路局負責協調當地政府在施工過程中所需料場、材料運輸等相關工作工作;由省高速公路收費管理局負責後勤保障工作。會議強調,儘快組織力量搭建便橋,方便受災百姓的人員和物資轉移,各方共同努力,協同合作,用最快的時間完成搶險工作,不辜負受災百姓的期望。

兵貴神速

災情就是命令,汛情就是號角。

小雨中,交通部門第一支隊伍——尚志公路站站長鄒吉房組織的大型機械和路政人員已經開進了災區。

做為龍江最大的路橋企業,龍建路橋股份有限公司組建的隊伍也陸續到達。

路上,交通路政人員在疏導車輛通行,指揮機械作業;桔紅色的養護人員已經星羅棋佈排列在道路兩邊封堵被沖的邊坡。

參與過98年抗洪,有著實戰經驗的省公路局副局長滿洪波帶領前指人員一直穿梭在三合村、紅石村、三道沖河村的路橋中斷現場。

“隆隆的機械聲一響,我覺得就給我們帶來了希望。”說起交通隊伍開進三河村的場景,薛廣友感慨地說。

友誼橋位於三合村中間,19日晚上村民剛剛撤離就沖塌了。三合村、東風林場、苗圃村等都成了孤島。沖毀的友誼橋成為搶險救災的第一道屏障。

要不惜一切進行搶修。洪災面前,龍江交通人搶通的不只是一條道路、一座橋樑,搶通的是“生命之路”,傳遞的那是“希望之光”。

20日,雨水在天地間形成一道水幕,將村莊、房屋、農田全部捲入白茫茫的大雨之中。尚志公路站160人的搶險救援隊伍和60餘台機械設備車輛已連續在抗洪一線奮戰了一天一夜。下午13:00分,省廳命令公路站在21日9:00分前,必須搶修紅石村被洪水沖斷的砂石路,打通生命通道,使紅石村一隊、二隊、三隊、四隊的近300名受困村民得到及時救援。

搶險隊員們不顧身體疲憊和個人安危,冒雨又投入到新一輪的奮戰當中。工程技術人員經過踏查、勘測和研究,當機立斷放棄了修復原來道路,制定了修建便道的施工方案。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搶險隊伍採取人歇機不停的方式,通宵達旦、連續作戰。

回憶起搶修時的場景,尚志公路站職工石宗元仍心有餘悸。20日一整天的小毛毛雨,讓這裡的氣溫驟降,默默忍受著蚊叮蟲咬,顧不得夜黑雨淋路滑,組織機械和人員奮戰,半夜的時候,尚志公路站送的盒飯到了,挖掘機及鏟車司機剛把機械息火,夜空中的寂靜顯露出來。“村民都轉移了,就能聽到幾聲狗叫,還有如同吼著號子的河水,當時真是害怕啊。”石宗元說。

大家互相鼓勁,大家互相凝望。再次響起的機械轟鳴聲又響徹在上空。他們也堅信,這聲音一定會壓倒洪水,交通人一定會戰勝洪水。

人心齊,泰山移。21日淩晨4時,提前5個小時,修建了一條100米長5米寬的生命救援通道。

面對滔滔洪水,交通人眾志成城,搏風斗浪,在暴雨中下管涵、填土。22日清晨,經過龍建路橋一公司和尚志公路站的通力合作,友誼橋便橋搭設成功,救援的第一道屏障打開。村民也開始返家。各種救援車輛陸續進入村裡。電力、衛生防疫、電信等部門即刻開展電力搶修和殺菌消毒,衛生部門對身體不適的農民進行醫療救治。

說起這幾天的事,一直奔波在抗洪搶險後勤補給一線的尚志公路站副書記,人稱“女漢子”的鞠明告訴記者。19日正在下雨的時候,他們站就有部分人員巡查在一起險工弱段。當時發現友誼橋的苗圃橋下的水位馬上要與橋平齊了,他們趕緊立上了“此橋危險,禁止通行”的標語。“也就是過了一個小時吧,這兩座橋就垮了,真是後怕。”鞠明說。

危難之際顯身手。22日,在省交通運輸廳三道沖河橋搶修現場,記者見到了正在現場指揮的龍建一公司總經理甯長遠,天睛後火辣辣的太陽炙烤大地,已經30多個小時沒有合眼的他,臉已經曬黑了,他說,接到廳前指的命令後,迅速調集工程技術人員20名,工人50名,履帶吊、挖掘機、振拔機、戰備梁等前往一線。一部分人員在苗圃橋施工現場,一部分人員分佈在三道沖河橋施工現場,正組織人員、加足馬力、晝夜奮戰。“23日苗圃橋就能搭建完成,25日三道沖河橋鋼便橋就能搭建完成。”甯長遠說。

忠誠赤膽

23日中午,苗圃橋順利搭接成功,被洪水圍困四天的苗圃村村民結伴走出小村,走出了通向外界的通道。

“不論是在道路搶修第一線,還是橋樑搭設的最前沿,沖在最前面的就是交通部門的黨員幹部!”滿洪波略顯疲憊的臉上依然顯露著堅定而又充滿鬥志的豪情。當老百姓走過苗圃橋的時候,看到省交通運輸廳抗洪救援突擊隊的旗幟時,紛紛樹起了大拇指。

為了守護人民群眾的家園,每一名交通人都竭盡了全力。災區那一抹抹鮮豔的桔色,一個個堅毅無悔的身影,無不成為這個夏天最動人心魄的風景。

截止到24日中午,投入人力1150餘人次;

大型機械設備350餘台次;

搶修橋樑進場物資800餘噸;

運輸車輛320餘台次,土石方24400立方米;

水毀農村公路150公里左右,已搶通、恢復水毀農村公路115餘公里。

打開生命的通道——黑龍江省交通運輸廳赴尚志抗洪搶險紀實【8】

“通了,通了”,22日清晨,在尚志市珍珠山鄉三合村,已經三天多沒有合眼,眼角佈滿血絲的村民薛廣友站在剛剛搶修完的友誼橋上緊握拳頭。“終於可以回家了,真是感謝連夜幹活的交通人啊!。”

19日的特大暴雨,讓薛廣友和家人離開了老房,撤到了有利位置。但沖毀的友誼橋,讓他與家園近在咫尺,卻只能相望。“是交通廳的抗洪救援突擊隊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回到了家園。”三合村村委會主任翟顯忠說。

聞令而動

19日午夜,正在睡夢中的黑龍江省交通廳廳長于飛接到了省政府緊急電話,要求馬上到省防汛指揮部開會。到達會議室,省委副書記、省長陸昊,副省長呂維峰及省直相關單位負責人都在,會場氛圍嚴肅。

會上,陸昊省長通報了7月19日上午,尚志市珍珠山鄉平林林場營林屯、興安林場、榆林村前河屯、富源村、三合村紅石屯、平林林場東北岔屯及老街基鄉青川村等村屯發生強降雨的情況,其中平林林場營林屯6小時監測即時最大降雨量173.5毫米,屬特大暴雨。13時30分,水位開始上漲,至16時30分,境內多數河流河水出槽,珍珠山境內榆林、沖河、三合等6個村和老街基鄉青川村的3個屯不同程度受災。要求相關單位馬上趕赴現場,抗洪搶險。

黑龍江省交通廳迅速集結相關人員,連夜召開防汛緊急會議,啟動交通運輸廳防汛應急預案,部署搶險救災工作任務。淩晨一點,廳長于飛帶領副廳長潘楊、省公路局局長李俊香及廳辦公室、廳安監處、廳戰備處及省高管局等相關人員,星夜馳援,奔赴災情現場,研究處置方案。

天剛濛濛亮,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著。一行人走在滿是泥漿的路上,看到沖毀的房屋,傾倒的電線杆,漂浮的木耳袋和湍急的河水,心情非常沉重。

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這是一場保衛人民生命財產的激戰,這是一次力量與愛心的凝聚。“我們交通人一定要心系災民,一定要心系災區,一定要早日打開群眾的生命通道。”於飛說出了擲地有聲的話語。

經現場勘察,葦平公路、黑平公路、同三公路等三條縣級公路被洪水沖毀路基。通往災區唯一通道上的四座橋樑已經倒塌,分別為三合村友誼橋、三道沖河村橋、紅石村橋、苗圃橋,導致交通中斷。

實地勘察後,黑龍江省交通廳召開緊急會議,成立搶險突擊隊。確定由龍建路橋股份有限公司為水毀橋樑的施工隊伍,立即組織技術力量及必要物資搶修橋樑;由尚志市公路管理站組織力量加快搶修水毀公路,確保橋樑搶修順利進行;由省公路局負責協調當地政府在施工過程中所需料場、材料運輸等相關工作工作;由省高速公路收費管理局負責後勤保障工作。會議強調,儘快組織力量搭建便橋,方便受災百姓的人員和物資轉移,各方共同努力,協同合作,用最快的時間完成搶險工作,不辜負受災百姓的期望。

兵貴神速

災情就是命令,汛情就是號角。

小雨中,交通部門第一支隊伍——尚志公路站站長鄒吉房組織的大型機械和路政人員已經開進了災區。

做為龍江最大的路橋企業,龍建路橋股份有限公司組建的隊伍也陸續到達。

路上,交通路政人員在疏導車輛通行,指揮機械作業;桔紅色的養護人員已經星羅棋佈排列在道路兩邊封堵被沖的邊坡。

參與過98年抗洪,有著實戰經驗的省公路局副局長滿洪波帶領前指人員一直穿梭在三合村、紅石村、三道沖河村的路橋中斷現場。

“隆隆的機械聲一響,我覺得就給我們帶來了希望。”說起交通隊伍開進三河村的場景,薛廣友感慨地說。

友誼橋位於三合村中間,19日晚上村民剛剛撤離就沖塌了。三合村、東風林場、苗圃村等都成了孤島。沖毀的友誼橋成為搶險救災的第一道屏障。

要不惜一切進行搶修。洪災面前,龍江交通人搶通的不只是一條道路、一座橋樑,搶通的是“生命之路”,傳遞的那是“希望之光”。

20日,雨水在天地間形成一道水幕,將村莊、房屋、農田全部捲入白茫茫的大雨之中。尚志公路站160人的搶險救援隊伍和60餘台機械設備車輛已連續在抗洪一線奮戰了一天一夜。下午13:00分,省廳命令公路站在21日9:00分前,必須搶修紅石村被洪水沖斷的砂石路,打通生命通道,使紅石村一隊、二隊、三隊、四隊的近300名受困村民得到及時救援。

搶險隊員們不顧身體疲憊和個人安危,冒雨又投入到新一輪的奮戰當中。工程技術人員經過踏查、勘測和研究,當機立斷放棄了修復原來道路,制定了修建便道的施工方案。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搶險隊伍採取人歇機不停的方式,通宵達旦、連續作戰。

回憶起搶修時的場景,尚志公路站職工石宗元仍心有餘悸。20日一整天的小毛毛雨,讓這裡的氣溫驟降,默默忍受著蚊叮蟲咬,顧不得夜黑雨淋路滑,組織機械和人員奮戰,半夜的時候,尚志公路站送的盒飯到了,挖掘機及鏟車司機剛把機械息火,夜空中的寂靜顯露出來。“村民都轉移了,就能聽到幾聲狗叫,還有如同吼著號子的河水,當時真是害怕啊。”石宗元說。

大家互相鼓勁,大家互相凝望。再次響起的機械轟鳴聲又響徹在上空。他們也堅信,這聲音一定會壓倒洪水,交通人一定會戰勝洪水。

人心齊,泰山移。21日淩晨4時,提前5個小時,修建了一條100米長5米寬的生命救援通道。

面對滔滔洪水,交通人眾志成城,搏風斗浪,在暴雨中下管涵、填土。22日清晨,經過龍建路橋一公司和尚志公路站的通力合作,友誼橋便橋搭設成功,救援的第一道屏障打開。村民也開始返家。各種救援車輛陸續 工程技術人員經過踏查、勘測和研究,當機立斷放棄了修復原來道路,制定了修建便道的施工方案。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搶險隊伍採取人歇機不停的方式,通宵達旦、連續作戰。

回憶起搶修時的場景,尚志公路站職工石宗元仍心有餘悸。20日一整天的小毛毛雨,讓這裡的氣溫驟降,默默忍受著蚊叮蟲咬,顧不得夜黑雨淋路滑,組織機械和人員奮戰,半夜的時候,尚志公路站送的盒飯到了,挖掘機及鏟車司機剛把機械息火,夜空中的寂靜顯露出來。“村民都轉移了,就能聽到幾聲狗叫,還有如同吼著號子的河水,當時真是害怕啊。”石宗元說。

大家互相鼓勁,大家互相凝望。再次響起的機械轟鳴聲又響徹在上空。他們也堅信,這聲音一定會壓倒洪水,交通人一定會戰勝洪水。

人心齊,泰山移。21日淩晨4時,提前5個小時,修建了一條100米長5米寬的生命救援通道。

面對滔滔洪水,交通人眾志成城,搏風斗浪,在暴雨中下管涵、填土。22日清晨,經過龍建路橋一公司和尚志公路站的通力合作,友誼橋便橋搭設成功,救援的第一道屏障打開。村民也開始返家。各種救援車輛陸續進入村裡。電力、衛生防疫、電信等部門即刻開展電力搶修和殺菌消毒,衛生部門對身體不適的農民進行醫療救治。

說起這幾天的事,一直奔波在抗洪搶險後勤補給一線的尚志公路站副書記,人稱“女漢子”的鞠明告訴記者。19日正在下雨的時候,他們站就有部分人員巡查在一起險工弱段。當時發現友誼橋的苗圃橋下的水位馬上要與橋平齊了,他們趕緊立上了“此橋危險,禁止通行”的標語。“也就是過了一個小時吧,這兩座橋就垮了,真是後怕。”鞠明說。

危難之際顯身手。22日,在省交通運輸廳三道沖河橋搶修現場,記者見到了正在現場指揮的龍建一公司總經理甯長遠,天睛後火辣辣的太陽炙烤大地,已經30多個小時沒有合眼的他,臉已經曬黑了,他說,接到廳前指的命令後,迅速調集工程技術人員20名,工人50名,履帶吊、挖掘機、振拔機、戰備梁等前往一線。一部分人員在苗圃橋施工現場,一部分人員分佈在三道沖河橋施工現場,正組織人員、加足馬力、晝夜奮戰。“23日苗圃橋就能搭建完成,25日三道沖河橋鋼便橋就能搭建完成。”甯長遠說。

忠誠赤膽

23日中午,苗圃橋順利搭接成功,被洪水圍困四天的苗圃村村民結伴走出小村,走出了通向外界的通道。

“不論是在道路搶修第一線,還是橋樑搭設的最前沿,沖在最前面的就是交通部門的黨員幹部!”滿洪波略顯疲憊的臉上依然顯露著堅定而又充滿鬥志的豪情。當老百姓走過苗圃橋的時候,看到省交通運輸廳抗洪救援突擊隊的旗幟時,紛紛樹起了大拇指。

為了守護人民群眾的家園,每一名交通人都竭盡了全力。災區那一抹抹鮮豔的桔色,一個個堅毅無悔的身影,無不成為這個夏天最動人心魄的風景。

截止到24日中午,投入人力1150餘人次;

大型機械設備350餘台次;

搶修橋樑進場物資800餘噸;

運輸車輛320餘台次,土石方24400立方米;

水毀農村公路150公里左右,已搶通、恢復水毀農村公路115餘公里。

打開生命的通道——黑龍江省交通運輸廳赴尚志抗洪搶險紀實【2】

“通了,通了”,22日清晨,在尚志市珍珠山鄉三合村,已經三天多沒有合眼,眼角佈滿血絲的村民薛廣友站在剛剛搶修完的友誼橋上緊握拳頭。“終於可以回家了,真是感謝連夜幹活的交通人啊!。”

19日的特大暴雨,讓薛廣友和家人離開了老房,撤到了有利位置。但沖毀的友誼橋,讓他與家園近在咫尺,卻只能相望。“是交通廳的抗洪救援突擊隊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回到了家園。”三合村村委會主任翟顯忠說。

聞令而動

19日午夜,正在睡夢中的黑龍江省交通廳廳長于飛接到了省政府緊急電話,要求馬上到省防汛指揮部開會。到達會議室,省委副書記、省長陸昊,副省長呂維峰及省直相關單位負責人都在,會場氛圍嚴肅。

會上,陸昊省長通報了7月19日上午,尚志市珍珠山鄉平林林場營林屯、興安林場、榆林村前河屯、富源村、三合村紅石屯、平林林場東北岔屯及老街基鄉青川村等村屯發生強降雨的情況,其中平林林場營林屯6小時監測即時最大降雨量173.5毫米,屬特大暴雨。13時30分,水位開始上漲,至16時30分,境內多數河流河水出槽,珍珠山境內榆林、沖河、三合等6個村和老街基鄉青川村的3個屯不同程度受災。要求相關單位馬上趕赴現場,抗洪搶險。

黑龍江省交通廳迅速集結相關人員,連夜召開防汛緊急會議,啟動交通運輸廳防汛應急預案,部署搶險救災工作任務。淩晨一點,廳長于飛帶領副廳長潘楊、省公路局局長李俊香及廳辦公室、廳安監處、廳戰備處及省高管局等相關人員,星夜馳援,奔赴災情現場,研究處置方案。

天剛濛濛亮,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著。一行人走在滿是泥漿的路上,看到沖毀的房屋,傾倒的電線杆,漂浮的木耳袋和湍急的河水,心情非常沉重。

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這是一場保衛人民生命財產的激戰,這是一次力量與愛心的凝聚。“我們交通人一定要心系災民,一定要心系災區,一定要早日打開群眾的生命通道。”於飛說出了擲地有聲的話語。

經現場勘察,葦平公路、黑平公路、同三公路等三條縣級公路被洪水沖毀路基。通往災區唯一通道上的四座橋樑已經倒塌,分別為三合村友誼橋、三道沖河村橋、紅石村橋、苗圃橋,導致交通中斷。

實地勘察後,黑龍江省交通廳召開緊急會議,成立搶險突擊隊。確定由龍建路橋股份有限公司為水毀橋樑的施工隊伍,立即組織技術力量及必要物資搶修橋樑;由尚志市公路管理站組織力量加快搶修水毀公路,確保橋樑搶修順利進行;由省公路局負責協調當地政府在施工過程中所需料場、材料運輸等相關工作工作;由省高速公路收費管理局負責後勤保障工作。會議強調,儘快組織力量搭建便橋,方便受災百姓的人員和物資轉移,各方共同努力,協同合作,用最快的時間完成搶險工作,不辜負受災百姓的期望。

兵貴神速

災情就是命令,汛情就是號角。

小雨中,交通部門第一支隊伍——尚志公路站站長鄒吉房組織的大型機械和路政人員已經開進了災區。

做為龍江最大的路橋企業,龍建路橋股份有限公司組建的隊伍也陸續到達。

路上,交通路政人員在疏導車輛通行,指揮機械作業;桔紅色的養護人員已經星羅棋佈排列在道路兩邊封堵被沖的邊坡。

參與過98年抗洪,有著實戰經驗的省公路局副局長滿洪波帶領前指人員一直穿梭在三合村、紅石村、三道沖河村的路橋中斷現場。

“隆隆的機械聲一響,我覺得就給我們帶來了希望。”說起交通隊伍開進三河村的場景,薛廣友感慨地說。

友誼橋位於三合村中間,19日晚上村民剛剛撤離就沖塌了。三合村、東風林場、苗圃村等都成了孤島。沖毀的友誼橋成為搶險救災的第一道屏障。

要不惜一切進行搶修。洪災面前,龍江交通人搶通的不只是一條道路、一座橋樑,搶通的是“生命之路”,傳遞的那是“希望之光”。

20日,雨水在天地間形成一道水幕,將村莊、房屋、農田全部捲入白茫茫的大雨之中。尚志公路站160人的搶險救援隊伍和60餘台機械設備車輛已連續在抗洪一線奮戰了一天一夜。下午13:00分,省廳命令公路站在21日9:00分前,必須搶修紅石村被洪水沖斷的砂石路,打通生命通道,使紅石村一隊、二隊、三隊、四隊的近300名受困村民得到及時救援。

搶險隊員們不顧身體疲憊和個人安危,冒雨又投入到新一輪的奮戰當中。工程技術人員經過踏查、勘測和研究,當機立斷放棄了修復原來道路,制定了修建便道的施工方案。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搶險隊伍採取人歇機不停的方式,通宵達旦、連續作戰。

回憶起搶修時的場景,尚志公路站職工石宗元仍心有餘悸。20日一整天的小毛毛雨,讓這裡的氣溫驟降,默默忍受著蚊叮蟲咬,顧不得夜黑雨淋路滑,組織機械和人員奮戰,半夜的時候,尚志公路站送的盒飯到了,挖掘機及鏟車司機剛把機械息火,夜空中的寂靜顯露出來。“村民都轉移了,就能聽到幾聲狗叫,還有如同吼著號子的河水,當時真是害怕啊。”石宗元說。

大家互相鼓勁,大家互相凝望。再次響起的機械轟鳴聲又響徹在上空。他們也堅信,這聲音一定會壓倒洪水,交通人一定會戰勝洪水。

人心齊,泰山移。21日淩晨4時,提前5個小時,修建了一條100米長5米寬的生命救援通道。

面對滔滔洪水,交通人眾志成城,搏風斗浪,在暴雨中下管涵、填土。22日清晨,經過龍建路橋一公司和尚志公路站的通力合作,友誼橋便橋搭設成功,救援的第一道屏障打開。村民也開始返家。各種救援車輛陸續進入村裡。電力、衛生防疫、電信等部門即刻開展電力搶修和殺菌消毒,衛生部門對身體不適的農民進行醫療救治。

說起這幾天的事,一直奔波在抗洪搶險後勤補給一線的尚志公路站副書記,人稱“女漢子”的鞠明告訴記者。19日正在下雨的時候,他們站就有部分人員巡查在一起險工弱段。當時發現友誼橋的苗圃橋下的水位馬上要與橋平齊了,他們趕緊立上了“此橋危險,禁止通行”的標語。“也就是過了一個小時吧,這兩座橋就垮了,真是後怕。”鞠明說。

危難之際顯身手。22日,在省交通運輸廳三道沖河橋搶修現場,記者見到了正在現場指揮的龍建一公司總經理甯長遠,天睛後火辣辣的太陽炙烤大地,已經30多個小時沒有合眼的他,臉已經曬黑了,他說,接到廳前指的命令後,迅速調集工程技術人員20名,工人50名,履帶吊、挖掘機、振拔機、戰備梁等前往一線。一部分人員在苗圃橋施工現場,一部分人員分佈在三道沖河橋施工現場,正組織人員、加足馬力、晝夜奮戰。“23日苗圃橋就能搭建完成,25日三道沖河橋鋼便橋就能搭建完成。”甯長遠說。

忠誠赤膽

23日中午,苗圃橋順利搭接成功,被洪水圍困四天的苗圃村村民結伴走出小村,走出了通向外界的通道。

“不論是在道路搶修第一線,還是橋樑搭設的最前沿,沖在最前面的就是交通部門的黨員幹部!”滿洪波略顯疲憊的臉上依然顯露著堅定而又充滿鬥志的豪情。當老百姓走過苗圃橋的時候,看到省交通運輸廳抗洪救援突擊隊的旗幟時,紛紛樹起了大拇指。

為了守護人民群眾的家園,每一名交通人都竭盡了全力。災區那一抹抹鮮豔的桔色,一個個堅毅無悔的身影,無不成為這個夏天最動人心魄的風景。

截止到24日中午,投入人力1150餘人次;

大型機械設備350餘台次;

搶修橋樑進場物資800餘噸;

運輸車輛320餘台次,土石方24400立方米;

水毀農村公路150公里左右,已搶通、恢復水毀農村公路115餘公里。

量尺。

“通了,通了”,22日清晨,在尚志市珍珠山鄉三合村,已經三天多沒有合眼,眼角佈滿血絲的村民薛廣友站在剛剛搶修完的友誼橋上緊握拳頭。“終於可以回家了,真是感謝連夜幹活的交通人啊!。”

19日的特大暴雨,讓薛廣友和家人離開了老房,撤到了有利位置。但沖毀的友誼橋,讓他與家園近在咫尺,卻只能相望。“是交通廳的抗洪救援突擊隊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回到了家園。”三合村村委會主任翟顯忠說。

聞令而動

19日午夜,正在睡夢中的黑龍江省交通廳廳長于飛接到了省政府緊急電話,要求馬上到省防汛指揮部開會。到達會議室,省委副書記、省長陸昊,副省長呂維峰及省直相關單位負責人都在,會場氛圍嚴肅。

會上,陸昊省長通報了7月19日上午,尚志市珍珠山鄉平林林場營林屯、興安林場、榆林村前河屯、富源村、三合村紅石屯、平林林場東北岔屯及老街基鄉青川村等村屯發生強降雨的情況,其中平林林場營林屯6小時監測即時最大降雨量173.5毫米,屬特大暴雨。13時30分,水位開始上漲,至16時30分,境內多數河流河水出槽,珍珠山境內榆林、沖河、三合等6個村和老街基鄉青川村的3個屯不同程度受災。要求相關單位馬上趕赴現場,抗洪搶險。

黑龍江省交通廳迅速集結相關人員,連夜召開防汛緊急會議,啟動交通運輸廳防汛應急預案,部署搶險救災工作任務。淩晨一點,廳長于飛帶領副廳長潘楊、省公路局局長李俊香及廳辦公室、廳安監處、廳戰備處及省高管局等相關人員,星夜馳援,奔赴災情現場,研究處置方案。

天剛濛濛亮,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著。一行人走在滿是泥漿的路上,看到沖毀的房屋,傾倒的電線杆,漂浮的木耳袋和湍急的河水,心情非常沉重。

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這是一場保衛人民生命財產的激戰,這是一次力量與愛心的凝聚。“我們交通人一定要心系災民,一定要心系災區,一定要早日打開群眾的生命通道。”於飛說出了擲地有聲的話語。

經現場勘察,葦平公路、黑平公路、同三公路等三條縣級公路被洪水沖毀路基。通往災區唯一通道上的四座橋樑已經倒塌,分別為三合村友誼橋、三道沖河村橋、紅石村橋、苗圃橋,導致交通中斷。

實地勘察後,黑龍江省交通廳召開緊急會議,成立搶險突擊隊。確定由龍建路橋股份有限公司為水毀橋樑的施工隊伍,立即組織技術力量及必要物資搶修橋樑;由尚志市公路管理站組織力量加快搶修水毀公路,確保橋樑搶修順利進行;由省公路局負責協調當地政府在施工過程中所需料場、材料運輸等相關工作工作;由省高速公路收費管理局負責後勤保障工作。會議強調,儘快組織力量搭建便橋,方便受災百姓的人員和物資轉移,各方共同努力,協同合作,用最快的時間完成搶險工作,不辜負受災百姓的期望。

兵貴神速

災情就是命令,汛情就是號角。

小雨中,交通部門第一支隊伍——尚志公路站站長鄒吉房組織的大型機械和路政人員已經開進了災區。

做為龍江最大的路橋企業,龍建路橋股份有限公司組建的隊伍也陸續到達。

路上,交通路政人員在疏導車輛通行,指揮機械作業;桔紅色的養護人員已經星羅棋佈排列在道路兩邊封堵被沖的邊坡。

參與過98年抗洪,有著實戰經驗的省公路局副局長滿洪波帶領前指人員一直穿梭在三合村、紅石村、三道沖河村的路橋中斷現場。

“隆隆的機械聲一響,我覺得就給我們帶來了希望。”說起交通隊伍開進三河村的場景,薛廣友感慨地說。

友誼橋位於三合村中間,19日晚上村民剛剛撤離就沖塌了。三合村、東風林場、苗圃村等都成了孤島。沖毀的友誼橋成為搶險救災的第一道屏障。

要不惜一切進行搶修。洪災面前,龍江交通人搶通的不只是一條道路、一座橋樑,搶通的是“生命之路”,傳遞的那是“希望之光”。

20日,雨水在天地間形成一道水幕,將村莊、房屋、農田全部捲入白茫茫的大雨之中。尚志公路站160人的搶險救援隊伍和60餘台機械設備車輛已連續在抗洪一線奮戰了一天一夜。下午13:00分,省廳命令公路站在21日9:00分前,必須搶修紅石村被洪水沖斷的砂石路,打通生命通道,使紅石村一隊、二隊、三隊、四隊的近300名受困村民得到及時救援。

搶險隊員們不顧身體疲憊和個人安危,冒雨又投入到新一輪的奮戰當中。工程技術人員經過踏查、勘測和研究,當機立斷放棄了修復原來道路,制定了修建便道的施工方案。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搶險隊伍採取人歇機不停的方式,通宵達旦、連續作戰。

回憶起搶修時的場景,尚志公路站職工石宗元仍心有餘悸。20日一整天的小毛毛雨,讓這裡的氣溫驟降,默默忍受著蚊叮蟲咬,顧不得夜黑雨淋路滑,組織機械和人員奮戰,半夜的時候,尚志公路站送的盒飯到了,挖掘機及鏟車司機剛把機械息火,夜空中的寂靜顯露出來。“村民都轉移了,就能聽到幾聲狗叫,還有如同吼著號子的河水,當時真是害怕啊。”石宗元說。

大家互相鼓勁,大家互相凝望。再次響起的機械轟鳴聲又響徹在上空。他們也堅信,這聲音一定會壓倒洪水,交通人一定會戰勝洪水。

人心齊,泰山移。21日淩晨4時,提前5個小時,修建了一條100米長5米寬的生命救援通道。

面對滔滔洪水,交通人眾志成城,搏風斗浪,在暴雨中下管涵、填土。22日清晨,經過龍建路橋一公司和尚志公路站的通力合作,友誼橋便橋搭設成功,救援的第一道屏障打開。村民也開始返家。各種救援車輛陸續進入村裡。電力、衛生防疫、電信等部門即刻開展電力搶修和殺菌消毒,衛生部門對身體不適的農民進行醫療救治。

說起這幾天的事,一直奔波在抗洪搶險後勤補給一線的尚志公路站副書記,人稱“女漢子”的鞠明告訴記者。19日正在下雨的時候,他們站就有部分人員巡查在一起險工弱段。當時發現友誼橋的苗圃橋下的水位馬上要與橋平齊了,他們趕緊立上了“此橋危險,禁止通行”的標語。“也就是過了一個小時吧,這兩座橋就垮了,真是後怕。”鞠明說。

危難之際顯身手。22日,在省交通運輸廳三道沖河橋搶修現場,記者見到了正在現場指揮的龍建一公司總經理甯長遠,天睛後火辣辣的太陽炙烤大地,已經30多個小時沒有合眼的他,臉已經曬黑了,他說,接到廳前指的命令後,迅速調集工程技術人員20名,工人50名,履帶吊、挖掘機、振拔機、戰備梁等前往一線。一部分人員在苗圃橋施工現場,一部分人員分佈在三道沖河橋施工現場,正組織人員、加足馬力、晝夜奮戰。“23日苗圃橋就能搭建完成,25日三道沖河橋鋼便橋就能搭建完成。”甯長遠說。

忠誠赤膽

23日中午,苗圃橋順利搭接成功,被洪水圍困四天的苗圃村村民結伴走出小村,走出了通向外界的通道。

“不論是在道路搶修第一線,還是橋樑搭設的最前沿,沖在最前面的就是交通部門的黨員幹部!”滿洪波略顯疲憊的臉上依然顯露著堅定而又充滿鬥志的豪情。當老百姓走過苗圃橋的時候,看到省交通運輸廳抗洪救援突擊隊的旗幟時,紛紛樹起了大拇指。

為了守護人民群眾的家園,每一名交通人都竭盡了全力。災區那一抹抹鮮豔的桔色,一個個堅毅無悔的身影,無不成為這個夏天最動人心魄的風景。

截止到24日中午,投入人力1150餘人次;

大型機械設備350餘台次;

搶修橋樑進場物資800餘噸;

運輸車輛320餘台次,土石方24400立方米;

水毀農村公路150公里左右,已搶通、恢復水毀農村公路115餘公里。

友誼橋。

“通了,通了”,22日清晨,在尚志市珍珠山鄉三合村,已經三天多沒有合眼,眼角佈滿血絲的村民薛廣友站在剛剛搶修完的友誼橋上緊握拳頭。“終於可以回家了,真是感謝連夜幹活的交通人啊!。”

19日的特大暴雨,讓薛廣友和家人離開了老房,撤到了有利位置。但沖毀的友誼橋,讓他與家園近在咫尺,卻只能相望。“是交通廳的抗洪救援突擊隊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回到了家園。”三合村村委會主任翟顯忠說。

聞令而動

19日午夜,正在睡夢中的黑龍江省交通廳廳長于飛接到了省政府緊急電話,要求馬上到省防汛指揮部開會。到達會議室,省委副書記、省長陸昊,副省長呂維峰及省直相關單位負責人都在,會場氛圍嚴肅。

會上,陸昊省長通報了7月19日上午,尚志市珍珠山鄉平林林場營林屯、興安林場、榆林村前河屯、富源村、三合村紅石屯、平林林場東北岔屯及老街基鄉青川村等村屯發生強降雨的情況,其中平林林場營林屯6小時監測即時最大降雨量1 73.5毫米,屬特大暴雨。13時30分,水位開始上漲,至16時30分,境內多數河流河水出槽,珍珠山境內榆林、沖河、三合等6個村和老街基鄉青川村的3個屯不同程度受災。要求相關單位馬上趕赴現場,抗洪搶險。

黑龍江省交通廳迅速集結相關人員,連夜召開防汛緊急會議,啟動交通運輸廳防汛應急預案,部署搶險救災工作任務。淩晨一點,廳長于飛帶領副廳長潘楊、省公路局局長李俊香及廳辦公室、廳安監處、廳戰備處及省高管局等相關人員,星夜馳援,奔赴災情現場,研究處置方案。

天剛濛濛亮,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著。一行人走在滿是泥漿的路上,看到沖毀的房屋,傾倒的電線杆,漂浮的木耳袋和湍急的河水,心情非常沉重。

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這是一場保衛人民生命財產的激戰,這是一次力量與愛心的凝聚。“我們交通人一定要心系災民,一定要心系災區,一定要早日打開群眾的生命通道。”於飛說出了擲地有聲的話語。

經現場勘察,葦平公路、黑平公路、同三公路等三條縣級公路被洪水沖毀路基。通往災區唯一通道上的四座橋樑已經倒塌,分別為三合村友誼橋、三道沖河村橋、紅石村橋、苗圃橋,導致交通中斷。

實地勘察後,黑龍江省交通廳召開緊急會議,成立搶險突擊隊。確定由龍建路橋股份有限公司為水毀橋樑的施工隊伍,立即組織技術力量及必要物資搶修橋樑;由尚志市公路管理站組織力量加快搶修水毀公路,確保橋樑搶修順利進行;由省公路局負責協調當地政府在施工過程中所需料場、材料運輸等相關工作工作;由省高速公路收費管理局負責後勤保障工作。會議強調,儘快組織力量搭建便橋,方便受災百姓的人員和物資轉移,各方共同努力,協同合作,用最快的時間完成搶險工作,不辜負受災百姓的期望。

兵貴神速

災情就是命令,汛情就是號角。

小雨中,交通部門第一支隊伍——尚志公路站站長鄒吉房組織的大型機械和路政人員已經開進了災區。

做為龍江最大的路橋企業,龍建路橋股份有限公司組建的隊伍也陸續到達。

路上,交通路政人員在疏導車輛通行,指揮機械作業;桔紅色的養護人員已經星羅棋佈排列在道路兩邊封堵被沖的邊坡。

參與過98年抗洪,有著實戰經驗的省公路局副局長滿洪波帶領前指人員一直穿梭在三合村、紅石村、三道沖河村的路橋中斷現場。

“隆隆的機械聲一響,我覺得就給我們帶來了希望。”說起交通隊伍開進三河村的場景,薛廣友感慨地說。

友誼橋位於三合村中間,19日晚上村民剛剛撤離就沖塌了。三合村、東風林場、苗圃村等都成了孤島。沖毀的友誼橋成為搶險救災的第一道屏障。

要不惜一切進行搶修。洪災面前,龍江交通人搶通的不只是一條道路、一座橋樑,搶通的是“生命之路”,傳遞的那是“希望之光”。

20日,雨水在天地間形成一道水幕,將村莊、房屋、農田全部捲入白茫茫的大雨之中。尚志公路站160人的搶險救援隊伍和60餘台機械設備車輛已連續在抗洪一線奮戰了一天一夜。下午13:00分,省廳命令公路站在21日9:00分前,必須搶修紅石村被洪水沖斷的砂石路,打通生命通道,使紅石村一隊、二隊、三隊、四隊的近300名受困村民得到及時救援。

搶險隊員們不顧身體疲憊和個人安危,冒雨又投入到新一輪的奮戰當中。工程技術人員經過踏查、勘測和研究,當機立斷放棄了修復原來道路,制定了修建便道的施工方案。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搶險隊伍採取人歇機不停的方式,通宵達旦、連續作戰。

回憶起搶修時的場景,尚志公路站職工石宗元仍心有餘悸。20日一整天的小毛毛雨,讓這裡的氣溫驟降,默默忍受著蚊叮蟲咬,顧不得夜黑雨淋路滑,組織機械和人員奮戰,半夜的時候,尚志公路站送的盒飯到了,挖掘機及鏟車司機剛把機械息火,夜空中的寂靜顯露出來。“村民都轉移了,就能聽到幾聲狗叫,還有如同吼著號子的河水,當時真是害怕啊。”石宗元說。

大家互相鼓勁,大家互相凝望。再次響起的機械轟鳴聲又響徹在上空。他們也堅信,這聲音一定會壓倒洪水,交通人一定會戰勝洪水。

人心齊,泰山移。21日淩晨4時,提前5個小時,修建了一條100米長5米寬的生命救援通道。

面對滔滔洪水,交通人眾志成城,搏風斗浪,在暴雨中下管涵、填土。22日清晨,經過龍建路橋一公司和尚志公路站的通力合作,友誼橋便橋搭設成功,救援的第一道屏障打開。村民也開始返家。各種救援車輛陸續進入村裡。電力、衛生防疫、電信等部門即刻開展電力搶修和殺菌消毒,衛生部門對身體不適的農民進行醫療救治。

說起這幾天的事,一直奔波在抗洪搶險後勤補給一線的尚志公路站副書記,人稱“女漢子”的鞠明告訴記者。19日正在下雨的時候,他們站就有部分人員巡查在一起險工弱段。當時發現友誼橋的苗圃橋下的水位馬上要與橋平齊了,他們趕緊立上了“此橋危險,禁止通行”的標語。“也就是過了一個小時吧,這兩座橋就垮了,真是後怕。”鞠明說。

危難之際顯身手。22日,在省交通運輸廳三道沖河橋搶修現場,記者見到了正在現場指揮的龍建一公司總經理甯長遠,天睛後火辣辣的太陽炙烤大地,已經30多個小時沒有合眼的他,臉已經曬黑了,他說,接到廳前指的命令後,迅速調集工程技術人員20名,工人50名,履帶吊、挖掘機、振拔機、戰備梁等前往一線。一部分人員在苗圃橋施工現場,一部分人員分佈在三道沖河橋施工現場,正組織人員、加足馬力、晝夜奮戰。“23日苗圃橋就能搭建完成,25日三道沖河橋鋼便橋就能搭建完成。”甯長遠說。

忠誠赤膽

23日中午,苗圃橋順利搭接成功,被洪水圍困四天的苗圃村村民結伴走出小村,走出了通向外界的通道。

“不論是在道路搶修第一線,還是橋樑搭設的最前沿,沖在最前面的就是交通部門的黨員幹部!”滿洪波略顯疲憊的臉上依然顯露著堅定而又充滿鬥志的豪情。當老百姓走過苗圃橋的時候,看到省交通運輸廳抗洪救援突擊隊的旗幟時,紛紛樹起了大拇指。

為了守護人民群眾的家園,每一名交通人都竭盡了全力。災區那一抹抹鮮豔的桔色,一個個堅毅無悔的身影,無不成為這個夏天最動人心魄的風景。

截止到24日中午,投入人力1150餘人次;

大型機械設備350餘台次;

搶修橋樑進場物資800餘噸;

運輸車輛320餘台次,土石方24400立方米;

水毀農村公路150公里左右,已搶通、恢復水毀農村公路115餘公里。

工人師傅正在作業。

“通了,通了”,22日清晨,在尚志市珍珠山鄉三合村,已經三天多沒有合眼,眼角佈滿血絲的村民薛廣友站在剛剛搶修完的友誼橋上緊握拳頭。“終於可以回家了,真是感謝連夜幹活的交通人啊!。”

19日的特大暴雨,讓薛廣友和家人離開了老房,撤到了有利位置。但沖毀的友誼橋,讓他與家園近在咫尺,卻只能相望。“是交通廳的抗洪救援突擊隊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回到了家園。”三合村村委會主任翟顯忠說。

聞令而動

19日午夜,正在睡夢中的黑龍江省交通廳廳長于飛接到了省政府緊急電話,要求馬上到省防汛指揮部開會。到達會議室,省委副書記、省長陸昊,副省長呂維峰及省直相關單位負責人都在,會場氛圍嚴肅。

會上,陸昊省長通報了7月19日上午,尚志市珍珠山鄉平林林場營林屯、興安林場、榆林村前河屯、富源村、三合村紅石屯、平林林場東北岔屯及老街基鄉青川村等村屯發生強降雨的情況,其中平林林場營林屯6小時監測即時最大降雨量173.5毫米,屬特大暴雨。13時30分,水位開始上漲,至16時30分,境內多數河流河水出槽,珍珠山境內榆林、沖河、三合等6個村和老街基鄉青川村的3個屯不同程度受災。要求相關單位馬上趕赴現場,抗洪搶險。

黑龍江省交通廳迅速集結相關人員,連夜召開防汛緊急會議,啟動交通運輸廳防汛應急預案,部署搶險救災工作任務。淩晨一點,廳長于飛帶領副廳長潘楊、省公路局局長李俊香及廳辦公室、廳安監處、廳戰備處及省高管局等相關人員,星夜馳援,奔赴災情現場,研究處置方案。

天剛濛濛亮,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著。一行人走在滿是泥漿的路上,看到沖毀的房屋,傾倒的電線杆,漂浮的木耳袋和湍急的河水,心情非常沉重。

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這是一場保衛人民生命財產的激戰,這是一次力量與愛心的凝聚。“我們交通人一定要心系災民,一定要心系災區,一定要早日打開群眾的生命通道。”於飛說出了擲地有聲的話語。

經現場勘察,葦平公路、黑平公路、同三公路等三條縣級公路被洪水沖毀路基。通往災區唯一通道上的四座橋樑已經倒塌,分別為三合村友誼橋、三道沖河村橋、紅石村橋、苗圃橋,導致交通中斷。

實地勘察後,黑龍江省交通廳召開緊急會議,成立搶險突擊隊。確定由龍建路橋股份有限公司為水毀橋樑的施工隊伍,立即組織技術力量及必要物資搶修橋樑;由尚志市公路管理站組織力量加快搶修水毀公路,確保橋樑搶修順利進行;由省公路局負責協調當地政府在施工過程中所需料場、材料運輸等相關工作工作;由省高速公路收費管理局負責後勤保障工作。會議強調,儘快組織力量搭建便橋,方便受災百姓的人員和物資轉移,各方共同努力,協同合作,用最快的時間完成搶險工作,不辜負受災百姓的期望。

兵貴神速

災情就是命令,汛情就是號角。

小雨中,交通部門第一支隊伍——尚志公路站站長鄒吉房組織的大型機械和路政人員已經開進了災區。

做為龍江最大的路橋企業,龍建路橋股份有限公司組建的隊伍也陸續到達。

路上,交通路政人員在疏導車輛通行,指揮機械作業;桔紅色的養護人員已經星羅棋佈排列在道路兩邊封堵被沖的邊坡。

參與過98年抗洪,有著實戰經驗的省公路局副局長滿洪波帶領前指人員一直穿梭在三合村、紅石村、三道沖河村的路橋中斷現場。

“隆隆的機械聲一響,我覺得就給我們帶來了希望。”說起交通隊伍開進三河村的場景,薛廣友感慨地說。

友誼橋位於三合村中間,19日晚上村民剛剛撤離就沖塌了。三合村、東風林場、苗圃村等都成了孤島。沖毀的友誼橋成為搶險救災的第一道屏障。

要不惜一切進行搶修。洪災面前,龍江交通人搶通的不只是一條道路、一座橋樑,搶通的是“生命之路”,傳遞的那是“希望之光”。

20日,雨水在天地間形成一道水幕,將村莊、房屋、農田全部捲入白茫茫的大雨之中。尚志公路站160人的搶險救援隊伍和60餘台機械設備車輛已連續在抗洪一線奮戰了一天一夜。下午13:00分,省廳命令公路站在21日9:00分前,必須搶修紅石村被洪水沖斷的砂石路,打通生命通道,使紅石村一隊、二隊、三隊、四隊的近300名受困村民得到及時救援。

搶險隊員們不顧身體疲憊和個人安危,冒雨又投入到新一輪的奮戰當中。工程技術人員經過踏查、勘測和研究,當機立斷放棄了修復原來道路,制定了修建便道的施工方案。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搶險隊伍採取人歇機不停的方式,通宵達旦、連續作戰。

回憶起搶修時的場景,尚志公路站職工石宗元仍心有餘悸。20日一整天的小毛毛雨,讓這裡的氣溫驟降,默默忍受著蚊叮蟲咬,顧不得夜黑雨淋路滑,組織機械和人員奮戰,半夜的時候,尚志公路站送的盒飯到了,挖掘機及鏟車司機剛把機械息火,夜空中的寂靜顯露出來。“村民都轉移了,就能聽到幾聲狗叫,還有如同吼著號子的河水,當時真是害怕啊。”石宗元說。

大家互相鼓勁,大家互相凝望。再次響起的機械轟鳴聲又響徹在上空。他們也堅信,這聲音一定會壓倒洪水,交通人一定會戰勝洪水。

人心齊,泰山移。21日淩晨4時,提前5個小時,修建了一條100米長5米寬的生命救援通道。

面對滔滔洪水,交通人眾志成城,搏風斗浪,在暴雨中下管涵、填土。22日清晨,經過龍建路橋一公司和尚志公路站的通力合作,友誼橋便橋搭設成功,救援的第一道屏障打開。村民也開始返家。各種救援車輛陸續進入村裡。電力、衛生防疫、電信等部門即刻開展電力搶修和殺菌消毒,衛生部門對身體不適的農民進行醫療救治。

說起這幾天的事,一直奔波在抗洪搶險後勤補給一線的尚志公路站副書記,人稱“女漢子”的鞠明告訴記者。19日正在下雨的時候,他們站就有部分人員巡查在一起險工弱段。當時發現友誼橋的苗圃橋下的水位馬上要與橋平齊了,他們趕緊立上了“此橋危險,禁止通行”的標語。“也就是過了一個小時吧,這兩座橋就垮了,真是後怕。”鞠明說。

危難之際顯身手。22日,在省交通運輸廳三道沖河橋搶修現場,記者見到了正在現場指揮的龍建一公司總經理甯長遠,天睛後火辣辣的太陽炙烤大地,已經30多個小時沒有合眼的他,臉已經曬黑了,他說,接到廳前指的命令後,迅速調集工程技術人員20名,工人50名,履帶吊、挖掘機、振拔機、戰備梁等前往一線。一部分人員在苗圃橋施工現場,一部分人員分佈在三道沖河橋施工現場,正組織人員、加足馬力、晝夜奮戰。“23日苗圃橋就能搭建完成,25日三道沖河橋鋼便橋就能搭建完成。”甯長遠說。

忠誠赤膽

23日中午,苗圃橋順利搭接成功,被洪水圍困四天的苗圃村村民結伴走出小村,走出了通向外界的通道。

“不論是在道路搶修第一線,還是橋樑搭設的最前沿,沖在最前面的就是交通部門的黨員幹部!”滿洪波略顯疲憊的臉上依然顯露著堅定而又充滿鬥志的豪情。當老百姓走過苗圃橋的時候,看到省交通運輸廳抗洪救援突擊隊的旗幟時,紛紛樹起了大拇指。

為了守護人民群眾的家園,每一名交通人都竭盡了全力。災區那一抹抹鮮豔的桔色,一個個堅毅無悔的身影,無不成為這個夏天最動人心魄的風景。

截止到24日中午,投入人力1150餘人次;

大型機械設備350餘台次;

搶修橋樑進場物資800餘噸;

運輸車輛320餘台次,土石方24400立方米;

水毀農村公路150公里左右,已搶通、恢復水毀農村公路115餘公里。

打開生命的通道——黑龍江省交通運輸廳赴尚志抗洪搶險紀實【6】

“通了,通了”,22日清晨,在尚志市珍珠山鄉三合村,已經三天多沒有合眼,眼角佈滿血絲的村民薛廣友站在剛剛搶修完的友誼橋上緊握拳頭。“終於可以回家了,真是感謝連夜幹活的交通人啊!。”

19日的特大暴雨,讓薛廣友和家人離開了老房,撤到了有利位置。但沖毀的友誼橋,讓他與家園近在咫尺,卻只能相望。“是交通廳的抗洪救援突擊隊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回到了家園。”三合村村委會主任翟顯忠說。

聞令而動

19日午夜,正在睡夢中的黑龍江省交通廳廳長于飛接到了省政府緊急電話,要求馬上到省防汛指揮部開會。到達會議室,省委副書記、省長陸昊,副省長呂維峰及省直相關單位負責人都在,會場氛圍嚴肅。

會上,陸昊省長通報了7月19日上午,尚志市珍珠山鄉平林林場營林屯、興安林場、榆林村前河屯、富源村、三合村紅石屯、平林林場東北岔屯及老街基鄉青川村等村屯發生強降雨的情況,其中平林林場營林屯6小時監測即時最大降雨量173.5毫米,屬特大暴雨。13時30分,水位開始上漲,至16時30分,境內多數河流河水出槽,珍珠山境內榆林、沖河、三合等6個村和老街基鄉青川村的3個屯不同程度受災。要求相關單位馬上趕赴現場,抗洪搶險。

黑龍江省交通廳迅速集結相關人員,連夜召開防汛緊急會議,啟動交通運輸廳防汛應急預案,部署搶險救災工作任務。淩晨一點,廳長于飛帶領副廳長潘楊、省公路局局長李俊香及廳辦公室、廳安監處、廳戰備處及省高管局等相關人員,星夜馳援,奔赴災情現場,研究處置方案。

天剛濛濛亮,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著。一行人走在滿是泥漿的路上,看到沖毀的房屋,傾倒的電線杆,漂浮的木耳袋和湍急的河水,心情非常沉重。

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這是一場保衛人民生命財產的激戰,這是一次力量與愛心的凝聚。“我們交通人一定要心系災民,一定要心系災區,一定要早日打開群眾的生命通道。”於飛說出了擲地有聲的話語。

經現場勘察,葦平公路、黑平公路、同三公路等三條縣級公路被洪水沖毀路基。通往災區唯一通道上的四座橋樑已經倒塌,分別為三合村友誼橋、三道沖河村橋、紅石村橋、苗圃橋,導致交通中斷。

實地勘察後,黑龍江省交通廳召開緊急會議,成立搶險突擊隊。確定由龍建路橋股份有限公司為水毀橋樑的施工隊伍,立即組織技術力量及必要物資搶修橋樑;由尚志市公路管理站組織力量加快搶修水毀公路,確保橋樑搶修順利進行;由省公路局負責協調當地政府在施工過程中所需料場、材料運輸等相關工作工作;由省高速公路收費管理局負責後勤保障工作。會議強調,儘快組織力量搭建便橋,方便受災百姓的人員和物資轉移,各方共同努力,協同合作,用最快的時間完成搶險工作,不辜負受災百姓的期望。

兵貴神速

災情就是命令,汛情就是號角。

小雨中,交通部門第一支隊伍——尚志公路站站長鄒吉房組織的大型機械和路政人員已經開進了災區。

做為龍江最大的路橋企業,龍建路橋股份有限公司組建的隊伍也陸續到達。

路上,交通路政人員在疏導車輛通行,指揮機械作業;桔紅色的養護人員已經星羅棋佈排列在道路兩邊封堵被沖的邊坡。

參與過98年抗洪,有著實戰經驗的省公路局副局長滿洪波帶領前指人員一直穿梭在三合村、紅石村、三道沖河村的路橋中斷現場。

“隆隆的機械聲一響,我覺得就給我們帶來了希望。”說起交通隊伍開進三河村的場景,薛廣友感慨地說。

友誼橋位於三合村中間,19日晚上村民剛剛撤離就沖塌了。三合村、東風林場、苗圃村等都成了孤島。沖毀的友誼橋成為搶險救災的第一道屏障。

要不惜一切進行搶修。洪災面前,龍江交通人搶通的不只是一條道路、一座橋樑,搶通的是“生命之路”,傳遞的那是“希望之光”。

20日,雨水在天地間形成一道水幕,將村莊、房屋、農田全部捲入白茫茫的大雨之中。尚志公路站160人的搶險救援隊伍和60餘台機械設備車輛已連續在抗洪一線奮戰了一天一夜。下午13:00分,省廳命令公路站在21日9:00分前,必須搶修紅石村被洪水沖斷的砂石路,打通生命通道,使紅石村一隊、二隊、三隊、四隊的近300名受困村民得到及時救援。

搶險隊員們不顧身體疲憊和個人安危,冒雨又投入到新一輪的奮戰當中。工程技術人員經過踏查、勘測和研究,當機立斷放棄了修復原來道路,制定了修建便道的施工方案。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搶險隊伍採取人歇機不停的方式,通宵達旦、連續作戰。

回憶起搶修時的場景,尚志公路站職工石宗元仍心有餘悸。20日一整天的小毛毛雨,讓這裡的氣溫驟降,默默忍受著蚊叮蟲咬,顧不得夜黑雨淋路滑,組織機械和人員奮戰,半夜的時候,尚志公路站送的盒飯到了,挖掘機及鏟車司機剛把機械息火,夜空中的寂靜顯露出來。“村民都轉移了,就能聽到幾聲狗叫,還有如同吼著號子的河水,當時真是害怕啊。”石宗元說。

大家互相鼓勁,大家互相凝望。再次響起的機械轟鳴聲又響徹在上空。他們也堅信,這聲音一定會壓倒洪水,交通人一定會戰勝洪水。

人心齊,泰山移。21日淩晨4時,提前5個小時,修建了一條100米長5米寬的生命救援通道。

面對滔滔洪水,交通人眾志成城,搏風斗浪,在暴雨中下管涵、填土。22日清晨,經過龍建路橋一公司和尚志公路站的通力合作,友誼橋便橋搭設成功,救援的第一道屏障打開。村民也開始返家。各種救援車輛陸續進入村裡。電力、衛生防疫、電信等部門即刻開展電力搶修和殺菌消毒,衛生部門對身體不適的農民進行醫療救治。

說起這幾天的事,一直奔波在抗洪搶險後勤補給一線的尚志公路站副書記,人稱“女漢子”的鞠明告訴記者。19日正在下雨的時候,他們站就有部分人員巡查在一起險工弱段。當時發現友誼橋的苗圃橋下的水位馬上要與橋平齊了,他們趕緊立上了“此橋危險,禁止通行”的標語。“也就是過了一個小時吧,這兩座橋就垮了,真是後怕。”鞠明說。

危難之際顯身手。22日,在省交通運輸廳三道沖河橋搶修現場,記者見到了正在現場指揮的龍建一公司總經理甯長遠,天睛後火辣辣的太陽炙烤大地,已經30多個小時沒有合眼的他,臉已經曬黑了,他說,接到廳前指的命令後,迅速調集工程技術人員20名,工人50名,履帶吊、挖掘機、振拔機、戰備梁等前往一線。一部分人員在苗圃橋施工現場,一部分人員分佈在三道沖河橋施工現場,正組織人員、加足馬力、晝夜奮戰。“23日苗圃橋就能搭建完成,25日三道沖河橋鋼便橋就能搭建完成。”甯長遠說。

忠誠赤膽

23日中午,苗圃橋順利搭接成功,被洪水圍困四天的苗圃村村民結伴走出小村,走出了通向外界的通道。

“不論是在道路搶修第一線,還是橋樑搭設的最前沿,沖在最前面的就是交通部門的黨員幹部!”滿洪波略顯疲憊的臉上依然顯露著堅定而又充滿鬥志的豪情。當老百姓走過苗圃橋的時候,看到省交通運輸廳抗洪救援突擊隊的旗幟時,紛紛樹起了大拇指。

為了守護人民群眾的家園,每一名交通人都竭盡了全力。災區那一抹抹鮮豔的桔色,一個個堅毅無悔的身影,無不成為這個夏天最動人心魄的風景。

截止到24日中午,投入人力1150餘人次;

大型機械設備350餘台次;

搶修橋樑進場物資800餘噸;

運輸車輛320餘台次,土石方24400立方米;

水毀農村公路150公里左右,已搶通、恢復水毀農村公路115餘公里。

打開生命的通道——黑龍江省交通運輸廳赴尚志抗洪搶險紀實【7】

“通了,通了”,22日清晨,在尚志市珍珠山鄉三合村,已經三天多沒有合眼,眼角佈滿血絲的村民薛廣友站在剛剛搶修完的友誼橋上緊握拳頭。“終於可以回家了,真是感謝連夜幹活的交通人啊!。”

19日的特大暴雨,讓薛廣友和家人離開了老房,撤到了有利位置。但沖毀的友誼橋,讓他與家園近在咫尺,卻只能相望。“是交通廳的抗洪救援突擊隊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回到了家園。”三合村村委會主任翟顯忠說。

聞令而動

19日午夜,正在睡夢中的黑龍江省交通廳廳長于飛接到了省政府緊急電話,要求馬上到省防汛指揮部開會。到達會議室,省委副書記、省長陸昊,副省長呂維峰及省直相關單位負責人都在,會場氛圍嚴肅。

會上,陸昊省長通報了7月19日上午,尚志市珍珠山鄉平林林場營林屯、興安林場、榆林村前河屯、富源村、三合村紅石屯、平林林場東北岔屯及老街基鄉青川村等村屯發生強降雨的情況,其中平林林場營林屯6小時監測即時最大降雨量173.5毫米,屬特大暴雨。13時30分,水位開始上漲,至16時30分,境內多數河流河水出槽,珍珠山境內榆林、沖河、三合等6個村和老街基鄉青川村的3個屯不同程度受災。要求相關單位馬上趕赴現場,抗洪搶險。

黑龍江省交通廳迅速集結相關人員,連夜召開防汛緊急會議,啟動交通運輸廳防汛應急預案,部署搶險救災工作任務。淩晨一點,廳長于飛帶領副廳長潘楊、省公路局局長李俊香及廳辦公室、廳安監處、廳戰備處及省高管局等相關人員,星夜馳援,奔赴災情現場,研究處置方案。

天剛濛濛亮,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著。一行人走在滿是泥漿的路上,看到沖毀的房屋,傾倒的電線杆,漂浮的木耳袋和湍急的河水,心情非常沉重。

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這是一場保衛人民生命財產的激戰,這是一次力量與愛心的凝聚。“我們交通人一定要心系災民,一定要心系災區,一定要早日打開群眾的生命通道。”於飛說出了擲地有聲的話語。

經現場勘察,葦平公路、黑平公路、同三 公路等三條縣級公路被洪水沖毀路基。通往災區唯一通道上的四座橋樑已經倒塌,分別為三合村友誼橋、三道沖河村橋、紅石村橋、苗圃橋,導致交通中斷。

實地勘察後,黑龍江省交通廳召開緊急會議,成立搶險突擊隊。確定由龍建路橋股份有限公司為水毀橋樑的施工隊伍,立即組織技術力量及必要物資搶修橋樑;由尚志市公路管理站組織力量加快搶修水毀公路,確保橋樑搶修順利進行;由省公路局負責協調當地政府在施工過程中所需料場、材料運輸等相關工作工作;由省高速公路收費管理局負責後勤保障工作。會議強調,儘快組織力量搭建便橋,方便受災百姓的人員和物資轉移,各方共同努力,協同合作,用最快的時間完成搶險工作,不辜負受災百姓的期望。

兵貴神速

災情就是命令,汛情就是號角。

小雨中,交通部門第一支隊伍——尚志公路站站長鄒吉房組織的大型機械和路政人員已經開進了災區。

做為龍江最大的路橋企業,龍建路橋股份有限公司組建的隊伍也陸續到達。

路上,交通路政人員在疏導車輛通行,指揮機械作業;桔紅色的養護人員已經星羅棋佈排列在道路兩邊封堵被沖的邊坡。

參與過98年抗洪,有著實戰經驗的省公路局副局長滿洪波帶領前指人員一直穿梭在三合村、紅石村、三道沖河村的路橋中斷現場。

“隆隆的機械聲一響,我覺得就給我們帶來了希望。”說起交通隊伍開進三河村的場景,薛廣友感慨地說。

友誼橋位於三合村中間,19日晚上村民剛剛撤離就沖塌了。三合村、東風林場、苗圃村等都成了孤島。沖毀的友誼橋成為搶險救災的第一道屏障。

要不惜一切進行搶修。洪災面前,龍江交通人搶通的不只是一條道路、一座橋樑,搶通的是“生命之路”,傳遞的那是“希望之光”。

20日,雨水在天地間形成一道水幕,將村莊、房屋、農田全部捲入白茫茫的大雨之中。尚志公路站160人的搶險救援隊伍和60餘台機械設備車輛已連續在抗洪一線奮戰了一天一夜。下午13:00分,省廳命令公路站在21日9:00分前,必須搶修紅石村被洪水沖斷的砂石路,打通生命通道,使紅石村一隊、二隊、三隊、四隊的近300名受困村民得到及時救援。

搶險隊員們不顧身體疲憊和個人安危,冒雨又投入到新一輪的奮戰當中。工程技術人員經過踏查、勘測和研究,當機立斷放棄了修復原來道路,制定了修建便道的施工方案。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搶險隊伍採取人歇機不停的方式,通宵達旦、連續作戰。

回憶起搶修時的場景,尚志公路站職工石宗元仍心有餘悸。20日一整天的小毛毛雨,讓這裡的氣溫驟降,默默忍受著蚊叮蟲咬,顧不得夜黑雨淋路滑,組織機械和人員奮戰,半夜的時候,尚志公路站送的盒飯到了,挖掘機及鏟車司機剛把機械息火,夜空中的寂靜顯露出來。“村民都轉移了,就能聽到幾聲狗叫,還有如同吼著號子的河水,當時真是害怕啊。”石宗元說。

大家互相鼓勁,大家互相凝望。再次響起的機械轟鳴聲又響徹在上空。他們也堅信,這聲音一定會壓倒洪水,交通人一定會戰勝洪水。

人心齊,泰山移。21日淩晨4時,提前5個小時,修建了一條100米長5米寬的生命救援通道。

面對滔滔洪水,交通人眾志成城,搏風斗浪,在暴雨中下管涵、填土。22日清晨,經過龍建路橋一公司和尚志公路站的通力合作,友誼橋便橋搭設成功,救援的第一道屏障打開。村民也開始返家。各種救援車輛陸續進入村裡。電力、衛生防疫、電信等部門即刻開展電力搶修和殺菌消毒,衛生部門對身體不適的農民進行醫療救治。

說起這幾天的事,一直奔波在抗洪搶險後勤補給一線的尚志公路站副書記,人稱“女漢子”的鞠明告訴記者。19日正在下雨的時候,他們站就有部分人員巡查在一起險工弱段。當時發現友誼橋的苗圃橋下的水位馬上要與橋平齊了,他們趕緊立上了“此橋危險,禁止通行”的標語。“也就是過了一個小時吧,這兩座橋就垮了,真是後怕。”鞠明說。

危難之際顯身手。22日,在省交通運輸廳三道沖河橋搶修現場,記者見到了正在現場指揮的龍建一公司總經理甯長遠,天睛後火辣辣的太陽炙烤大地,已經30多個小時沒有合眼的他,臉已經曬黑了,他說,接到廳前指的命令後,迅速調集工程技術人員20名,工人50名,履帶吊、挖掘機、振拔機、戰備梁等前往一線。一部分人員在苗圃橋施工現場,一部分人員分佈在三道沖河橋施工現場,正組織人員、加足馬力、晝夜奮戰。“23日苗圃橋就能搭建完成,25日三道沖河橋鋼便橋就能搭建完成。”甯長遠說。

忠誠赤膽

23日中午,苗圃橋順利搭接成功,被洪水圍困四天的苗圃村村民結伴走出小村,走出了通向外界的通道。

“不論是在道路搶修第一線,還是橋樑搭設的最前沿,沖在最前面的就是交通部門的黨員幹部!”滿洪波略顯疲憊的臉上依然顯露著堅定而又充滿鬥志的豪情。當老百姓走過苗圃橋的時候,看到省交通運輸廳抗洪救援突擊隊的旗幟時,紛紛樹起了大拇指。

為了守護人民群眾的家園,每一名交通人都竭盡了全力。災區那一抹抹鮮豔的桔色,一個個堅毅無悔的身影,無不成為這個夏天最動人心魄的風景。

截止到24日中午,投入人力1150餘人次;

大型機械設備350餘台次;

搶修橋樑進場物資800餘噸;

運輸車輛320餘台次,土石方24400立方米;

水毀農村公路150公里左右,已搶通、恢復水毀農村公路115餘公里。

打開生命的通道——黑龍江省交通運輸廳赴尚志抗洪搶險紀實【8】

“通了,通了”,22日清晨,在尚志市珍珠山鄉三合村,已經三天多沒有合眼,眼角佈滿血絲的村民薛廣友站在剛剛搶修完的友誼橋上緊握拳頭。“終於可以回家了,真是感謝連夜幹活的交通人啊!。”

19日的特大暴雨,讓薛廣友和家人離開了老房,撤到了有利位置。但沖毀的友誼橋,讓他與家園近在咫尺,卻只能相望。“是交通廳的抗洪救援突擊隊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回到了家園。”三合村村委會主任翟顯忠說。

聞令而動

19日午夜,正在睡夢中的黑龍江省交通廳廳長于飛接到了省政府緊急電話,要求馬上到省防汛指揮部開會。到達會議室,省委副書記、省長陸昊,副省長呂維峰及省直相關單位負責人都在,會場氛圍嚴肅。

會上,陸昊省長通報了7月19日上午,尚志市珍珠山鄉平林林場營林屯、興安林場、榆林村前河屯、富源村、三合村紅石屯、平林林場東北岔屯及老街基鄉青川村等村屯發生強降雨的情況,其中平林林場營林屯6小時監測即時最大降雨量173.5毫米,屬特大暴雨。13時30分,水位開始上漲,至16時30分,境內多數河流河水出槽,珍珠山境內榆林、沖河、三合等6個村和老街基鄉青川村的3個屯不同程度受災。要求相關單位馬上趕赴現場,抗洪搶險。

黑龍江省交通廳迅速集結相關人員,連夜召開防汛緊急會議,啟動交通運輸廳防汛應急預案,部署搶險救災工作任務。淩晨一點,廳長于飛帶領副廳長潘楊、省公路局局長李俊香及廳辦公室、廳安監處、廳戰備處及省高管局等相關人員,星夜馳援,奔赴災情現場,研究處置方案。

天剛濛濛亮,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著。一行人走在滿是泥漿的路上,看到沖毀的房屋,傾倒的電線杆,漂浮的木耳袋和湍急的河水,心情非常沉重。

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這是一場保衛人民生命財產的激戰,這是一次力量與愛心的凝聚。“我們交通人一定要心系災民,一定要心系災區,一定要早日打開群眾的生命通道。”於飛說出了擲地有聲的話語。

經現場勘察,葦平公路、黑平公路、同三公路等三條縣級公路被洪水沖毀路基。通往災區唯一通道上的四座橋樑已經倒塌,分別為三合村友誼橋、三道沖河村橋、紅石村橋、苗圃橋,導致交通中斷。

實地勘察後,黑龍江省交通廳召開緊急會議,成立搶險突擊隊。確定由龍建路橋股份有限公司為水毀橋樑的施工隊伍,立即組織技術力量及必要物資搶修橋樑;由尚志市公路管理站組織力量加快搶修水毀公路,確保橋樑搶修順利進行;由省公路局負責協調當地政府在施工過程中所需料場、材料運輸等相關工作工作;由省高速公路收費管理局負責後勤保障工作。會議強調,儘快組織力量搭建便橋,方便受災百姓的人員和物資轉移,各方共同努力,協同合作,用最快的時間完成搶險工作,不辜負受災百姓的期望。

兵貴神速

災情就是命令,汛情就是號角。

小雨中,交通部門第一支隊伍——尚志公路站站長鄒吉房組織的大型機械和路政人員已經開進了災區。

做為龍江最大的路橋企業,龍建路橋股份有限公司組建的隊伍也陸續到達。

路上,交通路政人員在疏導車輛通行,指揮機械作業;桔紅色的養護人員已經星羅棋佈排列在道路兩邊封堵被沖的邊坡。

參與過98年抗洪,有著實戰經驗的省公路局副局長滿洪波帶領前指人員一直穿梭在三合村、紅石村、三道沖河村的路橋中斷現場。

“隆隆的機械聲一響,我覺得就給我們帶來了希望。”說起交通隊伍開進三河村的場景,薛廣友感慨地說。

友誼橋位於三合村中間,19日晚上村民剛剛撤離就沖塌了。三合村、東風林場、苗圃村等都成了孤島。沖毀的友誼橋成為搶險救災的第一道屏障。

要不惜一切進行搶修。洪災面前,龍江交通人搶通的不只是一條道路、一座橋樑,搶通的是“生命之路”,傳遞的那是“希望之光”。

20日,雨水在天地間形成一道水幕,將村莊、房屋、農田全部捲入白茫茫的大雨之中。尚志公路站160人的搶險救援隊伍和60餘台機械設備車輛已連續在抗洪一線奮戰了一天一夜。下午13:00分,省廳命令公路站在21日9:00分前,必須搶修紅石村被洪水沖斷的砂石路,打通生命通道,使紅石村一隊、二隊、三隊、四隊的近300名受困村民得到及時救援。

搶險隊員們不顧身體疲憊和個人安危,冒雨又投入到新一輪的奮戰當中。工程技術人員經過踏查、勘測和研究,當機立斷放棄了修復原來道路,制定了修建便道的施工方案。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搶險隊伍採取人歇機不停的方式,通宵達旦、連續作戰。

回憶起搶修時的場景,尚志公路站職工石宗元仍心有餘悸。20日一整天的小毛毛雨,讓這裡的氣溫驟降,默默忍受著蚊叮蟲咬,顧不得夜黑雨淋路滑,組織機械和人員奮戰,半夜的時候,尚志公路站送的盒飯到了,挖掘機及鏟車司機剛把機械息火,夜空中的寂靜顯露出來。“村民都轉移了,就能聽到幾聲狗叫,還有如同吼著號子的河水,當時真是害怕啊。”石宗元說。

大家互相鼓勁,大家互相凝望。再次響起的機械轟鳴聲又響徹在上空。他們也堅信,這聲音一定會壓倒洪水,交通人一定會戰勝洪水。

人心齊,泰山移。21日淩晨4時,提前5個小時,修建了一條100米長5米寬的生命救援通道。

面對滔滔洪水,交通人眾志成城,搏風斗浪,在暴雨中下管涵、填土。22日清晨,經過龍建路橋一公司和尚志公路站的通力合作,友誼橋便橋搭設成功,救援的第一道屏障打開。村民也開始返家。各種救援車輛陸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