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你還沉溺再MUJI的風格中嗎,來瞭解下日本新生代設計大師的作品吧

在MUJI你可能會感歎這些產品簡單的設計感和實用兼得, 真是不可多得的好設計好產品。 無印良品的產品固然好, 沒有過多的品牌標籤, 卻讓人能從產品的細節及外形上一眼就辨認出來源。 但家中擺滿了無印良品的產品, 不免讓人覺得十分冷漠沒有家裡該有的溫馨感。 那你可以來瞭解下日本新生代設計大師:佐藤大。 他的設計諮詢工作室 Nendo 中的產品線條溫柔, 樣式簡單, 卻運用不同的方式使產品變得溫馨友好, 為家中帶來一股舒心的溫暖

為Phillips de Pury 拍賣行設計的“Thin Black Lines Chair”。 整張椅子完全由一根根黑色平行的直線彎曲排列而成, 立體化之後, 讓人傻傻分不清到底是二次元的東西還是三次元的。

伊勢丹“pyggy-bank”將小豬存錢罐的起源——“陶制的瓶子”“豬的鼻子”“投入口”三個要素進行了完美的融合。

“Karaoke-tub”。 將KTV的房間設計成浴室造型, 讓人有一種一邊洗澡一邊放聲歌唱的舒適感。

KDDI“socket deer”。 運用都能貼在牆上這一點, 創造出的“混搭設計”。

KOKUYO家居的Brackets。 一款使用者能自由組合配件, 按需分割空間的傢俱。

By|n“clinkclip”。 將本來亂七八糟的曲別針扣成一個圓圈, 使用的時候再按需自取。

日本星巴克的“mug americano”“Mug carame macchiato”“mug latte”。在杯底印有咖啡的圖案,當洗完之後倒著放時看起來就像盛滿了咖啡一樣。

Roote“roopupper”。將手提袋和木偶巧妙融合。

Camper紐約店。大約有1800雙鞋子被擺放在了牆壁上。

Sogo & Seibu的項目,By|n的直尺“contrast ruler”。放在淺色背景上的時候看不到白色部分的刻度,放在深色背景上看不到黑色部分的刻度。無論在什麼背景色上都能看得一目了然。

作為三宅一生代表作的褶皺服飾Pleats Please Issey Miyake,並不是直接用已經帶有褶皺的布料製作而成的,而是設計師先計算好某件衣服會有多少褶皺,然後將裁好的布料做出基本造型,再用一種專門製造褶皺的機器加熱,將褶皺固定下來,這種褶皺加工器會用到大量的褶皺紙,並且這種用完的褶皺紙都是直接被扔掉的。當時,三宅一生對佐藤提出了一個問題,“能不能用這種一次性的褶皺紙做些什麼呢?”。

當時,佐藤提出的方案是,將很多用過的褶皺紙加工成筒狀紙卷,然後剪開一個口,讓它變成一把椅子。做出來的成品就像將一顆白菜直接放在桌子上,什麼也不做,它自己就站穩了。

“cabbage chair”。一款最終造型完全交給使用者自己決定的舒適的椅子。目前收藏于紐約現代美術館。

東京格列佛漫遊咖啡館。打破了嬰兒的體型和沙發尺碼的平衡,反而創造出趣味十足的感覺。值得一提的是,設計時很大一部分預算都花在了沙發上。

KME以銅為材料的傢俱“mist”。特意展示了一部分原材料。

+d在售的“talking”——裝醬油、鹽和胡椒粉的佐料瓶。出口分別以“醬油”“鹽”“胡椒粉”三個單詞的第一個假名為原型設計而成。有一種仿佛容器在說話的“違和感”。

By|n 牌“立體橡皮筋”(cubic rubber band)。三維的立方體橡皮筋,仿佛是橡皮筋將紙卷成了筒狀。打破了橡皮圈必須是一個二維的圈的概念。

“Coca-Cola Bottleware”餐具系列。不用可口可樂代表性的商標和符號,而利用每一個喝過可口可樂的人都熟悉的“瓶子記憶”設計而成。

+d發售的紙抽“kazan”。不是將盒子設計得很精美,而是直接不要盒子的“減法式”設計。

日本星巴克的“mug americano”“Mug carame macchiato”“mug latte”。在杯底印有咖啡的圖案,當洗完之後倒著放時看起來就像盛滿了咖啡一樣。

Roote“roopupper”。將手提袋和木偶巧妙融合。

Camper紐約店。大約有1800雙鞋子被擺放在了牆壁上。

Sogo & Seibu的項目,By|n的直尺“contrast ruler”。放在淺色背景上的時候看不到白色部分的刻度,放在深色背景上看不到黑色部分的刻度。無論在什麼背景色上都能看得一目了然。

作為三宅一生代表作的褶皺服飾Pleats Please Issey Miyake,並不是直接用已經帶有褶皺的布料製作而成的,而是設計師先計算好某件衣服會有多少褶皺,然後將裁好的布料做出基本造型,再用一種專門製造褶皺的機器加熱,將褶皺固定下來,這種褶皺加工器會用到大量的褶皺紙,並且這種用完的褶皺紙都是直接被扔掉的。當時,三宅一生對佐藤提出了一個問題,“能不能用這種一次性的褶皺紙做些什麼呢?”。

當時,佐藤提出的方案是,將很多用過的褶皺紙加工成筒狀紙卷,然後剪開一個口,讓它變成一把椅子。做出來的成品就像將一顆白菜直接放在桌子上,什麼也不做,它自己就站穩了。

“cabbage chair”。一款最終造型完全交給使用者自己決定的舒適的椅子。目前收藏于紐約現代美術館。

東京格列佛漫遊咖啡館。打破了嬰兒的體型和沙發尺碼的平衡,反而創造出趣味十足的感覺。值得一提的是,設計時很大一部分預算都花在了沙發上。

KME以銅為材料的傢俱“mist”。特意展示了一部分原材料。

+d在售的“talking”——裝醬油、鹽和胡椒粉的佐料瓶。出口分別以“醬油”“鹽”“胡椒粉”三個單詞的第一個假名為原型設計而成。有一種仿佛容器在說話的“違和感”。

By|n 牌“立體橡皮筋”(cubic rubber band)。三維的立方體橡皮筋,仿佛是橡皮筋將紙卷成了筒狀。打破了橡皮圈必須是一個二維的圈的概念。

“Coca-Cola Bottleware”餐具系列。不用可口可樂代表性的商標和符號,而利用每一個喝過可口可樂的人都熟悉的“瓶子記憶”設計而成。

+d發售的紙抽“kazan”。不是將盒子設計得很精美,而是直接不要盒子的“減法式”設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