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領英入華3年不敵脈脈背後:未打破本土化魔咒

作者:龔進輝

前不久, 美團田源因招聘文案涉嫌地域歧視而被開除、街電創始軟體團隊及硬體負責人全體離職事件引發外界關注。

細心的人發現, 脈脈在這兩大熱門事件中均扮演重要角色, 分別是相關資訊傳播、當事人實名爆料的陣地。

借助兩大事件的熱度, 脈脈著實火了一把, 吸引一大批用戶關注和註冊, 進一步強化在互聯網圈層用戶心中的地位。 事實上, 這只是脈脈影響力與日俱增的一個縮影, 經過3年半發展, 其已穩坐職場社交行業的頭把交椅, 用戶達數千萬, 以高階職場人群為主。

提及職場社交, 262億美元賣身微軟的領英是繞不開的話題, 其全球使用者超過5億, 2014年初進入中國, 與脈脈正面交鋒, 後者成長史就是一部與領英的交戰史。 與eBay、穀歌、亞馬遜等跨國公司折戟中國市場類似, 領英在與本土玩家脈脈競爭中敗下陣來, 前領英中國總裁沈博陽黯然離場,

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

領英未能打破跨國公司本土化魔咒

艾瑞公佈的2017年4月“App指數”顯示, 脈脈在社區交友類排第18位, 連續2個月超過領英, 後者排第23位, 二者4月獨立設備數分別環比上漲29.7%、下跌6.2%, 脈脈在兩大核心指標超越領英實屬不易。 近期, 脈脈更是榮登《互聯網週刊》評出的2017上半年職場社交App榜首, 穩居職場社交行業第一。

脈脈上線伊始則是另一番情景, 被貼上“中國版領英”“領英中國門徒”等標籤, 領英入華後這一印象更加固化, 外界總是習慣無死角對比二者, 得出“脈脈將活在領英陰影下”這一悲觀結論。 3年過去了, 脈脈實力打臉唱衰者, 用實際行動捍衛職場社交的王者地位, 成為本土玩家打敗跨國公司的最新案例。

脈脈創始人林凡並不認同, 他堅信職場社交會在移動時代迎來爆發。 即便如此, 脈脈一路走下來並不輕鬆。 2014年, 與領英瘋狂擴張不同, 脈脈選擇打磨產品, 鮮少打廣告, 發展勢頭遜色于高舉高打的領英。 2015年春節, 脈脈奮起直追, 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投放廣告, 迎來新一輪用戶增長高潮, 努力縮小與領英的差距。

2015年6月, 競爭的天平逐漸向脈脈傾斜。 當時領英高調推出赤兔搶奪年輕人市場, 區別于領英偏高端、國際範的工具屬性, 沈博陽曾直言“赤兔是最後一次All in”, 且不說赤兔能否對脈脈構成威脅, 領英這一舉動本身就是對脈脈模式的間接肯定。

2年下來, 三方鏖戰戰局如何?脈脈低調潛行不斷探尋使用者需求和產品功能的最佳結合點,

反觀赤兔從當初高調上線到現在名存實亡, 領英借其狙擊脈脈的如意算盤未能敲響, 反而被後者猛甩N條街。 更為尷尬的是, 領英月活也被脈脈趕超, 現在看來, 沈博陽去年說的“不是領英本土化不夠好, 是中國市場太特殊”只是藉口。

二者鎖定同一賽道、同一市場, 地位不同歸根結底是領英本土化做得不夠好, 領英的最後一次All in完敗。

脈脈超越領英背後:贏在5大細節

回顧領英、脈脈3年交戰歷程, 不難發現, 二者有很多共同點和不同點, 它們曾經各自的堅持, 為今天行業地位塵埃落定埋下伏筆。

先說共同點, 領英、脈脈均擁有展示個人檔案、推送行業資訊、提供商業機會等基礎功能, 為用戶把握市場動向、尋求職場晉升提供便利。 透過現象看本質, 二者均為弱關係驅動、以Profile(職業資訊)為核心的大資料公司。

領英創始人霍夫曼曾在《至關重要的關係》一書中表示, 強關係的內容偏類似, 難以為招聘、商務社交提供足夠的關係擴展度, 而弱關係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提供足夠資訊形成商務社交網路。脈脈亦如此,關係鏈有助於用戶獲取一度人脈和二度人脈,並通過人脈推薦、公司、學校、職位等不同維度找到靠譜小夥伴。

同時,領英、脈脈均掌握著海量用戶、公司主頁、工作職位等資料,不僅可以説明企業瞭解競爭對手的人才情況、為投資人摸底初創公司提供參考,而且長遠來看,可以用數位化方式把世界上所有經濟相關的各種元素呈現出來,從中洞察經濟發展的規律,創造更多新的經濟機會。

再說不同點,領英被吐槽本土化做得不夠好一點也不冤枉,與更接地氣的脈脈相比,其不是輸在格局,而是輸在細節,細節不僅體現產品思路,更代表對用戶的真實態度。我總結,領英在五大細節的處理上不如脈脈細膩。

一、內容分發

在職場,人脈只是萬事開始的其中一步,對職場和行業的洞察,會影響每一個職場人的視野,驅動更多興趣、工種的人聚合,進一步產生化學反應。脈脈特有行業頭條,每天精選出各行業最新的動態,説明職場人有效獲取即時資訊,豐富自身對行業的洞察,獲得了諸多職場人的喜愛。

二、匿名交流

2014年無秘一夜爆紅證明匿名社交大有可為,尤其在職場頗具想像空間。在高壓的工作狀態下,職場人需要一個能夠隱藏自己、環境輕鬆的交流管道,或發洩或抱怨或諮詢或吐槽職場中的種種遭遇。脈脈為互聯網、金融人才等主要受眾提供這一平臺,他們普遍工作壓力大、強度高,匿名交流有效滿足了交流需求,成為增強脈脈用戶活躍度的一大利器,反觀領英則一片空白。

三、群聊服務

四、實名認證

歐美社會完善的信用體系讓中國羡慕不已,因此馬雲才高喊支付寶職責是建立信用體系,讓信用等於財富。目前,中國尚未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信任感極其稀缺。因此,職場社交中實名認證機制顯得尤為重要,有利於提升社會交往中的信任感,強化溝通的真實性、可靠性。

作為國內首家實名制認證的職場社交平臺,脈脈堅持用戶職業身份實名認證,擁有大量認證用戶,平臺上沉澱的職業資料已成為全國主要個人征信和消費金融公司評價個人信用的指標之一。同時,脈脈還與滴滴出行、PP租車、去哪兒網等跨界合作,通過輸出強大的職場實名資訊資料等方式,説明其評判個人信用狀況。反觀領英在實名認證和信用體系構建上則進展緩慢。

五、移動優先

中國移動互聯網與歐美旗鼓相當甚至趕超,從移動支付的應用、社交產品的演變中可以看出,移動化的互聯網產品優勢遠大於PC端。脈脈從誕生之初就以移動端優先,充分調動碎片時間,減少社交場景的限制;相比之下,領英則在移動端遲遲沒有大進展,並且產品屬性更偏向招聘工具,沒有脈脈多元。

商業模式:領英重招聘、脈脈多元化

用“領英偏工具,脈脈偏社交”來形容二者區別再適合不過,工具特點是能快速解決用戶需求,但用戶粘性差,這也就解釋了領英為何一直沒擺脫低頻的尷尬。社交的魅力在於用戶願意在上面花費時間、精力,脈脈用戶既可以刷一、二度人脈的實名動態,也能圍觀匿名交流,加上行業頭條和職場進階等內容,使用者日均使用時長強勢碾壓領英。

產品定位不同導致商業模式有所差異,領英掌握海量用戶、公司主頁、工作職位等資料,主要挖掘企業客戶的潛力,招聘業務是其營收支柱,將獵頭服務、人才簡歷賣給全球近10萬個企業客戶,招聘業務營收上漲直接推動領英整體營收表現搶眼,從2010年不到1億美元暴漲到2015年30億美元,秘密武器是商業分析和大資料驅動。另外,廣告、會員收入各佔領英收入的20%。

不難看出,領英本質上是一家從人脈切入的招聘工具產品,脈脈商業模式與其存在天壤之別。資料顯示,脈脈廣告(含招聘)營收占比與會員收入平分秋色,且會員收入呈上升趨勢,代表脈脈本質上是一家基於人脈的綜合性的職場交流、服務平臺。

另外,脈脈還圍繞Profile延伸出了覆蓋金融、教育、SaaS等領域的變現場景。以金融為例,脈脈在實名制認證的基礎上打造了職業信用生態體系,並與去哪兒、螞蟻金服、自如等平臺合作,將其應用於征信、消費金融、生活服務、資料驗證的方方面面。

領英商業化取得驚人成就固然值得肯定,但其在中國月活躍用戶呈下滑趨勢,用戶日均使用時長也保持較低水準,與蒸蒸日上的脈脈形成鮮明對比。同時,騰訊社交廣告營收不斷上升,為脈脈指明了一條清晰的道路,實現規模化營收只是時間問題。

結語

換個角度看,職場社交是移動社交領域的一個分支,其側重點在於社交,職場不過是觸發社交需求的特定場合。因此,社交屬性的脈脈戰勝工具屬性的領英是必然趨勢,而且不可逆。愈發自信的林凡曾表示,比起外資企業,脈脈更懂中國人,更懂中國職場。可以預見的是,差異化、多元化的脈脈將繼續對領英保持高壓態勢,值得更多職場人擁抱。

提供足夠資訊形成商務社交網路。脈脈亦如此,關係鏈有助於用戶獲取一度人脈和二度人脈,並通過人脈推薦、公司、學校、職位等不同維度找到靠譜小夥伴。

同時,領英、脈脈均掌握著海量用戶、公司主頁、工作職位等資料,不僅可以説明企業瞭解競爭對手的人才情況、為投資人摸底初創公司提供參考,而且長遠來看,可以用數位化方式把世界上所有經濟相關的各種元素呈現出來,從中洞察經濟發展的規律,創造更多新的經濟機會。

再說不同點,領英被吐槽本土化做得不夠好一點也不冤枉,與更接地氣的脈脈相比,其不是輸在格局,而是輸在細節,細節不僅體現產品思路,更代表對用戶的真實態度。我總結,領英在五大細節的處理上不如脈脈細膩。

一、內容分發

在職場,人脈只是萬事開始的其中一步,對職場和行業的洞察,會影響每一個職場人的視野,驅動更多興趣、工種的人聚合,進一步產生化學反應。脈脈特有行業頭條,每天精選出各行業最新的動態,説明職場人有效獲取即時資訊,豐富自身對行業的洞察,獲得了諸多職場人的喜愛。

二、匿名交流

2014年無秘一夜爆紅證明匿名社交大有可為,尤其在職場頗具想像空間。在高壓的工作狀態下,職場人需要一個能夠隱藏自己、環境輕鬆的交流管道,或發洩或抱怨或諮詢或吐槽職場中的種種遭遇。脈脈為互聯網、金融人才等主要受眾提供這一平臺,他們普遍工作壓力大、強度高,匿名交流有效滿足了交流需求,成為增強脈脈用戶活躍度的一大利器,反觀領英則一片空白。

三、群聊服務

四、實名認證

歐美社會完善的信用體系讓中國羡慕不已,因此馬雲才高喊支付寶職責是建立信用體系,讓信用等於財富。目前,中國尚未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信任感極其稀缺。因此,職場社交中實名認證機制顯得尤為重要,有利於提升社會交往中的信任感,強化溝通的真實性、可靠性。

作為國內首家實名制認證的職場社交平臺,脈脈堅持用戶職業身份實名認證,擁有大量認證用戶,平臺上沉澱的職業資料已成為全國主要個人征信和消費金融公司評價個人信用的指標之一。同時,脈脈還與滴滴出行、PP租車、去哪兒網等跨界合作,通過輸出強大的職場實名資訊資料等方式,説明其評判個人信用狀況。反觀領英在實名認證和信用體系構建上則進展緩慢。

五、移動優先

中國移動互聯網與歐美旗鼓相當甚至趕超,從移動支付的應用、社交產品的演變中可以看出,移動化的互聯網產品優勢遠大於PC端。脈脈從誕生之初就以移動端優先,充分調動碎片時間,減少社交場景的限制;相比之下,領英則在移動端遲遲沒有大進展,並且產品屬性更偏向招聘工具,沒有脈脈多元。

商業模式:領英重招聘、脈脈多元化

用“領英偏工具,脈脈偏社交”來形容二者區別再適合不過,工具特點是能快速解決用戶需求,但用戶粘性差,這也就解釋了領英為何一直沒擺脫低頻的尷尬。社交的魅力在於用戶願意在上面花費時間、精力,脈脈用戶既可以刷一、二度人脈的實名動態,也能圍觀匿名交流,加上行業頭條和職場進階等內容,使用者日均使用時長強勢碾壓領英。

產品定位不同導致商業模式有所差異,領英掌握海量用戶、公司主頁、工作職位等資料,主要挖掘企業客戶的潛力,招聘業務是其營收支柱,將獵頭服務、人才簡歷賣給全球近10萬個企業客戶,招聘業務營收上漲直接推動領英整體營收表現搶眼,從2010年不到1億美元暴漲到2015年30億美元,秘密武器是商業分析和大資料驅動。另外,廣告、會員收入各佔領英收入的20%。

不難看出,領英本質上是一家從人脈切入的招聘工具產品,脈脈商業模式與其存在天壤之別。資料顯示,脈脈廣告(含招聘)營收占比與會員收入平分秋色,且會員收入呈上升趨勢,代表脈脈本質上是一家基於人脈的綜合性的職場交流、服務平臺。

另外,脈脈還圍繞Profile延伸出了覆蓋金融、教育、SaaS等領域的變現場景。以金融為例,脈脈在實名制認證的基礎上打造了職業信用生態體系,並與去哪兒、螞蟻金服、自如等平臺合作,將其應用於征信、消費金融、生活服務、資料驗證的方方面面。

領英商業化取得驚人成就固然值得肯定,但其在中國月活躍用戶呈下滑趨勢,用戶日均使用時長也保持較低水準,與蒸蒸日上的脈脈形成鮮明對比。同時,騰訊社交廣告營收不斷上升,為脈脈指明了一條清晰的道路,實現規模化營收只是時間問題。

結語

換個角度看,職場社交是移動社交領域的一個分支,其側重點在於社交,職場不過是觸發社交需求的特定場合。因此,社交屬性的脈脈戰勝工具屬性的領英是必然趨勢,而且不可逆。愈發自信的林凡曾表示,比起外資企業,脈脈更懂中國人,更懂中國職場。可以預見的是,差異化、多元化的脈脈將繼續對領英保持高壓態勢,值得更多職場人擁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